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阀及按摩水池空气供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5153发布日期:2019-05-11 00:5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向阀及按摩水池空气供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水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向阀及按摩水池空气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都市生活中,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较大,需要更多的休闲方式增加生活的乐趣。相对于传统的水池来说,按摩水池由于其具有按摩和休闲功能,使得人们在洗浴时能够更加放松身心,享受生活,从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传统的按摩水池中一般包括两路空气供应管路,一路是对水池的水池体进行充气的充气管路;另一路是在洗浴时喷射气泡的喷射气泡管路。

在传统的按摩水池中,充气管路和喷射气泡管路相互独立,需要通过气泵分别进行供气。在水池体中气饱和后,需要拆卸气泵然后重新与水池体连接达到喷射气泡的目的。即,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对水池体进行充气和对水池进行喷射气泡同时进行,使得实际操作中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不能实现对水池体进行充气和对水池进行喷射气泡同时进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阀,包括:阀体,具有内腔;第一管道,设于所述阀体,一端与所述内腔连通,另一端用于和气泵连接;第二管道,设于所述阀体,一端与所述内腔连通,另一端用于和水池体的喷射气泡接口连接;第三管道,设于所述阀体,一端与所述内腔连通,另一端用于和水池体的充气接口连接;在所述气泵处于启动状态时,所述第二管道能够处于导通状态,能够向所述喷射气泡接口供气,所述第三管道能够处于导通状态,能够向所述充气接口供气。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道内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在气压作用下实现所述第二管道的导通,在泄压后实现所述第二管道的密封。

可选地,所述第三管道用于和所述充气接口连接的一端设有盖体,所述盖体能够与所述第三管道分离实现所述第三管道的导通。

可选地,还包括:第四管道,设于所述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能够在气压作用下实现所述第四管道的密封,在泄压后实现所述第四管道的导通。

可选地,沿所述阀体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分别设于所述阀体的两端,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分别间隔设于所述阀体的外周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阀头以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阀头相抵,所述第一阀头贴合于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内腔的连通处,所述第一阀头能够在气压作用下与所述连通处分离实现所述第二管道的导通,在泄压后与所述连通处贴合实现所述第二管道的密封。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头设于所述第一阀芯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阀芯或所述第一阀头相抵。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二管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阀芯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道内设有第一轴向延伸部,所述第一阀芯插设于所述第一轴向延伸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向延伸部相抵。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头为球面型。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道垂直于所述阀体。

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密封片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密封片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管道相抵,所述密封片能够在气压作用下贴合于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内腔的连通处实现所述第四管道的密封,在泄压后与所述连通处分离实现所述第四管道的导通。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阀芯,所述密封片设于所述第二阀芯上,所述第二阀芯插设于所述第四管道上。

可选地,所述密封片套设于所述第二阀芯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二阀芯相抵。

可选地,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第二轴向延伸部,所述第二阀芯插设于所述第二轴向延伸部内,在泄压后,所述第二阀芯沿轴向远离所述第二轴向延伸部的运动受到限制。

可选地,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插设于第二阀芯内,且所述螺栓能够沿轴向与所述第二轴向延伸部远离所述密封片的一端相抵。

可选地,沿径向,所述密封片与所述阀体具有径向间隔,在泄压后所述径向间隔与所述第四管道导通。

可选地,所述第三管道垂直于所述阀体。

可选地,所述第三管道相比于所述第二管道更靠近所述第四管道。

可选地,在泄压后,所述密封片与所述第四管道具有轴向间隔,所述第三管道能够通过所述轴向间隔与所述径向间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道用于和所述喷射气泡接口连接的一端设有盖体,所述盖体能够与所述第二管道分离实现所述第二管道的导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按摩水池空气供应系统,包括:水池体,所述水池体具有喷射气泡接口;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单向阀,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喷射气泡接口连接;气泵,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按摩水池空气供应系统,包括:水池体,所述水池体具有充气接口;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单向阀,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充气接口连接;气泵,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按摩水池空气供应系统,包括:水池体,所述水池体具有喷射气泡接口和充气接口;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单向阀,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喷射气泡接口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充气接口连接;气泵,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

如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向阀,包括:阀体,阀体具有内腔,在阀体上设有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第三管道。其中,第一管道一端与内腔连通,另一端用于和气泵连接;第二管道一端与内腔连通,另一端用于和水池体的喷射气泡接口连接;第三管道一端与内腔连通,另一端用于和水池体的充气接口连接。在气泵处于启动状态时,第二管道能够处于导通状态,能够向喷射气泡接口供气,第三管道能够处于导通状态,能够向充气接口供气。实现对水池体进行充气和对水池进行喷射气泡同时进行,从而,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阀可以通过一个气泵同时实现充气和喷射气泡两种功能。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向阀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向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向阀1,包括:阀体10,阀体10具有内腔11,在阀体10上设有第一管道20、第二管道30及第三管道40。其中,沿第一管道20的延伸方向,第一管道20一端与内腔11连通,另一端用于和气泵(图未示出)连接;沿第二管道30的延伸方向,第二管道30一端与内腔11连通,另一端用于和水池体(图未示出)的喷射气泡接口(图未示出)连接;沿第三管道40的延伸方向,第三管道40一端与内腔11连通,另一端用于和水池体的充气接口(图未示出)连接。

在气泵处于启动状态时,阀体10的内腔11会产生气压,在气压作用下,第二管道30能够处于导通状态,能够向喷射气泡接口供气,第三管道40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第二管道30实现对水池体进行喷射气泡。或者,在气泵处于启动状态时,第二管道30能够处于导通状态,能够向喷射气泡接口供气,第三管道40能够处于导通状态,能够向充气接口供气,从而,通过第二管道30实现对水池进行喷射气泡,通过第三管道40实现对水池体进行充气。或者,在气泵处于启动状态时,阀体10的内腔11会产生气压,在气压作用下,第三管道40能够处于导通状态,能够向充气接口供气,从而,通过第二管道30实现对水池进行喷射气泡,通过第三管道40实现对水池体进行充气;第二管道30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阀1可以通过一个气泵同时实现充气和喷射气泡两种功能。

当气泵处于关闭状态时,阀体10的内腔11泄压,第二管道30不会向喷射气泡接口供气,第三管道40不会向充气接口供气。

本实施例中,第二管道30用于和喷射气泡接口连接的一端设有盖体(图未示出),盖体能够与第二管道30分离实现第二管道30的导通。当旋拧开盖体后,盖体与第二管道30分离,在气压作用下,实现第二管道30的导通。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管道用于和喷射气泡接口连接的一端不设有盖体。

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第二管道30内设有第一密封件,拧开盖体后,在气泵处于启动状态时,第一密封件能够在阀体10的内腔11中气压作用下实现第二管道30的导通;在气泵处于关闭状态时,阀体10的内腔11泄压,在泄压后第一密封件实现第二管道30的密封。

其中,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阀头31以及第一弹性件32,沿第二管道30的延伸方向(图2中Y方向所示),第一弹性件32一端与第二管道30相抵,另一端与第一阀头31相抵,第一阀头31贴合于第二管道30和内腔11的连通处,第一阀头31能够在气压作用下与第二管道30和内腔11的连通处分离实现第二管道30的导通,在泄压后与第二管道30和内腔11的连通处贴合实现第二管道30的密封。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2为弹簧。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弹性件,能够向第一阀头施加弹性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还包括:第一阀芯33,第一阀头31设于第一阀芯33上,第一弹性件32的另一端与第一阀芯33或第一阀头31相抵。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2套设于第一阀芯33上,结合第一阀芯33和第一弹性件32,第一阀头31在延伸方向的运动稳定性提升,利于与第二管道30和内腔11的连通处贴合或分离。相当于,第一阀芯33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可以不套设于第一阀芯上。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管道30内设有第一轴向延伸部34,第一阀芯33插设于第一轴向延伸部34,第一弹性件32的所述一端套设于第一轴向延伸部34上,且与第一轴向延伸部34相抵。第一阀芯33能够沿第二管道30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一轴向延伸部34运动,相当于,第一轴向延伸部34可以起到导向作用。

具体而言,在气泵处于启动状态时,在阀体10的内腔11中气压作用下,第一密封件的第一弹性件32被压缩,第一阀头31与第二管道30和内腔11的连通处分离,第一阀头31被顶开,第一阀芯33沿第二管道30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一轴向延伸部34运动,第一阀头31沿背向阀体10的内腔11的方向(图2中B方向所示)运动,实现第二管道30的导通,第二管道30向喷射气泡接口供气,通过第二管道30实现对水池体进行喷射气泡,在水池体底部形成气泡,达到发泡功能。其中,气泵处于启动状态时,在阀体10的内腔11中的气压作用下,第一弹性件32存在被压缩保持状态。

在气泵处于关闭状态时,阀体10的内腔11泄压,在泄压后,第一弹性件32回位,第一阀芯33沿第二管道30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一轴向延伸部34运动,第一阀头31在弹性力作用下沿朝向阀体10的内腔11的方向(图2中C方向所示)运动,直至第一阀头31与第二管道30和内腔11的连通处贴合实现第二管道30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密封件至少为两个,且沿第二管道3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为两个,沿第二管道30的延伸方向(图2中Y方向所示)间隔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其它数量的第一密封件。

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阀头31为球面型。第一阀头31的外表面可以是完整的球面,也可以是部分球面。这样设置后,可以在单向阀1通气时和在单向阀1不工作时,有效的对第一阀芯33进行限位固定,第一阀芯33不会沿径向(垂直于第二管道3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摇摆,可以在第一弹性件32复位时使第一阀头31准确复位并与第二管道30和内腔11的连通处贴合,防止在第一弹性件32复位时由于第一阀芯33摇摆而出现倾斜、错位最终导致密封不严紧、单向阀1损坏的缺陷。

此外,继续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管道30和内腔11的连通处设有和呈球面型的第一阀头31相配合的斜面,利于第一阀头31的外表面和该斜面贴合以实现密封。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管道30垂直于阀体10,利于阀体10的内腔11中的气压作用于第二管道30。即,第二管道30的延伸方向(图2中Y方向所示)垂直于阀体10的延伸方向(图2中X方向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管道可以不垂直于阀体,阀体的内腔能够和第二管道连通。

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第二管道30具有端盖35,沿第二管道30的延伸方向,端盖35设于第二管道30的本体部,端盖35和第二管道30的本体部之间设有密封件36,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6为O型密封圈。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密封件,能够实现端盖和第二管道的本体部之间的密封。

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第三管道40用于和充气接口连接的一端设有盖体60,盖体60盖设于第三管道40用于和充气接口连接的一端,当旋拧开盖体60后,盖体60与第三管道40分离,能够实现第三管道40的导通,第三管道40与充气接口连接,可以实现对水池体的充气。待水池体完成充气后,第三管道40与充气接口分离,第三管道40用于和充气接口连接的一端旋拧上盖体60,第三管道40处于关闭状态。

相当于,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管道40上设有盖体60,来控制第三管道40处于导通状态或关闭状态。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实现第三管道的导通或关闭。例如,在第三管道内安装控制阀,通过控制阀的打开或关闭实现第三管道的导通或关闭。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阀1还包括:设于阀体10上的第四管道50,阀体10内设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能够在气压作用下实现第四管道50的密封,在泄压后实现第四管道50的导通。本实施例中,沿阀体10的延伸方向(图2中X方向所示),第一管道20和第四管道50分别设于阀体10的两端,第二管道30和第三管道40分别间隔设于阀体10的外周面上。其中,第三管道40垂直于阀体10。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管道可以不垂直于阀体,阀体的内腔能够和第三管道连通。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第三管道40相比于第二管道30更靠近第四管道50。

其中,第二密封件包括:密封片51以及第二弹性件52,沿阀体10的延伸方向(图2中X方向所示),第二弹性件52一端与密封片51相抵,另一端与第四管道50相抵,密封片51能够在气压作用下贴合于第四管道50和内腔11的连通处实现第四管道50的密封,在泄压后与第四管道50和内腔11的连通处分离实现第四管道50的导通。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2为弹簧。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弹性件,能够向密封片施加弹性力。

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还包括:第二阀芯53,密封片51设于第二阀芯53上,第二阀芯53插设于第四管道50上。本实施例中,密封片51套设于第二阀芯53上。第二弹性件52的所述一端与第二阀芯53相抵。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2套设于第二阀芯53上。结合第二阀芯53和第二弹性件52,密封片51在阀体10的延伸方向的运动稳定性提升,利于与第四管道50和内腔11的连通处贴合或分离。相当于,第二阀芯53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可以不套设于第二阀芯上。

继续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第四管道50上设有第二轴向延伸部54,第二阀芯53插设于第二轴向延伸部54内,在泄压后,第二阀芯53沿轴向远离第二轴向延伸部54的运动受到限制。第二阀芯53能够沿阀体10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二轴向延伸部54运动,相当于,第二轴向延伸部54可以起到导向作用。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阀芯53内插设有螺栓55,螺栓55能够沿轴向与第二轴向延伸部54远离密封片51的一端相抵,所述轴向和阀体10的延伸方向一致。设置螺栓55后,第二弹性件52在回位后,第二阀芯53沿轴向远离第二轴向延伸部54的运动受到限制,防止第二阀芯53在运动过程中与第二轴向延伸部54相脱落,影响第四管道50的密封。

具体而言,在气泵处于启动状态时,在阀体10的内腔11中气压作用下,第二弹性件52被压缩,第二阀芯53沿阀体10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二轴向延伸部54运动,密封片51沿朝向第四管道50的方向(图2中D方向所示)运动,密封片51在气压作用下贴合于第四管道50和内腔11的连通处,第四管道50的开口56被封闭,实现第四管道50的密封。这样设置后,阀体10的内腔11中的气压可以更好地作用于第二管道30和第三管道40,第二管道30和第三管道40均能够和阀体10的内腔11连通,第二管道30和第三管道40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内腔11中的气压,以实现发泡和充气功能。其中,气泵处于启动状态时,在阀体10的内腔11中的气压作用下,第二弹性件52存在被压缩保持状态,第二管道30可以持续地实现发泡功能,第三管道40可以持续地实现充气功能。

在气泵处于关闭状态时,阀体10的内腔11泄压,在泄压后,第二弹性件52回位,第二阀芯53沿阀体10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二轴向延伸部54运动,密封片51在弹性力作用下沿远离第四管道50的方向(图2中P方向所示)运动,直至密封片51与第四管道50和内腔11的连通处分离,第四管道50的开口56处于敞开状态,实现第四管道50的导通。

本实施例中,沿径向(垂直于阀体1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密封片51与阀体10的内壁具有径向间隔A,在阀体10的内腔11泄压后,径向间隔A与第四管道50导通。这样设置后,当第一弹性件32和第二弹性件52都失效的情况下,水池体内的水回流,但不会流向气泵的一端,而是从单向阀1的底部直接流出,即水通过径向间隔A流向第四管道50,最后从第四管道50直接流出,有效的保护了气泵及其它部件的正常工作。

另外,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在阀体10的内腔11泄压后,密封片51与第四管道50具有轴向间隔,第三管道40能够通过轴向间隔与径向间隔A连通。在第一弹性件32和第二弹性件52都失效的情况下,水池体内的水回流,水亦可通过第三管道40流出。此外,还不会影响第三管道40实现充气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按摩水池空气供应系统(图未示出),包括:水池体,水池体具有喷射气泡接口,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单向阀1,单向阀1的第二管道30与喷射气泡接口连接;气泵,与第一管道20连接。通过单向阀1实现发泡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按摩水池空气供应系统(图未示出),包括:水池体,水池体具有充气接口,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单向阀1,单向阀1的第三管道40与充气接口连接;气泵,与第一管道20连接。通过单向阀1实现充气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按摩水池空气供应系统(图未示出),包括:水池体,水池体具有喷射气泡接口和充气接口,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单向阀1,单向阀1的第二管道30与喷射气泡接口连接,单向阀1的第三管道40与充气接口连接;气泵,与第一管道20连接。通过单向阀1实现发泡和充气功能,其中,充气接口和喷射气泡接口可以是位于同一水池体,也可以位于不同的水池体。相当于,同一单向阀1可以为同一水池体进行充气和发泡操作,也可以为不同的水池体进行充气和发泡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