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计算机主机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7266发布日期:2019-03-08 17:3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计算机主机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计算机主机放置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设备的日益普及,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计算机主要有台式机、笔记本以及一体机三种类型,其中台式机往往在教学、办公以及科研场所的应用居多,因此,计算机主机的摆放则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目前,人们常常将台式机主机箱直接放置于地面上,但是其在使用时十分容易受到碰撞或是滑动,从而造成主机箱内零件的损坏,造成极大的损失。

现有的计算机主机放置架存在不能够对计算机主机起到缓冲作用、计算机主机固定不稳固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对计算机主机起到缓冲作用、计算机主机固定稳固的具有抗震功能的计算机主机放置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计算机主机放置架存在不能够对计算机主机起到缓冲作用、计算机主机固定不稳固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计算机主机起到缓冲作用、计算机主机固定稳固的具有抗震功能的计算机主机放置架。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计算机主机放置架,包括有减震机构、放置架、固定机构、万向轮、底板和支撑机构;底板底部两侧固接有万向轮,底板底部中间固接有支撑机构;底板顶部中间沿竖直方向开有放置槽,底板顶部两侧固接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的输出端上固接有放置板;放置板内底部放置有计算机主机,放置板底部沿水平方向等间距开有通孔,放置板两侧壁上均固接有固定机构,计算机主机通过固定机构进行固定;

减震机构包括有第一弹性件、第一空心杆和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固接于底板顶部两侧,第一空心杆固接于放置架底部两侧;第一伸缩杆伸入第一空心杆内,第一弹性件一端固接于第一空心杆一侧上部,第一弹性件另一端固接于第一伸缩杆一侧下部。

进一步的,固定机构包括有紧固螺钉、固定块和橡胶垫;放置板两侧壁上均沿水平方向开有螺纹孔,紧固螺钉与螺纹孔螺接;紧固螺钉端部固接有固定块,固定块远离紧固螺钉端部的一侧固接有橡胶垫。

进一步的,支撑机构包括有第二空心杆、第二伸缩杆、第二弹性件、插杆和摩擦块;第二空心杆固接于底板底部中间,第二空心杆一侧沿水平方向开有一字孔,第二空心杆另一侧沿竖直方向开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且第一插孔位于第二插孔的上方;第二伸缩杆位于第二空心杆内,第二伸缩杆上部沿水平方向开有导向孔,摩擦块固接于第二伸缩杆底部;插杆通过第二弹性件固接于一字孔内,且穿过导向孔与第一插孔插装配合。

进一步的,该具有抗震功能的计算机主机放置架还包括有缠绕线、挂钩和挂环;挂环固接于底板底部远离一字孔的一侧,缠绕线固接于底板底部靠近一字孔的一侧;缠绕线绕过放置槽,缠绕线端部固接有挂钩,挂钩与挂环扣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机构能够对计算机主机起到缓冲作用,从而能够防止计算机主机收到震动后内部零件受损;通过固定机构能够将计算机主机固定稳固,从而能够防止计算机主机收到震动后来回滑动;通过支撑机构能够使计算机主机停放更稳固,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主机进行工作;从而达到了能够防止计算机主机收到震动后内部零件受损、能够防止计算机主机收到震动后来回滑动和便于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主机进行工作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计算机主机,2-减震机构,21-第一弹性件,22-第一空心杆,23-第一伸缩杆,3-放置架,4-通孔,5-固定机构,51-紧固螺钉,52-螺纹孔,53-固定块,54-橡胶垫,6-万向轮,7-底板,8-放置槽,9-支撑机构,91-第二空心杆,92-第二伸缩杆,93-一字孔,94-导向孔,95-第二弹性件,96-插杆,97-第一插孔,98-第二插孔,99-摩擦块,10-缠绕线,11-挂钩,12-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计算机主机放置架,如图1-5所示,包括有减震机构2、放置架3、固定机构5、万向轮6、底板7和支撑机构9;底板7底部两侧固接有万向轮6,底板7底部中间固接有支撑机构9;底板7顶部中间沿竖直方向开有放置槽8,底板7顶部两侧固接有减震机构2,减震机构2的输出端上固接有放置板;放置板内底部放置有计算机主机1,放置板底部沿水平方向等间距开有通孔4,放置板两侧壁上均固接有固定机构5,计算机主机1通过固定机构5进行固定;

减震机构2包括有第一弹性件21、第一空心杆22和第一伸缩杆23;第一伸缩杆23固接于底板7顶部两侧,第一空心杆22固接于放置架3底部两侧;第一伸缩杆23伸入第一空心杆22内,第一弹性件21一端固接于第一空心杆22一侧上部,第一弹性件21另一端固接于第一伸缩杆23一侧下部。

当工作人员将计算机主机1放置于放置架3内之后,工作人员控制固定机构5工作,进而将计算机主机1进行固定,从而能够防止计算机主机1受到震动而滑落下去。当计算机主机1受到震动时,减震机构2就会工作,进而能够对计算机主机1起到缓冲作用,从而能够防止计算机主机1内部零件受损。当需要移动计算机主机1时,工作人员控制支撑机构9停止工作,此时底板7就不会被支撑起来,进而工作人员就可以移动底板7,进而带动计算机主机1进行移动。在移动计算机主机1过程中,此时减震机构2也会起到作用,从而能够防止计算机主机1内部零件受损。当需要将计算机主机1停放于某位置时,工作人员控制支撑机构9工作,进而将底板7支撑起来,从而能够防止底板7来回滑动而带动计算机主机1来回滑动,从而影响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主机1工作。在使用计算机主机1时,通孔4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计算机主机1由于过热而损坏。工作人员可以将电源线等物品放置于放置槽8内,从而能够防止物品丢失。

减震机构2包括有第一弹性件21、第一空心杆22和第一伸缩杆23;第一伸缩杆23固接于底板7顶部两侧,第一空心杆22固接于放置架3底部两侧;第一伸缩杆23伸入第一空心杆22内,第一弹性件21一端固接于第一空心杆22一侧上部,第一弹性件21另一端固接于第一伸缩杆23一侧下部;所以当工作人员在推动底板7或者计算机主机1受到震动时,由于第一弹性件21的作用,第一伸缩杆23就会在第一空心杆22内上下运动,进而能够对计算机主机1起到缓冲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保护计算机主机1内部零件受损。

进一步,固定机构5包括有紧固螺钉51、固定块53和橡胶垫54;放置板两侧壁上均沿水平方向开有螺纹孔52,紧固螺钉51与螺纹孔52螺接;紧固螺钉51端部固接有固定块53,固定块53远离紧固螺钉51端部的一侧固接有橡胶垫54;所以当需要将计算机主机1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拧动紧固螺钉51,进而带动固定块53及其上的橡胶垫54向靠近计算机主机1的方向移动。当固定块53与计算机主机1侧部接触时,工作人员停止拧动紧固螺钉51,此时两固定块53就会将计算机主机1固定住,从而能够防止其受到震动后而滑动下去。此时橡胶垫54就会对计算机主机1起到缓冲作用,进而能够防止固定块53将计算机主机1夹伤。当需要将计算机主机1从放置架3内取出时,工作人员拧动紧固螺钉51,进而带动固定块53及其上的橡胶垫54向远离计算机主机1的方向移动。当橡胶垫54与计算机主机1侧部不再接触时,工作人员停止拧动紧固螺钉51,此时工作人员就可以将计算机主机1从放置架3内取出。

进一步,支撑机构9包括有第二空心杆91、第二伸缩杆92、第二弹性件95、插杆96和摩擦块99;第二空心杆91固接于底板7底部中间,第二空心杆91一侧沿水平方向开有一字孔93,第二空心杆91另一侧沿竖直方向开有第一插孔97和第二插孔98,且第一插孔97位于第二插孔98的上方;第二伸缩杆92位于第二空心杆91内,第二伸缩杆92上部沿水平方向开有导向孔94,摩擦块99固接于第二伸缩杆92底部;插杆96通过第二弹性件95固接于一字孔93内,且穿过导向孔94与第一插孔97插装配合;所以当需要使底板7停放稳固时,工作人员将插杆96从第一插孔97和导向孔94内拉出,之后向下拉动第二伸缩杆92及其底部的摩擦块99。当摩擦块99与地面接触时,此时导向孔94与第二插孔98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工作人员将插杆96插入到导向孔94和第二插孔98内,进而将第二伸缩杆92及其底部的摩擦块99进行固定,如此能够使底板7停放更稳固,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主机1进行工作。当需要移动计算机主机1时,工作人员将插杆96从第二插孔98和导向孔94内拉出,之后向上推动摩擦块99及其上的第二伸缩杆92,当导向孔94与第一插孔97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工作人员将插杆96插入到导向孔94和第一插孔97内,进而就不会再支撑底板7,从而就可以将计算机主机1进行移动。

进一步,该具有抗震功能的计算机主机1放置架3还包括有缠绕线10、挂钩11和挂环12;挂环12固接于底板7底部远离一字孔93的一侧,缠绕线10固接于底板7底部靠近一字孔93的一侧;缠绕线10绕过放置槽8,缠绕线10端部固接有挂钩11,挂钩11与挂环12扣合;所以当工作人员将物品放置于放置槽8内后,工作人员将缠绕线10绕过放置槽8顶部,之后再就两挂钩11挂在挂环12上,从而将放置槽8内的物品进行固定,从而能够防止其内的物品丢失。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