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振动减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5749发布日期:2020-05-08 17:4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扭转振动减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使因被输入的转矩的变动(振动)而引起的扭转振动减轻的方式而被构成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作为减轻扭转振动的装置而使用行星齿轮机构的示例。该行星齿轮机构在具有锁止离合器的变矩器的内部且在半径方向上的该弹簧减振器的外侧,以与弹簧减振器呈同心圆状的方式而被排列配置。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上连接有锁止离合器和弹簧减振器的输入侧部件,从而使转矩经由锁止离合器而被输入至行星齿轮架。此外,在太阳齿轮上连接有弹簧减振器的输出侧部件。也就是说,行星齿轮架和太阳齿轮经由弹簧减振器而被连结。在轴线方向上且于内啮合齿轮的两侧处,分别设置有与内啮合齿轮的外径及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及内径的环状的侧板,这些侧板和内啮合齿轮通过铆钉而被一体化。各个侧板和铆钉与内啮合齿轮一同作为惯性质量体而发挥功能。而且,当被输入的转矩发生振动时,弹簧减振器的弹簧会进行伸缩,从而行星齿轮架和太阳齿轮以预定角度而进行相对旋转。伴随与此,内啮合齿轮会被强制性地旋转,从而内啮合齿轮的惯性转矩会作为对于被输入的转矩的振动的阻力而发挥作用,由此使从行星齿轮机构被输出的转矩的振动被减轻。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208767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通过惯性质量体的往复运动来减轻转矩的振动的装置中,惯性转矩越大则越能够降低共振转速,此外,越能够使制振转矩增大。该惯性转矩通过惯性力矩和角加速度来决定,惯性质量体的质量越大、此外在半径方向上惯性质量体越被配置于外侧,则惯性力矩越增大。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由于以使内啮合齿轮和侧板作为惯性质量体来发挥功能的方式而构成,因此与使其他旋转要素作为惯性质量体来发挥功能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惯性力矩增大。然而,该内啮合齿轮的外径会受到为了避免该内啮合齿轮和变矩器的内表面的干涉而在它们之间所设定的间隙和变矩器的内径等所导致的制约。另一方面,内啮合齿轮的节圆直径会受到由被配置在该内啮合齿轮的内侧的小齿轮以及太阳齿轮的各节圆直径和变矩器的半径方向上的弹簧的搭载位置等所导致的制约。因此,通过在半径方向上使内啮合齿轮大型化而实现的惯性力矩的增大较为困难。另外,即使万一使内啮合齿轮大型化,也存在当仅使内啮合齿轮大型化时作为装置的整体而大型化的可能性。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的技术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装置在半径方向上大型化的条件下使为了减轻被输入的转矩的振动而所需的惯性力矩增大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为一种扭转振动减轻装置,具备:行星旋转机构,其具有被输入转矩的第一旋转要素、第二旋转要素、和作为旋转惯性质量体而发挥功能的第三旋转要素,且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要素、所述第二旋转要素和所述第三旋转要素来实施差动作用;弹性部件,其对所述第一旋转要素和所述第二旋转要素以能够相对旋转预定角度的方式而进行连结,所述扭转振动减轻装置以如下方式而被构成,即,通过所述转矩的振动而使所述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并使所述第一旋转要素和所述第二旋转要素进行相对旋转,并且,在所述第三旋转要素的旋转中产生振动,所述扭转振动减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行星旋转机构的半径方向上且所述第三旋转要素的外周部处、且以在所述行星旋转机构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从所述第三旋转要素突出的方式,而在所述第三旋转要素上附加有追加惯性体,所述行星旋转机构具有:中心旋转要素;内啮合旋转要素,其相对于所述中心旋转要素而被配置在同心圆上;行星齿轮架旋转要素,其对多个行星旋转要素进行保持,所述行星旋转要素被配置于所述中心旋转要素的外周部与所述内啮合旋转要素的内周部之间、并通过所述中心旋转要素和所述内啮合旋转要素进行相对旋转从而进行自转且公转,所述第一旋转要素被设为所述中心旋转要素和所述行星齿轮架旋转要素中的一方,所述第二旋转要素被设为所述中心旋转要素和所述行星齿轮架旋转要素中的另一方,所述第三旋转要素被设为所述内啮合旋转要素。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追加惯性体被形成为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内啮合旋转要素相比而较长的圆筒状,在所述半径方向上,所述内啮合旋转要素被一体化在所述追加惯性体的内周面上。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追加惯性体通过与所述内啮合旋转要素的外径为相同外径且与所述内啮合旋转要素的内径相比而较大的内径的环状的板而被形成,在所述板的外周部上,设置有向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所述板被设置在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的所述内啮合旋转要素的两侧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侧面上。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半径方向上、于所述行星旋转机构的内侧处,所述弹性部件以与所述行星旋转机构呈同心圆状的方式而被排列配置。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具备流体传动装置,所述流体传动装置具有:壳体,其被连结于发动机上;驱动侧部件,其被连结于所述壳体上并使流体流产生;从动侧部件,其通过所述流体流而被驱动;直联离合器,其通过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卡合从而对所述驱动侧部件及所述从动侧部件进行连结,所述行星旋转机构被设置于所述流体传动装置的内部。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一旋转要素被设为所述行星齿轮架旋转要素,所述第二旋转要素被设为所述中心旋转要素。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行星旋转机构的所述中心旋转要素通过太阳齿轮而被构成,所述内啮合旋转要素通过内啮合齿轮而被构成,所述行星旋转要素通过小齿轮而被构成,所述行星齿轮架旋转要素通过对所述小齿轮进行保持的行星齿轮架而被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通过转矩的振动而使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发生第一旋转要素与第二旋转要素的相对旋转时,通过行星旋转机构的差动作用,从而作为旋转惯性质量体而发挥功能的第三旋转要素会被强制性地旋转。由于第三旋转要素的旋转为由转矩的振动所引发的旋转,因此在第三旋转要素的旋转中会产生振动。该第三旋转要素被设为行星旋转机构的内啮合旋转要素,在该内啮合旋转要素上,在该内啮合旋转要素的外周部处且以在行星旋转机构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从内啮合旋转要素突出的方式,而附加有追加惯性体。因此,与将追加惯性体设置在半径方向上内啮合旋转要素的内周部、或将之在半径方向上从内啮合旋转要素的内周部跨至外周部而大致均等地设置的情况相比,会使内啮合旋转要素的整体的惯性力矩增大。而且,由惯性力矩和角加速度所决定的内啮合旋转要素的惯性转矩会增大。也就是说,能够在不使内啮合旋转要素的外径特别增大的条件下,使惯性力矩增大。此外,作为装置的整体而不会特别地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2为将图1所示的行星齿轮机构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3为将内啮合齿轮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侧视图。

图4为表示发动机转速与通过扭转振动减轻装置而被减轻了的发动机转矩的关系的图。

图5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6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7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8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9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具备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1的变矩器2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变矩器2被连结于驱动力源的输出轴(均未图示)上。驱动力源为,通过使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间歇式地燃烧从而输出动力的内燃机,因此,驱动力源的输出转矩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振动。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驱动力源记为发动机。变矩器2为与以往所知的变矩器同样的结构,且变矩器2的壳体3通过被连结于发动机的输出轴上的前罩4、和与前罩4一体化的泵壳体5而被形成为液密状态。

在壳体3的内部封入有实施转矩的传递的流体(机油)。在泵壳体5的内表面上安装有多个泵叶片6,从而构成了泵轮7。与泵轮7对置地配置有承接由泵轮7所产生的流体流而进行旋转的涡轮8。涡轮8呈与泵轮7大致对称的形状,并通过未图示的涡轮壳、和被安装于涡轮壳的内表面上的多个涡轮叶片9而被构成。涡轮8经由涡轮轮毂10而被连结于变速器的输入轴(均未图示)上。另外,上述的变矩器2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流体传动装置,泵轮7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驱动侧部件,涡轮8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从动侧部件。变速器例如可以为变速比阶跃性地发生变化的有级式的变速器、或者变速比连续地发生变化的无级变速器等以往所知的变速器。

在泵轮7与涡轮8之间配置有定子11。定子11经由单向离合器12而被安装于变矩器2内的固定轴上。定子11被构成为,在泵轮7与涡轮8的速度比较小的状态下,使从涡轮8流出的机油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化并将之供给至泵轮7,而在速度比较大的状态下,通过被按向从涡轮8流出的机油并进行旋转,从而使机油的流动方向不发生变化。因此,单向离合器12被构成为,在速度比较小的状态下进行卡合以使定子11的旋转停止,而在速度比较大的状态下使定子11旋转。

与前罩4的内表面对置地配置有锁止离合器13,该锁止离合器13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直联离合器。图1所示的锁止离合器13为多板离合器,其例如具备多个离合器盘14和多个离合器板16,所述离合器盘14与被一体化在前罩4上的离合器从动盘毂花键嵌合,所述离合器板16与以覆盖离合器从动盘毂的外周侧的方式而被配置的离合器鼓15的内周面花键嵌合,且与离合器盘14被交替地配置。这些离合器盘14和离合器板16被交替地配置于锁止活塞17和被安装在离合器鼓15上的未图示的卡环之间。因此,通过使锁止活塞17前进而将离合器盘14及离合器板16夹贴在卡环之间,从而使离合器盘14和离合器板16发生摩擦接触,进而使转矩在二者之间传递。也就是说,锁止离合器13成为对转矩进行传递的卡合状态。在变矩器2的半径方向且锁止离合器13的内周侧处,以与锁止离合器13的至少一部分并列的方式而配置有复位弹簧18。复位弹簧18在使锁止离合器13释放的方向上、即、使离合器盘14和离合器板16隔离的方向上,对锁止活塞17进行按压。

在变矩器2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以下,仅记为轴线方向)上,与锁止离合器13相互邻接地配置有上述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1。扭转振动减轻装置1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行星旋转机构和弹簧减振器19。行星旋转机构主要为通过行星齿轮机构以及行星滚轮机构等三个旋转要素来实施差动作用的机构,在此处所示的示例中,其通过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20而被构成。行星齿轮机构20具备太阳齿轮21、相对于太阳齿轮21而被配置为同心圆状的内啮合齿轮22、和对与太阳齿轮21和内啮合齿轮22啮合的多个小齿轮2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保持的行星齿轮架24。另外,上述的太阳齿轮21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旋转要素、第二旋转要素、中心旋转要素,内啮合齿轮22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作为旋转惯性质量体而发挥功能的第三旋转要素、内啮合旋转要素,小齿轮23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行星旋转要素,行星齿轮架24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旋转要素、第二旋转要素、行星齿轮架旋转要素。

在行星齿轮架24上连结有锁止离合器13的离合器鼓15和弹簧减振器19的驱动盘25,从而此结构成为输入要素。太阳齿轮21被形成于弹簧减振器19的从动盘26的外周部上,从而此结构成为输出要素。在内啮合齿轮22的外周部上,一体式地设置有以从内啮合齿轮22起向轴线方向突出的方式而被构成的追加惯性体27。也就是说,追加惯性体27被设置于在半径方向上偏向内啮合齿轮22的外周部的位置处。由此,与将相同质量的追加惯性体27设置于内啮合齿轮22的内周部的情况、或将之在半径方向上以从内啮合齿轮22的内周部跨至外周部的方式而大致均等地设置的情况相比,由内啮合齿轮22所产生的惯性力矩变大。另外,追加惯性体27也可以与内啮合齿轮22分体地构成,并以与内啮合齿轮22成为一体而进行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内啮合齿轮22上。

上述的弹簧减振器19在变矩器2的半径方向上且行星齿轮机构20的内周侧处,以与行星齿轮机构20成同心圆状的方式而被排列配置。在此,“排列”是指,弹簧减振器19和行星齿轮机构20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在半径方向上重叠的状态。弹簧减振器19的驱动盘25在弹簧减振器19的转矩的传递方向上被配置在上游侧,并通过环状的第一驱动盘25a和环状的第二驱动盘25b而被构成。第一驱动盘25a的外周部25ao和内周部25ai以在轴线方向上相互偏离的方式而被构成,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一驱动盘25a的外周部25ao相对于其内周部25ai而位于锁止离合器13侧。

第二驱动盘25b的外周部25bo和内周部25bi以在轴线方向上相互偏离的方式而构成,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二驱动盘25b的外周部25bo相对于其内周部25bi而位于涡轮8侧。因此,在轴线方向上,第一驱动盘25a的外周部25ao与第二驱动盘25b的外周部25bo之间的间隔大于它们的内周部25ai、25bi彼此之间的间隔,且行星齿轮机构20被配置于此处。此外,在各驱动盘25a、25b的外周部25ao、25bo处,以能够自转的方式而安装有行星齿轮机构20的小齿轮23。因此,各驱动盘25a、25b兼用作行星齿轮架24。

在所述转矩的传递方向上的各驱动盘25a、25b的下游侧、且在轴线方向上的各驱动盘25a、25b的两侧处,分别设置有环状的中心板28a、28b。各驱动盘25a、25b和各中心板28a、28b以能够相对旋转预定角度的方式而经由第一弹簧29被连结。在所述转矩的传递方向上的各中心板28a、28b的下游侧、且在轴线方向上的各驱动盘25a、25b彼此之间,配置有环状的从动盘26。从动盘26和各中心板28a、28b以能够相对旋转预定角度的方式而经由未图示的第二弹簧被连结。这些第一弹簧29和第二弹簧在此所示的示例中通过螺旋弹簧而被构成,此外,二者被设定为大致相同的扭转刚度(弹簧常数)。在从动盘26的外周面上有形成外齿,从而该结构如上文所述的那样,成为行星齿轮机构20的太阳齿轮21。从动盘26的内周部被铆接在上述的涡轮轮毂10上。另外,第一弹簧29和第二弹簧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只需为,主要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容许驱动盘25与从动盘26的相对旋转的部件即可。

图2为将图1所示的行星齿轮机构20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当对行星齿轮机构2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时,在各驱动盘25a、25b的外周部25ao、25bo处对小齿轮销30进行保持,在该小齿轮销30的外周侧处,经由滚针轴承等轴承31而以能够自转的方式安装有小齿轮23。在轴线方向上,于小齿轮23的两侧处设置有直径较大的止推垫圈32。止推垫圈32的外径被设定为,与内啮合齿轮22的节圆直径相比而直径稍大。在各止推垫圈32的两侧设置有与该止推垫圈32相比而直径较小的其他垫圈33。通过这些垫圈32、33来承受由小齿轮23与太阳齿轮21的啮合所产生的轴线方向的分力、以及由小齿轮23与内啮合齿轮22的啮合所产生的轴线方向的分力,并且对由上述的分力所导致的向轴线方向的内啮合齿轮22的移动进行抑制。此外,如上文所述,追加惯性体27以与内啮合齿轮22相比更向轴线方向突出的方式而被形成,追加惯性体27的内径被设定为与离合器鼓15的外径及止推垫圈32的外径相比而较大。因此,能够避免或者抑制追加惯性体27与离合器鼓15或止推垫圈32的干涉。

此外,离合器鼓15的外周部在轴线方向上稍向涡轮8侧延伸。第一驱动盘25a的外周部25ao以与其外周部的半径方向上靠内侧的面嵌合的方式而被构成。此外,在轴线方向上于离合器鼓15的第一驱动盘25a侧的面上,形成有向轴线方向凹陷的嵌合部34,小齿轮销30的头部35被嵌合在该嵌合部34上。

图3为将内啮合齿轮22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追加惯性体27以在与壳体3的内表面36之间留有预定的间隙c的方式而一体式地被设置于内啮合齿轮22的外周部处。为了避免或者抑制追加惯性体27与壳体3的内表面36的干涉,该间隙c在设计上是被确定的。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当锁止离合器13成为卡合状态时,发动机转矩被输入至行星齿轮架24。与此相对,在太阳齿轮21上,经由第一弹簧29及第二弹簧而作用有用于使未图示的变速器旋转的转矩。因此,通过这些用于使发动机转矩及变速器旋转的转矩,从而会产生对第一弹簧29和第二弹簧进行压缩的载荷,进而在第一弹簧29和第二弹簧处发生与该载荷相对应的位移。其结果为,使得行星齿轮架24和太阳齿轮21以预定角度而进行相对旋转,并且各驱动盘25a、25b和从动盘26以预定角度进行相对旋转。

通过发动机转矩的振动,从而作用于第一弹簧29和第二弹簧的压缩力(扭转力)会发生变化。因此,会通过发动机转矩的振动而重复发生行星齿轮架24与太阳齿轮21的相对旋转。由此,小齿轮23在预定角度的范围内进行旋转,使得内啮合齿轮22被强制性地旋转,并且在该旋转上产生振动。此时,由于内啮合齿轮22的旋转速度相对于太阳齿轮21的旋转速度而根据齿数比被增速,因此内啮合齿轮22的角加速度被增大。

此外,由于追加惯性体27以偏向内啮合齿轮22的外周部的方式而被设置,因此,与将追加惯性体27设置在内啮合齿轮22的内周部、或将之在半径方向上从内啮合齿轮22的内周部跨至外周部而大致均等地设置的情况相比,内啮合齿轮22的惯性力矩变大。其结果为,由惯性力矩和角加速度所决定的内啮合齿轮22的惯性转矩变大。由于该惯性转矩作为对于发动机转矩的振动的制振转矩而发挥作用,因此被输入至行星齿轮架24的发动机转矩会通过内啮合齿轮22的惯性转矩而被减轻进而变得顺畅,并从从动盘26被输出。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追加惯性体27以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被形成,在半径方向上并不会使内啮合齿轮22特别大型化。因此,不会发生使变矩器2或扭转振动减轻装置1特别大型化的情况。另外,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通过设置追加惯性体27从而使内啮合齿轮22的内周部的形状不会特别发生变更,因此也就是说,能够消除阻碍内啮合齿轮22的旋转的主要原因,从而使内啮合齿轮22顺畅地旋转。

图4为表示发动机转速与通过扭转振动减轻装置1而被减轻的发动机转矩的关系的图。由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以上述方式而将内啮合齿轮22的惯性力矩增大,因此与不使内啮合齿轮22的惯性力矩增大的情况相比,能够像图4所示的那样,使从动盘26处的转矩的振动最小的发动机转速ω0的反共振点a向低转速侧偏移。由此,能够使低转速区域内的转矩的振动变得顺畅,并在低转速区域内使锁止离合器13卡合。也就是说,由于能够将锁止离合器13维持在卡合状态的转速区域向低转速侧扩大,因此能够改善耗油率。

此外,反共振点a处的发动机转速ω0能够通过下述的(1)式而计算出。在下述的(1)式中,“k1”表示第一弹簧29的扭转刚度(弹簧常数),“k2”表示第二弹簧的扭转刚度(弹簧常数),“ir”表示以上述方式而设置了追加惯性体27的内啮合齿轮22的惯性力矩,“i2”表示中心板28a、28b的惯性力矩,“b”为将太阳齿轮21的齿数除以内啮合齿轮22的齿数而求得的行星齿轮机构20的齿数比。

数学式1

如(1)式所示,内啮合齿轮22的惯性力矩ir越大,则与反共振点a相对应的发动机转速ω0越小。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使从从动盘26被输出的转矩的振动在设计上所确定的发动机转速ω0下最小的方式,来对内啮合齿轮22的惯性力矩ir进行设定。此外,由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偏向内啮合齿轮22的外周部的方式而对追加惯性体27进行设置,因此与将追加惯性体27设置在内啮合齿轮22的内周部处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为了获得在设计上所要求的惯性力矩ir而所需的追加惯性体27的质量。也就是说,能够以较小的质量而获得较大的惯性力矩ir。

另外,本发明并不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追加惯性体27只需主要以增大内啮合齿轮22的外周部的质量而使之大于内周部的质量的方式被设置即可。图5所示的示例为,在轴线方向上将追加惯性体27一体式地设置于内啮合齿轮22的两侧面中的、涡轮8侧的侧面上的示例。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能够在获得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对与锁止离合器13的干涉进行抑制。

图6所示的示例为,依据壳体3的内表面36的形状来形成图2所示的结构的追加惯性体27的外周面的示例。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能够在进一步对和壳体3的内表面36的干涉进行抑制的同时,尽可能地使追加惯性体27的质量增大,此外,能够尽可能地使间隙c减小。

图7所示的示例为,使图2所示的结构的追加惯性体27与内啮合齿轮22分体地构成的示例。图7所示的追加惯性体27被形成为轴线方向的长度与内啮合齿轮22相比而较长的圆筒状,并在其内部通过预定的固定手段而固定有内啮合齿轮22。该固定手段可以为以往所知的固定手段,例如可以为圧入、焊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等。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由于追加惯性体27成为分体,所以不会使内啮合齿轮22的设计和制造特别地发生变更,因此,能够将成本增高抑制在最小限度。此外,由于能够通过将内啮合齿轮22上所安装的追加惯性体27更换为与之不同的轴长或者外径的追加惯性体27,从而对内啮合齿轮22的惯性力矩进行增减,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实施内啮合齿轮22的惯性力矩的调谐。即使采用图7所示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

图8所示的示例为,在轴线方向上内啮合齿轮22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通过环状的板而被形成的追加惯性体27的示例。该追加惯性体27的外周部分成为向轴线方向突出的突出部27a,如图8所示,追加惯性体27的截面形成l字型。此外,图8所示的追加惯性体27的外径被设定为与内啮合齿轮22的外径大致相同,且为了避免和止推垫圈32的干涉,其内径被设定为与止推垫圈32的外径相比而较大。该追加惯性体27分别被焊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在内啮合齿轮22的两侧面上。由于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能够通过例如冲压加工而形成追加惯性体27,因此能够将追加惯性体27的制造成本抑制在最小限度。此外,由于能够通过将内啮合齿轮22上所安装的追加惯性体27更换为突出部27a的大小不同的追加惯性体27,从而对内啮合齿轮22的惯性力矩进行增减,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实施内啮合齿轮22的惯性力矩的调谐。即使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

图9所示的示例为,在轴线方向上内啮合齿轮22的两侧面中的、涡轮8侧的侧面上一体式地设置图8所示的追加惯性体27的示例。如果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进一步对和锁止离合器13的干涉进行抑制,此外,能够获得与图1以及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太阳齿轮设为输入要素,将行星齿轮架设为输出要素。要点在于,只需以使内啮合齿轮作为旋转惯性质量体而发挥功能的方式而被构成即可。而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行星旋转机构并不限定于齿轮,也可以通过滚子而被构成。

符号说明

1…扭转振动减轻装置;20…行星齿轮机构(行星旋转机构);21…太阳齿轮(中心旋转要素);22…内啮合齿轮(内啮合旋转要素);23…小齿轮(行星旋转要素);24…行星齿轮架(行星齿轮架旋转要素);27…追加惯性体;29…第一弹簧(弹性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