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1989发布日期:2019-06-15 00:5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变速机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



背景技术:

助力三轮车是一种交通运输工具,用于载人或载物。现有的助力三轮车单纯以同一种档位行驶,骑行者不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档位的切换,从而使得骑行速度与实际需求不能达到较好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该助力三轮车变速机构能实现多档位变速,配合骑行者的需要进行调节。

具体地,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包括多个传动体、操纵机构和变速轨道;

操纵机构包括操纵杆、转向轴和拨叉机构;操纵杆与转向轴活动连接;操纵杆与转向轴用于控制拨叉机构;拨叉机构用于控制传动体;

多个传动体之间依次啮合连接;操纵机构沿着变速轨道运动,利用操纵杆与拨叉机构配合,使得拨叉机构操纵不同传动体,使得变速机构的整体传动比变化,进而使得助力三轮车的档位发生变化。

进一步,所述传动体包括轴和齿轮。

进一步,传动体还包括回复弹簧;回复弹簧套设于轴上,位于相邻齿轮之间,用于移动齿轮。

进一步,操纵杆上设置有凸起,拨叉机构包括偏心轴套、拨叉杆;偏心轴套套设于拨叉杆上;偏心轴套上设置有凹块,用于连接操纵杆上的凸起。

进一步,拨叉机构上还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拨叉杆连接。

进一步,变速机构上设置有三个传动体,分别为第一传动体、第二传动体、第三传动体;变速机构上设置有两个拨叉机构,分别为第一拨叉机构、第二拨叉机构;第一传动体带动第二传动体,第二传动体带动第三传动体;第一拨叉机构与第一传动体相接触,控制第一传动体;第二拨叉机构与第二传动体相接触,控制第二传动体。

进一步,传动体包括轴和齿轮,或者传动轴包括轴、齿轮和回复机构;第一传动体包括第一轴、齿轮a、齿轮b、齿轮c、回复弹簧;第一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a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固定连接;齿轮b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活动连接;齿轮c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固定连接;齿轮b与第一拨叉机构接触,可跟随第一拨叉机构在第一轴上作往复轴向运动;

第二传动体包括第二轴、齿轮d、齿轮e、齿轮f、齿轮g;第二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d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e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f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g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固定连接;齿轮d、齿轮e、齿轮f可随第二拨叉机构在第二轴上移动;

第三传动体包括第三轴、齿轮h;第三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h套设于第三轴上,与第三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之间采用以下任意一种传动方案进行连接:

(1)、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a连接;齿轮传动机构a包括齿轮a、齿轮d;通过齿轮a与齿轮b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中速度;

(2)、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b连接;齿轮传动机构b包括齿轮b、齿轮e;通过齿轮b与齿轮e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慢速度;

(3)、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c连接;齿轮传动机构c包括齿轮c、齿轮f;通过齿轮c与齿轮f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快速度;

第二传动体与第三传动体之间采用齿轮传动机构d连接;齿轮传动机构d包括齿轮g、齿轮h;通过齿轮g与齿轮h相啮合,使得第二传动体驱动第三传动体。

进一步,操纵杆上设置有凸起,拨叉机构包括偏心轴套、拨叉杆;偏心轴套套设于拨叉杆上;偏心轴套上设置有凹块,用于连接操纵杆上的凸起;第一拨叉机构用于连接操纵杆与第一传动体;第一拨叉机构包括第一偏心轴套、第一拨叉杆;第一偏心轴套套设于第一拨叉杆;第一偏心轴套上设置有第一凹块;

第二拨叉机构用于连接操纵杆与第二传动体;第二拨叉机构包括第二偏心轴套、第二拨叉杆;第二偏心轴套套设于第二拨叉杆;第二偏心轴套上设置有第二凹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不同传动体上的不同齿轮的配合,输出不同的传动比,形成不同的档位,从而输出不同的速度,实现助力三轮车多档位变速的目的;且该变速机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适合应用于助力三轮车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变速机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变速机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变速机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变速轨道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偏心轴套主视图。

其中:1、变速箱体;2、操纵机构;21、操纵杆;211、第一凸起;212、第二凸起;22、转向轴;23、第一拨叉机构;231、第一偏心轴套;232、第一拨叉杆;233、第一凹块;234、第一滑块;24、第二拨叉机构;241、第二偏心轴套;242、第二拨叉杆;243、第二凹块;244、第二滑块;3、第一传动体;31、第一轴;32、齿轮a;33、齿轮b;34、齿轮c;35、回复弹簧;4、第二传动体;41、第二轴;42、齿轮d;43、齿轮e;44、齿轮f;45、齿轮g;5、第三传动体;51、第三轴;52、齿轮h;6、变速轨道;7、齿轮传动机构a;8、齿轮传动机构b;9、齿轮传动机构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通过改变助力三轮车的变速机构的不同轴之间的传动比,从而调整车辆档位。变速机构包括变速箱体1、操纵机构2、第一传动体3、第二传动体4、第三传动体5、变速轨道6;操纵机构2、第一传动体3、第二传动体4、第三传动体5、变速轨道6设置于变速箱体1上;第一传动体3连接第二传动体4;第二传动体4连接第三传动体5;操纵机构2沿着变速轨道6,操纵第一传动体3、第二传动体4,从而改变第一传动体3与第二传动体4之间的传动比,使得助力三轮车的档位发生变化。

操纵机构2包括操纵杆21、转向轴22、第一拨叉机构23、第二拨叉机构24;操纵杆21与转向轴22活动连接,操纵杆21相对于转向轴22旋转;转向轴22与变速箱体1采用活动件活动连接,转向轴22相对于变速箱旋转;活动件开采用轴承、凸轴;第一拨叉机构23设置于变速箱体1上,与变速箱体1活动连接,第一拨叉机构23相对于变速箱转动,第一拨叉机构23用于连接操纵杆21与第一传动体3;第二拨叉机构24设置于变速箱体1上,与变速箱体1活动连接,第二拨叉机构24相对于变速箱体1转动,第二拨叉机构24用于连接操纵杆21与第二传动体4。

操纵杆21上设置有两个凸起,分别为第一凸起211、第二凸起212;当第一凸起211与第一拨叉机构23连接,可以控制第一拨叉机构23转动;当第二凸起212与第二拨叉机构24连接,可以控制第二拨叉机构24转动。

第一拨叉机构23包括第一偏心轴套231、第一拨叉杆232;第一偏心轴套231套设于第一拨叉杆232;第一偏心轴套231上设置有第一凹块233,用于连接操纵杆21上的第一凸起211。

一种第一拨叉机构23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一拨叉机构23上设置有第一滑块234;第一滑块234与第一拨叉杆232连接,用于滑动第一传动体3。

第二拨叉机构24包括第二偏心轴套241、第二拨叉杆242;第二偏心轴套241套设于第二拨叉杆242;第二偏心轴套241上设置有第二凹块243,用于连接操纵杆21上的第二凸起212。

一种第二拨叉机构24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拨叉机构24上设置有第二滑块244;第二滑块244与第二拨叉杆242连接,用于滑动第二传动体4。

第一传动体3包括第一轴31、齿轮a32、齿轮b33、齿轮c34、回复弹簧35;第一轴31安装于变速箱体1上;齿轮a32套设于第一轴31上,与第一轴31固定连接;齿轮b33套设于第一轴31上,与第一轴31活动连接,;齿轮c34套设于第一轴31上,与第一轴31固定连接;齿轮b33与第一拨叉机构23连接,可跟随第一拨叉机构23在第一轴31上作往复轴向运动。

作为替换,第一传动体3还设置有回复弹簧35,用于将移动的齿轮b33回复至原位;回复弹簧35套设于第一轴31上,齿轮a32与齿轮b33之间。

作为替换,回复弹簧35套设于第一轴31上,齿轮c34与齿轮b33之间。

第二传动体4包括第二轴41、齿轮d42、齿轮e43、齿轮f44、齿轮g45;第二轴41安装于变速箱体1上;齿轮d42套设于第二轴41上,与第二轴41活动连接;齿轮e43套设于第二轴41上,与第二轴41活动连接;齿轮f44套设于第二轴41上,与第二轴41活动连接;齿轮g45套设于第二轴41上,与第二轴41固定连接;齿轮e43与齿轮f44之间设置有第二拨叉机构24。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齿轮d42、齿轮e43、齿轮f44为一体结构;齿轮d42、齿轮e43、齿轮f44可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得到;或者齿轮d42、齿轮e43、齿轮f44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作为替换,齿轮d42、齿轮e43、齿轮f44为分体结构;齿轮d42、齿轮e43、齿轮f44采用固定连接。

齿轮d42、齿轮e43、齿轮f44分别与第二拨叉机构24连接,可跟随第二拨叉机构24在第二轴41上作往复轴向运动。

第三传动体5包括第三轴51、齿轮h52;第三轴51安装于变速箱体1上;齿轮h52套设于第三轴51上,与第三轴51固定连接。

第一传动体3与第二传动体4之间采用以下任意一种传动方案进行连接:

(1)、第一传动体3与第二传动体4采用齿轮传动机构a7连接;齿轮传动机构a7包括齿轮a32、齿轮d42;通过齿轮a32与齿轮b33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3驱动第二传动体4,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中速度。

(2)、第一传动体3与第二传动体4采用齿轮传动机构b8连接;齿轮传动机构b8包括齿轮b33、齿轮e43;通过齿轮b33与齿轮e43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3驱动第二传动体4,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慢速度。

(3)、第一传动体3与第二传动体4采用齿轮传动机构c9连接;齿轮传动机构c9包括齿轮c34、齿轮f44;通过齿轮c34与齿轮f44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3驱动第二传动体4,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快速度。

第二传动体4与第三传动体5之间采用齿轮传动机构d连接;齿轮传动机构d包括齿轮g45、齿轮h52;通过齿轮g45与齿轮h52相啮合,使得第二传动体4驱动第三传动体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