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针刺机连杆轴承用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8115发布日期:2019-07-31 22:3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针刺机连杆轴承用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针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纺布针刺机连杆轴承用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国专利为中为CN201210167740.5中提出了一种结构改进的针刺机的连杆轴承润滑机构,包括具有偏心凸轮的主轴和设在主轴上的连杆,连杆轴承润滑机构包括第一油管接头座,具有第一进油、出油接口;第二油管接头座,具有第二进油接口和第二油道;开设在连杆轴承盖上的第三油道,一端构成有油孔、另一端构成有泄油腔,该泄油腔与轴承油腔相通,轴承油腔位于连杆轴承与连杆轴承盖之间,该轴承油腔与漏油腔相通,漏油腔位于主轴密封盖与连杆轴承盖之间,该漏油腔与漏油道相通;甩油装置,包括一对甩油支脚和一对甩油帽;集油箱,与针刺机的机架固定,该专利虽然能减轻作业强度,并且在针刺机工作时能进行润滑连杆轴承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连接轴承的使用寿命,但是设置的第一油管接头座和第二油管接头座均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这种方式不仅在安装拆卸进行维修时费时费力,且在连杆长期上下往复带动针床进行针刺工作时,容易导致第一油管接头座和第二油管接头座螺钉连接处松动,需要操作人员定期检查维护,较为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纺布针刺机连杆轴承用润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纺布针刺机连杆轴承用润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纺布针刺机连杆轴承用润滑装置,包括主轴、轴承座、偏心凸轮、甩油装置、进油道、卸油腔、轴承油腔、漏油隙道,所述主轴外壁左右两侧套接轴承座,所述主轴外壁设置有偏心凸轮,且偏心凸轮位于轴承座中部,所述偏心凸轮下方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上端通过连杆轴承设置在偏心凸轮上,所述连杆下端设置有连杆销轴头,所述连杆轴承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连杆轴承盖,左侧所述连杆轴承底部内侧开设有进油孔,左侧所述连杆轴承上开设有与进油孔连通的进油道,所述进油道远离进油孔的一端与卸油腔连通,且卸油腔位于连杆轴承盖上,且卸油腔与轴承油腔连通,而轴承油腔通过连杆轴承盖上的漏油隙道与漏油腔相通,且漏油腔位于主轴密封盖与连杆轴承盖之间,且主轴密封套接在主轴上且通过螺钉与连杆轴承盖固定,且漏油腔与开设在连杆轴承盖上的漏油道相通,且两组连杆轴承盖顶部设置有甩油装置,左侧所述连杆轴承盖内侧底部设置有油管接头座二,所述连杆销轴头左侧设置有油管接头座一,且油管接头座二通过固定装置与左侧连杆轴承盖内侧底部固定连接,且油管接头座一通过固定装置与连杆销轴头左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固定装置结构相同,所述油管接头座一与油管接头座二之间设置有柔性油管,所述油管接头座一内竖直开设有与柔性油管相连通的进油道,所述油管接头座二右侧设置有与进油孔相匹配的密封塞,且密封塞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油管接头座二内开设有油道,且油道与通孔和柔性油管连通,所述连杆销轴头左侧固定装置包括四组固定杆,且连杆销轴头左侧前后端均分别纵向设置有两组,所述固定杆远离连杆销轴头的一端均活动插接有拉杆,所述固定杆内壁通过拉簧与拉杆内端连接,前后端所述拉杆外端均连接有侧板,两组所述侧板底部设置有承接块,且两组侧板远离拉杆的一侧连接有限位板。

优选的,两组所述侧板相对一侧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壁从上至下均匀设置有应力弹簧,且应力弹簧另一端连接有侧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连杆销轴头左侧和左侧所述连杆轴承盖内侧底部均开设有与固定杆相匹配的装配槽,且固定杆与装配槽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油管接头座一和油管接头座二长宽高相同,所述油管接头座一高度小于限位板高度,且前后侧的侧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油管接头座一前后宽度,且侧板左右长度小于油管接头座一左右长度。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顶部和底部内壁均开设有滑槽,且拉杆上设置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远离拉杆的一侧设置有拉环,且拉环外壁设置有橡胶防滑套。

优选的,所述油管接头座一底部设置有输油管,且输油管与进油道相连通,且承接块上开设有圆形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的固定装置对油管接头座一和油管接头座二进行安装固定,通过拉簧带动拉杆,使限位板带动油管接头座一紧紧贴合连杆销轴头左侧外壁,使油管接头座二紧紧贴合左侧连杆轴承盖内侧底部外壁,完成安装工作,也使油管接头座二的密封塞紧紧塞进进油孔,保证上油的稳定性,设置的承接块可以防止连杆在带动针床上下往复进行针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造成油管接头座一或油管接头座二向下掉落,同时通过应力弹簧设置有侧固定块,提高油管接头座一或油管接头座二的固定性,拆卸时,只需要拉动侧板,再将油管接头座一或油管接头座二从侧固定块处拉出即可,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轴、2轴承座、3偏心凸轮、4连杆轴承、5连杆轴承盖、6甩油装置、7柔性油管、8进油孔、9进油道、10卸油腔、11轴承油腔、12漏油隙道、13连杆、14连杆销轴头、15固定装置、151固定杆、152拉杆、153拉簧、154侧板、155限位板、156侧固定块、16油管接头座一、17油管接头座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纺布针刺机连杆轴承用润滑装置,包括主轴1、主轴1与针刺机的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轴承座2、在使用状态下使主轴1转动地支承在针刺机的主轴箱体,偏心凸轮3、甩油装置6、收集出自漏油道的润滑油,进油道9、卸油腔10、轴承油腔11、漏油隙道12,主轴1外壁左右两侧套接轴承座2,主轴1外壁设置有偏心凸轮3,且偏心凸轮3位于轴承座2中部,偏心凸轮3下方设置有连杆13,连杆13上端通过连杆轴承4设置在偏心凸轮3上,连杆13下端设置有连杆销轴头14,连杆轴承4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连杆轴承盖5,左侧连杆轴承4底部内侧开设有进油孔8,左侧连杆轴承4上开设有与进油孔8连通的进油道9,进油道9远离进油孔8的一端与卸油腔10连通,且卸油腔10位于连杆轴承盖5上,且卸油腔10与轴承油腔11连通,而轴承油腔11通过连杆轴承盖5上的漏油隙道12与漏油腔相通,且漏油腔位于主轴密封盖与连杆轴承盖5之间,且主轴密封套接在主轴1上且通过螺钉与连杆轴承盖5固定,且漏油腔与开设在连杆轴承盖5上的漏油道相通,且两组连杆轴承盖5顶部设置有甩油装置6,左侧连杆轴承盖5内侧底部设置有油管接头座二17,连杆销轴头14左侧设置有油管接头座一16,且油管接头座二17通过固定装置15与左侧连杆轴承盖5内侧底部固定连接,且油管接头座一16通过固定装置15与连杆销轴头14左侧固定连接,两组固定装置15结构相同,油管接头座一16与油管接头座二17之间设置有柔性油管7,便于配合连杆13上下运动,油管接头座一16内竖直开设有与柔性油管7相连通的进油道,防止润滑油从油管接头座二17与进油孔8的连接处渗出,油管接头座二17右侧设置有与进油孔8相匹配的密封塞,且密封塞上开设有通孔,油管接头座二17内开设有油道,且油道与通孔和柔性油管7连通,连杆销轴头14左侧固定装置15包括四组固定杆151,且连杆销轴头14左侧前后端均分别纵向设置有两组,固定杆151远离连杆销轴头14的一端均活动插接有拉杆152,固定杆151内壁通过拉簧153与拉杆152内端连接,前后端拉杆152外端均连接有侧板154,两组侧板154底部设置有承接块157,防止连杆13在带动针床上下往复进行针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造成油管接头座一16或油管接头座二17向下掉落,且两组侧板154远离拉杆152的一侧连接有限位板155。

其中,两组侧板154相对一侧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壁从上至下均匀设置有应力弹簧,且应力弹簧另一端连接有侧固定块156,通过应力弹簧弹性作用,使侧固定块156紧紧固定住油管接头座一16或油管接头座二17,提高安装的牢固性;

连杆销轴头14左侧和左侧连杆轴承盖5内侧底部均开设有与固定杆151相匹配的装配槽,且固定杆151与装配槽固定连接,不仅提高安装的牢固性还使油管接头座二17上的密封塞紧紧塞进进油孔8内;

油管接头座一16和油管接头座二17长宽高相同,油管接头座一16高度小于限位板155高度,且前后侧的侧板154之间的间距大于油管接头座一16前后宽度,便于侧固定块156对油管接头座一16或油管接头座二17进行固定,且侧板154左右长度小于油管接头座一16左右长度,便于油管接头座一16与连杆销轴头14左侧外壁固定,油管接头座二17与左侧连杆轴承盖5内侧底部外壁固定;

固定杆151顶部和底部内壁均开设有滑槽,且拉杆152上设置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提高拉杆152移动的稳定性;

限位板155远离拉杆152的一侧设置有拉环,且拉环外壁设置有橡胶防滑套,便于操作人员拉动限位板155,进行安装拆卸的工作;

油管接头座一16底部设置有输油管,且输油管与进油道相连通,且承接块157上开设有圆形通孔,便于通过输油管与供油装置例如油泵连接进行输入润滑油的工作,也便于在油管接头座一16和油管接头座二17之间安装柔性油管7。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连杆销轴头14左侧的固定装置15处的拉环拉动限位板155向左侧移动,限位板155带动拉杆152移动拉动拉簧153,先将油管接头座一16放置在两组侧板154之间,使油管接头座一16底部的输油管与圆形通孔对应,受应力弹簧影响,两组侧板154内侧的侧固定块156同时向内侧移动,对油管接头座一16进行固定,松开拉环,受拉簧153影响,拉杆152向固定杆151内移动,限位板155带动油管接头座一16紧紧与连杆销轴头14左侧外壁贴合固定,然后通过左侧连杆轴承盖5内侧底部的固定装置15处的拉环拉动限位板155向右侧移动,将油管接头座二17放置在两组侧板154之间,受应力弹簧影响,两组侧板154内侧的侧固定块156同时向内侧移动,对油管接头座二17进行固定,将油管接头座二17上的密封塞插入进油孔8,松开拉环,受拉簧153影响,拉杆152向固定杆151内移动,限位板155带动油管接头座二17紧紧与左侧连杆轴承盖5内侧底部外壁贴合固定,使密封塞紧紧塞进进油孔8,通过顶部承接块157上的圆形通孔,在油管接头座一16和油管接头座二17之间安装柔性油管7,通过油管接头座一16底部的输油管插接油泵,使用时,润滑油通过输油管进入进油道,再进入柔性油管7,进入柔性油管7后进入油道,在从密封塞的通孔处进入进油孔8,通过进油孔8进入进油道9,再依次进入卸油腔10、轴承油腔11,对连杆轴承4提供润滑油,轴承油腔11内的润滑油依次经漏油隙道12、漏油腔和漏油道进入甩油装置6,需要拆卸油管接头座一16和油管接头座二17时,先拆卸柔性油管7,再依次拉动拉环,将限位板155向外拉动,即可依次拆出油管接头座一16和油管接头座二17,方便快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