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形耐磨挡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9125发布日期:2019-06-11 23:3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齿形耐磨挡圈,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飞机旋翼支柱的齿形耐磨挡圈。



背景技术:

内花键齿形挡圈由于其多齿结构,总接触面积较大,可承受较大的载荷,适用于定心精度要求高、传递转矩大或经常滑移的联接,因此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各领域中。但常规内花键齿形挡圈都无法用于飞机旋翼支柱,无法实现平面耐磨减摩和摩擦转动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齿形耐磨挡圈。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齿形耐磨挡圈,包括齿形挡圈、镀铜层、铜网层、自润滑层,所述镀铜层通过电镀沉积在齿形挡圈表面,所述铜网层通过烧结沉积在镀铜层表面,所述自润滑层通过热压成型压制在铜网层上。

优选地,所述齿形挡圈内孔为内花键结构。

优选地,所述齿形挡圈为圆台形状,圆台的斜面上沿圆台周向均匀分布有一个或多个油孔,能够注入油脂,起到润滑和减小摩擦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齿形挡圈采用结构钢制成,能够经受900℃以上高温烧结。

优选地,所述齿形挡圈和铜网层之间镀铜层,能够增加铜网层烧结的结合力。

优选地,所述镀铜层和自润滑层之间的铜网层,能够增加自润滑层热压成型的结合力。

优选地,所述铜网层采用锡青铜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自润滑层为聚甲醛和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的摩擦系数为0.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2、发明采用复合镀层的方式,既能够实现传递扭矩作用,又能够耐磨减摩、实现摩擦传动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的沿径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发明的剖视示意图中一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为了既能够实现传递扭矩作用,又能够耐磨减摩、实现摩擦传动作用,发明在采用复合镀层的方式,在齿形挡圈1表面热压自润滑层4,为了增加自润滑层4的结合力,在齿形挡圈1和自润滑层4之间设置铜网层3,为了增加铜网层3的结合力,在齿形挡圈1和铜网层3之间设置镀铜层2。

根据发明一种齿形耐磨挡圈,包括齿形挡圈1、镀铜层2、铜网层3、自润滑层4,所述镀铜层2通过电镀沉积在齿形挡圈1表面,所述铜网层3通过烧结沉积在镀铜层2表面,所述自润滑层4通过热压成型压制在铜网层3上。所述齿形挡圈1内孔为内花键结构。所述齿形挡圈1为圆台形状,圆台的斜面上沿圆台周向均匀分布有一个或多个油孔,能够注入油脂,起到润滑和减小摩擦的作用。所述齿形挡圈1采用结构钢制成,能够经受900℃以上高温烧结。所述齿形挡圈1和铜网层3之间镀铜层2,能够增加铜网层3烧结的结合力。所述镀铜层2和自润滑层4之间的铜网层3,能够增加自润滑层4热压成型的结合力。所述铜网层3采用锡青铜材料制成。所述自润滑层4为聚甲醛和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的摩擦系数为0.2。

优选地,所述齿形耐磨挡圈外形尺寸为:内径65.6mm,外径108mm,厚度8mm。自润滑层4为聚甲醛和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其摩擦系数为0.2左右。齿形挡圈1选择结构钢,在其表面进行电镀铜形成镀铜层2,通过专业精密模具无氧烧结铜网层3,再通过热压成型将混合后的自润滑层4热压至铜网层3上,通过机械加工至最终产品要求尺寸。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飞机旋翼支柱,通过本发明既能够实现传递扭矩作用,也能实现耐磨减摩、摩擦传动作用。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齿形耐磨挡圈,包括齿形挡圈(1)、镀铜层(2)、铜网层(3)、自润滑层(4),所述镀铜层(2)通过电镀沉积在齿形挡圈(1)表面,所述铜网层(3)通过烧结沉积在镀铜层(2)表面,所述自润滑层(4)通过热压成型压制在铜网层(3)上。发明的结构形式既能够实现传递扭矩作用,也能够实现摩擦传动作用,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王玲奇;邵玉佳;顾伟杰;赵成;包雍杰;周志浩;顾川涯;杨春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轴承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1.09
技术公布日:2019.06.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