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塑电机的电磁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7631发布日期:2021-02-23 19:2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注塑电机的电磁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制动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注塑电机的电磁制动器。


背景技术:

[0002]
注塑电机采用注塑工艺用工程塑料包裹电机绕组,用来替代传统电机的金属端盖。注塑电机绕组到端面厚度较薄,电机整体厚度较小,整机结构紧凑。
[0003]
电磁制动器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件,其主要用于旋转机构(如电机等)的精确控制与制动。
[0004]
电磁制动器与注塑电机组装时,不能直接在绕组端部上加工安装孔,需要由转接板连接。在电机后盖上打安装螺纹孔,用螺钉将转接板固定到电机上,再用螺钉将电磁刹车固定到转接板上。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转接板连接,电机的整体厚度增加,使得注塑电机不再具有结构紧凑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厚度小和性能好的用于注塑电机的电磁制动器。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
一种用于注塑电机的电磁制动器,用于电机旋转轴的制动,所述的电磁制动器包括定子铁芯、线圈、衔铁、摩擦片和挡板,所述的线圈安装在定子铁芯的齿部;所述的衔铁安装在线圈的对应位置,并可沿定子铁芯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的摩擦片设置在衔铁和挡板之间并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的电磁制动器还包括与定子铁芯材质相同的下分块,该下分块与定子铁芯贴合后共同组成绕组磁路。
[0008]
优选地,所述的下分块通过沉头螺钉与注塑电机固定连接。
[0009]
优选地,所述的沉头螺钉的头部安装在下分块内。
[0010]
优选地,所述的下分块的厚度与沉头螺钉头部的厚度相同。
[0011]
优选地,所述的沉头螺钉的数量设为3个。
[0012]
优选地,所述的挡板通过第一螺钉与定子铁芯固定连接。
[0013]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螺钉的数量设为3个。
[0014]
优选地,所述的定子铁芯通过第二螺钉与下分块固定连接。
[0015]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螺钉的数量设为3个。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7]
一、结构紧凑、厚度小:本发明通过将电磁制动器设置成分体式结构,将现有技术下电磁制动器的定子铁芯轭部分为两个部分,通过设置下分块的厚度,可以将沉头螺钉头部隐藏在下分块中,保证了整机的紧凑结构。
[0018]
二、性能好:本发明中的下分块的材质与定子铁芯的材质相同,组装后与定子铁芯紧密贴合,共同构成绕组磁路,组合后的轭部厚度与现有技术下的厚度相同,保证了电磁制
动器的吸合力。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中电磁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中电磁制动器的侧视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中电磁制动器的另一侧视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中电磁制动器安装在注塑电机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标号所示:
[0024]
1、下分块,2、定子铁芯,3、线圈,4、衔铁,5、摩擦片,6、挡板,7、沉头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注塑电机的电磁制动器,能够解决现有电磁制动器在注塑电机应用时需要转接板的问题。
[0027]
本发明的电磁制动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下分块1、定子铁芯2、线圈3、衔铁4、摩擦片5、挡板6和旋转轴,下分块1与定子铁芯2共同组成绕组磁路;线圈3安装在定子铁芯2的齿部;衔铁4安装在线圈3的对应位置,并可沿定子铁芯2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摩擦片5设置在衔铁4和挡板6之间并与旋转轴固定连接,定子铁芯2和线圈3通过衔铁4控制摩擦片5来达到对电机旋转轴制动的目的。
[0028]
可从电磁制动器的两个侧视图,即图2和图3中看出,沉头螺钉、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的数量均设为3个,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沉头螺钉、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的数量,可以将装置紧固在一起即可。
[0029]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电磁制动器设置成分体式结构,将现有技术下电磁制动器的定子铁芯轭部分为两部分,通过设置下分块的厚度,将沉头螺钉头部隐藏在下分块中。下分块选用与定子铁芯一致的材料,组装后与定子铁芯紧密贴合,共同组成绕组磁路。
[0030]
由图4所示,组合后的轭部厚度与现有技术下的厚度相同,保障了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磁路,使制动器的吸合力不变。
[00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