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减震防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8930发布日期:2019-08-31 02:1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减震防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防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计算机减震防震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有一个专利号为CN201720765346.X的一种计算机防震装置,包括计算机主机、端盖和减震底座,所述端盖的底部设有端盖凹槽,所述端盖凹槽卡接于计算机主机的上端外侧,所述端盖的底部侧边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有对接销,所述减震底座的上端中部设有底座凹槽,所述底座凹槽卡接于计算机主机的下端外侧,所述底座凹槽的上端侧边设有对接槽,本实用新型计算机主机的底部与减震帽接触,通过弹簧的自然高度大于弹簧安装槽的深度的设置,确保了弹簧对减震帽的弹性作用,在搬运时可通过弹簧对计算机主机起到减震作用,通过端盖、支撑杆和对接销为一体结构的设置,使得端盖、支撑杆和对接销的结构牢固,端盖和减震底座对计算机主机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该实用新型只有一种减震防震的方法,而且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把减震功能去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防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计算机减震防震装置,包括弹力升降装置、承载装置和滑动构件,其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两个方面对计算机进行减震防止,可以很容易的对计算机进行存取,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把减震功能去除。

所述的弹力升降装置包括底板、圆柱滑腔、限位圆柱、弹簧和滑动圆柱,圆柱滑腔固定连接在底板上,限位圆柱滑动连接在圆柱滑腔内,弹簧插在圆柱滑腔和限位圆柱上,底板的四个角上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圆柱;

所述的承载装置包括升降板、滑动圆孔、限位滑道I、丝杠I、边框、盖板、轴承座I、六角手柄和限位块I,升降板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滑动圆孔,四个滑动圆柱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滑动圆孔内,限位圆柱固定连接在升降板的下端,弹簧位于升降板和底板之间,升降板上设置有限位滑道I,限位滑道I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轴承座I,丝杠I与轴承座I通过转动连接,丝杠I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六角手柄,边框固定连接在升降板上,边框左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I,盖板固定连接在边框的上端;

所述的滑动构件包括承托滑板、限位凸块I、矩形柱、前板、橡皮带和限位块II,承托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凸块I,限位凸块I滑动连接在限位滑道I内且与丝杠I通过螺纹连接,承托滑板的四个角上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柱,前板的下端和右端分别与承托滑板和位于左端的两个矩形柱固定连接,三条橡皮带分别依次固定在四个矩形柱的上、中和下端,限位凸块I右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II。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减震防震装置所述的弹力升降装置还包括限位滑道II、轴承座II、丝杠II和手柄I,底板的后端设置有限位滑道II,限位滑道II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轴承座II,丝杠II与轴承座II通过转动连接,丝杠II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手柄I;

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承载滑块、限位凸块II、连接板、升降滑道、轴承座III、丝杠III、限位板、升降凸块和手柄II,承载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凸块II,限位凸块II滑动连接在限位滑道II内且与丝杠II通过螺纹连接,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承载滑块上,连接板上设置有升降滑道,轴承座III固定连接在升降滑道的上端,丝杠III与轴承座III通过转动连接,限位板上固定连接有升降凸块,升降凸块滑动连接在升降滑道内且与丝杠III通过螺纹连接,丝杠III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手柄II。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减震防震装置所述的承载滑块的厚度大于连接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减震防震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逆时针转动六角手柄,六角手柄带动丝杠I转动,逆时针转动的丝杠I带动限位凸块I在限位滑道I内向左移动,限位凸块I带动滑动构件向左移动,当两个限位块I与两个限位块II接触时,滑动构件就不可以继续向左移动,这时可以把计算机放到承托滑板上,计算机四周被三条橡皮带包围,当计算机在震动时产生滑动时就会接触到三条橡皮带,计算机四周被三条橡皮带保护,三条橡皮带起到保护的作用,当计算机放好后顺时针能转动六角手柄,把承托滑板保存在边框内,当本装置发生震动时,限位圆柱就会在圆柱滑腔内上下滑动,弹簧插在圆柱滑腔和限位圆柱上,弹簧会把圆柱滑腔滑动的幅度降到最低,而且还可以卸力,这样弹簧就可以限制升降板上下滑动的幅度,从而保护计算机,当不需要弹簧工作时,逆时针转动手柄I,手柄I带动丝杠II转动,逆时针转动的丝杠II带动限位凸块II向前移动,限位凸块II带动载滑块向前移动,当连接板与升降板接触时,停止转动手柄I,逆时针转动手柄II,手柄II带动丝杠III转动,逆时针转动的丝杠III带动升降凸块向下移动,升降凸块带动限位板向下移动,这时就可以把升降板固定在承载滑块和限位板之间,实现对升降板的固定,这时弹簧就会失去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减震防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弹力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弹力升降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承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承载装置另一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承载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滑动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连接板和升降滑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限位板和升降凸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弹力升降装置1;底板1-1;圆柱滑腔1-2;限位圆柱1-3;弹簧1-4;滑动圆柱1-5;限位滑道II1-6;轴承座II1-7;丝杠II1-8和手柄I1-9;承载装置2;升降板2-1;滑动圆孔2-2;限位滑道I2-3;丝杠I2-4;边框2-5;盖板2-6;轴承座I2-7;六角手柄2-8;限位块I2-9;滑动构件3;承托滑板3-1;限位凸块I3-2;矩形柱3-3;前板3-4;橡皮带3-5;限位块II3-6;固定装置4;承载滑块4-1;限位凸块II4-2;连接板4-3;升降滑道4-4;轴承座III4-5;丝杠III4-6;限位板4-7;升降凸块4-8;手柄II4-9。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防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计算机减震防震装置,包括弹力升降装置1、承载装置2和滑动构件3,其有益效果是逆时针转动六角手柄2-8,六角手柄2-8带动丝杠I2-4转动,逆时针转动的丝杠I2-4带动限位凸块I3-2在限位滑道I2-3内向左移动,限位凸块I3-2带动滑动构件3向左移动,当两个限位块I2-9与两个限位块II3-6接触时,滑动构件3就不可以继续向左移动,这时可以把计算机放到承托滑板3-1上,计算机四周被三条橡皮带3-5包围,当计算机在震动时产生滑动时就会接触到三条橡皮带3-5,计算机四周被三条橡皮带3-5保护,三条橡皮带3-5起到保护的作用,当计算机放好后顺时针能转动六角手柄2-8,把承托滑板3-1保存在边框2-5内,当本装置发生震动时,限位圆柱1-3就会在圆柱滑腔1-2内上下滑动,弹簧1-4插在圆柱滑腔1-2和限位圆柱1-3上,弹簧1-4会把圆柱滑腔1-2滑动的幅度降到最低,而且还可以卸力,这样弹簧1-4就可以限制升降板2-1上下滑动的幅度,从而保护计算机,当不需要弹簧1-4工作时,逆时针转动手柄I1-9,手柄I1-9带动丝杠II1-8转动,逆时针转动的丝杠II1-8带动限位凸块II4-2向前移动,限位凸块II4-2带动载滑块4-1向前移动,当连接板4-3与升降板2-1接触时,停止转动手柄I1-9,逆时针转动手柄II4-9,手柄II4-9带动丝杠III4-6转动,逆时针转动的丝杠III4-6带动升降凸块4-8向下移动,升降凸块4-8带动限位板4-7向下移动,这时就可以把升降板2-1固定在承载滑块4-1和限位板4-7之间,实现对升降板2-1的固定,这时弹簧1-4就会失去作用;

所述的弹力升降装置1包括底板1-1、圆柱滑腔1-2、限位圆柱1-3、弹簧1-4和滑动圆柱1-5,圆柱滑腔1-2固定连接在底板1-1上,圆柱滑腔1-2可以给限位圆柱1-3提供一个滑动的空间,限位圆柱1-3滑动连接在圆柱滑腔1-2内,弹簧1-4插在圆柱滑腔1-2和限位圆柱1-3上,利用弹簧1-4的弹性势能可以把振动力卸掉,因为弹簧1-4可以限制限位圆柱1-3在圆柱滑腔1-2内滑动,会加快限位圆柱1-3停止移动,这样就可以减掉振动力,底板1-1的四个角上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圆柱1-5;

所述的承载装置2包括升降板2-1、滑动圆孔2-2、限位滑道I2-3、丝杠I2-4、边框2-5、盖板2-6、轴承座I2-7、六角手柄2-8和限位块I2-9,升降板2-1起到承载连接的作用,升降板2-1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滑动圆孔2-2,四个滑动圆柱1-5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滑动圆孔2-2内,当四个滑动圆柱1-5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滑动圆孔2-2内时,升降板2-1就会被固定,只能上下移动,不能发生转动,限位圆柱1-3固定连接在升降板2-1的下端,弹簧1-4位于升降板2-1和底板1-1之间,升降板2-1上设置有限位滑道I2-3,限位滑道I2-3可以给限位凸块I3-2提供一个滑动的空间,限位滑道I2-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轴承座I2-7,轴承座I2-7可以给丝杠I2-4限位,让丝杠I2-4只能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丝杠I2-4与轴承座I2-7通过转动连接,丝杠I2-4可以带动限位凸块I3-2移动,丝杠I2-4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六角手柄2-8,边框2-5固定连接在升降板2-1上,边框2-5左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I2-9,当限位块II3-6与限位块I2-9接触后,承托滑板3-1就不会继续向左滑动,防止承托滑板3-1滑离限位滑道I2-3,盖板2-6固定连接在边框2-5的上端,边框2-5和盖板2-6均用来保护计算机;

所述的滑动构件3包括承托滑板3-1、限位凸块I3-2、矩形柱3-3、前板3-4、橡皮带3-5和限位块II3-6,可以把计算机放到托滑板3-1上,承托滑板3-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凸块I3-2,限位凸块I3-2可以带动承托滑板3-1移动,限位凸块I3-2滑动连接在限位滑道I2-3内且与丝杠I2-4通过螺纹连接,承托滑板3-1的四个角上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柱3-3,矩形柱3-3起到连接的作用,前板3-4的下端和右端分别与承托滑板3-1和位于左端的两个矩形柱3-3固定连接,前板3-4可以保护计算机,防止计算机滑离承托滑板3-1,三条橡皮带3-5分别依次固定在四个矩形柱3-3的上、中和下端,三条橡皮带3-5可以对计算机进行保护,限位凸块I3-2右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II3-6,当限位块II3-6与限位块I2-9接触后,承托滑板3-1就不会继续向左滑动,防止承托滑板3-1滑离限位滑道I2-3。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弹力升降装置1还包括限位滑道II1-6、轴承座II1-7、丝杠II1-8和手柄I1-9,底板1-1的后端设置有限位滑道II1-6,限位滑道II1-6可以给限位凸块II4-2提供一个滑动空间,限位滑道II1-6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轴承座II1-7,轴承座II1-7可以给杠II1-8限位,让杠II1-8只能绕自身的轴向转动,丝杠II1-8与轴承座II1-7通过转动连接,丝杠II1-8可以带动限位凸块II4-2移动,丝杠II1-8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手柄I1-9;

所述的固定装置4包括承载滑块4-1、限位凸块II4-2、连接板4-3、升降滑道4-4、轴承座III4-5、丝杠III4-6、限位板4-7、升降凸块4-8和手柄II4-9,承载滑块4-1可以给升降板2-1下端固定,承载滑块4-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凸块II4-2,限位凸块II4-2可以带动承载滑块4-1移动,限位凸块II4-2滑动连接在限位滑道II1-6内且与丝杠II1-8通过螺纹连接,连接板4-3固定连接在承载滑块4-1上,连接板4-3起到承载连接的作用,连接板4-3上设置有升降滑道4-4,升降滑道4-4可以给升降凸块4-8提供一个滑动的空间,轴承座III4-5固定连接在升降滑道4-4的上端,轴承座III4-5可以给丝杠III4-6限位,让丝杠III4-6只能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丝杠III4-6与轴承座III4-5通过转动连接,丝杠III4-6可以带动升降凸块4-8进行移动,限位板4-7上固定连接有升降凸块4-8,升降凸块4-8可以带动限位板4-7进行移动,限位板4-7可以给升降板2-1的上端固定,升降凸块4-8滑动连接在升降滑道4-4内且与丝杠III4-6通过螺纹连接,丝杠III4-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手柄II4-9。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承载滑块4-1的厚度大于连接板4-3的厚度,只有承载滑块4-1的厚度大于连接板4-3的厚度,升降板2-1才可以卡在承载滑块4-1和限位板4-7之间。

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减震防震装置的工作原理:

使用装置时,逆时针转动六角手柄2-8,六角手柄2-8带动丝杠I2-4转动,逆时针转动的丝杠I2-4带动限位凸块I3-2在限位滑道I2-3内向左移动,限位凸块I3-2带动滑动构件3向左移动,当两个限位块I2-9与两个限位块II3-6接触时,滑动构件3就不可以继续向左移动,这时可以把计算机放到承托滑板3-1上,计算机四周被三条橡皮带3-5包围,当计算机在震动时产生滑动时就会接触到三条橡皮带3-5,计算机四周被三条橡皮带3-5保护,三条橡皮带3-5起到保护的作用,当计算机放好后顺时针能转动六角手柄2-8,把承托滑板3-1保存在边框2-5内,当本装置发生震动时,限位圆柱1-3就会在圆柱滑腔1-2内上下滑动,弹簧1-4插在圆柱滑腔1-2和限位圆柱1-3上,弹簧1-4会把圆柱滑腔1-2滑动的幅度降到最低,而且还可以卸力,这样弹簧1-4就可以限制升降板2-1上下滑动的幅度,从而保护计算机,当不需要弹簧1-4工作时,逆时针转动手柄I1-9,手柄I1-9带动丝杠II1-8转动,逆时针转动的丝杠II1-8带动限位凸块II4-2向前移动,限位凸块II4-2带动载滑块4-1向前移动,当连接板4-3与升降板2-1接触时,停止转动手柄I1-9,逆时针转动手柄II4-9,手柄II4-9带动丝杠III4-6转动,逆时针转动的丝杠III4-6带动升降凸块4-8向下移动,升降凸块4-8带动限位板4-7向下移动,这时就可以把升降板2-1固定在承载滑块4-1和限位板4-7之间,实现对升降板2-1的固定,这时弹簧1-4就会失去作用。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