一种燃气阀门压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6276发布日期:2018-12-28 18:4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阀门压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阀门压盖结构。



背景技术:

密封性一直是燃气阀门最主要的指标,而为了保证其良好的性能,如今的方法是在阀门内填料腔并装入密封填料,让其形成自然油封,而填料腔上方起固定作用的填料压盖和阀杆贴合设置且均为同种材质制成,其次,阀杆存在周向动作,所以两者在长时间的动作过程中,会出现相互摩擦的现象,导致阀杆上出现与填料压盖摩擦留下的不可修复性伤痕,直接造成阀杆在使用过程中,密封不良,泄漏使用介质;如需对该阀门进行维修,须对阀杆进行更换,致使产生高额的维修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气阀门压盖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阀门压盖结构,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底部连接有向下的套筒,所述盖体底面围绕套筒有呈环状的空腔,所述空腔内有围绕套筒的外压环,所述外压环底部有围绕套筒向下凸起的压紧部,所述压紧部底部连接有贴合在套筒外周面上的外密封套,所述套筒内侧壁贴合有内密封套,所述套筒周向均布有多个通孔,所述外压环内周面上与通孔相应的位置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通孔与内压环连接,所述内压环从外嵌入在内密封套内,所述盖体上穿设有螺纹紧固件,所述螺纹紧固件与外压环螺纹连接。

以上结构,盖体内腔中贴合有内密封套,套筒外贴合有外密封套,通过二者将盖体内外的间隙密封,旋转螺纹紧固件,使得外压环带动压紧部以及内压环向下移动,向下挤压内密封套和外密封套,当内外密封套磨损时,可对密封间隙进行补偿,同时通过内密封套将盖体与阀杆隔绝,防止二者直接接触导致不可修复的划痕。

较佳的,所述内密封套厚度由下向上均匀变厚。

较佳的,所述外压环上方连接有导向套筒,所述空腔顶部有用于容纳导向套筒的环状导向槽。

较佳的,所述螺纹紧固件为螺栓。螺栓穿过盖体与下方的外压环螺纹连接,螺栓头部抵在盖体上,当旋转螺栓时,外压环可相对螺栓向下移动。

较佳的,所述内密封套底部与套筒底部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阀盖可对内外密封间隙进行有效补偿,其密封效果好,无需频繁更换密封件,同时阀杆通过内密封套与阀杆隔绝,有效避免了二者直接接触导致不可修复的划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包括盖体1,盖体中部有供阀杆穿过的通孔,盖体1底部连接有向下的套筒2,盖体1底面围绕套筒2有呈环状的空腔3,空腔3内有围绕套筒2的外压环4,外压环4底部有围绕套筒2向下凸起的压紧部5,压紧部5底部连接有贴合在套筒2外周面上的外密封套6,套筒2内侧壁贴合有内密封套7,内密封套7厚度由下向上均匀变厚。内密封套7底部与套筒2底部平齐。套筒2周向均布有多个通孔8,外压环4内周面上与通孔8相应的位置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穿过通孔8与内压环10连接,内压环10从外嵌入在内密封套7内,盖体1上穿设有螺纹紧固件11,本实施例中,螺纹紧固件11为螺栓,螺纹紧固件11与外压环4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外压环4上方连接有导向套筒12,空腔3顶部有用于容纳导向套筒12的环状导向槽13。

如图1所示,盖体1通过螺钉14固定在阀体15上,阀体15上有供阀杆穿过的阶梯孔,其中套筒2、外密封套6、内密封套7位于阶梯孔的大孔处,内密封套7的内径小于阶梯孔的小孔孔径1mm,套筒2和内密封套7的底部抵在阶梯处,外密封套6底部与阶梯处留有一定空隙,外密封套6用来密封套筒2和阀体15之间的间隙,内密封套7用来密封套筒2和阀杆之间的间隙。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