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1543发布日期:2019-08-07 01:4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辅助配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使用移动终端智能化时,通常用手握持例如手机、平板等其他移动终端,长时间的握持会使使用者的身体僵硬和疲惫。现有的移动终端支架对环境要求高,有极大的局限性、束缚性,体积较大、不规则,使得携带非常不便,不能随时随地的随心使用。此外,现有的移动终端支架与移动终端组合进行使用时,操作步骤复杂、麻烦,不能实现快速便捷的组合使用;并且,当使用者不使用移动终端时,现有的移动终端支架需与移动终端呈分离状态,分别放置;现有的移动终端支架存在影响使用者形象美感和美观的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在使用移动终端时操作便捷、携带方便的移动终端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易于操作、携带方便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具有如下构成:所述的支架包括:

移动终端支撑结构,用于与移动终端的背部相连接且支撑所述的移动终端;

钩挂结构,与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撑结构相连接,用于与使用者的颈部或肩部相挂接;

顶杆结构,与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撑结构相连接,用于与使用者的身体相抵接;

所述的钩挂结构和顶杆结构设置成可缩回至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撑结构的周围,使得所述的支架隐藏于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背部。

较佳地,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的支撑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移动终端固定部;所述的支撑杆包括平行设置的至少一个支撑支杆。

较佳地,所述的移动终端固定部为组合插头和与所述的组合插头相匹配的多向组合插口,所述的组合插头可拆卸地插合于所述的多向组合插口中,所述的组合插头和多向组合插口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的移动终端固定部,所述的组合插头和多向组合插口中的另一个用于粘附于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背部。

较佳地,所述的钩挂结构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的支撑杆的轴向设置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挂钩,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套管,所述的支撑杆设置有与所述的套管相匹配的套杆,调整所述的套管和所述的套杆的配合以调节所述的钩挂结构相对于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撑结构的角度,当调节所述的钩挂结构相对于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撑结构具有预设角度时,实现所述的支架的展开;当调节所述的钩挂机构平行于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撑结构时,缩回所述的第一伸缩杆,可实现所述的钩挂结构隐藏于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背部。

较佳地,所述的套管设置成沿套杆轴向可移动,所述的套管设置有内齿套,所述的套杆包括第一区域、与所述的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所述的第一区域设置有与所述的内齿套相匹配的外齿套,所述的第二区域为无齿区,轴向移动所述的套管,使所述的套管的内齿套与所述的第一区域的外齿套啮合而实现套管与套杆的锁定;轴向移动所述的套管,使所述的套管的内齿套与所述的第一区域的外齿套脱离啮合而实现套管相对于套杆可旋转。

较佳地,所述的挂钩为沿垂直于所述的支撑杆轴向设置的杆;所述的挂钩围绕所述的第一伸缩杆和挂钩的连接处可旋转;所述的套管或套杆的长度不超过移动终端短边长度的一半。

较佳地,所述的套杆的外端安装有塞帽,以固定套杆和套管的连接且阻止套管从套杆中脱出。

较佳地,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套管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的第一伸缩杆围绕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套管的连接处可旋转。

较佳地,所述的支撑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的移动终端固定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稳固于所述的支撑杆周围的稳固机构,所述的稳固机构包括与所述的支撑杆相连接的连接杆和设置于所述的连接杆端部的开口卡槽,所述的开口卡槽与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相匹配。

较佳地,所述的顶杆结构包括从所述的支撑杆的第二端沿所述的支撑杆的轴向延伸的第二伸缩杆,所述的第二伸缩杆设置成可缩回至所述的支撑杆的第二端,所述的支撑杆的第二端设置成可缩回至所述的支撑杆的第一端,以实现所述的顶杆结构隐藏于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背部。

较佳地,所述的第二伸缩杆的末端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的支撑杆的轴向设置的可伸缩稳定杆;所述的可伸缩稳定杆的最大长度超过移动终端的短边长度,以稳定平衡支架。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支撑移动终端,无需再用手臂握持和低头即可浏览使用移动终端,减除使用者长时间握持手机的疲累之苦以及低头导致的颈椎疼痛之苦;在使用时该移动终端支架可以与移动终端合二为一,在使用完毕后只需将该移动终端支架缩回即可使该移动终端支架隐藏在移动终端背部,即该移动终端支架可寄放于移动终端背部,携带极其方便,消除了存放烦恼;对使用环境没有要求,比如长时间或短时间乘坐公交车、地铁、汽车、火车。

附图说明

图1~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在折叠状态时的主视图和后视图。

图3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中的第一伸缩杆在不同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中套管和套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在展开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中多向组合插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移动终端支撑结构

2 钩挂结构

3 顶杆结构

4 支撑杆

5 第一端

6 第二端

7 移动终端固定部

8 第一伸缩杆

9 挂钩

10 套管

11 套杆

12 内齿套

13 外齿套

14 塞帽

15 连接杆

16 开口卡槽

17 第二伸缩杆

18 可伸缩稳定杆

19 组合插头

20 多向组合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搭桥连接的方式,其中如图1~2所示,所述的支架包括:移动终端支撑结构1,用于与移动终端的背部相连接且支撑所述的移动终端;钩挂结构2,与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撑结构相连接,用于与使用者的颈部或肩部相挂接;顶杆结构3,与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撑结构相连接,用于与使用者的身体相抵接;所述的钩挂结构2和顶杆结构3设置成可缩回至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撑结构的周围,使得所述的支架隐藏于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背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与移动终端可连接为一体,通过可伸缩的钩挂结构和顶杆结构使得该移动终端支架可以完全隐藏于移动终端背部,提高移动终端的可携带性、便携性和使用体验。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4,所述的支撑杆包括第一端5和第二端6,在所述的支撑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移动终端固定部7,优选地,在支撑杆的第一端中间位置设置所述的移动终端固定部;所述的支撑杆包括平行设置的至少一个支撑支杆。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移动终端固定部为组合插头19和与所述的组合插头相匹配的多向组合插口20,所述的组合插头可拆卸地插合于所述的多向组合插口中,所述的组合插头和多向组合插口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的支撑杆,所述的组合插头和多向组合插口中的另一个用于粘附于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背部。如图6~7所示,显示组合插头设置于支撑杆上、多向组合插口设置于移动终端背面的情形。优选地,所述的多向组合插口设置有粘贴层。组合插头和多向组合插口通过插入和拔出配合,便于将移动终端横向放置或竖向放置。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钩挂结构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的支撑杆的轴向设置的第一伸缩杆8,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挂钩9,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套管10,所述的支撑杆设置有与所述的套管相匹配的套杆11,如图3、5和6所示,调整所述的套管和所述的套杆的配合以调节所述的钩挂结构相对于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撑结构的角度,当调节所述的钩挂结构相对于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撑结构具有预设角度时,实现所述的支架的展开;当调节所述的钩挂机构平行于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撑结构时,缩回所述的第一伸缩杆,可实现所述的钩挂结构隐藏于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背部。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4所示,所述的套管设置成沿套杆轴向可移动,所述的套管设置有内齿套12,所述的套杆包括第一区域、与所述的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所述的第一区域设置有与所述的内齿套相匹配的外齿套13,所述的第二区域为无齿区,轴向移动所述的套管,使所述的套管的内齿套与所述的第一区域的外齿套啮合而实现套管与套杆的锁定;轴向移动所述的套管,使所述的套管的内齿套与所述的第一区域的外齿套脱离啮合而实现套管相对于套杆可旋转。优选地,所述的套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内齿套,所述的套杆的两端部设置有外齿套,所述的套杆的中间区域不设置齿套,便于套管和套杆的啮合齿脱离。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挂钩为沿垂直于所述的支撑杆轴向设置的杆;所述的挂钩围绕所述的第一伸缩杆和挂钩的连接处可旋转,以根据需要将支架钩挂于使用者颈部或肩部;所述的套管或套杆的长度不超过移动终端短边长度的一半。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套杆的外端安装有塞帽14以固定套杆和套管的连接,防止套管从套杆中脱出。具体地,所述的套杆的外端头部设置有塞孔,塞帽设置于塞孔内,且塞帽的边缘大于套杆的塞孔,使得当套管内齿套拉出到底时,即可触碰到塞帽边缘,达到阻止其脱出套杆的作用。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套管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的第一伸缩杆围绕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套管的连接处可旋转。可以使用螺丝或铆钉配合紧固帽将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套管相活动连接,其中如图1所示,螺丝或铆钉设置于支架的前部,如图2所示紧固帽设置于支架的后部,如图3和5所示,套管与第一伸缩杆的活动连接可以使得第一伸缩杆从垂直于套管的位置旋转到倾斜位置,以便于钩挂。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支撑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的移动终端固定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稳固于所述的支撑杆周围的稳固机构,所述的稳固机构包括与所述的支撑杆相连接的连接杆15和设置于所述的连接杆端部的开口卡槽16,所述的开口卡槽与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相匹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口卡槽的实施例为半圆形槽,用于卡接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的杆体。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顶杆结构包括从所述的支撑杆的第二端沿所述的支撑杆的轴向延伸的第二伸缩杆17,所述的第二伸缩杆设置成可缩回至所述的支撑杆的第二端,所述的支撑杆的第二端设置成可缩回至所述的支撑杆的第一端,以实现所述的顶杆结构隐藏于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背部。其中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可采用有内嵌弹簧的弹珠、弹片等,或者材料本身的弹性产生的过盈配合,如同雨伞伸缩杆的原理,实现可伸缩功能。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伸缩杆的末端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的支撑杆的轴向设置的可伸缩稳定杆18,;所述的可伸缩稳定杆的最大长度超过移动终端的短边长度,以稳定平衡支架,所述的可伸缩稳定杆的最小长度不超过移动终端短边长度。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材质,可根据需要可采用相同材质或不同材质的零部件。例如,所有零部件均采用塑料支撑。或者,例如,第一可伸缩杆和第二可伸缩杆采用塑料、不锈钢、铝合金、铝管、铁管等,其中靠近支撑杆的可伸缩段使用塑料;套管和套杆采用塑料;可伸缩稳定杆使用塑料或与第二可伸缩杆相同材质;挂钩采用塑料;组合插头和多向组合插口采用塑料。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时,通过组合插头和多向组合插口将移动终端固定于支撑杆的固定部,将移动终端固定于支撑杆的固定部,先将钩挂结构的第一伸缩杆和顶杆结构的第二伸缩杆拉伸至所需长度,调整挂钩角度,向外拉动套管,至啮合齿分离区(无齿区),旋转套管至所需角度,将挂钩挂于使用者颈部或肩部,然后调整第一伸缩杆相对于套管与移动终端支撑结构的角度,将顶杆结构抵靠于使用者胸前,重新啮合套管和套杆的啮合齿,锁定钩挂结构与移动终端支撑结构,即可浏览操作移动终端;在使用完毕后,将套管推回至无齿区后,将挂钩脱离使用者肩部或颈部,调整第一伸缩杆与套管角度至与移动终端支撑结构平行,再将套管推至到底,然后将将钩挂结构和顶杆结构缩回移动终端的背部,使整个支架寄放于移动终端背部。使用操作也可以根据个人习惯操作不分先后主次。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支撑移动终端,无需再用手臂握持和低头即可浏览使用移动终端,减除使用者长时间握持手机的疲累之苦以及低头导致的颈椎疼痛之苦;在使用时该移动终端支架可以与移动终端合二为一,在使用完毕后只需将该移动终端支架缩回即可使该移动终端支架隐藏在移动终端背部,即该移动终端支架可寄放于移动终端背部,携带极其方便,消除了存放烦恼;对使用环境没有要求,比如长时间或短时间乘坐公交车、地铁、汽车、火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内容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内容是广义地定义于申请的保护范围中,任何他人完成的技术实体或方法,若是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所定义的完全相同,也或是一种等效的变更,均将被视为涵盖于该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