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传感器接头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172发布日期:2019-04-16 22:4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门传感器接头配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接头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阀门传感器接头配件。



背景技术:

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附件。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关断阀、止回阀、调节阀等。

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720494涉及一种全自动遥控阀门,它包括有阀门主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全自动数字控制器,全自动数字控制器由传感器、电流互感器,输入锁存器、模数转换器、单片机、输出锁存器、驱动及执行电路、按钮开关、按键检测及显示电路组成,传感器的一路输出经输入锁存器接单片机的输入端,传感器的另一路输出经模数转换器接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经模数转换器接单片机的输入端,按钮开关接按键检测及显示电路的输入端,按键检测及显示电路与单片机相连接。单片机的一路输出经输出锁存器接驱动及执行电路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能自动检测和显示阀门状态,具有一键操作功能,并能提供过流和缺相保护,使用寿命长。但是其传感器与阀门之间的连接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传感器接头配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传感器阀门,在使用时,传感器与阀门之间的连接不够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阀门传感器接头配件,包括阀门连接螺母和传感器探头,所述阀门连接螺母的上侧设置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的上侧设置有传感器连接螺套,所述密封腔的内腔嵌入有密封圈,所述传感器探头的外壁中部刚性连接有密封环,所述传感器探头的外壁上套接有紧固螺套和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上下两端支撑在密封环和紧固螺套之间,所述紧固螺套与传感器连接螺套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阀门连接螺母、密封腔和传感器连接螺套一体浇铸成型。

优选的,所述密封腔的内腔下表面呈水平状,且密封圈的底部通过粘接剂与密封腔的内腔下表面粘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侧壁下侧呈倾斜状,所述密封环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密封圈的侧壁下侧相适配的倾斜面。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密封圈与密封环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够在压紧作用下,进行压紧密封,能够达到密封的作用;

2)通过支撑弹簧对传感器探头压紧作用,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避免对传感器探头造成刚性损坏;

3)方便传感器与阀门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门连接螺母、2传感器探头、3密封腔、4传感器连接螺套、5密封圈、6密封环、7紧固螺套、8支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阀门传感器接头配件,包括阀门连接螺母1和传感器探头2,阀门连接螺母1的上侧设置有密封腔3,密封腔3的上侧设置有传感器连接螺套4,密封腔3的内腔嵌入有密封圈5,传感器探头2的外壁中部刚性连接有密封环6,传感器探头2的外壁上套接有紧固螺套7和支撑弹簧8,支撑弹簧8的上下两端支撑在密封环6和紧固螺套7之间,紧固螺套7与传感器连接螺套4相适配。

其中,阀门连接螺母1、密封腔3和传感器连接螺套4一体浇铸成型,密封腔3的内腔下表面呈水平状,且密封圈5的底部通过粘接剂与密封腔3的内腔下表面粘接,密封圈5的侧壁下侧呈倾斜状,密封环6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密封圈5的侧壁下侧相适配的倾斜面,密封圈5为橡胶密封圈。

工作原理:传感器探头2与密封环6一体浇铸成型,在阀门上预留外螺纹头,外螺纹头设置在需要传感检测的位置,将阀门连接螺母1螺接在该外螺纹头上,在阀门连接螺母1与外螺纹头之间嵌入橡胶圈,将传感器探头2向下压,使得密封环6贴在密封圈5的内壁上,支撑弹簧8的自然长度大于密封圈5底端与传感器连接螺套4上表面的距离,将紧固螺套7螺接在传感器连接螺套4的外壁上,此时,支撑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从而支撑弹簧8对密封环6和传感器探头2有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密封环6紧贴在密封圈5上,从而将密封环6的上侧与阀门之间密封,传感器探头2延伸至阀门连接螺母1的下侧进入阀门的内腔,对内部的参数进行检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