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4450发布日期:2019-12-04 00:5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其具有由串联连结的多个链节所构成的长条状的保护导引部,保护收容在保护导引部内的长条物并进行导引。



背景技术:

此种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具备一边保护长条物一边进行导引的长条状的保护导引部。保护导引部是由能够转动地串联连结的多个链节所构成。长条物收容在保护导引部的内部形成的收容空间。

在组装有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装置主体上,保护导引部是以途中形成弯曲部的方式配置。此时,在保护导引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移动端)连结有沿着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移动体。另一方面,在保护导引部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端)固定于装置主体。

例如,专利文献1、2所揭示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具备保护导引部,该保护导引部具有于长度方向保持间隔而配置的多对滚轮。各对滚轮设置于保护导引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专利文献1揭示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具备导向保护导引部的长条状的导轨。在保护导引部的移动端随着保护导引部的途中形成的弯曲部的移动而来回移动之际,导轨会导向保护导引部。通过多对滚轮在导轨的面上转动,即使保护导引部有一部分下垂,也能够防止其下垂的部分与保护导引部的其他部分接触。

此外,专利文献2揭示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中,藉由滚轮在设定面上转动而防止保护导引部与设置面接触。保护导引部的外周面于长度方向保持间隔而固定有多个磁石。专利文献2揭示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中,移动端与弯曲部之间的部分的上方配置有平板,通过使多个磁石吸附于平板而防止保护导引部的下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德国发明申请公开第102012111542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德国实用新型第202013012408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及2所述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中,在移动体移动而牵连弯曲部依序移动的过程中,保护导引部在弯曲部周边因链节的弹起而发生向外侧隆起的现象。若保护导引部向外侧隆起,则该隆起的部分会有可能干涉到其他部件。因此,为了避免该隆起的部分与其他部件干涉,需要在保护导引部与其他部件之间确保足够的空间。当保护导引部与其他部件干涉时,该干涉导致的保护导引部的磨耗或损伤等会造成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寿命缩短。另一方面,若为了避免保护导引部与其他部件干涉而在保护导引部与其他部件之间确保足够的空间,则会面临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大型化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其能够抑制在弯曲部周边因链节的弹起导致的保护导引部向外侧的隆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以下记载用以解决所述课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

解决上述课题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具备:长条状的保护导引部,具备以能够转动的状态串联连结的多个链节,并具有能够收容长条物的收容空间,且具有构成固定端的一端和构成移动端的另一端;多个内轮,设置在与所述保护导引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多个外轮,设置在所述保护导引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并设置于在所述保护导引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内轮不同的位置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比所述内轮离所述保护导引部远的位置;第1轨道面,所述内轮能够在所述第1轨道面转动;第2轨道面,所述外轮能够在所述第2轨道面转动;至少一个分断部,由所述第1轨道面及所述第2轨道面分断而形成,能够在所述移动端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内轮及所述外轮沿着在所述移动端与所述固定端之间形成的弯曲部移动;以及限制导向部,限制所述内轮和所述外轮当中的至少一方往远离所述第1轨道面及所述第2轨道面的方向的移动范围。

根据该构成,长条物配置在收容空间内。此外,随着移动端的移动,保护导引部会一边在弯曲部移动一边保护长条物并进行导引。此时,内轮在第1轨道面上转动且外轮在第2轨道面上转动,从而抑制保护导引部的下垂。此外,即使在弯曲部的周边因链节的弹起使保护导引部往外侧隆起,内轮和外轮当中的至少一方会触碰限制导向部而被限制往远离轨道面的方向进一步的移动。结果能够抑制保护导引部在弯曲部的周边往外侧的过度隆起。例如,在为了抑制保护导引部往外侧隆起而配置限制保护导引部的限制部件的情形,保护导引部会受到与限制部件之间的滑动而有磨损之虞。此外,为了避免保护导引部中往外侧隆起的部分与其他部件干涉而欲在保护导引部与其他部件之间确保足够的空间,长条物的导引装置会大型化。然而,根据该构成能够回避因保护导引部的磨损导致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寿命的缩短或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大型化,同时抑制在弯曲部的周边因链节的弹起而导致保护导引部往外侧的隆起。

较佳为,上述长条物的导引装置中,所述限制导向部至少设置在遍及所述弯曲部移动的范围。

根据该构成,在弯曲部的移动范围,内轮和外轮当中至少一方往远离轨道面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导向部限制在预定范围内。因此,能够有效抑制在保护导引部的弯曲部周边因链节的弹起导致的隆起。其中,更佳为限制导向部设置在遍及上述移动端的移动范围的整个区域。在相对长度较短的保护导引部中,弯曲部以外的部分也会想要往外侧隆起,但根据该构成,这种隆起也能够被抑制。

较佳为,在上述长条物的导引装置中,所述内轮及所述外轮配置在向所述保护导引部的内周附近偏倚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由于能够将限制导向部在厚度方向上靠近保护导引部配置,故能够减少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在厚度方向的尺寸。

较佳为,在上述长条物的导引装置中,所述分断部具有至少一个导引面,所述导引面能够在所述内轮和所述外轮的至少一方沿着所述弯曲部移动的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中进行导引。

根据该构成,在沿着弯曲部移动的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中内轮和外轮的至少一方被导引面导引。因此,能够更长地确保能够支承内轮和外轮的至少一方的范围。此外,由于在沿着弯曲部移动的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中内轮和外轮的至少一方被支承,故能够抑制保护导引部的弯曲部周边的颤动。

较佳为,在上述长条物的导引装置中,所述至少一个导引面具有导引所述内轮的第1导引面及导引所述外轮的第2导引面,所述第2导引面位于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比所述第1导引面往所述弯曲部的突出侧偏移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例如当移动端往弯曲部的突出方向移动时,内轮在抵达分断部而沿着弯曲部移动的过程中被第1导引面暂时支承。然后,即使内轮失去第1导引面的支承,外轮会被第2轨道面或第2导引面支承。因此,得以避免在弯曲部链节一下子转动过大。由于在弯曲部链节会相对缓慢地转动,故能够相对减少因链节的弹起而导致保护导引部往外侧隆起的力。能够相对减少例如当内轮及外轮触碰限制导向部时的冲击力。

较佳为,上述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具备一对轨道部件,其分别具有所述第1轨道面及所述第2轨道面,所述限制导向部为对应所述一对轨道部件而设置的2个限制导向部当中的一个,各限制导向部由在对应的轨道部件中形成于与所述第1轨道面和所述第2轨道面对向的位置的突缘部构成。

根据该构成,由于第1轨道面、第2轨道面、及限制导向部设置在1个轨道部件上,故能够减少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零件数量。

较佳为:上述长条物的导引装置中,所述第1轨道面及所述第2轨道面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弯曲部的突出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斜状面,该斜状面以越朝向末端越位于重力方向下侧的方式延伸。

根据该构成,即使内轮及外轮当中通过分断部的轮在分断部因保护导引部的下垂而往重力方向的下侧位移,当完全通过分断部时,轮能够被斜状面导引而顺利地乘载在轨道面上。能够减低因内轮或外轮没有顺利乘载在轨道面上而导致的轮与轨道之间的冲突的频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在弯曲部周边因链节的弹起导致的保护导引部向外侧的隆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一侧的导轨拆卸后的状态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保护导引部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第1链节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1链节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第2链节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2链节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导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9的10-10线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作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照附图说明长条物的导引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具备长条状的保护导引部13。保护导引部13由在预定角度的范围内能够转动的状态下串联连结的多个链节12所构成。保护导引部13于其内部具有收容空间sk,该收容空间sk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而能够收容长条物tk。保护导引部1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构成移动端13a。保护导引部1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构成固定端13b(参见图2)。

此外,如图1所示,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具备一对长条状的导轨14,该长条状的导轨14作为能够对保护导引部13进行导向的轨道部件。保护导引部13的固定端13b固定在导轨14的长度方向x的中间位置的底部。此外,保护导引部13以在固定端13b与移动端13a之间的途中形成侧视呈u字状的弯曲部wk的状态组装在一对导轨14之间。保护导引部13之中的在移动端13a与弯曲部wk之间以大致直状地延伸的部分称为移动侧直状部ml。移动侧直状部ml以能够沿着一对导轨14的端缘部(图1、图2中的上缘部)移动的方式被导向。本实施方式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中,一对导轨14的宽度方向y的间隔设定成比保护导引部13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稍大。因此,保护导引部13与导轨14几乎不会滑动。

如图1及图2所示,组装在一对导轨14的保护导引部13具有上述移动侧直状部ml、弯曲部wk、以及从弯曲部wk往固定端13b延伸的固定侧直状部fl(参见图2及图11)。如上所述,移动侧直状部ml沿着导轨而被导向。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组装在例如安装对象的装置的主体(图标省略)。安装对象的装置具备例如沿着直线路线在预定的移动范围能够来回移动的移动体(图示省略)。连结在移动端13a的移动体使保护导引部13的弯曲部wk在长度方向x移动,同时本身在长度方向x来回移动。此时,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通过保护导引部13来保护收容在收容空间sk的长条物tk并进行导引。通过长条物tk,从安装对象的装置提供给移动体对其动作等所需的电力等能量。

作为长条物tk,能够列举例如对移动体(图示省略)供电或进行信号传送的电缆线或光纤缆线、对移动体(图示省略)供给气体(例如空气等)或液体(例如水或油等)等的软管、可挠曲地弯折的长条状的多关节部件等。其中,在位于保护导引部13的长度方向x的一端的链节12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着固定件(图标省略),固定件用于固定在安装对象的固定部(图标省略)。在位于保护导引部13的长度方向x的另一端的链节12以相对于移动体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着连结件(图示省略)。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中,将一对导轨14的长度方向称为“长度方向x”。将与长度方向x垂直且一对导轨14对置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y”。此外,将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这两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z”。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以厚度方向z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式横放的情况进行说明。然而,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也能够以长度方向x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式纵放,或以宽度方向y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式横放等,依照用途及安装对象的装置的规格、构造等,以任意的朝向配置。

如图3所示,保护导引部13具有在长度方向x空着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多对内轮15(内侧滚轮)及多对外轮16(外侧滚轮)。各对内轮15及各对外轮16分别配置在保护导引部13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多对外轮16位于宽度方向y比多对内轮15靠外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多对内轮15位于相对于保护导引部13在宽度方向y的外侧的位置,多对外轮16位于宽度方向y比多对内轮15靠外侧的位置。此外,内轮15和外轮16配置在保护导引部13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内轮15及外轮16在保护导引部13的长度方向空着间隔而交错地配置。

如图3所示,多个链节12具备:分别具有一对内轮15的多个第1链节21、分别具有一对外轮16的多个第2链节22、及不具有轮15、16的多个正规链节(normallink)23。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保护导引部13的多个链节12是由沿着长度方向x以预定的顺序连结的第1链节21、第2链节22、及正规链节23所构成。将包含1个第1链节21、1个第2链节22、及预定数量的正规链节23的链节组设为1个单位时,保护导引部13是由多个链节组的单位反复连结而形成。

如图3所示,藉由在保护导引部13的长度方向以距离l1的节距配置的一对内轮15和一对外轮16,构成1单位的轮组30。如图3所示,距离l1(节距)相当于在构成1个轮组30的第1链节21与第2链节22之间连结有2个正规链节23时的内轮15与外轮16间的节距之值。

此外,如图3所示,轮组30彼此在长度方向x的节距之距离l2比距离l1长(l2>l1)。如图3所示,距离l2相当于属于在长度方向x相邻的2个轮组30的2个第2链节22之间连结有9个正规链节23时的外轮16的节距之值。如图3所示,距离l2为构成轮组30的内轮15与外轮16间的节距之距离l1的3倍(l2=3×l1)。此外,相邻的2个轮组30中的一方的轮组30的内轮15与另一方的轮组30的外轮16间的节距之距离l3比距离l1长(l3>l1)。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l3为距离l1的2倍。其中,距离l1能够在与弯曲部wk的长度(弯曲长)间的关系满足后述条件的范围内适当变更。此外,距离l2、l3也能够在得以抑制保护导引部13的下垂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接着,参见图4~图7,针对构成保护导引部13的各链节21~2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及图5表示第1链节21的结构,图6及图7表示第2链节22的结构。正规链节23的结构相当于从第1链节21或第2链节22去除内轮15或外轮16等(参见图4~图7)的一部分的结构。因此,以下的说明中省略针对正规链节23的说明,而针对图4及图5所示的第1链节21的结构及图6及图7所示的第2链节2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此外,针对各链节21~23中共通的结构以链节12说明,并针对各链节21、22特有的结构分别进行说明。此外,多个链节12未转动地连结成直状的方向与图1、图2等的长度方向x一致。因此,以下说明中多个链节12未转动地连结成直状的方向也称为“连结方向x”。

如图4~图7所示,各链节12(21~23)具备:在宽度方向y对向的呈大致矩形板状的一对链节板31;连结一对链节板31彼此的呈大致矩形板状的第1连结部32;以及在与第1连结部32对向的位置将一对链节板31彼此连结的呈大致矩形板状的第2连结部33。第1连结部32与一对链节板31形成为一体。第2连结部33以可自由装拆的方式安装于一对链节板31。其中,第1连结部32也能够以可自由装拆的方式安装于一对链节板31。

如图4~图7所示,由一对链节板31、第1连结部32以及第2连结部33所包围而往连结方向x延伸形成的空间构成收容空间sk。收容空间sk在多个链节12连结的状态下于保护导引部13的长度方向延伸。收容空间sk收容多个长条物tk。各链节12能够设置例如分隔部件(未图示),该分隔部件能够将收容空间sk在宽度方向y分割而分隔长条物tk彼此。

如图4及图6所示,各链节板31形成为在该长度方向x的两端部带有圆弧的大致矩形板状。在各链节板31的长度方向x的第1端部形成有贯通该链节板31的圆形连结孔34。在各链节板31的长度方向x的第2端部中的外侧面形成有圆柱状的连结凸部35,连结凸部3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于在连结方向x相邻的其他链节板31的连结孔34。

在各链节板31的内侧面中,在该链节板31的于长度方向x与第1端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呈大致扇形状的内侧凹部36。在各链节板31的内侧面进而形成有呈大致直方体状的内侧凸部37,在长度方向x上,内侧凸部37与内侧凹部36之间隔着连结孔34。在各链节板31的外侧面中,在该链节板31的于长度方向x与第2端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呈大致扇形状的外侧凹部38。在各链节板31的外侧面进而形成有呈大致直方体状的外侧凸部39,在长度方向x上,外侧凸部39与外侧凹部38之间隔着连结凸部35。

而且,如图2所示,将在连结方向x相邻的2个链节12称为链节12a、12b时,链节12a的连结孔34与链节12b的连结凸部35嵌合。此时,在链节12a的内侧凹部36内收容有链节12b的外侧凸部39。此外,在链节12b的外侧凹部38内收容有链节12a的内侧凸部37。内侧凸部37及外侧凸部39能够分别在外侧凹部38内及内侧凹部36内沿着连结孔34的周方向以预定角度范围(例如45度)滑动。该预定角度范围为在连结方向x相邻的链节12彼此的转动范围(能够转动的角度范围)。

也就是说,内侧凸部37仅能够在从该内侧凸部37的第1侧面抵接外侧凹部38的第1侧面的状态至该内侧凸部37的第2侧面抵接外侧凹部38的第2侧面的状态之范围内滑动(转动)。同样地,外侧凸部39仅能够在从该外侧凸部39的第1侧面抵接内侧凹部36的第1侧面的状态至该外侧凸部39的第2侧面抵接内侧凹部36的第2侧面的状态之范围内滑动(转动)。此时,各链节12的内侧凹部36、内侧凸部37、外侧凹部38、及外侧凸部39将相邻的链节12彼此的转动范围加以限制,使相邻的链节12彼此在相邻的链节12彼此以直线状配置的直线姿势和相邻的链节12以彼此弯折的方式配置的弯折姿势之间转动。

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1链节21的宽度方向y的两外侧面的下部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一对内轮15。详细而言,第1链节21具有从一对链节板31的外表面分别往外侧垂直突出的一对支轴40。各支轴40位于链节板31的长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位置的下部。此外,一对内轮15自由旋转地组装于一对支轴40。如图5所示,一对内轮15位于宽度方向y中比一对链节板31的外表面靠外侧的位置。

如图6及图7所示,在第2链节22的宽度方向y的两外侧面的下部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一对外轮16。详细而言,第2链节22具有从一对链节板31的外表面分别往外侧垂直突出的一对支轴41。各支轴41位于链节板31的长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位置的下部。此外,一对外轮16能自由旋转地组装于一对支轴41。如图7所示,一对外轮16位于宽度方向y中比一对链节板31的外表面靠外侧的位置。此外,一对外轮16位于在各链节12连结的状态下比第1链节21的一对内轮15靠宽度方向y的外侧的位置。详细而言,支轴41在宽度方向y上从链节板31的外表面比支轴40突出得长。因此,被支轴41支承的外轮16位于相比于被支轴40支承的内轮15向宽度方向y的外侧偏移与支轴41比支轴40多突出的部分对应的量的位置。

如图5及图7所示,内轮15及外轮16具有互为相同的大小的外径。此外,内轮15及外轮16相对于链节21、22配置在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在多个链节12连结的状态,内轮15及外轮16相对于保护导引部13配置在相同的高度位置。其中,内轮15及外轮16只要各自在轨道面17、18上能够转动,则也能够具有互为不同的大小的外径。此外,内轮15及外轮16只要各自在轨道面17、18上能够转动,则也能够配置在互为不同的高度位置。此外,第1轨道面17及第2轨道面18也能够配置在各自不同的高度位置,而非配置为构成共通面14b。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轮15的位置相比于链节板31的外表面往宽度方向y的外侧错开与内轮15的宽度尺寸对应的量。外轮16的位置相比于内轮15往宽度方向y的外侧错开仅与内轮15的宽度尺寸对应的量。此外,第1轨道面17具有与内轮15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大小的轨道宽度。第2轨道面18具有与外轮16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大小的轨道宽度。因此,第1轨道面17与第2轨道面18在宽度方向y邻接。因此,保护导引部13的宽度方向y的外侧虽设有内轮15和外轮16,但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的宽度尺寸却相对地减少。其中,链节板31、内轮15、及外轮16各自在宽度方向y上的位置,只要在宽度方向y以该顺序往外侧错开即可。链节板31、内轮15、及外轮16也可以是它们当中至少2个在宽度方向y上部分重叠的位置关系。链节板31、内轮15、及外轮16亦可是它们当中至少2个在宽度方向y隔开间隔而分离的位置关系。

接着,参见图2及图8说明导轨14的构成。如图2及图8所示,一对导轨14分别具有使多对内轮15及多对外轮16能够转动地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的导轨面14a。各导轨面14a具有内轮15能够转动的第1轨道面17及外轮16能够转动的第2轨道面18。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轮15及外轮16具有互为相同大小的外径,且在保护导引部13的侧部配置于厚度方向z上相同的位置。因此,2个轨道面17、18配置在导轨14的相同高度的位置。此外,2个轨道面17、18构成1个共通面14b(参见图8),共通面14b具有在长度方向x的一部分中将各自的宽度相加的宽度。

如图2所示,一对导轨14具有藉由轨道面17、18在长度方向x的多处被分断而形成的多个分断部19。各导轨14中分断部19的数量,例如为与设置在保护导引部13的轮组30的数量n相同的数量,或比轮组30的数量n少“1”个的数量。本实施方式中,各导轨14中分断部19的数量为比轮组30的数量n(例如3)少“1”个的数量(例如2)。各分断部19具有将第1轨道面17在长度方向x分断的第1轨道面分断部19a以及将第2轨道面18在长度方向x分断的第2轨道面分断部19b。

第1轨道面分断部19a具有容许当第1链节21抵达弯曲部wk时内轮15沿着弯曲部wk而往厚度方向z移动的功能(参见图13~图17)。第2轨道面分断部19b具有容许当第2链节22抵达弯曲部wk时外轮16沿着弯曲部wk而往厚度方向z移动的功能(参见图16及图17)。

如图8所示,各第1轨道面分断部19a具备与被分断的第1轨道面17连续的延伸面17a。延伸面17a以越往长度方向x上弯曲部wk(参见图2等)的突出侧(图8中的右侧)越往下降的方式延伸。延伸面17a具有从分断的第1轨道面17的末端缓慢弯曲的第1导引面171、以预定的倾斜角倾斜的斜面部172、以比斜面部172更陡峭的角度弯曲的终端面部173。延伸面17a能够至少在第1导引面171导引内轮15并进行支承。第1导引面171的弯曲度及倾斜角之值是依照弯曲部wk中内轮15的移动路线而设定。因此,当第1链节21在弯曲部wk移动时,内轮15会在沿着弯曲部wk移动的过程的一部分被第1导引面171支承。

此外,如图8所示,各第2轨道面分断部19b具备与分断的第2轨道面18连续的延伸面18a。延伸面18a以越往长度方向x上弯曲部wk(参见图2等)的突出侧(图8中的右侧)越往下降的方式延伸。延伸面18a具有从分断的第2轨道面18的末端缓慢弯曲的第2导引面181、以预定的倾斜角倾斜的斜面部182、以较斜面部182更陡峭的角度弯曲的终端面部183。延伸面18a能够至少在第2导引面181导引外轮16并进行支承。第2导引面181的弯曲度及倾斜角之值是依照弯曲部wk中外轮16的移动路线而设定。因此,当第2链节22在弯曲部wk移动时,外轮16会在沿着弯曲部wk移动的过程的一部分被第2导引面181支承。

如图8所示,分断的第2轨道面18比分断的第1轨道面17在长度方向x往弯曲部wk的突出侧更长地延伸。因此,第2轨道面分断部19b比第1轨道面分断部19a在长度方向x窄。此外,第2轨道面分断部19b配置在比第1轨道面分断部19a靠近长度方向x上弯曲部wk的突出侧的位置。因此,与外轮16对应的延伸面18a的位置比与内轮15对应的延伸面17a往长度方向x上弯曲部wk的突出侧偏移。其中,分断的第2轨道面18的长度与分断的第1轨道面17的长度之差,和属于同一轮组30的内轮15与外轮16之间的节距所相当的距离l1大致相等。

此外,如图8所示,在导轨面14a的于长度方向x上与弯曲部wk的突出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图8中的左端部)形成有斜状面141,斜状面141以越朝向末端越位于重力方向下侧的方式延伸。因此,即使内轮15及外轮16当中通过分断部19的轮15、16失去导轨面14a的支承,保护导引部13的对应的部分下垂而往重力方向的下侧位移,当这些轮15、16通过分断部19后,仍能够被斜状面141导引而顺利地乘载在导轨面14a上。

此外,如图8所示,在导轨14中的斜状面141的下侧形成有往弯曲部wk的突出方向凹陷的弯曲凹面状的第3导引面142。也就是说,各分断部19具备位于斜状面141的下侧且往弯曲部wk的突出方向凹陷的弯曲凹面状的第3导引面142。外轮16在位于弯曲部wk中的固定侧直状部fl的附近时被第3导引面142导引和支承。第3导引面142在外轮16沿着弯曲部wk往下方的移动即将完全结束之前的区间导引并支承外轮16。或者,第3导引面142在外轮16沿着弯曲部wk往上方刚刚开始移动之后的区间导引并支承外轮16。

以弯曲部wk处的内轮15和外轮16当中至少一方被轨道面17、18或导引面171、181、142支承的方式来设定距离l1、延伸面17a、18a及第3导引面142的位置。距离l1设定为比沿着弯曲部wk的内周面的周长短的值。

此外,如图8~图10所示,在各导轨14中,在与轨道面17、18对向的位置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的限制导向部20。限制导向部20由突缘部构成,突缘部在与导轨14的轨道面17、18对向的位置沿着长度方向x延伸。本实施方式中,限制导向部20遍及导轨14的在长度方向x的整个区域形成。因此,限制导向部20设置在遍及移动端13a的移动路线的整个区域。也就是说,限制导向部20设置在遍及导轨14中移动侧直状部ml能够所在的整个区域。

如图8~图10所示,具有轨道面17、18的轨道部件、即导轨14与限制导向部20形成为一体。此处,轨道面17、18与限制面20a之间的间隔比轮15、16的直径(外径)大。因此,轮15、16能够在轨道面17、18与限制面20a之间的间隔范围内于厚度方向z移动。轮15、16于厚度方向z能够移动的距离设定在例如链节12的节距的一半以下的值。尤其是本实施方式中,轮15、16于厚度方向z能够移动的距离设定在轮15、16的直径的1.5倍以上且2倍以下的范围内的值。该距离设定为如下的值:容许用以将弯曲部wk保持侧视呈u字状所需的链节12的弹起所导致的保护导引部13的隆起,并尽可能将其隆起抑制在最小。

当保护导引部13在弯曲部wk的周边因链节12的弹起而想要隆起,而使得轮15、16想要往远离轨道面17、18的方向位移时,这些轮15、16会触碰限制面20a。如此一来,限制导向部20会限制轮15、16往远离轨道面17、18的方向的移动范围。此时,由于限制导向部20会容许链节12必要的弹起,故弯曲部wk容易形成侧视呈u字状。

此外,如图2、图9、及图11所示,内轮15及外轮16位于相对于保护导引部13向内周侧偏倚的位置。也就是说,保护导引部13构成为能够相对地减少在厚度方向z上从导轨14的冒出量。或者,保护导引部构成为在厚度方向z不会从导轨14冒出。如此方式谋求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在厚度方向z的尺寸的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轮15、16抵接导轨面14a的状态下,保护导引部13的外周面(上表面)与导轨14的上表面大致齐平。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构成为:在轮15、16触碰限制面20a的限制状态下,保护导引部13从导轨14的冒出量被抑制在保护导引部13于厚度方向z的大小(厚度)的一半以下的值。

接着,针对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的作用参见图12~图17等进行说明。当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被安装到装置主体时,一对导轨14及保护导引部13的固定端13b被固定在对象之装置主体或设置面。此外,在保护导引部13的移动端13a连结有移动体。以下例示移动体在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中从移动范围的一端往另一端移动的情形,并说明其作用。如图12所示,当移动体从一端朝向另一端移动时,保护导引部13中在长度方向空着间隔而设置的多对内轮15及多对外轮16分别被第1轨道面17及第2轨道面18支承。因此,能够抑制位于保护导引部13的移动端13a与弯曲部wk之间的移动侧直状部ml的下垂。

如图12所示,若移动端13a(参见图2)往弯曲部wk的突出方向(以下称为“第1方向”)移动,则伴随保护导引部13的移动,内轮15及外轮16会往第1方向移动。其中,弯曲部wk的突出方向(第1方向)在图2中对应于右方。首先,当保护导引部13中位于移动方向前头的第1链节21抵达弯曲部wk时,该第1链节21会以弯折姿势相对于前后邻接的链节12开始转动。然后,如图13所示,该第1链节21的内轮15抵达第1轨道面分断部19a而从第1轨道面17离开,但该内轮15会暂时被延伸面17a的第1导引面171导引而移动。因此,内轮15在第1轨道面分断部19a也会暂时被第1导引面171支承。其结果能够抑制设有内轮15的第1链节21与和该第1链节21前后邻接的链节12抵达弯曲部wk而转动时的回弹。

接着如图14所示,内轮15在第1轨道面分断部19a失去第1导引面171的支承而从延伸面17a离开。此时,属于同一轮组30的外轮16在第2轨道面18上转动(参见图14及图15)。也就是说,即使内轮15在第1轨道面分断部19a悬空,与该内轮15同属于一个轮组30的外轮16会被第2轨道面18支承。

接着如图16所示,当第2链节22抵达弯曲部wk时,该第2链节22会以弯折姿势相对于前后邻接的链节12开始转动。然后,该第2链节22的外轮16在第2轨道面分断部19b从第2轨道面18离开,但该外轮16会暂时被第2导引面181支承。因此,和属于弯曲部wk的第1链节21及第2链节22中所有的轮15、16皆未被支承的情形相比,弯曲部wk容易保持侧视呈u字状的弯曲形状。

之后,外轮16离开延伸面18a而悬空下降。如图17所示,外轮16在沿着弯曲路线往下方的移动即将结束之前被弯曲凹面状的第3导引面142导引和支承。因此,弯曲部wk容易保持侧视呈u字状。如此方式在外轮16沿着弯曲部wk往下方的移动完全结束的时间点,构成后续的轮组30的下一个内轮15会从第1轨道面17上抵达第1轨道面分断部19a。以后也是以相同方式,在轮组30沿着弯曲部wk移动的过程中,内轮15及外轮16当中至少一方被轨道面17、18及导引面171、181、142当中任一者支承。因此,和轮15、16皆未被支承的情形相比,弯曲部wk容易保持侧视呈u字状的弯曲形状。其中,如图17所示,在固定侧直状部fl中,内轮15配置在第1轨道面分断部19a的底部,外轮16配置在第2轨道面分断部19b的底部。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轮15及外轮16沿着弯曲部wk移动的过程中,内轮15与外轮16当中至少一方被轨道面17、18及导引面171,181,142之任一者支承。因此,弯曲部wk容易保持侧视呈u字状的弯曲形状。在例如仅轨道面分断而无导引面的结构的情形,在弯曲部因链节的弹起导致保护导引部在弯曲部及其周边容易颤动。这就是造成保护导引部往外侧的隆起变大的原因。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轮15、16被轨道面17、18及导引面171、181、142支承,故在弯曲部wk处,链节12会缓慢地转动而抑制链节12的弹起。如此一来,保护导引部13在弯曲部wk及其周边不易颤动。其结果能够相对减少在弯曲部wk的周边因链节12的回弹等导致的保护导引部13在移动侧直状部ml想要往外侧隆起的力。

然而,虽抑制在弯曲部wk的周边的链节12的弹起等,因该弹起等导致的保护导引部13想要往外侧隆起的力虽变小但仍然会发生。因此,保护导引部13依然想要往外侧(图9~图17中的上侧)隆起。

不过如图9所示,即使保护导引部13想要往外侧(图9中的上侧)隆起,内轮15及外轮16会触碰限制导向部20的限制面20a。因此,内轮15及外轮16往远离轨道面17、18的方向(图9中的上侧)的进一步的移动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内轮15及外轮16往远离轨道面17、18的方向的移动范围受到限制导向部20限制。其结果能够将保护导引部13往外侧的隆起抑制在规定范围。

此外,如图17所示,内轮15及外轮16当中的通过轨道面分断部19a、19b的途中的轮15、16伴随着保护导引部13在分断部19些许下垂而会有稍微下降位移。然而,在轨道面分断部19a、19b稍微下降位移的内轮15及外轮16当完全通过轨道面分断部19a、19b时能够骑乘在斜状面141而顺利地乘载在下一个轨道面17、18上。

另一方面,在移动端13a往弯曲部wk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以下称为“第2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进行和往第1方向移动时颠倒的顺序。其中,第2方向在图13中对应于左方。也就是说,外轮16先从固定侧直状部fl沿着弯曲部wk往上方开始移动之后(图17),内轮15才从固定侧直状部fl沿着弯曲部wk往上方开始移动(图16)。当外轮16沿着弯曲部wk往上方开始移动时,首先会暂时被第3导引面142导引。此外,当内轮15沿着弯曲部wk往上方开始移动时,外轮16在沿着弯曲路线往上方的移动即将结束前被第2导引面181(图16)支承。接着,内轮15在第1轨道面分断部19a往上方的移动开始后不久,外轮16会乘载在第2轨道面18上。此后,内轮15在属于同一个轮组30的外轮16被第2轨道面18支承的状态下,于第1轨道面分断部19a悬空地往上方移动(图14及图15)。然后,内轮15在被第1导引面171支承后(图13),会乘载在第1轨道面17上(图12)。因此,在弯曲部wk处,链节12会缓慢地转动,弯曲部wk容易保持侧视呈u字状。

此外,当移动端13a往第2方向移动时,由于轮15、16被轨道面17、18支承,故能够抑制保护导引部13的移动侧直状部ml的下垂。进而即使在弯曲部wk的周边因链节12的弹起等导致保护导引部13的移动侧直状部ml想要往外侧隆起,但轮15、16会触碰限制导向部20的限制面20a。从而轮15、16进一步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能够将移动侧直状部ml往外侧的隆起抑制在规定范围内。

根据以上详述的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具备设置在长条状的保护导引部13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多个内轮15及多个外轮16。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进一步具备内轮15能够转动的第1轨道面17、外轮16能够转动的第2轨道面18以及多个分断部19。各分断部19分断形成有第1轨道面17及第2轨道面18。各分断部19能够使内轮15及外轮16沿着保护导引部13的途中的弯曲部wk移动。此外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具备限制导向部20,限制导向部20限制内轮15和外轮16当中至少一方往远离第1轨道面17及第2轨道面18的方向的移动范围。因此,当移动端13a移动时,保护导引部13会一边在其途中的弯曲部wk移动一边保护收容空间sk内的长条物tk并进行导引。此时,内轮15在第1轨道面17上转动且外轮16在第2轨道面18上转动,从而抑制保护导引部13的下垂。此外,即使在弯曲部wk的周边因链节的弹起使保护导引部13想要往外侧隆起,内轮15及外轮16当中至少一方会触碰限制导向部20而限制往远离轨道面17、18的方向进一步的移动。其结果得以抑制保护导引部13在弯曲部wk的周边往外侧过度隆起。例如若为了抑制保护导引部往外侧隆起而配置限制保护导引部的限制部件,则保护导引部会受到与限制部件的滑动而有磨损之虞。此外,为了避免保护导引部往外侧隆起时该隆起的部分与其他部件干涉,需要在保护导引部与其他部件之间确保足够的空间。这种情形会有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大型化的顾虑。然而,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抑制保护导引部13往外侧的隆起,故能够抑制保护导引部的磨损或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的大型化。

(2)限制导向部20至少设置在遍及弯曲部wk的移动范围。因此,在弯曲部wk移动的范围,内轮15和外轮16当中至少一方往远离轨道面17、18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导向部20限制在预定范围内。因此,能够有效抑制在保护导引部13的弯曲部wk周边因链节12的弹起导致的隆起。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导向部20设置在遍及移动端13a的移动范围的整个区域。相对长度较短的保护导引部13中弯曲部wk以外的部分也会往外侧隆起,但藉由将限制导向部20设置在遍及移动端13a的移动范围的整个区域,这种隆起也能够被抑制。

(3)内轮15及外轮16配置在向保护导引部13的内周附近偏倚的位置。因此,能够将限制导向部20在其厚度方向z上靠近保护导引部13而配置。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轮15及外轮16的配置使导轨14的上端面与保护导引部13的上表面为大致齐平或稍微突出。因此,能够减少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在厚度方向z的尺寸(高度尺寸)。

(4)各分断部19在将内轮15及外轮16沿着弯曲部wk移动的过程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能够将这些内轮15及外轮16分别导引的导引面171、181。因此,当分断部19中内轮15及外轮16沿着弯曲部wk移动时,能够藉由导引面171、181支承内轮15及外轮16。因此,能够确保更长的藉由导轨14而得以支承内轮15及外轮16的范围。此外,由于在沿着弯曲部wk移动的过程的一部分,内轮15及外轮16被支承,故能够抑制保护导引部13在弯曲部wk周边的颤动及颤动音。

(5)导引面具有导引内轮15的第1导引面171及导引外轮16的第2导引面181。第2导引面181的位置在长度方向x上比第1导引面171往弯曲部wk的突出侧偏移。因此,当移动端13a往弯曲部wk的突出方向移动时,内轮15在抵达第1轨道面分断部19a而沿着弯曲部wk移动的过程中被第1导引面171暂时支承。然后,即使内轮15失去第1导引面171的支承,外轮16会被第2轨道面18或第2导引面181支承。因此,得以避免链节12在弯曲部wk处一下子转动过大。由于链节12会在弯曲部wk处相对缓慢地转动,故能够相对减少因链节12的弹起而导致保护导引部13往外侧隆起的力。其结果能够相对减少内轮15及外轮16触碰限制导向部20的频率。此外,能够相对减少内轮15及外轮16触碰限制导向部20时的冲击力。因此,能够获得例如延长内轮15及外轮16的寿命的效果及抑制轮15、16触碰限制导向部20时的冲突音的效果。

(6)具备一对轨道部件(导轨14),其分别具有第1轨道面17及第2轨道面18。各限制导向部20由突缘部构成,突缘部形成在导轨14中与第1轨道面17和第2轨道面18对向的位置。突缘部具有与第1轨道面17和第2轨道面18对向的限制面20a。因此,与将具有第1轨道面17及第2轨道面18的轨道部件、具有限制导向部20的轨道部件分别设置的构成相比,能够减少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1的零件数量。

(7)第1轨道面17及第2轨道面18在长度方向x上与弯曲部wk的突出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斜状面141,斜状面141以越朝向末端越位于重力方向下侧的方式延伸。因此,即使内轮15及外轮16当中通过分断部19的轮15、16因保护导引部13的下垂而往重力方向的下侧位移,当完全通过分断部19时,轮15、16能够被斜状面141导引而顺利地乘载在导轨面14a上。能够实现减少因内轮15或外轮16没有顺利乘载在导轨面14a上而导致的轮15、16与轨道之间的冲突的频率及抑制冲突声音。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变更如下。

也能够使具有内轮15的第1链节21与具有外轮16的第2链节22在长度方向x交错连结。然而,构成多个轮组30及各轮组30的内轮15及外轮16若以比较短的节距设置,则必须依轮组30的数量按比例设置更多的分断部19,而导轨14中能够支承保护导引部13的区域的比例会降低。因此,较佳为使轮组30的节距为适当的长度。

也能够将限制导向部设置在每个轮15、16于厚度方向z不同的高度位置。此外,限制导向部也能够由与形成轨道面的部件不同的部件构成。

限制导向部也能够在轨道面的长度方向x间断地配置。也就是说,限制导向部也能够在长度方向x的途中分成1处或多处。这种情形,不论移动端的移动位置,只要能够限制多个内轮及多个外轮当中至少1个(更佳为半数以上)轮的移动范围,就能够抑制保护导引部的隆起而获得一定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在各轨道部件形成第1轨道面17和第2轨道面18,但也能够在不同的轨道部件形成供内轮15转动的第1轨道面和供外轮16转动的第2轨道面。

也能够将轨道面17、18与限制导向部20设置在不同的部件,来取代将轨道面17、18与限制导向部20设置在共通的部件的结构。

除了保护导引部13中移动端13a与弯曲部wk之间的部分被轨道面和限制面导向,还能够使弯曲部wk与固定端13b之间的部分被轨道面和限制面导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成对的2个内轮15配置在保护导引部的长度方向上相同的位置,但也能够将成对的2个内轮15配置在保护导引部13的长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成对的2个外轮16配置在保护导引部的长度方向上相同的位置,但也能够将成对的2个外轮配置在保护导引部的长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例如,也能够在1个链节上,只在其宽度方向两侧当中的单侧设置内轮15及外轮16之任一者。也能够将一对内轮15当中之一方和另一方分别设置在于保护导引部13的长度方向x上位置比较接近的2个链节上。例如,能够在保护导引部13的长度方向x相邻的2个链节上分别设置一对内轮15当中的一方和另一方。这种情形,也能够使在一对导轨14间的长度方向x的分断部19(轨道面分断部19a、19b)的位置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遍及比弯曲部wk的移动范围更长的范围设置限制导向部,但也能够将限制导向部仅设置在弯曲部wk的移动范围。

也能够构成为仅设置导引面171、181当中一方,内轮15及外轮16当中仅一方能够沿着弯曲部wk被导引。

内轮15及外轮16的配置位置也能够为在宽度方向y部分重叠的位置。亦即只要外轮16设置在从保护导引部13在宽度方向y比内轮15远的位置即可。

内轮15及外轮16也能够配置在保护导引部13的厚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此外,内轮15的外径和外轮16的外径也能够不同。这些情形,第1轨道面和第2轨道面也能够配置在厚度方向z上不同的位置。

分断部19的数量不限于2。分断部19的数量能够视保护导引部1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例如1~100m)、或保护导引部13每单位长度中内轮15及外轮16的配设数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分断部19的数量能够为1,也能够为3以上(例如10~100)。

也能够将第1及第2导引面当中至少一方的结构设为保护导引部的弯曲部中沿着内轮及外轮的移动路线的弯曲面。这种情形,由于能够将弯曲部中内轮和外轮之至少一方沿着弯曲面转动地支承,故能够进一步抑制在保护导引部的弯曲部的周边的颤动及颤动音。

保护导引部13能够是合成树脂制也能够是金属制。此外,保护导引部13也能够是合成树脂制的部件(零件)和金属制的部件的混合构成。此外,保护导引部13的构成部件当中的一部分的部件也能够是陶瓷制。

符号说明

11长条物的导引装置、12链节、13保护导引部、13a移动端、13b固定端、14作为轨道部件的导轨、14a导轨面、14b共通面、15内轮、16外轮、17第1轨道面、18第2轨道面、17a、18a延伸面、19分断部、19a第1轨道面分断部、19b第2轨道面分断部、20限制导向部、20a限制面、21第1链节、22第2链节、23正规链节、141斜状面、142第3导引面、171第1导引面、181第2导引面、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z厚度方向、tk长条物、sk收容空间、wk弯曲部、ml移动侧直状部、fl固定侧直状部。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长条状的保护导引部,具备以能够转动的状态串联连结的多个链节,并具有能够收容长条物的收容空间,且具有构成固定端的一端和构成移动端的另一端;

多个内轮,设置在与所述保护导引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多个外轮,设置在所述保护导引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并设置于在所述保护导引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内轮不同的位置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比所述内轮离所述保护导引部远的位置;

第1轨道面,所述内轮能够在所述第1轨道面转动;

第2轨道面,所述外轮能够在所述第2轨道面转动;

至少一个分断部,由所述第1轨道面及所述第2轨道面分断而形成,能够在所述移动端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内轮及所述外轮沿着在所述移动端与所述固定端之间形成的弯曲部移动;以及

限制导向部,限制所述内轮和所述外轮当中的至少一方往远离所述第1轨道面及所述第2轨道面的方向的移动范围,

所述限制导向部至少设置在遍及所述弯曲部移动的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轮及所述外轮配置在向所述保护导引部的内周附近偏倚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断部具有至少一个导引面,所述导引面能够在所述内轮和所述外轮的至少一方沿着所述弯曲部移动的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中进行导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导引面具有导引所述内轮的第1导引面及导引所述外轮的第2导引面,

所述第2导引面位于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比所述第1导引面往所述弯曲部的突出侧偏移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一对轨道部件,其分别具有所述第1轨道面及所述第2轨道面,

所述限制导向部为对应所述一对轨道部件而设置的2个限制导向部当中的一个,

各限制导向部由在对应的轨道部件中形成于与所述第1轨道面和所述第2轨道面对向的位置的突缘部构成。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长条物的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轨道面及所述第2轨道面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弯曲部的突出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斜状面,该斜状面以越朝向末端越位于重力方向下侧的方式延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