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纹管快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8697发布日期:2019-05-15 22:53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波纹管快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不锈钢波纹管连接的快速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不锈钢波纹管连接头操作使用需要专用工具才能实现连接,操作过程比较麻烦,需一定的专业技术且工效不高。若能开发无需专业工具及专业技能的快速接头则可使工效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波纹管快接头。尤其是无需专业工具和专业技能即可简便快速高效连接不锈钢波纹管的接头,从而显著降低操作难度和工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波纹管快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密封圈,压帽,垫片,伞形或碟形内齿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波纹管快接头,采用伞形或碟形内齿卡圈,使压帽压紧密封圈的同时,将伞形或碟形内齿卡圈的内齿卡住波纹管的波形槽,从而使波纹管达到固定目的;所述的一种波纹管快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形或碟形内齿卡圈变形为开口锥套双扣卡圈结构,在锥套内孔两端有不同大小的内阶,压帽压紧锥面时由小内阶扣入波纹管波槽以固定波纹管,由大内阶压入波纹管外的塑胶护套以固定护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预先内置在压帽内的伞形或碟形内齿卡圈对波纹管实现固定,所以无需专业工具,也无需零散零配件,更无需专业技能,而只需将波纹管插入接头并压紧压帽即可实现对不锈钢波纹管的固定和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波纹管快接头的伞形内齿卡圈结构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种波纹管快接头的碟形内齿卡圈主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一种波纹管快接头的开口锥套双扣卡圈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施例主要包括接头本体1,密封圈2,压帽3,垫片4,伞形内齿卡圈5。

本实施例中密封圈2置于接头本体1的内阶,在密封圈2的尾端面置于垫片4,再在垫片4尾端置于伞形内齿卡圈5,然后用压帽3将密封圈2和垫片4及伞形内齿卡圈5套住后拧在接头本体1的外螺纹上,从而使快接头形成一个整体总成,以便于携带。

使用时,将不锈钢波纹管6从压帽3的尾孔插入至塑胶密封圈2内,然后拧紧压帽3,在拧紧压帽3的过程中压帽3的内底面压迫伞形内齿卡圈5底侧面从而使伞形内齿卡圈5的内齿在被垫片4的内孔箍住状态下压入并卡住波纹管6的波槽内以固定波纹管,在此过程中伞形内齿卡圈5通过垫片4的另一侧压迫塑胶密封圈2的一端,使密封圈2的内孔面被箍紧在波纹管外圆上以实现接头与波纹管之间的密封效果。

实施例2:参见图2,本实施例主要包括接头本体7,密封圈8,压帽9,垫片10,碟形内齿卡圈11。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将实施例1中的伞形内齿卡圈5变形成碟形内齿卡圈11并由压帽9的内斜底面压迫碟形内齿卡圈11内齿外缘以实现由碟形内齿卡圈11的内齿卡入波纹管波槽内实现波纹管的固定。

实施例3:参见图3,本实施例主要包括接头本体13,密封圈14,压帽15,垫片16,开口锥套双扣卡圈17。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与实施例2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将实施例2中的碟形内齿卡圈11换成开口锥套双扣卡圈17并由压帽15的内斜底面压迫开口锥套双扣卡圈17的外锥面,由于开口锥套双扣卡圈17开有内外相通的开口槽,在拧紧压帽15的过程中压帽15的内底面压迫开口锥套双扣卡圈17的外锥面,使开口锥套双扣卡圈17内孔两端的双扣同时扣住波纹管18的波槽和塑胶护套19的外圆,使得波纹管和塑胶护套同时被锁固。在此过程中开口锥套双扣卡圈17另一端通过垫片16压迫密封圈14,以实现接头与波纹管之间的密封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形式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比如使垫片与伞形或碟形内齿卡圈变形为一体化结构或在不同实施例之间零件互换变形。总之,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