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自一体换挡器的挡位锁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8519发布日期:2019-01-08 21:50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手自一体换挡器的挡位锁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手自一体换挡器的挡位锁止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换挡器是现代汽车必要的组成部件,换挡器通过手部的动作,配合变速箱完成汽车发动机转速与车轮转速的匹配,使得汽车可以兼顾低速行驶中的大扭矩和高速行驶中的高速度,换挡器大体上可以分为手动换挡器和自动换挡器两个类别,手动换挡器结构类似,自动换挡器因为要匹配换挡杆转动结构、挡位锁止结构和电子信号发出装置等部件,现有自动换挡器一般将挡位锁止结构设置在换挡器顶端,导致自动换挡器尺寸都比较大,侵占了本来就寸土寸金的车内空间,同时导致了自动换挡器产品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自动换挡器挡位锁止结构位置不合理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手自一体换挡器的挡位锁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手自一体换挡器的挡位锁止结构,包括底座、壳体和齿形板,所述壳体安装在底座上端,底座上设有齿形板,壳体内设有手柄换挡结构,手柄换挡结构包括手柄杆,手柄杆内设有提拉芯杆,手柄杆下端设有子弹头套筒结构,子弹头套筒结构包括子弹头,提拉芯杆和子弹头与齿形板滑动连接。

所述底座中部设有齿型板安装槽,齿型板安装槽内容置齿形板,齿形板下方设有齿形板垫,齿形板表面设有挡位锁止槽和挡位槽,挡位锁止槽和挡位槽呈L形,挡位槽位于挡位锁止槽右侧。

所述手柄杆中空并上下贯通,手柄杆内设有提拉芯杆,提拉芯杆与手柄杆之间设有芯杆弹簧。

所述子弹头套筒结构包括子弹头、子弹头套筒和挡位弹簧,子弹套筒结构与手柄杆下端活动连接,子弹头与子弹头套筒活动连接,子弹头与子弹头套筒之间设有挡位弹簧。

所述齿形板为POM材质。

所述齿形板垫为弹性材质。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挡位锁止槽下移,节约了换挡器内部空间,缩小换挡器尺寸,节约材料,也使得车内空间利用率更优异;根据齿形板和齿形板垫所需达到的要求进行材料选择,齿形板采用POM材质,自润滑效果好,子弹头和提拉芯杆下端采用热塑弹性材料制造,避免子弹头和提拉芯杆与齿形板之间硬性接触,减少摩擦产生噪音,也提高了单件寿命,齿形板垫采用弹性材质,缓震,并提供密封效果;底座与壳体通过卡扣和插销配合连接,底座与壳体连接紧密牢固,不易产生松动,并且在组装过程中可以降低组装难度,提高组装效率,并且,底座与壳体分体设计也为以后维修带来益处,可以更换小部分零件来进行维修;底座四个角位置设有缓震部件,降低车体震动对换挡器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底座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挡位面板布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柄换挡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手柄换挡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手柄换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手柄换挡结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9所示的手自一体换挡器的挡位锁止结构,包括底座1、壳体2和齿形板3,所述底座1与壳体2通过卡扣和插销配合连接,底座1前端设有连接部,用于连接前端结构,连接部后方设有卡接槽101,壳体2下端相应位置设有卡头201,卡头201卡入卡接槽101内,连接紧密,底座1后部设有插销连接座102,壳体2下端相应位置设有相匹配的插销连接体202,通过插销穿过底座1上的插销连接座102和壳体2上的插销连接体202进行固定连接,底座1与壳体2连接紧密牢固,不易产生松动,并且在组装过程中可以降低组装难度,提高组装效率,并且,底座1与壳体2分体设计也为以后维修带来益处,可以更换小部分零件来进行维修。底座1四个角位置设有固定安装孔,用于将换挡器固定安装到车体内,固定安装孔内设有缓震部件,缓震部件包括橡胶减振圈和金属衬套,降低车体震动对换挡器的影响。

所述底座1中部中空,中空部位形成齿形板安装槽,齿形板安装槽内容置齿形板3,齿形板3下方设有齿形板垫4,齿形板3通过卡扣从上往下固定安装在底座1中部中空位置,齿形板垫4位于齿形板3与底座1之间,加工方便,组装便捷,齿形板3表面设有挡位锁止槽301和挡位槽302,挡位锁止槽301和挡位槽302呈L形,挡位槽302位于挡位锁止槽301右侧,齿形板垫4与齿形板3采用不同材质材料,根据齿形板3和齿形板垫4所需达到的要求进行材料选择,齿形板3采用POM材质,自润滑效果好,避免子弹头15和提拉芯杆10与齿形板3之间硬性接触,减少摩擦产生噪音,也提高了单件寿命,齿形板垫4采用弹性材质,缓震,并提供密封效果。

所述壳体2一体成型,壳体2右侧外壁设有电路板5,用于接收采集电磁铁25磁场在换挡运行中产生的电磁感应器感应信号,通过并将信号通过连接线传到行车电脑,实现换挡挡位外在显示,电路板5外罩有防护板6,保护电路板5免受外物划伤,壳体2中部外壁设有电磁阀8,用于汽车熄火后将挡位锁定在驻车挡,壳体2上端设有解锁传动杆7,用于紧急情况下汽车熄火状态下手动解除挡位锁定,使得汽车可以在熄火状态下切换挡位,如熄火后切换到N挡进行拖车等操作,解锁传动杆7整体呈h形,解锁传动杆7上端连接手动解锁按钮,下端前部支脚701与电磁阀8活动连接,电磁阀8外侧设有活动柱801,活动柱801与电磁阀推杆连接,活动柱801外侧设有固定帽802,解锁传动杆7下端前部支脚701中间向内凹陷,凹陷位置对应活动柱801位置,凹陷两边分叉,分叉部分为斜面设置,从上到下宽度逐渐减小,按下手动解锁按钮,解锁传动杆7上端受力,整体向下移动,下端前部支脚701分叉部分插入活动柱801两侧并与固定帽802接触,固定帽802受到向外的力挤压后向外移动,带动活动柱801向外移动,带动电磁阀推杆从锁定位置抽出,电磁阀8解锁,解锁传动杆7下端后部支脚702插入壳体2上的滑动槽内,后部支脚702下端设有卡扣,卡入壳体2内,将解锁传动杆7固定在相对位置上,限制解锁传动杆7向上位移的行程,防止解锁传动杆7向上弹出,在壳体2上位于解锁传动杆7两侧位置设有限位块203,防止解锁传动杆7进行横向运动,保持解锁传动杆7的横向稳定性,解锁传动杆7中部与壳体2之间设有弹簧,壳体2上设有弹簧柱204,弹簧被弹簧柱204固定在相对位置上,使得弹簧不会产生横向的位移,对解锁传动杆7提供一个向上的回复力,将解锁传动杆7保持在一个初始位置上,并且保证每次按动手动解锁按钮后解锁传动杆7可以回复到初始位置,同时弹簧柱204穿过解锁传动杆7中部,保持解锁传动杆7的横向稳定性。

所述壳体2内容置有手柄换挡结构,手柄换挡结构包括手柄杆9,手柄杆9中空并上下贯通,手柄杆9内设有提拉芯杆10,提拉芯杆10从下部装入手柄杆9内,装入后提拉芯杆10上端和下端露出手柄杆9外,提拉芯杆10上端横向设有穿孔,与换挡手球配合连接,按动换挡手球上的挡位解锁按钮通过一系列的转换动作将挡位解锁按钮的动作转换为提拉芯杆10的上提动作,提拉芯杆10下端表面设有与提拉芯杆10平行的凸条,手柄杆9下端内壁设有与凸条配合使用的凹槽,凸条在凹槽内滑动,避免提拉芯杆10进行横向转动,使得提拉芯杆10在运动过程中更稳定可靠,耐久性更好,提拉芯杆10下端插入挡位锁止槽301内,按需求对挡位进行锁止,在不同挡位间切换需要按动挡位解锁按钮,避免无意间碰触换挡杆而切换挡位引起安全事故,提拉芯杆10与手柄杆9之间设有芯杆弹簧11,手柄杆9内壁设有限位凸起,将芯杆弹簧11固定在手柄杆9下部,芯杆弹簧11对提拉芯杆10提供一个向下的回复力,按动挡位解锁按钮后将提拉芯杆10回复到初始位置,使得提拉芯杆10下端始终插入挡位锁止槽301内,手柄杆9下端设有消音套12,消音套12前后两端设有凸起,能避免消音套12与齿形板3接触时产生撞击,缓解震动,消音套12与齿形板3接触,消音套12采用热塑弹性材料制造,在运动过程中降低与齿形板3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单件寿命,降低过程中的噪音,换挡动作更流畅,手柄杆9下端向右倾斜设置有子弹头套筒结构,子弹头套筒结构包括套壳13,套壳13与手柄杆9下端固定连接,套壳13内设有子弹头套筒14,子弹头套筒14表面设有平行于子弹头套筒14的凸条,套壳13内壁设有与凸条配合使用的凹槽,凸条插入凹槽内,避免子弹头套筒14进行横向转动,子弹头套筒14与套壳13连接更加牢固稳定,使得子弹头15在运动过程中更稳定可靠,耐久性更好,子弹头套筒14内设有子弹头15,子弹头15表面设有平行于子弹头15的凸条,子弹头套筒14内壁设有与凸条配合使用的凹槽,凸条在凹槽内滑动,避免子弹头15进行横向转动,使得子弹头15在运动过程中更稳定可靠,耐久性更好,子弹头15插入挡位槽302内,挡位槽302表面对应每个挡位设有凹槽,切换到不同挡位后子弹头15滑入对应的凹槽内,使得换挡过程更加稳定,并提供错落感,提升换挡时的交互感,使得驾驶者可以明确感知换挡动作的完成与否,增加驾驶安全性,子弹头15与子弹头套筒14之间设有挡位弹簧16,对子弹头15提供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子弹头15始终插入挡位槽302内,子弹头15和提拉芯杆10下端采用热塑弹性材料制造,避免子弹头15和提拉芯杆10与齿形板3之间硬性接触,减少摩擦产生噪音,也提高了单件寿命。挡位锁止槽301下移,节约了换挡器内部空间,缩小换挡器尺寸,节约材料,也使得车内空间利用率更优异。

所述手柄杆9中部固定有转轴销座17,转轴销座17外套设有转换块18,转换块18前后方向上开有转轴孔1801,转轴销19穿过转轴孔1801插入转轴销座17上的插孔内,转换块18与转轴销座17转动连接,手柄杆9可以以转轴为圆心向左右进行小幅度转动,将手柄杆9上部的换挡手球向左推动,在手柄杆9下部的子弹头15和提拉芯杆10向右滑动,滑入手动换挡区,切换手自动换挡简单可靠,顺滑好用,耐久性好,手柄杆9与转换块18通过转轴销19铆接后,换挡过程中带动转换块18转动,从而使换挡受力更均匀,增大单件寿命,降低噪音,同时无多件动作力传递,减少换挡力损失,降低换挡力,提高换挡效率,转换块18左右两端设有凸起的连接轴1802,转换块18左右两侧设有驱动拉索支架20和驱动拉索支架盖板21,驱动拉索支架20和驱动拉索支架盖板21对应连接轴1802位置开有安装孔22,连接轴1802穿过驱动拉索支架20和驱动拉索支架盖板21上的安装孔22露出,转换块18与驱动拉索支架20和驱动拉索支架盖板21之间设有衬套23,衬套23中部横向开口,为开环设计,减小转换块18与支架配合处尺寸要求,吸收加工、配合偏差,最大程度达到功能要求,安装后连接更加紧密,组装方便快捷,衬套23内侧对向设置两个凸起2301和两处凹陷2302,方便与转换块18进行连接,连接后凸起2301和凹陷2302与转换块18紧密接触,防止衬套23在转换块18转动过程中滑动,安全可靠,耐久性好,衬套23采用POM材质,转动润滑性好,使转动更顺滑,避免转换块18与驱动拉索支架20和驱动拉索支架盖板21之间硬性接触,减少摩擦产生噪音,也提高了单件寿命,驱动拉索支架20内侧表面设有卡扣,驱动拉索支架盖板21在对应位置设有卡口,卡扣与卡口配合连接,连接牢固,一体性好,驱动拉索支架20下端内侧设有凸块2001,手柄杆9下端在对应位置开有通孔,凸块2001穿过通孔露出,将驱动拉索支架20与手柄杆9进行紧密连接,换挡时力作用更直接,力传递更稳定,驱动拉索支架20前端设有圆弧形凹槽2002,电磁阀推杆可在圆弧形凹槽2002内滑动,圆弧形凹槽2002上方设有圆形锁止孔2003,将挡位切入驻车挡并熄火时,圆形锁止孔2003位置正对电磁阀推杆位置,电磁阀推杆向左推出并插入圆形锁止孔2003内,将挡位锁止在驻车挡,防止车辆熄火后挡位杆被碰触发生挡位变动,提高安全性,转轴销座17下方设有M挡锁止块固定杆901,M挡锁止块固定杆901上横向设置M挡锁止块24,M挡锁止块24横向设置在驱动拉索支架20和驱动拉索支架盖板21之间,M挡锁止块24卡在M挡锁止块固定杆901外,驱动拉索支架20和驱动拉索支架盖板21在对应M挡锁止块24位置开有限位孔2101,对M挡锁止块24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将手柄杆9上部的换挡手球向左推动,此时M挡锁止块24被M挡锁止块固定杆901带动向右滑动,插入驱动拉索支架盖板21上的限位孔2101内,手柄杆9下部设有电磁铁固定架902,电磁铁固定架902前端设有电磁铁25,与电路板5配合使用产生换挡信号,手柄杆9转动时,电磁铁25经过电路板5表面,电磁铁25磁场在换挡运行中给予电路板5电磁感应器感应信号,驱动拉索支架20外侧下部设有拉索销2004,用于连接软轴,软轴与变速箱连接,拨动手柄杆9,带动拉索销2004进行前后的位移,将换挡器的换挡动作通过软轴传递到变速箱中,完成换挡动作,壳体2在对应转换块18上左右两端的连接轴1802位置设有安装口26,连接轴1802穿过安装口26,安装口26外设有轴套27,安装口26内壁设有卡槽,轴套27表面设有卡环,卡环旋转卡入卡槽内,将连接轴1802与壳体2进行稳定连接,无需金属轴就将手柄换挡结构与壳体2稳定连接,部件少,同时兼容手自动挡位切换,传感器位置合理,轴套27外侧壁设有放射状花纹,方便手动进行轴套27的拆装,壳体2在对应驱动拉索支架20的圆弧形凹槽2002位置一侧开有通孔,定位销28插入通孔内,对手柄换挡结构进行锁止,保证运输过程中手自一体换挡器内部结构的稳定,防止运输过程中手自一体换挡器挡位变动或内部零件磕碰。

所述转轴销座17上方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外套设有减震圈29,用于消除和减弱在换挡过程中手柄杆9与壳体2接触产生的震动,避免产生噪音,静音缓震,提升质感。

以连接部所在位置为前方,则插销连接座102所在位置为后方,以防护板6所在侧为右侧,则定位销28所在侧为左侧,以朝向转轴销座17所在侧为内侧,则背对转轴销座17侧为外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足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而所有这些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后的技术方案,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