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变速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5822发布日期:2020-01-31 19:0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无极变速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极变速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无极变速器主要采用钢带式和摩擦环式等结构,这些结构方式均利用了摩擦传动,导致现有的无极变速器能够承受的扭矩比较地,基本只能应用在小型汽车等负载较低的场合,使用范围有限,而且摩擦传动易导致零部件温升快,从而使动力损失较大、传动效率低、零部件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无极变速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无极变速汽车,包括汽车本体以及汽车本体内设置的无极变速器。

所述无极变速器包括前壳体、后壳体、从动槽盘和变模数驱动装置,所述从动槽盘设于后壳体上,所述从动槽盘的中部设置圆形空白部,所述从动槽盘上间隔设有交叉设置的顺向槽和逆向槽,所述顺向槽和逆向槽均从圆形空白部的边缘延伸至从动槽盘的外壁,两相邻顺向槽之间的夹角与两相邻逆向槽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从动槽盘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后壳体的中部并与后壳体通过第一轴承配合,所述前壳体盖合在后壳体上,所述前壳体凸设有锥形连接部,所述锥形连接部的大端部位于前壳体的中部,所述变模数驱动装置包括圆锥形的输入轴、变径驱动电机、变径螺杆、变径螺母以及若干滑动爪,所述输入轴的锥度与两相邻顺向槽或两相邻逆向槽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输入轴的锥形端伸入锥形连接部内并通过第二轴承与锥形连接部配合,所述输入轴的锥形端表面间隔设置有燕尾槽,所述变径驱动电机设于输入轴的输入端内,所述变径螺杆位于输入轴内,且变径螺杆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与输入轴的锥形端配合,所述变径螺杆的另一端与变径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变径螺母螺纹连接在变径螺杆上,所述变径螺母对应滑动爪设置有拨爪,若干所述滑动爪对应嵌套在燕尾槽中,所述滑动爪的一端套接在拨爪的另一端;在所述变径螺母的带动下,所述滑动爪沿燕尾槽自由滑动,所述拨爪在滑动爪内滑动;在所述输入轴转动下,所述滑动爪的另一端可啮合在从动槽盘的凹槽内,从而带动从动槽盘转动。

其中,所述顺向槽和逆向槽的数量均为14个,每个所述顺向槽与三个逆向槽交叉设置,每个所述逆向槽与三个顺向槽交叉设置。

其中,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表面设有便于与外界驱动机构配合传动的齿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滑动爪与从动槽盘的顺向槽或逆向槽啮合方式实现输入轴与输出轴的传动,通过设置变径螺杆、变径螺母和拨爪带动滑动爪沿输入轴的锥形端表面滑动,从而改变输入轴的模数,并使滑动爪与从动槽盘上的顺向槽和逆向槽啮合的数量改变,进而改变输出轴的转速,实现无极变速,温升较小,动力损失小,传动效率高,各零部件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极变速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极变速机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模数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模数驱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从动槽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前壳体;11-锥形连接部;2-后壳体;3-从动槽盘;31-顺向槽;32-逆向槽;33-输出轴;4-变模数驱动装置;41-输入轴;411-燕尾槽;412-齿牙;42-变径驱动电机;43-变径螺杆;44-变径螺母;441-拨爪;45-滑动爪;46-第三轴承;5-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极变速汽车,包括汽车本体以及汽车本体内设置的无极变速器。

所述无极变速器包括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从动槽盘3和变模数驱动装置4,所述从动槽盘3设于后壳体2上,所述从动槽盘3的中部设置圆形空白部,所述从动槽盘3上间隔设有交叉设置的顺向槽31和逆向槽32,所述顺向槽31和逆向槽32均从圆形空白部的边缘延伸至从动槽盘3的外壁,两相邻顺向槽31之间的夹角与两相邻逆向槽32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从动槽盘3设置有输出轴33,所述输出轴33穿过后壳体2的中部并与后壳体2通过第一轴承5配合,所述前壳体1盖合在后壳体2上,所述前壳体1凸设有锥形连接部11,所述锥形连接部11的大端部位于前壳体1的中部,所述变模数驱动装置4包括圆锥形的输入轴41、变径驱动电机42、变径螺杆43、变径螺母44以及若干滑动爪45,所述输入轴41的锥度与两相邻顺向槽31或两相邻逆向槽32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输入轴41的锥形端伸入锥形连接部11内并通过第二轴承6与锥形连接部11配合,所述输入轴41的锥形端表面间隔设置有燕尾槽411,所述变径驱动电机42设于输入轴41的输入端内,所述变径螺杆43位于输入轴41内,且变径螺杆43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46与输入轴41的锥形端配合,所述变径螺杆43的另一端与变径驱动电机4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变径螺母44螺纹连接在变径螺杆43上,所述变径螺母44对应滑动爪45设置有拨爪441,若干所述滑动爪45对应嵌套在燕尾槽411中,所述滑动爪45的一端套接在拨爪441的另一端;在所述变径螺母44的带动下,所述滑动爪45沿燕尾槽411自由滑动,所述拨爪441在滑动爪45内滑动;在所述输入轴41转动下,所述滑动爪45的另一端可啮合在从动槽盘3的凹槽内,从而带动从动槽盘3转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优选地,所述顺向槽31和逆向槽32的数量均为14个,每个所述顺向槽31与三个逆向槽32交叉设置,每个所述逆向槽32与三个顺向槽31交叉设置。

如图1至6所示,工作时,变径驱动电机42带动变径螺杆43旋转,使变径螺母44沿变径螺杆43移动,变径螺母44带动拨爪441移动,同时拨爪441在滑动爪45内滑动,并带动滑动爪45沿输入轴41的燕尾槽411滑动,当滑动爪45朝向从动槽盘3移动时,拨爪441滑动伸入滑动爪45内,反之,则拨爪441滑动伸出,但拨爪441与滑动爪45不会相互脱离连接,在外界驱动机构带动输入轴41转动,输入轴41带动滑动爪45旋转,滑动爪45在旋转过程中,会啮合在从动槽盘3的顺向槽31或逆向槽32内,从而带动从动槽盘3转动,进而将传动力传递至输出轴33上;

在输入轴41带动滑动爪45转动时,变径驱动电机42不工作,从动槽盘3与滑动爪45啮合的齿数保持不变,即输入轴41与输出轴33之间的传动比保持不变,而在变径驱动电机42工作时,滑动爪45沿输入轴41的锥形端的燕尾槽411滑动,此时滑动爪45与从动槽盘3的接触点到从动槽盘3的圆心的距离在改变,即输入轴41的模数在变化,当滑动爪45移动至输入轴41的小端时,输入轴41的模数最小,此时滑动爪45与顺向槽31和逆向槽32交替啮合,即从动槽盘3此时的齿数最大,但输出轴33的转速低,当滑动爪45移动至输入轴41的大端时,输入轴41的模数最大,滑动爪45与从动槽盘3啮合的齿数最小,间隔若干顺向槽31或逆向槽32才与顺向槽31或逆向槽32啮合,此时输出轴33的转速高,进而使输入轴41与输出轴33的传动比变化,实现无极变速。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滑动爪45与从动槽盘3的顺向槽31或逆向槽32啮合方式实现输入轴41与输出轴33的传动,通过设置变径螺杆43、变径螺母44和拨爪441带动滑动爪45沿输入轴41的锥形端表面滑动,从而改变输入轴41的模数,并使滑动爪45与从动槽盘3上的顺向槽31和逆向槽32啮合的数量改变,进而改变输出轴33的转速,实现无极变速,温升较小,动力损失小,传动效率高,各零部件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输入轴41的输入端表面设置有便于与外界驱动机构配合传动的齿牙412,结构更牢固,保证输入轴41与外界驱动机构同步,使输出轴33的转速更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