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保护风机减振弹簧的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1546发布日期:2019-10-13 01:0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保护风机减振弹簧的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的减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保护风机减振弹簧的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的风机运转时,会产生剧烈的振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风机支承装置大多采用如下的结构形式: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方的横梁和设置在底座和横梁之间的减振弹簧,风机固定安装在横梁上,通过减振弹簧的弹力来降低风机的振动幅度。

在运输这种风机时,为了防止车辆颠簸时将减振弹簧压坏,目前一般采用垫木将横梁支承起来,使减振弹簧不受压,运输到目的地后再将垫木卸掉,这样的方案依然存在一些弊端,由于不同型号的风机采用的减振弹簧的高度各不相同,往往需要垫上好几层垫木才能将横梁垫到合适的高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在运输过程中保护减振弹簧、装卸操作方便的支承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保护风机减振弹簧的支承装置,包括用于支承风机的横梁和设置在横梁底部的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底座、上座和设置在底座和上座之间的减震弹簧,所述横梁承载在上座上,所述底座和上座之间还可拆卸地安装有使二者保持一定间距的限位柱。

作为优选地,所述限位柱为螺栓,所述底座的边缘处设置有下宽上窄的T型槽,所述上座的边缘处设置有开口槽,所述螺栓的头部安装在所述T型槽中,所述螺栓的螺纹端向上伸出所述T型槽并穿过所述开口槽,所述螺栓的下部螺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螺栓的头部一起将底座夹紧,所述螺栓的上部螺接有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所述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分别位于上座的上下两侧以将上座夹紧。

作为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底板,所述横梁与底板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支撑横梁的支承座。

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承座呈“几”字形,所述支承座的上端与横梁螺接,所述支承座下端的两个支脚与所述底板螺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运输风机时,上述的限位柱能够给上座提供支撑,避免风机的重力压在减振弹簧上,运输到目的地后,将限位柱卸下,风机即可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安装有风机和驱动电机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去掉底板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减振弹簧、底座和上座安装在一起的立体图;

图4是风机处于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保护风机减振弹簧的支承装置,包括用于支承风机9的横梁3和设置在横梁3 底部的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底座1、上座4和设置在底座1和上座4之间的减震弹簧2,所述横梁3承载在上座4上,横梁3与上座4通过焊接或螺接固定,所述底座1和上座4之间还可拆卸地安装有使二者保持一定间距的限位柱5。

运输风机9时,上述的限位柱5能够给上座4提供支撑,避免风机9的重力压在减振弹簧2上,运输到目的地后,将限位柱5卸下,风机9即可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5为螺栓,所述底座1的边缘处设置有下宽上窄的T型槽11,所述上座4的边缘处设置有开口槽41,所述螺栓的头部安装在所述T型槽11中,螺栓的螺纹端向上伸出所述T型槽11并穿过所述开口槽41,所述螺栓的下部螺接有第一螺母61,所述第一螺母61与螺栓的头部一起将底座1夹紧,所述螺栓的上部螺接有第二螺母62和第三螺母63,所述第二螺母62和第三螺母63分别位于上座4的上下两侧以将上座4夹紧。运输风机9时,上述的螺栓能够给上座4提供支撑,避免风机9的重力压在减振弹簧2上,运输到目的地后,将第一螺母61、第二螺母62和第三螺母63分别拧松,即可将螺栓卸下,使风机9可正常使用。卸下螺栓后风机9使用状态的结构如图4所示。和在横梁3下垫垫木相比,本实施例的螺栓装卸更方便,同时各螺母的上下位置均可调,无需担心螺栓的长度与减振弹簧2的高度不匹配的情况,适用性广。

当然,上述的限位柱5还可以采用其它地结构形式,比如螺栓采用螺纹杆替代,螺栓的头部采用螺接在螺纹杆下端的螺母替代。再比如,限位柱5采用圆柱形光杆,底座1的上表面和上座4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半通槽,两个半通槽的开口端分别位于底座1和上座4的边缘处。安装限位柱5时,将限位柱5 的两端分别沿着两条半通槽砸入半通槽的封闭端即可;拆卸限位柱5时,将限位柱5的两端分别沿着两条半通槽移出即可。

参照图1与图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底板8,底板与底座1焊接或螺接,所述横梁3与底板8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支撑横梁3的支承座7。所述支承座7呈“几”字形,所述支承座7的上端与横梁3螺接,所述支承座7下端的两个支脚与所述底板8螺接。这样的结构能够在运输风机9的过程中提供对减振弹簧2的第二级保护,避免限位柱5受到颠簸时松动而使减振弹簧2受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