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导油机构的拔叉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0801发布日期:2019-01-18 19:2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导油机构的拔叉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导油机构的拔叉轴。



背景技术:

拨叉轴是变速箱中的重要传动部件,当驾驶员需要改变车速时,首先进行档位切换,驾驶员控制挂档杆,挂档杆通过档位拨块驱动拨叉轴轴向移动,在拨叉轴上固定设有拨叉,并通过拨叉使变速箱内的齿轮实现分离或啮合,实现档位变换。

传统的拔叉轴,在于传动轴进行连接时,容易因为时间的推移,导致润滑油的流失,或者挥发,而导致传动轴和拔叉轴之间卡死,不容易拆卸,容易导致传动轴和拔叉轴之间的螺纹坏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导油机构,便于拆卸以及实用性强的拔叉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导油机构的拔叉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上设有连接轴孔,连接轴孔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端以及限位端,连接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轴体上设有导油机构,导油机构包括设置于轴体上且贯穿连接轴孔侧壁的若干导油孔,各导油孔的内径由连接轴孔的外壁往连接轴孔的内壁方向逐渐减小,导油机构还包括设置与连接轴孔端面上的导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体上设有连接轴孔,连接轴孔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端以及限位端,连接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为了提高对连接轴孔的润滑效果,通过在轴体上设有导油机构,并且该将导油机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轴体上且贯穿连接轴孔侧壁的若干导油孔,各导油孔的内径由连接轴孔的外壁往连接轴孔的内壁方向逐渐减小,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润滑油容易在导油孔内形成油封效果,从而降低润滑油流失,并且导油机构还包括设置与连接轴孔端面上的导油槽,导油槽的设置,使其能够从连接轴孔的端面进行对螺纹连接的润滑效果,进而使得螺纹连接的全范围均能得到润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油孔包括第一导油孔以及第二导油孔,第一导油孔的输出端与连接端的内螺纹相连通,第二导油孔的输出端与限位端的内壁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油孔和第二导油孔相互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油孔包括第一导油孔以及第二导油孔,通过将导油孔设置为第一导油孔以及第二导油孔,并且将第一导油孔的输出端与连接端的内螺纹相连通,以及将第二导油孔的输出端与限位端的内壁相连通,则通过第一、二导油孔对连接轴孔的连接端以及限位端均能得到润滑,从而提高良好的润滑效果,第一导油孔和第二导油孔相互平行设置,上述结构确保了良好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油槽包括外环槽以及沿外环槽内侧周边设置的连通槽,连通槽的一端与外环槽相互连通,且连通槽的另一端与连接轴孔连接,所述连通槽的槽底呈倾斜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油槽包括外环槽以及沿外环槽内侧周边设置的连通槽,通过将导油槽设置为外环槽以及连通槽,将外环槽作为主要的呈载体,并通过将连通槽的一端与外环槽相互连通,且连通槽的另一端与连接轴孔连接,连通槽的槽底呈倾斜状,使得润滑油能够充分均匀的与螺纹进行接触,从而提高良好的润滑效果,并且该技术方案的是从拔叉轴的连接轴孔端面对螺纹进行润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导油机构的拔叉轴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导油机构的拔叉轴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轴体,10-连接轴孔,101-第一导油孔,102-第二导油孔,103-外环槽,104-连通槽,11-连接端,110-内螺纹,12-限位端,2-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导油机构的拔叉轴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具有导油机构的拔叉轴,包括轴体1,轴体1上设有连接轴孔10,连接轴孔10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端11以及限位端12,连接端10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10,为了提高对连接轴孔10的润滑效果,通过在轴体1上设有导油机构,并且该将导油机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轴体1上且贯穿连接轴孔10侧壁的若干导油孔,各导油孔的内径由连接轴孔10的外壁往连接轴孔10的内壁方向逐渐减小,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润滑油容易在导油孔内形成油封效果,从而降低润滑油流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导油孔包括第一导油孔101以及第二导油孔102,通过将导油孔设置为第一导油孔101以及第二导油孔102,并且将第一导油孔101的输出端与连接端11的内螺纹110相连通,以及将第二导油孔102的输出端与限位端12的内壁相连通,则通过第一、二导油孔对连接轴孔10的连接端11以及限位端12均能得到润滑,从而提高良好的润滑效果,第一导油孔101和第二导油孔102相互平行设置,上述结构确保了良好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导油机构还包括设置与连接轴孔10端面上的导油槽,导油槽的设置,使其能够从连接轴孔10的端面进行对螺纹连接的润滑效果,进而使得螺纹连接的全范围均能得到润滑,导油槽包括外环槽以及沿外环槽103内侧周边设置的连通槽104,通过将导油槽设置为外环槽103以及连通槽104,将外环槽103作为主要的呈载体,并通过将连通槽104的一端与外环槽103相互连通,且连通槽104的另一端与连接轴孔10连接,连通槽104的槽底呈倾斜状,使得润滑油能够充分均匀的与螺纹进行接触,从而提高良好的润滑效果,并且该技术方案的是从拔叉轴的连接轴孔10端面对螺纹进行润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轴体1的外壁上设有散热槽2,该散热槽2呈左螺旋状或呈右螺旋状设置,且散热槽2的槽截面呈圆弧状,通过设置的散热槽2,一方面增加了散热面积,另一方面提高了对轴体的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