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9974发布日期:2019-01-02 21:41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



背景技术:

拖拉机用于牵引和驱动作业机械完成各项移动式作业的自走式动力机。也可做固定作业动力。由发动机、传动、行走、转向、液压悬挂、动力输出、电器仪表、驾驶操纵及牵引等系统或装置组成。发动机动力由传动系统传给驱动轮,使拖拉机行驶,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都是以橡胶皮带作为动力传送的媒介。按功能和用途分农业、工业和特殊用途等拖拉机;按结构类型分轮式、履带式、船形拖拉机和自走底盘等。

拖拉机通常用于实现犁耕等重载作业,现有的拖拉机变速器换挡机构与换挡操作均较为复杂,现有的拖拉机通常采用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其可以传递较大的负载功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拖拉机无级传动结构。但这种变速器不仅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在不同传动比和工况下具有不同的传动效率,造成传动不够稳定,考虑到拖拉机作业工况的复杂性,在设计过程中难以兼顾变速器传动比、传动效率与作业工况之间的匹配关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输入轴、传动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上套设第一伞齿,所述传动轴上套设第二伞齿,所述第一伞齿与所述第二伞齿啮合,所述传动轴上还依次套设第一齿轮、齿毂齿套组件和第二齿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传动轴配合连接,所述输出轴上依次套设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拨叉轴组件,所述拨叉轴组件与所述齿毂齿套组件配合连接。

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上下双层结构,所述输入轴和传动轴设置在上层,所述输出轴设置在下层。

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部侧面设置输入轴连接座,所述输入轴设置在所述输入轴连接座内,输入轴与输入轴连接座之间设置一组第一轴承,输入轴连接座尾部设置输入轴端盖,输入轴超出输入轴端盖并设置输入轮。

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两端与所述箱体之间设置一组第二轴承,所述箱体前后两侧设置盖住传动轴两端的传动轴端盖。

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伞齿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旁边,第二伞齿与第一齿轮之间设置定位套;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止推垫片,所述止推垫片位于所述第二齿轮远离所述齿毂齿套组件的一端。

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毂齿套组件包括齿毂和齿套,所述第一齿轮靠近所述齿毂齿套组件的一端设置与所述齿套对应的第一齿轮配合部,所述第二齿轮靠近所述齿毂齿套组件的一端设置与所述齿套对应的第二齿轮配合部。

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外的换挡外摇臂、设置在箱体内的换挡内摇臂、与换挡内摇臂配合连接的拨叉轴以及与拨叉轴配合连接的拨叉,所述换挡外摇臂与所述换挡内摇臂配合连接,两者的连接部与所述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拨叉与所述齿套配合连接。

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两端与所述箱体之间设置一组第三轴承,所述箱体前后两侧设置与输出轴两端对应的输出轴端盖,输出轴超出输出轴端盖。

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还设置一组隔套,所述隔套隔开所述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三轴承。

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的传动比小于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的传动比。

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传动,相对液压无极变速器来说,生产成本更低,传动比固定,传动更加稳定,传动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C剖视图。

图中:1箱体、2输入轴、3传动轴、4输出轴、5第一伞齿、6第二伞齿、7第一齿轮、700第一齿轮配合部、8第二齿轮、800第二齿轮配合部、9第三齿轮、10第四齿轮、11拨叉轴组件、1100换挡外摇臂、1101换挡内摇臂、1102拨叉轴、1103拨叉、12输入轴连接座、13第一轴承、14输入轴端盖、15输入轮、16第二轴承、17传动轴端盖、18定位套、19止推垫片、20齿毂、21齿套、22第三轴承、23输出轴端盖、24第四轴承、25隔套、26通气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1-6图所示,一种拖拉机用变速齿轮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为上下双层结构,箱体1上层侧部设置输入轴连接座12,所述输入轴连接座12内水平设置输入轴2,所述输入轴2头部套设第一伞齿5,中部套设一组第一轴承13,尾部套设输入轴端盖14,其中所述第一轴承13设置在所述输入轴2与所述输入轴连接座12之间,所述输入轴端盖14与输入轴连接座12固定连接。输入轴2超出输入轴端盖14并设置输入轮15。

箱体1上层内部水平设置传动轴3,所述传动轴3上依次套设第二伞齿6、定位套18、第一齿轮7、齿毂齿套组件、第二齿轮8和止推垫片19。其中,所述第二伞齿6与所述第一伞齿5啮合。所述定位套18起定位作用。所述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均与传动轴3通过轴承连接,具体可通过在两个齿轮与传动轴3之间设置第四轴承24实现,第四轴承24最好为滚针轴承。所述齿毂齿套组件包括固定套接在传动轴3上的齿毂20和套接在齿毂20上的齿套21,齿套21可从齿毂20上移开。所述止推垫片19承受轴向载荷。传动轴3两端与箱体之间还各套设一个第二轴承16,第二轴承16为圆锥滚子轴承。所述箱体1前后两侧设置盖住传动轴3两端的传动轴端盖17。

箱体1下层内部水平设置输出轴4。所述输出轴4上依次套设第三齿轮9和第四齿轮10,所述第三齿轮9与所述第一齿轮7啮合,所述第四齿轮10与第二齿轮8啮合。所述输出轴4两端与所述箱体1之间各设置一个第三轴承22,所述箱体1前后两侧设置与输出轴4两端对应的输出轴端盖23,输出轴4超出输出轴端盖23。此外,所述输出轴4上还设置三个隔套25,所述隔套25隔开所述第三齿轮9、第四齿轮10、第三轴承22。

箱体1上还设置拨叉轴组件11,所述拨叉轴组件11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1外的换挡外摇臂1100、设置在箱体1内的换挡内摇臂1101、与换挡内摇臂1101配合连接的拨叉轴1102以及与拨叉轴1102配合连接的拨叉1103,所述换挡外摇臂1100与所述换挡内摇臂1101固定连接,两者的连接部为销轴状,与所述箱体1的壳壁转动连接,所述拨叉1103与所述齿套21配合连接,拨叉1103可带动齿套21与齿毂20部分分离,并与第一齿轮7或第二齿轮8啮合。具体的,所述第一齿轮7靠近所述齿毂齿套组件的一端设置与所述齿套21对应的第一齿轮配合部700,所述第二齿轮8靠近所述齿毂齿套组件的一端设置与所述齿套21对应的第二齿轮配合部800,所述齿套21可与第一齿轮配合部700或第二齿轮配合部800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1顶部设置通气塞26。

工作过程:

输入:拖拉机上的驱动机构驱动输入轮15转动,输入轮15带动输入轴2和第一伞齿5转动,第一伞齿5带动第二伞齿6转动,第二伞齿6带动传动轴3和齿毂20转动,此时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均与传动轴3配合连接,无法被传动轴3带动旋转;

挂挡:摇动换挡外摇臂1100,换挡外摇臂1100带动换挡内摇臂1101转动,换挡内摇臂1101带动拨叉轴1102和拨叉1103工作,拨叉1103使齿套21与齿毂20部分分离,齿套21依换挡外摇臂1100的转动方向与第一齿轮配合部700或第二齿轮配合部800啮合,例如齿套21与第一齿轮配合部700啮合,则齿套21带动第一齿轮7转动;

输出:继而第一齿轮7带动第三齿轮9转动,第三齿轮9带动输出轴4,输出轴4输出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齿轮7与第三齿轮9的传动比小于所述第二齿轮8与第四齿轮10的传动比,所述第一齿轮7为低速主齿轮,所述第二齿轮8高档主齿轮,所述第三齿轮9为抵挡被动齿轮,所述第四齿轮10为高档被动齿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