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9924发布日期:2019-03-15 19:35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



背景技术:

隧道地质雷达法通常是一种高频到微波段电磁波反射探测法。利用地质雷达检测隧道施工质量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与传统的隧道检测技术相比,地质雷达检测具有经济、快速、方便、无损等优点,使其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国内大量购进并研发先进地质雷达仪器运用于隧道检测中,使这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隧道地质雷达法,需要组装地质雷达检测作业台架,工作人员在作业台架上面手扶地质雷达检测仪器与隧道衬砌表面密贴。为确保地质雷达检测效果,地质雷达整个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手扶检测仪器与衬砌内表面实时密贴,作业劳动强度极大。

整个检测过程中一般使用机械车辆牵引地质雷达检测台架以约5km/h的速度滑行。工作人员实时站立在作业台架上方,高空高强度作业条件下人员安全隐患较大。同时内外力因素导致作业台架行走不稳时,容易导致作业台架上方工作人员站立不稳,引起人员磕碰、仪器坠落、台架侧翻等安全事故。

目前已公知的地质雷达检测作业台架多为机车或轨道车牵引。通过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可减轻作业台架的晃动,但是无法减轻作业台车上方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无法消除作业台架上方人员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确保检测仪器弹性密贴拱顶的可调高可变向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包括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支撑行走架(4)及导引稳定支腿(5);所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与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与所述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固定在所述支撑行走架(4)上;所述导引稳定支腿(5)设置在所述支撑行走架(4)的两侧。

所述导引稳定支腿(5)通过可拆卸合页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行走架(4)的两侧。所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包括固定板(8)和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为方形,由连续或间断的方形凸起部件(6)构成。所述定位卡槽的中心设有方形通孔。所述定位卡槽的内壁上设有柔性海绵贴(7)。所述定位卡槽的环向四周设有紧固安全带。所述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弹力减震支座(9);所述弹簧弹力减震支座(9)顶部通过螺栓与所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相连接,所述弹簧弹力减震支座(9)底部通过螺栓与所述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相连接。所述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包括第一旋转调高结构,所述第一旋转调高结构包括一板式旋转调节支架(10)、两个旋转调向盘(11)和两根高度调节杆(12);所述两个旋转调向盘(11)和两根高度调节杆(12)对称设置在所述板式旋转调节支架(10)的底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还包括第二旋转调高结构,所述第二旋转调高结构与所述第一旋转调高结构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旋转调高结构与所述第一旋转调高结构的结构相同。所述支撑行走架(4)包括四根行走支架腿(14)和四个行走轮(16),所述四根行走支架腿(14)固定在所述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的底部。两根所述行走支架腿(14)的下部设置定向行走轮,两根所述行走支架腿(14)的下部设置万向行走轮。所述支撑行走架(4)的顶部设有四根向所述支撑行走架(4)底部延伸的调高定位管(13),所述调高定位管(13)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孔,通孔内插有销钉,所述高度调节杆(12)插设在所述调高定位管(13) 内。四根所述行走支架腿(14)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横斜撑。所述支撑行走架(4)的两侧部还设置有调高爬梯(15)。所述导引稳定支腿(5)设置为四根,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行走架(4)的四个方向且每根所述导引稳定支腿(5)的底部设置定向行走轮。每根所述导引稳定支腿(5)与每根所述行走支架腿(14)之间设置有油簧液压避震器(18)。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可以实现作业台架上方无人操作,消除作业台架上方人员的高空作业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可以依靠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对地质雷达检测天线减震并施加一预应力,代替作业人员手扶检测仪器达到地质雷达天线始终密贴衬砌内墙壁的施工效果,实现台架上方无人操作,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3)本实用新型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通过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和导引稳定支腿(5)对作业台架上方检测仪器双重减震,确保检测仪器不被破坏,达到稳定可靠的需要。

4)本实用新型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承重小,重量轻,可以人推或车辆牵引,导引稳定支腿(5)可避免因机械车辆牵引导致的支架重心不稳,整体晃动等难题。

5)本使用新型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采用模块化组合拼装而成,设计结构简单巧妙,制作和使用维护的成本低,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靠。从而使得有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的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的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的弹性减震装置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的弹性减震装置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的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的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的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的支撑行走架(4)正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的支撑行走架(4)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的导引稳定支腿(5)正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的导引稳定支腿(5)俯视图。

其中:

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 板式旋转调节支架10

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 旋转调向盘11

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 高度调节杆12

支撑行走架4 调高定位管13

导引稳定支腿5 行走支架腿14

方形凸起部件6 调高爬梯15

柔性海绵贴7 行走轮16

固定板8 油簧液压避震器18

弹簧弹力减震支座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如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包括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支撑行走架4及导引稳定支腿5;所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与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与所述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固定在所述支撑行走架4上;所述导引稳定支腿5设置在所述支撑行走架4的两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用于放置和固定检测设备;所述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用于保证所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的弹性设置从而确保检测设备与隧道内壁弹性密贴,从而确保检测精确度;所述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一方面用于调节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的高度从而确保检测设备高度与隧道内壁匹配,另一方面可实现所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在180度范围内任意旋转,从而确保检测角度与隧道内壁匹配。所述支撑行走架4用于支撑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 且实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的移动行走;所述导引稳定支腿5 用于确保支撑行走架4支撑和行走的稳定性。所述导引稳定支腿5通过合页活动练连接,为可拆卸结构,检测需要时可根据需要对称安装和拆除。

进一步,所述导引稳定支腿5通过可拆卸合页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行走架4的两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可调节所述导引稳定支腿5与支撑行走架4的角度,从而适应隧道内的各种地形。

进一步,所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包括固定板8和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为方形,由连续或间断的方形凸起部件6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检测设备放置在所述定位卡槽内从而确保检测设备稳固放置在所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上。所述方形凸起部件6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进一步,所述定位卡槽的中心设有方形通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电源线和数据线可通过所述通孔穿出,从而便于电源和检测信号的传输。

进一步,所述定位卡槽的内壁上设有柔性海绵贴7。所述定位卡槽的尺寸比检测设备的尺寸大3厘米,所述柔性海绵贴7厚度为4厘米,这样一方面可确保检测设备弹性卡设在定位卡槽内部,固定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可防止检测设备受到碰撞损伤。

进一步,所述定位卡槽的环向四周设有紧固安全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过紧固安全带可更好的将检测设备紧固在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上,确保设备的稳定性,从而确保检测的精确度。

进一步,所述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弹力减震支座9,最佳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其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设有四个弹簧弹力减震支座9,所述弹簧弹力减震支座9顶部通过螺栓与所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相连接,所述弹簧弹力减震支座9底部通过螺栓与所述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相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设置四个弹簧弹力减震支座9可更好的保证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的稳定性。在检测前,作业人员通过调整所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的高度向所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 施加一预应力,检测过程中,当内、外力因素引起支架晃动时,四个弹簧弹力减震支座9为检测设备减震的同时确保检测设备始终与墙壁密贴。

进一步,所述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包括第一旋转调高结构,所述第一旋转调高结构包括一板式旋转调节支架10、两个旋转调向盘11和两根高度调节杆12;所述两个旋转调向盘11和两根高度调节杆12对称设置在所述板式旋转调节支架10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还包括第二旋转调高结构,所述第二旋转调高结构与所述第一旋转调高结构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旋转调高结构与所述第一旋转调高结构的结构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检测设备检测拱腰、拱墙等位置,需要调整地质雷达天线检测高度和角度时,作业人员首先通过调整高度调节杆12的高度,粗调高度和角度,然后利用旋转调向盘11精调角度,并利用旋转调向盘11上的固定螺栓固定方向,从而保证检测设备与拱腰、拱墙密切贴合。

进一步,所述支撑行走架4包括四根行走支架腿14和四个行走轮16,四根所述行走支架腿14固定在所述旋转定向调高装置3的底部。

进一步,两个所述行走支架腿14的下部设置定向行走轮,两根所述行走支架腿14的下部设置万向行走轮。

进一步,所述支撑行走架4的顶部设有四根向所述支撑行走架4底部延伸的调高定位管13,所述调高定位管13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孔,通孔内插有销钉,所述高度调节杆12插设在所述调高定位管13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过调节高度调节杆12插设在所述调高定位管13内的深度,可实现调整所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的高度的目的并利用插在所述定位孔中的销钉实现定位高度。

进一步,四根所述行走支架腿14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横斜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四根行走支架腿14是支架的最要支撑结构体,通过斜撑、横撑焊接固定,这样可使得所述支撑行走架4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支撑行走架4的两侧部还设置有调高爬梯1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检测操作人员可通过所述调高爬梯15登上所述支撑行走架4的顶部来调节所述高度调节杆12,从而调整所述顶部仪器固定结构1的高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调高爬梯15的两侧还可以设置护栏,检测操作人员利用调高爬梯15操纵高度调节杆12实现调高控制,爬梯使用前作业台架必须安装导引稳定支腿5,防止倾覆。

进一步,所述导引稳定支腿5设置为四根,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行走架4的四个方向且每根所述导引稳定支腿5的底部设置定向行走轮。

进一步,每根所述导引稳定支腿5与每根所述行走支架腿14之间设置有油簧液压避震器1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内外力因素导致作业台车晃动时,油簧液压避震器18起到稳固减震作用,同时保持支架整体的稳定,防止支架整体倾覆。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可以实现作业台架上方无人操作,消除作业台架上方人员的高空作业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可以依靠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对地质雷达检测天线减震并施加一预应力,代替作业人员手扶检测仪器达到地质雷达天线始终密贴衬砌内墙壁的施工效果,实现台架上方无人操作,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3本实用新型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通过弹力减震密贴装置2和导引稳定支腿5对作业台架上方检测仪器双重减震,确保检测仪器不被破坏,达到稳定可靠的需要。

4本实用新型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承重小,重量轻,可以人推或车辆牵引,导引稳定支腿5可避免因机械车辆牵引导致的支架重心不稳,整体晃动等难题。

5本使用新型隧道地质雷达检测台架采用模块化组合拼装而成,设计结构简单巧妙,制作和使用维护的成本低,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靠。从而使得有利于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