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连接结构、一种储液器、一种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4278发布日期:2019-09-12 09:5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一种储液器、一种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连接技术领域,如具体可涉及制冷领域。



背景技术:

制冷技术领域的产品包括空调、冰箱、冰柜等,一般这些系统会使用铜管作为连接管连接两个部件,为了与铜管连接方便,许多部件也相应为铜质材料制成。如储液器、消音器等制冷系统中的基本部件,但现在这些部件都有可能做一些材质选用上的改变,如选用铝材材质等,在系统中就可能会用到不同材质之间的连接问题。

这样系统可能会涉及如何实现铝材与铜材等不同材质之间的连接固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管件连接结构、一种具有该管路连接结构的储液器以及一种具有该管路连接结构的制冷系统,该管件连接结构的铝管件与钢管件的连接较为稳固、该管件连接结构的钢管件与铜管件的连接较为稳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包括铝管件、钢管件以及铜管件,所述铝管件包括铝管件接头部,所述钢管件包括钢管件第一接头部和钢管件第二接头部,所述铜管件包括铜管件接头部,所述铝管件接头部与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焊接设置,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与所述铜管件接头部焊接设置,所述铝管件接头部与所述铜管件接头部不接触,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所述铜管件接头部中的一个定义为第一类接头部、另一个定义为第二类接头部,所述第二类接头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类接头部内;

所述第一类接头部的内壁具有多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类接头部的外壁过盈配合或抵接,或者,所述第二类接头部的外壁具有多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类接头部的外壁过盈配合或抵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起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接头部的外壁过盈或抵接,或者,所述第二接头部的外壁具有多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接头部的外壁过盈或抵接在铝管件与钢管件组装进行炉焊时,不需要借助其它工装进行铝管件与钢管件之间的固定;钢管件第一接头部与铝管件接头部焊接设置、钢管件第二接头部与铜管件接头部焊接设置,铝管件接头部与铜管件接头部焊接不接触,能够避免铝管件与铜管件之间的接触电位差腐蚀现象,该管件连接结构的连接较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储液器,该储液器包括罐体和管件连接结构,所述管件连接结构为上述的管件连接结构,所述罐体为铝材,所述罐体与所述铝管件一体设置或者焊接设置;

或者,所述管件连接结构为上述的管件连接结构,所述罐体为铜材,所述罐体与所述铜管件一体设置或者焊接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冷系统,包括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上述的管件连接结构,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与所述铜管件连接的铜管路,所述铜管件与所述铜管路焊接连接,所述铜管件与所述铜管路焊接所用的焊料融化温度低于所述第一焊料的融化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储液器、制冷系统中的管路连接结构的铝管件与钢管件的连接较为稳固,钢管件与铜管件的连接较为稳固,相对延长了储液器以及制冷系统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储液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储液器的第一管组件及相关部分的一个角度的截面图;

图3是图2所示铜管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储液器Q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储液器相关部分C-C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N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钢管件与铜管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相关部分的一个截面图;

图8是图7所示铜管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二种储液器相关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第三种储液器相关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第四种储液器相关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2所示储液器P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储液器相关部分D-D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M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第五种储液器相关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是第六种储液器相关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相关部分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18是第七种储液器相关部分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19是第八种储液器相关部分的一个截面示意图。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1-图6,如图1-图6所示,所述储液器100包括罐体1和管件连接结构,所述管件连接结构包括铝管件21、21’,钢管件22、22’以及铜管件23、23’,铝管件21、21’与所述罐体1焊接设置或者一体成形设置,其中,铝管件21包括铝管件接头部211,钢管件22包括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和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铜管件23包括铜管件接头部231,铝管件接头部211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焊接设置,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 与铜管件接头部231焊接设置,所述铝管件与铜管件之间的接触电位差大于所述铝管件与钢管件之间的接触电位差,所述铝管件与所述铜管件之间的接触电位差大于所述钢管件与所述铜管件之间的接触电位差,比如,铝管件可以为铝材、钢管件为钢材,铜管件为铜材,当然,铝材应当包括以铝为主要铜材当包括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金属或者铜合金材料;全文中的钢管件可以为不锈钢管件或者碳钢管件,当钢管件为碳钢管件时,在碳钢管件焊接时可以增加镀层来进行对碳钢管件的保护。作为另一种方式,罐体为铜材,所述罐体与所述铜管件一体设置或者焊接设置。其中,铝管件接头部211与铜管件接头部231不接触,此处以及全文中的焊接设置是指通过焊料或者焊料层焊接设置,此处以及全文中的不接触设置是指两者之间的任何部分不碰到,或者两者之间没有相交的部分,或者两者之间没有重合的部分,比如铝管接头部211与铜接头部231不接触是指,铝管接头部211与铜接头部231两者之间没有相互碰到,或者可以说是,铝管接头部211与铜接头部231两者之间没有相交的部分,或者可以说是,铝管接头部211与铜接头部231两者之间没有重合的部分;此处定义,铝管件接头部211是指铝管件21与钢管件22焊接时配合的管段,包括铝管件21 与钢管件22焊接的部分以及铝管件21与钢管件22焊接部分的附近部分;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是指钢管件22与铝管件21焊接时配合的管段,包括钢管件22与铝管件21焊接的部分以及焊接部分的附近部分;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是指钢管件22与铜管件23焊接时配合的管段,包括钢管件 22与铜管件23焊接的部分以及焊接部分的附近部分;铜管件接头部231 是指铜管件23与钢管件22焊接时配合的管段,包括铜管件23与钢管件 22焊接的部分以及铜管件23与钢管件22焊接部分的附近部分;或者可以说是,全文中接头部是指两者焊接部分以及焊接的周围部分。所述管件连接结构包括铝管件和钢管件,其中铝管件的当量内径大于钢管件的当量内径,或者说是钢管件的部分伸入所述铝管件,所述铝管件为钢管件22、铜管件23中的一个,所述钢管件为钢管件22、铜管件23的另一个,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所述铜管件接头部中的一个定义为第一类接头部,另一个定义为第二类接头部,具体地,当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的当量内径大于铜管件接头部231的当量内径时,或者说是铜管件接头部231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或者可以说是铜管件接头部231的至少部分伸位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当铜管件接头部231的当量内径大于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的当量内径时,或者说是钢管件第二接头部 222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或者可以说是,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

如图1所示,储液器100还包括第一管组件2和第二管组件2’,第一管组件2包括铝管件21、钢管件22以及铜管件23,第二管组件2’包括铝管件21’、钢管件22’以及铜管件23’,第一管组件2可视为储液器的出口管路。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中,铝管件21与罐体分体设置,铝管件 21’与罐体一体成形设置,其中,罐体1采用铝材。

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钢管件22位于铝管件21与铜管件23两者之间或者说是设置钢管件22,这样可以相对减少铝管件21与铜管件23的接触电位差腐蚀,此处,接触电位差腐蚀是指两个管件之间直接接触时产生的电位差腐蚀或者说是两个管件之间通过焊料焊接后产生的电位差腐蚀。铝管件21与钢管件22接触电位差相差值比铝管件21与铜管件23接触电位差相差值小,因此,相同条件下,如在酸性或者碱性环境中,或者说能够造成接触电位差腐蚀的环境中,如海风环境中,铝管件21与钢管件22 焊接时,铝管件21的接触电位差腐蚀比铝管件21与铜管件23焊接时,铝管件21的接触电位差腐蚀小;钢管件22与铜管件23之间接触电位差相差值比铝管件21与铜管件23之间接触电位差相差值小,因此,在酸性或者碱性环境中,或者说能够造成接触电位差腐蚀的环境中,如海风环境中,铜管件23与钢管件22焊接是,铜管件23的接触电位差腐蚀比铜管件23 与铝管件21焊接时,铜管件21的接触电位差腐蚀小;铝管件21与钢管件 22焊接,铜管件23与钢管件22焊接相对减小了铝管件21的接触电位差腐蚀以及铜管件23的接触电位差腐蚀。

请结合参考图3-图6,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的当量内径大于铜管件接头部231的当量内径,或者说是,铜管件接头部231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或者可以说是,铜管件接头部23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内,铜管件接头部231包括铜管件接头部外壁2311,铜管件接头部2311的外壁具有多个凹槽234和多个凸起部235,即钢管件的外壁具有多个凹槽234,沿铜管件23的径向,凹槽234相对于凸起部235向铜管件23的中心凹陷设置,凹槽234的至少部分沿铜管件接头部231的轴向延伸设置,凹槽234沿铜管件接头部231的轴向间隔设置,或者说是,凹槽234的至少部分沿沿铜管件接头部231的轴向间隔延伸设置。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具有钢管件第二接头部内壁2221,凸起部235 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内壁2221之间有部分位置过盈或抵接,其中,凸起部235的至少部分与钢管件配合接头部内壁2221之间有部分位置过盈配合设置的过盈配合设置是指铜管件23与不锈管管件22在装配的过程中过盈设置,或者,可以说是,凸起部235与钢管件22接触的那部分形成的圆周与钢管件22过盈设置;凸起部235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钢管件配合接头部内壁2221之间有部分位置抵接是指,铜管件23与不锈钢管件22装配完成后,凸起部235至少部分与钢管件配合接头部内壁2221表现为抵接的状态,或者,可以说是,凸起部235至少部分与钢管件配合接头部内壁2221表现为接触的状态。凹槽234的外壁与钢管件第二接头部内壁2221之间间隙配合设置,所述铜管件接头部的外壁2311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内壁222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233,所述第一间隙233成为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焊接时的第一焊料填充部,所述管件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间隙233填充有第一焊料,所述第一焊料在焊接后形成至少部分的第一焊缝。在铜管件接头部231与不锈钢第二接头部222焊接过程中,凸起部235与钢管件第二接头部内壁2221之间存在部分少量间隙而使得焊料填充,或者可以说是,部分情况下,当凸起部235 与钢管件第二接头部内壁2221之间存在部分少量间隙时,第一间隙233 包括凸起部235与钢管件第二接头部内壁2221之间存在的部分少量间隙。第一间隙233或者说是凹槽234的存在,使得焊料在融化时能够发生虹吸 (毛细)现象,从而形成至少部分上述第一焊缝,进而利于增加钢管件22 与铜管件23的焊接强度。为了保证焊接强度或者说是为了保证焊缝的厚度,凹槽234的深度大约在0.05-0.15mm之间,凹槽234的深度是指,沿铜管件接头部的径向,凹槽234凹陷于凸起部235的最大距离,或者说是凸起部235的凸出高度大约在0.05-0.15mm之间。凹槽234/凸起部235的可以通过机加工成形,具体地如拉丝工艺、挤压工艺、冲压工艺等成形。为了凹槽234/凸起部235成形后,铜管件接头部231的圆整度较好,或者,有利于第一焊缝233的均匀程度,或者有利于铜管件23与钢管件22的焊接强度,凹槽234/凸起部235均分铜管件接头部231的外周壁或者说是相邻的凹槽234/凸起部235的间距相等或者说是至少部分相邻的凹槽234/凸起部235的间距相等。当然,凹槽234/凸起部235也可以不均匀分布,进行无规则分布。为了有利于铜管件23与钢管件22配合方便,对铜管件接头部231进行缩口设置,缩口角度小于等于5°,更为具体地,缩口角度小于等于3度,比如2.9度、2.5度、2.0度、1.8度、1.5度、1度、0.8度等,如此,铜管件接头部231与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进行装配时,铜管件接头部231由于缩口设置而具有导向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凹槽234与铜管件接头部231的缩口设置可以同时进行或者先通过机加工工艺获得凹槽 234之后再对铜管件接头部231进行缩口设置。铜管件23与钢管件22的焊接方式可采用炉焊焊接,第一焊料采用青铜焊料,第一焊料的融化温度大于980℃,比如,大于980℃、980-1000℃之间,1000℃以上,1000℃左右或者1030℃左右。所述铜管件接头部的外壁2311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内壁2221之间有部分位置过盈或抵接,或者可以说是凸起部235的至少部分与钢管件第二接头部内壁2221之间过盈或抵接,所述铜管件接头部的外壁2311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内壁222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233,所述第一间隙233成为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 222焊接时的第一焊料填充部,所述管件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间隙233填充有第一焊料,所述第一焊料在焊接后形成至少部分的第一焊缝,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类接头部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类接头部的外壁之间有部分位置过盈或抵接,当装配完成后,过盈或者抵接表现为抵接或者表现为带有小部分间隙,所述第一类接头部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类接头部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成为所述第一类接头部与所述第二类接头部焊接时的第一焊料填充部,所述管件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间隙填充有第一焊料,所述第一焊料在焊接后形成至少部分的第一焊缝。所述铜管件接头部的外壁2311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内壁2221之间有部分位置过盈或抵接,或者说是,所述第一类接头部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类接头部的外壁之间有部分位置过盈或抵接,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铜管件23与钢管件22组装后,通过炉焊焊接时,不需要借助其它的工装或者工具对焊接前的铜管件23 与钢管件22相对固定。

钢管件22与铜管件23进行焊接时,可采用内置焊环焊接。请参考图 3,钢管件22包括不锈钢主体部226和不锈钢内台阶部225,不锈钢内台阶部225相对于不锈钢主体部226扩口设置,或者说是,不锈钢内台阶部 225的当量直径大于不锈钢主体部226的当量直径,不锈钢内台阶部沿钢管件22的轴向形成环形空间223,环形空间223可用于设置焊接用的焊环,这样在钢管件22与铜管件23进行炉焊焊接如通过隧道炉后可以使焊环经融化而填充到凹槽234与钢管件第二接头部内壁2221之间的空间,进而形成部分第一焊缝233。

请参考图7-图8,钢管件22”与铜管件23”进行焊接时,可采用外置焊环焊接,此时,为了钢管件22”与铜管件23”焊接强度或者说为了使焊料更容易进行铜管件23”与钢管件22”之间,沿铜管件接头部231”的轴向,凹槽234”具有长度L1,铜管件接头部231”与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具有配合长度L2(此处忽略铜管件接头部的仅有导向的长度或者说是忽略铜管件接头部靠近铜端口处的无凹槽的导向长度),凹槽234”的长度L1大于铜管件接头部231”与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的配合长度L2,如此,可以使得在钢管件22”与铜管件23”焊接前的组装中,焊环对应的位置具有凹槽 234”,这样使得钢管件22”与铜管件23”焊接时有利于焊环融化形成第一焊缝233”。

请参考图9,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b的当量内径大于铜管件接头部231 的当量内径,或者说是,铜管件接头部231的至少部分伸入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b,或者可以说是,铜管件接头部231的至少部分位于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b内,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b的内壁包括多个凹槽234b和多个凸起部227b,即铝管件的内壁具有多个凹槽234b,所述铜管件接头部的外壁2311b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b的内壁之间至少部分位置过盈或抵接,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b的外壁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b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233b,所述第一间隙233b成为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b 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b焊接时的第一焊料填充部,所述管件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间隙233b填充有第一焊料,所述第一焊料在焊接后形成至少部分的第一焊缝。沿钢管件第二接头部的径向,凹槽234b自凸起部227b 向背离钢管件第二接头部的中心的方向凹陷设置,凹槽234b的至少部分沿不锈钢第二接头部222b的轴向延伸设置,凹槽234b沿不锈钢第二接头部 222b的轴向间隔设置,或者说是,凹槽234b沿不锈钢第二接头部222b的轴向间隔延伸设置,凸起部凹槽234b或者说是第一间隙233b能够使得钢管件22b与铜管件23b焊接时,焊料融化时发生虹吸(毛细)现象,从而有利于增加钢管件22b与铜管件23b的焊接强度。

请参考图10,铜管件接头部231c的当量内径大于钢管件第二接头部 222c的当量内径,或者说是,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c的至少部分伸入铜管件接头部231c,或者可以说是,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c的至少部分位于铜管件接头部231c内,不锈钢第二接头部222c的外壁包括多个凹槽234c 和凸起部227c,即钢管件的外壁具有多个凹槽234c,沿钢管件第二接头部的径向,凹槽234c自凸起部227c向钢管件第二接头部的中心的方向凹陷设置,凹槽234c的至少部分沿不锈钢第二接头部222c的轴向延伸设置,凹槽234c沿不锈钢第二接头部222c的轴向间隔设置,或者说是,凹槽234c 沿不锈钢第二接头部222c的轴向间隔延伸设置。储液器包括铜管件23c,铜管件23c具有铜管件接头部231c和铜管件接头部内壁236c,所述铜管件接头部的内壁236c与所述钢管件222c的第二接头部外壁之间有部分位置过盈或者抵接,所述铜管件接头部的内壁236c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 222c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233c,所述第一间隙233c成为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c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c焊接时的第一焊料填充部,所述管件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间隙233c填充有第一焊料,所述第一焊料在焊接后形成至少部分的第一焊缝,凹槽234c或者第一间隙233c能够使得钢管件22c与铜管件23c焊接时,焊料融化时发生虹吸(毛细)现象,从而有利于增加钢管件22c与铜管件23c的焊接强度。

请参考图11,铜管件接头部231d的当量内径大于钢管件第二接头部 222d的当量内径,或者说是,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d的至少部分伸入铜管件接头部231d,或者可以说是,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d的至少部分位于铜管件接头部231d内,铜管件接头部231d的内壁包括多个凹槽234d 和凸起部235d,即铝管件的内壁具有多个凹槽234d,沿铜管件接头部的径向,凹槽234d自凸起部235d向铜管件接头部的中心的方向凹陷设置,凹槽234d的至少部分沿铜管件接头部231d的轴向延伸设置,凹槽234d沿铜管件接头部231d的轴向间隔设置,或者说是,凹槽234d沿铜管件接头部 231d的轴向间隔延伸设置。管件连接结构包括钢管件22d,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d具有钢管件第二接头部外壁2221d,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d的内壁与所述钢管件的第二接头部外壁2221d之间有部分位置过盈或者抵接,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d的内壁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的外壁2221d之间具有第一间隙233d,所述第一间隙233d成为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d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d焊接时的第一焊料填充部,所述管件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间隙233d填充有第一焊料,所述第一焊料在焊接后形成至少部分的第一焊缝,凹槽234d或者第一间隙233d使得焊料融化时发生虹吸(毛细)现象,从而有利于增加钢管件22d与铜管件23d的焊接强度。

管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类管头部和第二类管头部,其中第二类管头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类管头部内,或者可以说是,第一类管头部的当量内径大于第二类管头部的当量内径。铝管件接头部211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 221中的一个定义为第一类管头部、另一个定义为第二类管头部。请参考图12-14,铝管件接头部211为第一类管头部,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为第二类管头部,铝管件接头部211的当量内径大于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 221的当量内径,或者可以说是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伸入铝管件21,钢管件22包括不锈钢主体部226,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至少部分相对不锈钢主体部226缩口设置,如此一方面可以使得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伸入铝管件21,另一方面,通过缩口设置可以限制或者定位钢管件22伸入铝管件21的伸入长度,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当量直径小于等于不锈钢主体部226的当量直径。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具有缩口部26,缩口部26 的外壁具有多个凸部261和本体部262,凸部261相对本体部262向外凸出设置,凸部261可以是带尖角的楞部,如图13-14所示,当然,凸部也可以是条状的凸起,如图16-图17所示。凸部261可以通过机加工成形,具体地如拉丝工艺、挤压工艺、冲压工艺等成形。其中,缩口部26的外壁与铝管件接头部内壁211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25,所述第二间隙25成为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31与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焊接时的第二焊料填充部,所述管件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二间隙25填充有第二焊料,所述第二焊料在焊接后形成至少部分的第二焊缝。管件连接结构具有焊料层25’,该焊料层25’为第二焊料在融化后形成的,或者说是,该焊料层25’为第二焊缝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间隙至少部分填充焊料层25’,或者说,在钢管件 22与铝管件焊接固定后,焊料层填充于第二间隙25。焊料层25’位于铝管接头部内壁2111的内侧,或者说是,焊料层25’位于第一类管接头的内侧焊料层25’位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外侧,或者说是,焊料层25’位于第二类管接头的内侧,铝管接头部内壁2111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 的外壁通过焊料层25’相固定,或者可以说是,第一类管接头的内壁与第二类管接头的外壁通过焊料层25’相固定。或者可以说是,焊料层25’没有穿透钢管件接头部221的内、外壁部位于钢管件接头部221的管腔,即也可以说是,第一焊料没有穿透第二类管接头的内、外壁部位于所述第二类管接头的管腔。更进一步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管腔为空腔,或者说是,第二类管接头的管腔为空腔,或者说是,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 的内壁完全暴露在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管腔,或者可以说是,第二类管接头的内壁全部暴露在所述第二类管接头的管腔。在本实施方式中,钢管件接头部221的内壁为管件连接结构的通道内壁,或者可以说是,第二类管接头的内壁为管件连接结构的通道内壁。凸部261的大致凸出高度为 0.05-0.25mm之间,具体地,凸部261的大致凸出高度在0.15±0.1mm之间,从而更有利于焊接质量;或者可以说是,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 的径向,所述第二间隙的距离为0.05-0.25mm之间,第二间隙的距离的距离是指主体部262与铝管件接头部211的最大距离。具体地,凸部261的至少部分与铝管件接头部内壁2111过盈配合设置或者接触配合设置,使得铝管件21与钢管件22相对固定,使得铝管件21与钢管件22组装后焊接时,不需要借助其它工装进行铝管件21与钢管件22之间的相对固定;其中,凸部261的至少部分与铝管接头部内壁2111过盈配合设置过盈配合设置是指铝管件21与不锈钢管件22在装配的过程中过盈设置,或者,可以说是,凸部261的与铝管接头部内壁2111接触的那部分形成的圆周与铝管接头部内壁2111过盈设置;凸部261的至少部分与铝管接头部内壁2111 抵接是指,铝管件21与不锈钢管件22装配完成后,凸部261的至少部分与铝管接头部内壁2111表现为抵接的状态,或者,可以说是,凸部261 的至少部分与铝管接头部内壁2111表现为接触的状态。凸部261的个数可为三个以上,如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十一个、十二个及以上,更进一步地,凸部261的个数为偶数个,在途12-图14的实施方式中,缩口部26的截面为多边形结构,凸部261表现为多边形的两条边相交的部位,本体部262表现为多边形的边,当然,在立体中,凸部 261表现多边形的楞,本体部262表现为多边形的面。进一步地,在铝管件21与钢管件22焊接过程中,第一间隙25,有利于在焊接过程中助焊剂等产生的气体的溢出如水蒸气等,有利于减少焊料融化形成焊缝后焊缝的气泡数量,进一步有利于铝管件21与钢管件22的焊接质量。缩口部26 还包括缩口导向部263,当铝管件21与钢管件22进行装配时,缩口导向部263具有导向作用,缩口导向部263的当量直径小于等于本体部262的当量直径。铝管件22与钢管件22焊接方式如炉焊焊接,第二焊料采用铝焊料,第二焊料的融化温度大于580摄氏度,比如第二焊料的融化温度大于600摄氏度、焊料融化温度为601、602、603、604、605、606、607、 608、609、610、630、640、650摄氏度等。作为其他实施方式,钢管件第一接头部不设置缩口部,设置扩口或者说是铝管件接头部呈喇叭口,如此方便钢管件第一接头部伸入铝管件接头部中,在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的设置凸部,使得凸部的至少部分与铝管件接头部的内壁过盈配合或者抵接。请参考图12,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包括配合管段2213,配合管段2213位于铝管件接头部211内,配合管段2213相对比缩口部26远离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的端部,或者说是,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与配合管段2213焊接后,配合管段2213比缩口部26更靠近铝管件接头部211的端部。配合管段2213 与铝管件接头部211的内壁至少部分位置间隙配配,在铝管件接头部211 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焊接过程中,配合管段2213与铝管件接头部211 的内壁至少部分位置的间隙配和设置能够形成部分虹吸(毛细)现象,有利于铝管件接头部211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焊接时焊料均匀,进而有利于铝管件接头部211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焊接强度。更进一步地,配合管段2213大致或者为圆管段,如此,配合管段2213与铝管件接头部 2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比较均匀,有较好的虹吸(毛细)现象,有利于铝管件接头部211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焊接强度。

请参考图12,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包括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端部2214 和钢管件第一接头部配合尾部2215,其中,沿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的轴向方向,配合管段2213位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配合尾部2215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端部2214之间,钢管件第一接头部配合尾部2215是指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与铝管件接头部211之间相配合的最远离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端部 2214的部位。沿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轴向或者说是沿所述第二类管接头的轴向方向,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自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端部2214向钢管件第一接头部配合尾部2215连续延伸设置,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具有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管腔,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内壁形成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的管腔,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的管腔为空腔,或者可以说是,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的内壁暴露在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的管腔的管腔中,或者可以说是,钢管件接头部的内壁朝向管中心的方向不与其它部件或者管件直接接触,或者可以说是,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内壁直接与工作介质接触。上述设置,使得钢管件22与铝管件21焊接时,仅通过焊料就能够使得钢管件 22与铝管件21焊接牢固,不需要增加其它的管件(如衬套)或者部件来增加钢管件22与铝管件21的焊接强度,在制造工艺上简单方便,不锈钢管件22与铝管21焊接时的焊接温度需要大于等于焊料的融化温度,小于不锈钢管件22、铝管件21的融化温度。另一方面,不同材质管件之间焊接通常利用相同材质容易焊接的特点进行焊接设置,如不锈钢和铝进行焊接时,利用铝与铝之间容易进行焊接,将不锈钢至于铝管件之间,如此利用铝与铝容易焊接的特点将铝与铝之间的不锈钢与铝焊接设置。更具体地,沿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径向,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端部2214的截面为封闭环状,该环状可为规则的环状或者不规则的环状,不规则的环状可以指环状的外壁或者内壁为不规则的封闭图形。

当然,当铝管件接头部的至少部分位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中时,铝管件第一接头部包括铝管件第一接头部端部和铝管件第一接头配合尾部。沿铝管件第一接头部的轴向方向,铝管件第一接头部221自铝管件第一接头部端部向铝管件第一接头部配合尾部连续延伸设置,铝管件第一接头部具有铝管件第一接头部管腔,铝管件第一接头部的内壁形成铝管件第一接头部的管腔,铝管件第一接头部的管腔为空腔,或者可以说是,铝管件第一接头部的内壁暴露在铝管件第一接头部的管腔的管腔中,或者可以说是,铝管件接头部的内壁朝向管中心的方向不与其它部件或者管件直接接触,或者可以说是,铝管件第一接头部的内壁直接与工作介质接触。上述设置,使得钢管件与铝管件焊接时,仅通过焊料就能够使得钢管件与铝管件焊接牢固,不需要增加其它的管件(如衬套)或者部件来增加钢管件与铝管件的焊接强度,在制造工艺上简单方便。更具体地,沿铝管件第一接头部的径向,铝管件第一接头部端部的截面为封闭环状,该环状可为规则的环状或者不规则的环状,不规则的环状可以指环状的外壁或者内壁为不规则的封闭图形。

请参考图15,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为第一类管头部,铝管件接头部为第二类管头部,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的当量外径大于铝管件接头部 211a的当量外径,或者说是,铝管件接头部211a伸入钢管件22a。铝管件 21a包括铝管件主体部212a,铝管件接头部211a的至少部分相对于铝管件主体部212a进行缩口设置,铝管件接头部211a包括缩口部26a,缩口部 26a的外壁具有多个凸部261a和本体部262a,缩口部26a还包括缩口导向部263a,其中,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具有,钢管件第一接头部内壁2221a,所述凸部261a与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的内壁2221a之间有部分位置过盈或者抵接,所述缩口部26a的外壁与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内壁2221a之间具有第二间隙25a,所述第二间隙25a成为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a与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焊接时的第二焊料填充部,所述管件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二间隙26a填充有第二焊料,所述第二焊料在焊接后形成至少部分的第二焊缝。管件连接结构具有焊料层25a’,该焊料层25a’为第二焊料在融化后形成的,或者说是,该焊料层25a’为第二焊缝的至少一部分,该焊料层25a’填充于第二间隙26a,或者说,在钢管件22a与铝管件焊接固定后,焊料层填充于第一间隙25a。焊料层25a’的一侧与铝管接头部211a的外壁相固定,或者说是,焊料层25’的内侧与第二类管接头的外壁相固定;焊料层25a’的位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内壁2221a的内侧,或者可以说是,焊料层25a’的位于第一类管接头的内侧。凸部261a的至少部分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11a的内壁过盈配合设置或者接触配合设置,使得铝管件21a与钢管件22a相对固定,使得铝管件21a与钢管件22a组装后焊接时,不需要借助其它工装进行铝管件21a与钢管件22a之间的相对固定。当然,铝管件接头部211a也可以包括配合管段,配合管段位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内,配合管段2213相对比缩口部26a远离铝管件接头部 211a的端部,或者可以说是,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与配合管段2213a 焊接后,配合管段比缩口部26a更靠近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的端部。配合管段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的内壁至少部分位置间隙配配,在铝管件接头部211a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焊接过程中,配合管段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的内壁至少部分位置的间隙配和设置能够形成部分虹吸(毛细)现象,有利于铝管件接头部211a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焊接时焊料均匀,进而有利于铝管件接头部211a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的焊接强度。更进一步地,配合管段大致或者为圆管段,如此,配合管段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比较均匀,有较好的虹吸(毛细)现象,有利于铝管件接头部211a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的焊接强度。请参考图16-图17,凸部261e为条状凸起。铝管件接头部211e的内壁具有凸部261e和本体部262e,凸部261e相对于本体部262e向内凸出设置,凸起部261e的至少部分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e的外壁过盈配合或者抵接,本体部262e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e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25e,第二间隙25e的作用请参考第二间隙25。;

请参考图18,凸部261f为条状凸起.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f的内壁具有凸部261f和本体部262f,凸部261f相对于本体部262f向内凸出设置,凸起部261f的至少部分与铝管件接头部211f的外壁过盈配合或者抵接,本体部262f与铝管件接头部211f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25f,第二间隙25f的作用请参考第二间隙25。

请参考图19,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g的外壁的部分与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g的内壁过盈配合或者抵接,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g端部及靠近端部的部分呈现喇叭口形状,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g的外壁的部分与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g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25,g,本实施方式中,在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g与铝管件接头部211g焊接时,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g 的外壁的部分与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g的内壁过盈配合或者抵接,不需要其他夹具,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g和/或铝管件接头部211g可以不设置凸部,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g的外壁的部分与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g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25g,第二间隙25g有助于在焊接过程中的蒸汽逸出,从而有利于焊接强度。

为保证管件连接结构的焊接强度,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211a或者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221a、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2、222b、222c、 222d或者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231b、231c、231d具有伸入长度,当伸入长度过短时,容易造成焊接不牢固的现象,当伸入长度过长时,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

当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至少部分位于铝管件接头部211内时,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伸入长度是指沿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11的轴向,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伸入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的长度,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伸入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或者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壁厚的三倍,和/或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的伸入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或者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当量外径的百分之六十;

当铝管件接头部211a的至少部分位于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内时,铝管件接头部211a的伸入长度是指沿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a的轴向,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a伸入入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的长度,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a的伸入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a或者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壁厚的三倍,和/或,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a的伸入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铝管件接头部211a或者所述钢管件第一接头部221a当量外径的百分之六十;

当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231b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1、221b内时,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231b的伸入长度是指沿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231b的轴向,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231b伸入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1、221b的长度,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231b的伸入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1、221b或者所述铜管件接头部 231、231b壁厚的三倍,和/或,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231b的伸入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1、221b或者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 231b的当量直径的百分之六十。

当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1c、221d的至少部分或者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c、231d,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1c、221d的伸入长度是指沿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的轴向,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1c、221d伸入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c、231d的长度,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1c、221d的伸入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1c、221d或者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c、231d壁厚的三倍,和/或,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1c、221d的伸入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钢管件第二接头部221c、221d或者所述铜管件接头部231c、231d的当量直径的百分之六十;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上述的管件连接结构,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与所述铜管件连接的铜管路,所述铜管件与所述铜管路焊接连接,所述铜管件与所述铜管路焊接所用的焊料融化温度低于所述铜管件与所述钢管件焊接所用的焊料的融化温度。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上述储液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储液器包括第一管组件2和第二管组件2’,所述储液器的出口管路为第一管组件2,所述储液器的进口管路为第二管组件2’,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和蒸发器,所述第一管组件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设置,所述第二管组件与所述蒸发器连通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