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片结构的差速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4692发布日期:2019-07-24 09:1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片结构的差速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驱动车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膜片结构的差速锁,适用于后驱动总成。



背景技术:

国内汽车驱动车桥中,为了预防车轮打滑的失效发生,采用差速锁结构,将左右车轮的差速功能锁止。目前,多采用气体活塞缸结构,实现差速锁的离合。此种活塞结构,经常由于活塞或活塞缸的锈蚀,使活塞无法正常伸缩,进而导致差速锁功能失效,且该活塞结构对活塞缸、活塞的精度要求较高,使加工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汽车驱动车桥中,由于采用活塞结构的差速锁出现活塞或活塞缸锈蚀,活塞无法正常伸缩,导致差速锁功能失效,以及由于活塞结构对活塞、活塞缸等组件精度要求较高,增加加工成本等问题,提供一种膜片结构的差速锁,提升差速锁功能的可靠性,降低加工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膜片结构的差速锁,由回位弹簧1、减速器壳2、拨叉杆3、螺栓4、螺塞5、管接头6、膜片7、拨叉8和气缸盖9构成。

所述拨叉杆3的小轴径11穿过拨叉8的圆孔,台肩与拨叉8的端面贴合;拨叉杆3的小轴径11穿过回位弹簧1的中心孔,回位弹簧1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拨叉8、减速器壳2的端面贴合;拨叉杆3的大轴径10与减速器壳2的圆孔配合;

所述膜片7的三个分布孔与减速器壳2的三个分布螺纹孔对齐,与减速器壳2的法兰端面贴合,膜片7的碗型凹面包络拨叉杆3的圆形端面;气缸盖9的三个分布孔与膜片7的三个分布孔对齐,端面贴合;所述螺栓4穿过气缸盖9、膜片7的分布孔,旋入减速器壳2的螺纹孔并拧紧;所述螺塞5的螺纹径,旋入气缸盖9的螺纹孔并拧紧;所述管接头6的螺纹径旋入螺塞5的螺纹孔并拧紧。

工作原理:通过管接头6,高压气体进入气缸盖9,膜片7在高压气体作用下推动拨叉杆3,并带动拨叉8轴向移动,实现差速锁连接;高压气体关闭,回位弹簧1推动拨叉8轴向回位,差速锁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杆3,采用小轴径11,分别与拨叉8、回位弹簧1、减速器壳2配合;采用大轴径10,与减速器壳2配合;大轴径10的端面与膜片7配合;采用L形轨迹的圆孔结构,用于通气。

所述气缸盖9,采用三个分布孔结构,用于螺栓连接膜片7和减速器壳2;采用碗型凹槽结构,与膜片7配合;端面采用螺纹孔结构,用于连接螺塞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膜片结构的差速锁,通过将差速锁的气缸单元,由活塞结构改为膜片结构,此种膜片结构避免了气缸体锈蚀对差速锁功能的影响,提升了差速锁功能的可靠性;此种膜片结构,对气缸体、拨叉杆的精度要求不高,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膜片结构的差速锁的应用位置—后驱动桥总成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膜片结构的差速锁的应用位置—后驱动桥总成局部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膜片结构的差速锁的拨叉杆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膜片结构的差速锁的轴气缸盖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膜片结构的差速锁的气缸盖剖视图。

图中,1.回位弹簧 2.减速器壳 3.拨叉杆 4.螺栓 5.螺塞 6.管接头 7.膜片 8.拨叉 9.气缸盖 10.大轴径 11.小轴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膜片结构的差速锁的应用于后驱动总成,拨叉杆3的小轴径11 穿过拨叉8的圆孔,台肩与拨叉8的端面贴合;拨叉杆3的小轴11径穿过回位弹簧1的中心孔,回位弹簧1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拨叉8、减速器壳2的端面贴合;拨叉杆3的大轴10 与减速器壳2的圆孔配合;膜片7的三个分布孔与减速器壳2的三个分布螺纹孔对齐,与减速器壳2的法兰端面贴合,膜片7的碗型凹面包络拨叉杆3的圆形端面;气缸盖9的三个分布孔与膜片7的三个分布孔对齐,端面贴合;螺栓4穿过气缸盖9、膜片7的分布孔,旋入减速器壳2的螺纹孔并拧紧;螺塞5的螺纹径,旋入气缸盖9的螺纹孔并拧紧;管接头6的螺纹径旋入螺塞5的螺纹孔并拧紧。

如图3所示,拨叉杆3采用小轴径11,分别与拨叉8、回位弹簧1、减速器壳2配合;采用大轴径10,与减速器壳2配合;大轴径10的端面与膜片7配合;采用L形轨迹的圆孔结构,用于通气。

如图4-图5所示,气缸盖9采用三个分布孔结构,用于螺栓连接膜片7和减速器壳2;采用碗型凹槽结构,与膜片7配合;端面采用螺纹孔结构,用于连接螺塞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