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锥轴承单元保持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8107发布日期:2019-07-31 22:3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锥轴承单元保持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圆锥轴承单元部件领域,尤其与一种圆锥轴承单元保持架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圆锥轴承单元在滚柱装配过程中,由于保持架上设置的滚柱容纳腔的相对限位较差,滚柱在装配后容易从保持架上晃动或在装配过程脱离滑落,从而导致对滚柱的划伤,影响轴承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定位较好的圆锥轴承单元保持架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圆锥轴承单元保持架结构,包括保持架,保持架包括上环和下环,下环的外径大于上环的外径,上环和下环相对间隔同心设置且通过相对平行设置的多个连接柱连接固定,连接柱之间形成滚柱容纳腔,其特征是,所述的滚柱容纳腔内设置有滚柱由内往外装时的外限位结构或者滚柱由外往内装时的内限位结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外限位结构为形成所述的滚柱容纳腔在保持架的轴向方向的截面呈两个喇叭形腔体形成,喇叭形腔体的小端相对连接,通过两个喇叭形腔体相对连接形成的拐点对所述的滚柱限位。

所述的内限位结构的结构为形成滚柱容纳腔的两条滚柱包括两部分,上部分为限位部分,下部分为装配部分,下部分的两段连接柱之间形成的滚柱容纳腔部分大于所述的滚柱的外径,上部分的两段连接柱之间形成的滚柱容纳腔部分小于所述的滚柱的外径上部分的两段连接柱在保持架的轴向方向的截面由三个喇叭形腔体连接形成,其中处于内侧的喇叭形腔体和处于中间段的喇叭形腔体的小端相对连接,通过该两个喇叭形腔体相对连接形成的拐点对所述的滚柱限位,处于外侧的喇叭形腔体和处于中间段的喇叭形腔体的小端相对连接,处于外侧的喇叭形腔体的外端开口大于所述的滚柱直径,通过该开口可以方便滚柱从滚柱容纳腔的下部分斜向放入,通过将滚柱由外往内装配,可以进一步减小的滚柱的划伤,从而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定位性好,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圆锥轴承单元保持架结构,包括保持架,保持架包括上环和下环,下环的外径大于上环的外径,上环和下环相对间隔同心设置且通过相对平行设置的多个连接柱2连接固定,连接柱之间形成滚柱容纳腔,滚柱容纳腔内设置有滚柱1由内往外装时的外限位结构,外限位结构为形成滚柱容纳腔在保持架的轴向方向的截面呈两个喇叭形腔体形成,喇叭形腔体的小端相对连接,通过两个喇叭形腔体相对连接形成的拐点3对所述的滚柱限位。

实施例二,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圆锥轴承单元保持架结构,包括保持架,保持架包括上环1’和下环2’,下环的外径大于上环的外径,上环和下环相对间隔同心设置且通过相对平行设置的多个连接柱3’连接固定,连接柱之间形成滚柱容纳腔,滚柱容纳腔内设置有滚柱6’由外往内装时的内限位结构,内限位结构的结构为形成滚柱容纳腔的两条滚柱包括两部分,上部分为限位部分4’,下部分为装配部分5’,下部分的两段连接柱之间形成的滚柱容纳腔部分大于所述的滚柱的外径,上部分的两段连接柱之间形成的滚柱容纳腔部分小于所述的滚柱的外径上部分的两段连接柱在保持架的轴向方向的截面由三个喇叭形腔体连接形成,其中处于内侧的喇叭形腔体和处于中间段的喇叭形腔体的小端相对连接,通过该两个喇叭形腔体相对连接形成的拐点7’对所述的滚柱限位,处于外侧的喇叭形腔体和处于中间段的喇叭形腔体的小端相对连接,处于外侧的喇叭形腔体的外端开口大于所述的滚柱直径,通过该开口可以方便滚柱从滚柱容纳腔的下部分斜向放入,通过将滚柱由外往内装配,可以进一步减小的滚柱的划伤,从而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