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变速箱及具有此智能锁变速箱的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6993发布日期:2019-03-30 09:24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锁变速箱及具有此智能锁变速箱的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锁变速箱及具有此智能锁变速箱的智能锁。



背景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智能锁中的电机会按电子指令实现正转和反转,从而实现输出轮的正转和反转,而在电机没有工作的期间,输出轮必须可以自由转动,从面满足应用场景的需求。

目前,国内市面上的智能锁所使用的变速箱大多数是自锁的,即输出轮静止时是不能自由转动的,造成锁具开启不方便,甚至存在锁具与变速箱配合后造成卡死的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智能锁变速箱,克服现有的变速箱在电机不转动时输出轮无法自由转动甚至会卡死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锁变速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主动轮、变速轮组件和输出轮,所述主动轮与变速轮组件传动连接,还包括用于连接或者断开所述变速轮组件和输出轮的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与变速轮组件同轴连接并可绕轴心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换向支架、定轮、换向轮和弹簧;所述定轮与变速轮组件同轴固接;所述换向支架的一端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与定轮同轴连接,另一端与换向轮连接;所述换向轮与定轮啮合并可绕转轴的轴线周转;所述弹簧套设在转轴上,一端抵靠换向支架,另一端抵靠定轮。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输出轮的中部开设有插槽。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变速轮组件包括初级变速轮、二级变速轮和三级变速轮;所述初级变速轮与所述二级变速轮啮合;所述二级变速轮与所述三级变速轮啮合;所述三级变速轮与所述定轮同轴固接。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初级变速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轴固接并与主动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二级变速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主动轮和第一齿轮均为斜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二级变速轮包括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同轴固接并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三级变速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箱体包括下盖以及与下盖匹配的上盖;所述上盖与下盖固接。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还提供一种智能锁,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还包括上述的智能锁变速箱;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同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智能锁还设有用于防止电机输出轴偏移的助力环;所述助力环设置在下盖上并套进电机的输出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智能锁变速箱中设有用于连接或者断开所述变速轮组件和输出轮的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与变速轮组件同轴连接并可绕轴心转动。当主动轮驱动离合机构转动时,离合机构绕轴心转动后与输出轮啮合并实现传动;当主动轮静止,手动转动输出轮时输出轮会拨开原来与之啮合的离合机构,达到输出轮能自由转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锁变速箱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锁变速箱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机正转时齿轮系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机正转时齿轮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机反转时齿轮系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机反转时齿轮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机静止时转动输出轮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锁变速箱包括由上盖11和下盖12组成的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内的主动轮2、变速轮组件3以及设有插槽的输出轮4,所述主动轮2与变速轮组件3传动连接,还包括用于连接或者断开所述变速轮组件3和输出轮4的离合机构5;所述离合机构5与变速轮组件3同轴连接并可绕轴心转动。通过在智能锁变速箱中设有用于连接或者断开所述变速轮组件3和输出轮4的离合机构5;所述离合机构5与变速轮组件3同轴连接并可绕轴心转动。当主动轮2驱动离合机构5转动时,离合机构5绕轴心转动后与输出轮4啮合并实现传动;当主动轮2静止,转动输出轮4时输出轮4会拨开原来与之啮合的离合机构5,达到输出轮能自由转动的效果。

具体地,所述变速轮组件3包括初级变速轮31、二级变速轮32和三级变速轮33。所述初级变速轮31包括第一齿轮311和第二齿轮312,其中所述主动轮2和第一齿轮311均为斜齿轮。所述二级变速轮32包括第三齿轮321和第四齿轮322。所述第一齿轮311与第二齿轮312同轴固接并与主动轮2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12与第三齿轮321啮合;所述第三齿轮321与第四齿轮322同轴固接;所述第四齿轮322与三级变速轮33啮合。

一同参考图3,所述离合机构5包括换向支架51、定轮52、换向轮53和弹簧54;所述定轮52与三级变速轮33同轴固接;所述换向支架51的一端设有一转轴511,所述转轴511与定轮52同轴连接,另一端与换向轮53连接;所述换向轮53与定轮52啮合并可绕转轴511的轴线周转;所述弹簧54套设在转轴511上,一端抵靠换向支架51,另一端抵靠定轮52,起到增加换向支架51与三级变速轮33之间的相对摩擦力的作用,避免了换向轮53出现空转而不周转的情况。

更佳地,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智能锁,所述智能锁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6,还包括上述的智能锁变速箱;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2同轴连接。为能有效固定电机6的输出轴,使之在受力时不易偏离变形,保正齿轮之间的咬合力和配合,减少与电机6连接的主动轮2在运转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所述智能锁还设有助力环7;所述助力环7设置在下盖12上并套进电机6的输出轴。

进一步地,如图4-7所示,当电机6正向转动时,换向轮53在换向支架51和弹簧54的辅助下被定轮52驱动并正向转动,然后绕定轮52周转至左上角后与输出轮4啮合,输出轮4被换向轮53驱动并反向转动。当电机6反向转动时,换向轮53被定轮52从左边驱动至右上角并与输出轮4啮合,实现自动换向,随后输出轮4被换向轮53驱动并正向转动。

如图8所示,当电机6静止不转动时,手动转动输出轮4,输出轮4会拨开原来与之齿合的换向轮53,达到自由转到的目的,避免卡死。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