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链条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3681发布日期:2019-05-03 19:37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链条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链条张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链条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电助力以及电动自行车变得越来越普及。但是这类自行车当链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被拉长,就会出现链条从链轮上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链条张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行车链条张紧装置,该链条张紧装置包括:

支架构件,其具有能够安装在自行车车架的第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分隔开的第二部分和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一连接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

张紧臂,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端部枢转地连接到支架构件的第二部分,张紧臂的第一端部固接一个固定枢轴;以及

链条张紧轮,其通过与固定枢轴连接可调整地固定到张紧臂上,并能够绕固定枢轴的轴线旋转。

优选地,支架构件的第二部分和张紧臂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其中,支架构件的第二部分与旋转轴固定连接,张紧臂的第二端部与旋转轴可活动地连接,使得能够绕旋转轴转动。

优选地,张紧臂的第二端部具有容纳旋转轴和扭力弹簧的容置空间、张紧臂的第一端部具有容纳固定枢轴的容置空间;支架构件的第二部分与旋转轴之间的连接是铆接或螺接;扭力弹簧的一端的弹簧脚固接在支架构件的第二部分上,扭力弹簧的与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的弹簧脚固接到容纳扭力弹簧的第二端部的容置空间的内壁;张紧臂的第一端部的外侧面设有与其容置空间连通的螺纹孔,与螺纹孔相适配的固定螺钉进入螺纹孔后将位于第二端部的容置空间内的固定枢轴进行固定。

优选地,在容纳扭力弹簧的容置空间的外围周壁上设有一限位凸起Ⅰ;支架构件的第二部分设有限位凸起Ⅱ,限位凸起Ⅱ与限位凸起Ⅰ相配合以使张紧臂沿预定的方向转动。

优选地,张紧臂的第二端部的侧面开设有销钉孔,通过销钉孔将一端带有滚花的销钉压入张紧臂中。

优选地,固定枢轴的外围周面上开设可容纳固定螺钉的键槽,键槽的宽度大于固定螺钉的外径。

优选地,该链条张紧装置还包括将链条张紧轮固定在固定枢轴上的固定件和位于链条张紧轮两侧的防尘盖;固定件是螺钉,螺钉螺接在远离张紧臂的固定枢轴的端面上。

优选地,在旋转轴与支架构件之间还设有防尘盖;防尘盖穿过旋转轴并固接在支架构件的第二部分上。

优选地,链条张紧轮是齿轮,链条张紧轮的外侧安装有护链罩,护链罩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枢轴上;或者,链条张紧轮是U型槽轮,U型槽轮的两个端面的高度大于链条的高度。

优选地,在U型槽轮的两个端面设有与U型槽轮紧配合的轴承,轴承与U型槽轮一起固定在固定枢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链条张紧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张紧轮位置。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链条张紧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链条张紧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链条张紧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张紧臂40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枢轴55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链条张紧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链条张紧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链条张紧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支架构件30;铆钉孔30a;通孔30b;限位凸起30c;固定螺钉31;旋转轴32;凹槽32a;通孔33a;防尘盖33;通孔33b;扭力弹簧34;弹簧脚34a;弹簧脚34b;防脱销孔35;张紧臂40;第一端部41;容置空间42;容置空间43;限位凸起44;第二端部46;容纳空间47;螺钉孔48;固定螺钉49;链条张紧轮50;护链罩51;第一防尘盖52a;第二防尘盖52b;挡圈521;轴承531;衬套53;螺钉54;衬套541;固定枢轴55;键槽55a;螺纹孔55b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一种自行车链条张紧装置,该链条张紧装置包括:支架构件30、张紧臂40和链条张紧轮50;该链条张紧装置通过两个固定螺钉31直接安装在自行车的后下叉上,图3示出了该实施例提供的链条张紧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参见图2和图4,张紧臂40包括第一端部41、第二端部46和位于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6之间的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部将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6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一个实施中,第一端部41、第二端部46和位于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6之间的第二连接部可以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6可以以其他方式安装或固接到第二连接部。

张紧臂40的第一端部41包括两个容置空间:容置空间43和容置空间42。在容置空间42内设有固定孔。在容置空间42的外围周壁上设有一限位凸起44,在张紧臂40的第一端部41的侧面设有销钉孔。张紧臂40的第二端部46有一容置空间47,在第二端部46的侧面设有螺钉孔48。

扭力弹簧34包括弹簧脚34a和弹簧脚34b,扭力弹簧34置于容置空间42中,扭力弹簧34通过其弹簧脚34b固接在容置空间42内的固定孔中。

旋转轴32穿过扭力弹簧34并置于容置空间43中,在靠近张紧臂40一侧的旋转轴32的外周开设有凹槽32a。

防尘盖33上设有铆钉孔和通孔33a;弹簧脚34a穿过通孔33a。

支架构件30包括第一部分30d、第一连接部30e和第二部分30f,通过第一连接部30e将第一部分30d和第二部分30f连接成一个整体,在第二部分30f的外周围上设有限位凸起30c,支架构件30的第二部分30f上还设有铆钉孔30a和通孔30b。在一个实施中,第一部分30d、第一连接部30e和第二部分30f可以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30f上的铆钉孔30a与防尘盖33上的铆钉孔相对应,通孔30b与防尘盖33上的通孔33b相对应。一铆钉依次穿过铆钉孔30a和防尘盖33上的铆钉孔后与旋转轴32固接。扭力弹簧34的弹簧脚34a还穿过通孔30b并固接。支架构件30的第一部分30d上开设有与固定螺钉31相适配的两个螺钉孔。通过固定螺钉31和螺钉孔,将链条张紧装置安装在自行车车架上。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出的利用两个固定螺钉31将支架构件30固接在自行车车架上,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固定螺钉31将支架构件30固接在自行车车架上,也可以通过铆接等其他方式将链条张紧装置固接在自行车车架上,同时支架构件30的第一部分30d的结构也仅仅只是示例性说明,第一部分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改变,例如如图6示出的支架构件30的第一部分30d的结构图,图8示出了图6中的链条张紧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参考图2,沿P1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有张紧臂40、扭力弹簧34、旋转轴32、防尘盖33和支架构件30,将张紧臂40压紧,并使其贴靠在支架构件30上,旋转张紧臂40,达到预定的角度后,将张紧臂40上的限位凸起44与支架构件30上的限位凸起30c结合,将销钉35压入张紧臂40上的销钉孔内,并使销钉35穿过旋转轴32上的凹槽32a。在销钉35的一端还设有滚花,其主要是为了防止该链条张紧装置在使用中销钉35发生松落。张紧臂40在限位凸起44、限位凸起30c和防脱销钉35的作用下,只能绕旋转轴32向预定的方向转动而不会从旋转轴32上脱落。

参见图2和图5,固定枢轴55置于容置空间47中,固定枢轴55在背离张紧臂40的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55b,在固定枢轴55的侧面开设有键槽55a,与该键槽55a相适配的固定螺钉49穿过张紧臂40上的螺钉孔48压入键槽55a,进而将固定枢轴55固定在容置空间47中,使其不能在容置空间47中转动。其中,键槽55a的宽度大于固定螺钉49的外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旋松固定螺钉49,使固定枢轴55可以沿轴线P2(如图2所示)移动,进而调整固定枢轴固定在容置空间47中的位置。

参见图2,沿P2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防尘盖52a、衬套53、护链罩51、链条张紧轮50、第二防尘盖52b,螺钉54依次穿过第一防尘盖52a、衬套53、护链罩51、链条张紧轮50和第二防尘盖52b后螺接在固定枢轴55上的螺纹孔55b中。链条张紧轮50可以绕螺钉54的轴线P2旋转。

在使用该链条张紧装置时,先通过固定螺钉31将该装置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然后松开固定螺钉49以使固定枢轴55可以活动,从而调整链条张紧轮50使其与链条吻合,然后将固定螺钉49锁紧。这样的结构不仅安装简易方便,同时也方便调整链条张紧轮50的位置。

图7示出了另一个链条张紧装置的立体分解图,该链条张紧装置和图2示出的链条张紧装置相比,除了链条张紧轮50的构成与图2不同之外,其余的部件及安装方式与图2相同。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中的链条张紧轮50是一种U型槽轮,链条张紧轮50的两个端面设置了两个轴承531,两个轴承531与链条张紧轮50之间采用紧配合的方式组装,其目的是为了使链条张紧轮50能够顺畅地转动。通过固定螺钉51将两个挡圈521、衬套541以及轴承531与链条张紧轮50一起固定在固定枢轴55上,张紧轮50可以围绕固定枢轴55的轴线旋转。同实施例一的调节方式相同,链条张紧轮50的位置也可以通过松开张紧臂40上的固定螺钉49来调节。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链条在颠簸路面出现脱落的情况发生,链条张紧轮50上的U型槽的高度大于链条的高度,这样链条会被U型槽的两个端面夹持住,不会出现从U型槽中脱落出来的情况。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