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雾化功能的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2137发布日期:2019-01-15 22:24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雾化功能的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特别是一种具有雾化功能的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一种用于控制水流的开关,它常用于家庭以及公共场所等环境,在夏天的时候,人们极易感受到炎热的天气,此时人们习惯于打开水龙头,用水直接对脸部进行冲击降温,但是这种降温方式,不仅会把脸部弄得极为狼狈,最终需要用毛巾来擦干,而人们外出时不可能随时携带毛巾,显得极为不方便,且凉水直接大量冲击人体皮肤,一冷一热间,易损伤使用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在冬天的时候,人体皮肤极易干燥,人们习惯于在雾化瓶内装载水,需要对脸部补水时,直接按压雾化瓶,便能出现水雾对脸部进行补水,但是雾化瓶本身就具有一定体积,极占空间,导致携带麻烦,且雾化瓶内的水用完后,需要重新装水,导致使用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雾化功能的水龙头,它自身便具有雾化功能,能够令使用人员得到有效的降温与补水的同时,不会弄得脸部充满大量水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雾化功能的水龙头,包括龙头体、设于龙头体上的开关以及连接于龙头体上端的龙头颈,龙头颈端部设有与其相贯通的龙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颈与龙头嘴之间通过辅助管相连接;所述辅助管内设有一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中部设有一通水孔;所述隔水板前侧设有一正极磁板;所述正极磁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穿孔,正极磁板中心位置设有一与通水孔同轴的导引孔;所述导引孔内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导引杆;所述导引杆左端穿出导引孔的左端孔口外,导引杆右端穿出导引孔的右端孔口外并连接有与通水孔相匹配的正极堵头;所述正极堵头与正极磁板相斥;所述辅助管下侧内壁设有一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右侧设有一定位杆;所述辅助管上方设有一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螺孔;所述螺孔内螺接有一螺柱;所述螺柱下端位于定位槽内并设有与定位杆相匹配的定位块;所述螺柱上端穿出至辅助管外并设有一手轮;所述螺柱内设有一蓄水腔室;所述螺柱右侧设有与蓄水腔室相贯通的进水口;所述螺柱顶面中心设有与蓄水腔室相贯通的主流道,螺柱顶面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侧流道;所述主流道上端端口设有一雾化板;所述雾化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主雾化孔;所述螺柱顶面设有若干与侧流道位置相对应的雾化头;所述雾化头朝向螺柱中心的一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侧雾化孔。

所述雾化头上部向着螺柱中心方向倾斜。

所述螺柱顶面设有一螺接环;所述螺接环螺接有一密封盖,密封盖将雾化头与雾化板皆包裹在内。

所述正极磁板左侧设有一导引架;所述导引架中心位置设有与导引孔同轴的辅助孔,导引杆左端穿过辅助孔。

所述正极磁板与正极堵头之间设有一弹簧。

所述龙头嘴左侧内壁设有与导引杆位置相对应的扩增孔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具有雾化功能的水龙头能够通过控制螺柱的上移以及下移能够实现正常用水以及雾化用水的两种功能,当螺柱下端位于定位槽时,水流便会进入到蓄水腔室内,并分流至主流道与侧流道上,最终从主雾化孔与侧雾化孔喷出实现雾化效果,若是有水流通过主雾化孔形成多道小水柱、有水流通过侧雾化孔形成多道小水柱,从主雾化孔内喷出的小水柱则会被侧雾化孔喷出的小水柱撞击,同时侧雾化孔之间喷出的水柱同样会发生冲击,从而实现彼此打散的情况,使雾化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保证最终浮于雾化头上方的是水雾,此时使用人员将脸部置于雾化头上方,水雾便会布满整个脸部,从而起到降温与补水的效果,同时水雾浮于空气,不会出现高压水柱冲击脸部导致脸部疼痛以及脸部充满大量水需要拭干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雾化功能的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雾化功能的水龙头,包括龙头体1、设于龙头体1上的开关2以及连接于龙头体1上端的龙头颈3,龙头颈3端部设有与其相贯通的龙头嘴4,所述龙头颈3与龙头嘴4之间通过辅助管5相连接;所述辅助管5内设有一隔水板6;所述隔水板6中部设有一通水孔7;所述隔水板6前侧设有一正极磁板8;所述正极磁板8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穿孔9,正极磁板8中心位置设有一与通水孔7同轴的导引孔10;所述导引孔10内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导引杆11;所述导引杆11左端穿出导引孔10的左端孔口外,导引杆11右端穿出导引孔10的右端孔口外并连接有与通水孔7相匹配的正极堵头12;所述正极堵头12与正极磁板8相斥;所述辅助管5下侧内壁设有一定位槽13;所述定位槽13内右侧设有一定位杆14;所述辅助管5上方设有一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螺孔15;所述螺孔15内螺接有一螺柱16;所述螺柱16下端位于定位槽内并设有与定位杆14相匹配的定位块17;所述螺柱16上端穿出至辅助管5外并设有一手轮18;所述螺柱16内设有一蓄水腔室19;所述螺柱16右侧设有与蓄水腔室19相贯通的进水口20;所述螺柱16顶面中心设有与蓄水腔室19相贯通的主流道21,螺柱16顶面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侧流道22;所述主流道21上端端口设有一雾化板23;所述雾化板23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主雾化孔24;所述螺柱16顶面设有若干与侧流道22位置相对应的雾化头25;所述雾化头25朝向螺柱16中心的一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侧雾化孔26。

所述雾化头25上部向着螺柱16中心方向倾斜。

所述螺柱16顶面设有一螺接环27;所述螺接环27螺接有一密封盖28,密封盖28将雾化头25与雾化板23皆包裹在内。

所述正极磁板8左侧设有一导引架29;所述导引架29中心位置设有与导引孔10同轴的辅助孔30,导引杆11左端穿过辅助孔30。

所述正极磁板8与正极堵头12之间设有一弹簧31。

所述龙头嘴4左侧内壁设有与导引杆11位置相对应的扩增槽32。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需要正常使用水龙头时,可通过手轮18对螺柱16进行旋动,使螺柱上移,从而不会对辅助管5的水流输送造成干扰,且随着螺柱16上移,进水口20移至上方,最终通过螺柱16下端与螺孔15之间的螺纹密封对辅助管5的水流进行阻隔,使水流无法进入到进水口20内,当开关2打开后,与水龙头相连接的水管内的水便会进入到龙头体1内,随后进入到龙头颈3,再通过辅助管5输送至龙头嘴4,在流经辅助管5时,水流会通过水压将正极堵头12顶离通水孔7,使水流能够顺畅流入龙头嘴4内,最终从龙头嘴4喷出,供人使用。

需要使用雾化效果时,使用人员再次通过手轮18对螺柱16进行旋动,使螺柱16下移,当螺柱16旋入到定位槽13内时,一旦当进水口20旋转至右侧,螺柱16上的定位块17便会与定位杆14发生碰撞,使用人员能够感受到明显的卡顿感,此时使用人员停止旋转,紧接着便可通过开关2打开水龙头,随着水龙头开启,水流源源不断的从龙头体1进入到龙头颈3,随后进入辅助管5内,进入到辅助管5内的水流便会通过进水口20直接涌入蓄水腔室19内,随着水流源源不断进入到蓄水腔室19内,水流开始分流,分别流入到主流道21以及多个侧流道22内,由于雾化板23上的主雾化孔24孔径极小,因此水流在高压的作用下则会直接撞击在雾化板23上,此时水流直接被打散,形成水雾,通过主雾化孔24出现在螺柱16的上方,而分流至侧流道22内的水流同样会冲击在雾化头25内壁上,最后通过侧雾化孔26出现在螺柱16上方。

多个雾化头25将雾化板23包围在内,若是有水流通过主雾化孔24形成多道小水柱、有水流通过侧雾化孔26形成多道小水柱,从主雾化孔24内喷出的小水柱则会被侧雾化孔26喷出的小水柱撞击,同时侧雾化孔26之间喷出的水柱同样会发生冲击,从而实现彼此打散的情况,使雾化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保证最终浮于雾化头25上方的是水雾,此时使用人员将脸部置于雾化头上方,水雾便会布满整个脸部,从而起到降温与补水的效果,同时水雾浮于空气,不会出现高压水柱冲击脸部导致脸部疼痛以及脸部充满大量水需要拭干的情况。

雾化头25上部向着螺柱16中心方向倾斜,因此能够使大量侧雾化孔26喷出的水柱朝向雾化板23方向喷射,从而保证从主雾化孔24与侧雾化孔26喷出的水柱能够充分撞击打散,最大程度上保证雾化效果。

螺柱16顶面设有螺接环27,螺接环27螺接有密封盖28,密封盖28将雾化头25与雾化板23皆包裹在内,密封盖28的存在能够将主雾化孔24、侧雾化孔26与外界进行分隔,使外界事物无法对主流道与侧流道22内部造成污染,保证喷出的水雾的干净程度。

正极磁板8左侧设有导引架,导引架29中心位置设有与导引孔10同轴的辅助孔,导引杆11左端穿过辅助孔,导引架29的存在能够给予导引杆11新的一个支点,使导引杆11移动时更加稳定。

正极磁板8与正极堵头12之间设有弹簧31,弹簧31的存在能够辅助正极堵头12复位,同时能够增加正极堵头12移动时的稳定性和效率。

龙头嘴4左侧内壁设有与导引杆11位置相对应的扩增槽32,扩增槽32的存在能够增加导引杆11的位移程度,避免导引杆11直接撞击在龙头嘴4内壁上造成损伤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