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插接式变径PVC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5504发布日期:2018-12-21 20:41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插接式变径PVC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管存储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快速插接式变径PVC连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进行PVC管材进行连接作业时,尤其是进行不同管径的管件进行连接时,均需要通过专用的连接接头进行连接,但在使用中发现,当前的各类连接接头均采用的固定机构,仅能满足一类管径管件间的连接作业需要,且在连接作业时,往往还需要借助密封工件对接头进行密封,然后借助辅助工具对关键或接头进行旋转,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因此一方面造成当前连接件需要根据不同管径生产或储备大量各类型号的产品,从而造成连接头产品通用性差的同时,也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连接头在进行连接时的劳动强度大,且抗压、抗冲击等能力相对较差,易导致接头位置处发生泄漏等现象,使用可靠性差,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连接头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插接式变径PVC连接头,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及承载能力好,一方面可有效满足不同管径间管件连接作业的需要,管径适应范围广、连接迅速且定位精度高,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密封能力,可在提高接头位置抗压、耐压及抗冲击能力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接头位置处的密封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快速插接式变径PVC连接头,包括硬质PVC基础管、弹性PVC护套管、金属导向块及弹性密封环,硬质PVC基础管包括承载段和扩径段,扩径段位于承载段侧端面处并与承载段相互连通并同轴分布,其中扩径段为1—2个,且承载段每个侧端面仅与一个扩径段连接,扩径段包括至少三个承载板,承载板环绕承载段轴线均布,且承载板为横截面与承载段同轴分布的圆弧板状结构,相邻两个承载板间设宽度为1—10毫米的形变槽,承载板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低于承载段管壁上表面和下表面至少1毫米,且承载板厚度为承载段管壁厚度的1/4—1/2,弹性PVC护套管分别包覆在扩径段承载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与承载段同轴分布,其中位于承载板下端面的弹性PVC护套管下表面与承载段下表面平齐分布,弹性密封环至少一个,包覆在扩径段内表面,与承载段同轴分布并位于承载段和扩径段连接位置处,弹性密封环后端面与承载段侧端面相抵,前端与位于扩径段下表面的弹性PVC护套管后端面相抵,且弹性密封环内径为承载段内径的0.5—0.9倍,金属导向块数量与扩径段的承载板数量一致,金属导向块后端面设横截面呈“冂”字型的定位槽,并通过定位槽包覆在承载板及与承载板连接的弹性PVC护套管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板与承载段连接位置处,承载板的上表面设至少一条与承载段轴线垂直分布的形变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形变槽横截面为矩形、梯形、三角形及圆弧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PVC护套管中,位于承载板外表面的弹性PVC护套管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处均设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内设紧固卡箍,定位孔和紧固卡箍均为与承载段同轴分布的环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板及承载板对应的金属导向块上设至少一个定位螺孔,所述的定位螺孔轴线与承载段轴线垂直且相交。

进一步的,所述的金属导向块下端面前端设30°—60°倒角,且所述的金属导向块下端面另设连接螺纹。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及承载能力好,一方面可有效满足不同管径间管件连接作业的需要,管径适应范围广、连接迅速且定位精度高,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密封能力,可在提高接头位置抗压、耐压及抗冲击能力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接头位置处的密封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快速插接式变径PVC连接头,包括硬质PVC基础管1、弹性PVC护套管2、金属导向块3及弹性密封环4,硬质PVC基础管1包括承载段101和扩径段102,扩径段102位于承载段101侧端面处并与承载段101相互连通并同轴分布,其中扩径段102为1—2个,且承载段101每个侧端面仅与一个扩径段102连接,扩径段102包括至少三个承载板11,承载板11环绕承载段101轴线均布,且承载板11为横截面与承载段101同轴分布的圆弧板状结构,相邻两个承载板11间设宽度为1—10毫米的形变槽12,承载板11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低于承载段101管壁上表面和下表面至少1毫米,且承载板11厚度为承载段101管壁厚度的1/4—1/2,弹性PVC护套管2分别包覆在扩径段102承载板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与承载段101同轴分布,其中位于承载板11下端面的弹性PVC护套管2下表面与承载段101下表面平齐分布,弹性密封环4至少一个,包覆在扩径段102内表面,与承载段101同轴分布并位于承载段101和扩径段102连接位置处,弹性密封环4后端面与承载段101侧端面相抵,前端与位于扩径段102下表面的弹性PVC护套管2后端面相抵,且弹性密封环4内径为承载段101内径的0.5—0.9倍,金属导向块3数量与扩径段102的承载板11数量一致,金属导向块3后端面设横截面呈“冂”字型的定位槽31,并通过定位槽31包覆在承载板11及与承载板11连接的弹性PVC护套管2外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板11与承载段101连接位置处,承载板11的上表面设至少一条与承载段101轴线垂直分布的形变槽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形变槽5横截面为矩形、梯形、三角形及圆弧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PVC护套管2中,位于承载板11外表面的弹性PVC护套管2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处均设定位孔6,所述的定位孔6内设紧固卡箍7,定位孔6和紧固卡箍7均为与承载段101同轴分布的环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板11及承载板对应的金属导向块3上设至少一个定位螺孔8,所述的定位螺孔8轴线与承载段101轴线垂直且相交。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导向块3下端面前端设30°—60°倒角32,且所述的金属导向块3下端面另设连接螺纹33。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根据使用需要对硬质PVC基础管、弹性PVC护套管、金属导向块及弹性密封环进行组装,然后备用。

在未与管道连接前,硬质PVC基础管的扩径段的各承载板在弹性PVC护套管作用下,处于收缩状态,使扩径段的管径与承载段管径相同,当需要进行管道连接时,直接将待连接管道的一端通过金属导向块的倒角结构进行引导插入到硬质PVC基础管的扩径段内,并使待连接管道端面与弹性密封环相抵,实现承载段与待连接管道间相互连通,并由位于扩径段下端面的弹性PVC护套管和弹性密封环对待连接管道进行密封,于此同时,在待连接管道插入到扩径段内后,由待连接管道管径驱动扩径段的各承载板向外扩张,增加扩径段的管径,满足与待连接管道连接作业的需要,同时由位于扩径段外部的弹性PVC护套管的弹性作用力提高承载板与待连接管道外表面间的压力,从而达到提高待连接管道连接定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接头位置的密封能力,最后通过紧固卡箍和定位螺孔进行紧固定位,即可完成管道的连接。

于此同时,弹性PVC护套管在起到紧固定位和密封作业的同时,另由弹性PVC护套管自身的弹性形变能力提高连接接头位置的抗外力冲击能力和抗压形变能力。

此外进行进行连接定位时,另可通过金属导向块的连接螺纹进行辅助定位。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及承载能力好,一方面可有效满足不同管径间管件连接作业的需要,管径适应范围广、连接迅速且定位精度高,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密封能力,可在提高接头位置抗压、耐压及抗冲击能力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接头位置处的密封能力。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