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制动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7453发布日期:2019-11-19 22:1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特种制动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盘,尤其涉及特种制动盘。



背景技术:

刹车盘是目前汽车刹车部件中重要的部件,由于汽车在刹车时,刹车片与制动盘之间进行干摩擦,从而阻止汽车行驶,刹车过程中制动盘温度急剧上升,所以需要对制动盘进行散热,目前的制动盘中会设有散热风道,制动盘转动形成离心从而将热量通过散热风道带出制动盘,例如申请号:201610058868.6,专利名称:一种制动盘,这种散热效果还是不怎么理想,由于汽车在刹车时,制动盘在制动时其表面的温度分布不相同,制动盘散热不均会导致摩擦不均,从而影响制动盘的制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制动盘散热效果差的缺点,提供特种制动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特种制动盘,包括上盘体和下盘体,上盘体与下盘体之间固定有多块向上凸起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有第一立柱圆周均布下盘体上,所有第二立柱圆周均布在下盘体上,所有第一立柱环绕形成的圈设在所有第二立柱环绕形成的圈的外侧;多块第二立柱环绕形成的圈为环形单元,下盘体上固定有至少三个环形单元,环形单元内的相邻第二立柱上固定有第一导热丝,一个环形单元内的第二立柱与其相邻的环形单元内的第二立柱之间固定有第二导热丝,相邻第一立柱之间形成第一风口,相邻第二立柱之间形成第二风口,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设在各个第二风口上。本制动盘上设有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当制动盘制动产生热量时,制动盘通过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能够将其表面的温度均匀化,从而防止了制动盘局部过热而影响制动盘的寿命。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都设有风口处,制动盘的散热效果好。

作为优选,同一环形单元上的所有第一导热丝绕成形成一个圈,第二导热丝为直线型,第二导热丝的数量与一个环形单元内的第二立柱数量相同,所有环形单元通过第二导热丝连接。

作为优选,一个环形单元上的第二立柱与相邻环形单元上的第二立柱错位排布。由于汽车在行驶时制动,此时轮毂处于转动状态,制动盘也处在转动状态,制动盘转动产生离心力,相邻环形单元上的第二立柱错位排布形成离心风道,方便制动盘散热。

作为优选,上盘体上端面设有多条用于散热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一侧贯穿上盘体的外圆周侧壁,弧形凹槽圆形阵列在上盘体上。弧形凹槽增加了制动盘表面积,刹车片在制动盘上摩擦时,弧形凹槽有利于两者之间散热。

作为优选,第一立柱为弧形方块立柱,第一立柱朝向里端的侧面为弧形面,第二立柱为圆柱形立柱。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制动盘上设有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当制动盘制动产生热量时,制动盘通过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能够将其表面的温度均匀化,从而防止了制动盘局部过热而影响制动盘的寿命。第一导热丝和第二导热丝都设有风口处,制动盘的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盘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下盘体及其上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0—上盘体、11—下盘体、12—第一立柱、13—第二立柱、14—第一导热丝、15—第二导热丝、100—第一风口、101—弧形凹槽、200—第二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特种制动盘,包括上盘体10和下盘体11,上盘体10和下盘体11都由灰铸铁铸造而成,上盘体10与下盘体11之间固定有多块向上凸起的第一立柱12和第二立柱13,所有第一立柱12圆周均布下盘体11上,所有第二立柱13圆周均布在下盘体11上,所有第一立柱12环绕形成的圈设在所有第二立柱13环绕形成的圈的外侧;多块第二立柱13环绕形成的圈为环形单元,下盘体11上固定有至少三个环形单元,本实施例环形单元的数量为三个,每个环形单元上的第二立柱13的数量为三十个,环形单元内的相邻第二立柱13上固定有第一导热丝14,一个环形单元内的第二立柱13与其相邻的环形单元内的第二立柱13之间固定有第二导热丝15,相邻第一立柱12之间形成第一风口100,相邻第二立柱13之间形成第二风口200,第一导热丝14和第二导热丝15设在各个第二风口200上。当制动盘制动产生热量时,制动盘通过第一导热丝14和第二导热丝15能够将其表面的温度均匀化,从而防止了制动盘局部过热而影响制动盘的寿命。第一导热丝14和第二导热丝15都设有风口处,制动盘的散热效果好。

同一环形单元上的所有第一导热丝14绕成形成一个圈,第二导热丝15为直线型,第二导热丝15的数量与一个环形单元内的第二立柱13数量相同,所有环形单元通过第二导热丝15连接。

第一立柱12为弧形方块立柱,第一立柱12朝向里端的侧面为弧形面,弧形面风阻力小,制动盘散热效果好,第二立柱13为圆柱形立柱。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特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实施例2中一个环形单元上的第二立柱13与相邻环形单元上的第二立柱错位排布。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特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实施例3中上盘体10上端面设有多条用于散热的弧形凹槽101,本实施例弧形凹槽101的数量为二十三条,弧形凹槽101的一侧贯穿上盘体10的外圆周侧壁,弧形凹槽101圆形阵列在上盘体10上。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