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减振器低温异响的压缩阀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1363发布日期:2019-11-06 00:2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免减振器低温异响的压缩阀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振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免减振器低温异响的压缩阀系。



背景技术:

减振器是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的器具,在大多数汽车的悬架系统内部均装有减震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在冬季北方地区,温度通常能达到-30℃以下,在低温环境下,减振器内部油液粘度增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减振器容易发出异响噪声,难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对车辆舒适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避免减振器低温异响的压缩阀系,该压缩阀系能够有效降低减振器在低温环境下产生的异响,进而提高车辆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避免减振器低温异响的压缩阀系,包括螺杆、阀体和流通阀片,所述阀体轴线处设有通孔,螺杆穿过通孔并与一个螺母相连,阀体上设有若干内流道和若干外流道,内流道和外流道均与通孔平行,若干内流道和若干外流道分别排列成内外两个圆环,所述流通阀片中部套设在阀体和螺母间的螺杆上,流通阀片直径为27.2mm,厚度为0.3mm,流通阀片上设有6个与内流道相对应的圆孔,圆孔直径为2.5mm,所述螺杆的螺帽与阀体间还设有阀片组合,阀片组合密封内流道远离流通阀片的一端。

现有减振器压缩阀系的流通阀片直径为27.5mm,厚度为0.25mm,并采用数个类似腰槽结构的条形孔实现油液的通过,强度低,减振器在低温环境容易发生异响,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流通阀片的条形孔变成圆孔,且增加流通阀片厚度,进而提高流通阀片刚度,有效提高流通阀片和压缩阀系对减振器内油液运动的反应灵敏度,在低温-40℃环境下,减震油的动力粘度相对20℃增大约50倍,而刚度较低的流通阀片在此情况下变形后回弹较慢,所以在减振器来回换向运动过程中,流通阀片回弹变形不及时,导致阀系工作异常,从而表现为减振器的连杆冲击加速度较大,产生异响,因而此方案能有效避免低温环境下减振器内部油液粘度增大,导致压缩阀系反应不及时,引起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减振器发出异响噪声的现象,提高车辆舒适度和用户满意度。

所述阀片组合包括依次相接触的阻尼阀片、节流阀片一和垫片一和限流阀片,限流阀片紧贴阀体,阻尼阀片、节流阀片一和垫片一、限流阀片和流通阀片中部均设有过孔,所述螺杆穿过过孔。

阻尼阀片直径为20mm,节流阀片一直径为20mm、垫片一直径为9.5mm,限流阀片直径为18.9mm,所述内流道直径为2.5mm,内流道轴线距离通孔轴线距离为6.75mm。

所述外流道直径为2.4mm,外流道轴线距离通孔轴线距离为8.7mm。

所述流通阀片上部还设有节流阀片二,节流阀片二与螺母间的螺杆上还依次套设有垫片二和阀体压盖。

所述阀体压盖上设有若干与内流道对应的进液孔一,节流阀片二上设有若干与内流道对应的进液孔二,所述节流阀片二的直径为27.2mm。

在减振器压缩时,油液从上往下经进液孔一、进液孔二、圆孔、内流道进入阀体另一侧,并推开阀片组合边缘,阀片组合翘起,与阀体形成临时流道供油液通过,在减振器拉伸时,油液从下往上经外流道进入阀体另一侧,推开流通阀片和节流阀片二的边缘,推开流通阀片和节流阀片二边缘翘起形成另一个临时流道供油液通过,实现阀体两侧压力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免减振器低温异响的压缩阀系,现有减振器压缩阀系的流通阀片直径为27.5mm,厚度为0.25mm,并采用数个类似腰槽结构的条形孔实现油液的通过,强度低,减振器在低温环境容易发生异响,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流通阀片的条形孔变成圆孔,且增加流通阀片厚度,进而提高流通阀片刚度,有效提高流通阀片和压缩阀系对减振器内油液运动的反应灵敏度,在低温-40℃环境下,减震油的动力粘度相对20℃增大约50倍,而刚度较低的流通阀片在此情况下变形后回弹较慢,所以在减振器来回换向运动过程中,流通阀片回弹变形不及时,导致阀系工作异常,从而表现为减振器的连杆冲击加速度较大,产生异响,因而此方案能有效避免低温环境下减振器内部油液粘度增大,导致压缩阀系反应不及时,引起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减振器发出异响噪声的现象,提高车辆舒适度和用户满意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压缩阀系流通阀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流通阀片示意图;

图4为包含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的加速度测试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螺杆,11-螺母,12-螺帽,2-阀体,21-通孔,22-内流道,23-外流道,3-流通阀片,31-圆孔,4-阀片组合,41-阻尼阀片,42-节流阀片一,43-垫片一,44-限流阀片,5-过孔,6-条形孔,7-节流阀片二,71-进液孔二,8-进液孔,9-垫片二,10-阀体压盖,101-进液孔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免减振器低温异响的压缩阀系,包括螺杆1、阀体2和流通阀片3,所述阀体2轴线处设有通孔21,螺杆1穿过通孔21并与一个螺母11相连,阀体2上设有若干内流道22和若干外流道23,内流道22和外流道23均与通孔21平行,若干内流道22和若干外流道23分别排列成内外两个圆环,所述流通阀片3中部套设在阀体2和螺母11间的螺杆1上,流通阀片3直径为27.2mm,厚度为0.3mm,流通阀片3上设有6个与内流道22相对应的圆孔31,圆孔31直径为2.5mm,所述螺杆1的螺帽12与阀体2间还设有阀片组合4,阀片组合4密封内流道22远离流通阀片3的一端。

所述阀片组合4包括依次相接触的阻尼阀片41、节流阀片一42和垫片一43和限流阀片44,限流阀片44紧贴阀体2,阻尼阀片41、节流阀片一42和垫片一43、限流阀片44和流通阀片3中部均设有过孔5,所述螺杆1穿过过孔5。

阻尼阀片41直径为20mm,节流阀片一42直径为20mm、垫片一43直径为9.5mm,限流阀片44直径为18.9mm,所述内流道22直径为2.5mm,内流道22轴线距离通孔21轴线距离为6.75mm。

所述外流道23直径为2.4mm,外流道23轴线距离通孔21轴线距离为8.7mm。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免减振器低温异响的压缩阀系,包括螺杆1、阀体2和流通阀片3,所述阀体2轴线处设有通孔21,螺杆1穿过通孔21并与一个螺母11相连,阀体2上设有若干内流道22和若干外流道23,内流道22和外流道23均与通孔21平行,若干内流道22和若干外流道23分别排列成内外两个圆环,所述流通阀片3中部套设在阀体2和螺母11间的螺杆1上,流通阀片3直径为27.2mm,厚度为0.3mm,流通阀片3上设有6个与内流道22相对应的圆孔31,圆孔31直径为2.5mm,所述螺杆1的螺帽12与阀体2间还设有阀片组合4,阀片组合4密封内流道22远离流通阀片3的一端。

所述阀片组合4包括依次相接触的阻尼阀片41、节流阀片一42和垫片一43和限流阀片44,限流阀片44紧贴阀体2,阻尼阀片41、节流阀片一42和垫片一43、限流阀片44和流通阀片3中部均设有过孔5,所述螺杆1穿过过孔5。

阻尼阀片41直径为20mm,节流阀片一42直径为20mm、垫片一43直径为9.5mm,限流阀片44直径为18.9mm,所述内流道22直径为2.5mm,内流道22轴线距离通孔21轴线距离为6.75mm。

所述外流道23直径为2.4mm,外流道23轴线距离通孔21轴线距离为8.7mm。

所述流通阀片3上部还设有节流阀片二7,节流阀片二7与螺母11间的螺杆1上还依次套设有垫片二9和阀体压盖10。

所述阀体压盖10上设有若干与内流道22对应的进液孔一101,节流阀片二7上设有若干与内流道22对应的进液孔二71,所述节流阀片二7的直径为27.2mm。

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压缩阀系的流通阀片直径为27.5mm,厚度为0.25mm,并采用数个类似腰槽结构的条形孔6实现油液的通过,强度低,减振器在低温环境容易发生异响。

将本实施例的压缩阀系和现有技术中的压缩阀系装配在同样的汽车减振器上,分别将两个减振器通过台架测试法测试其性能,测试条件如下:

最终检测结果中,减振器在台架测试中活塞杆顶端加速度的对比如图4所示:包含本实施例压缩阀系的减振器L的加速度明显低于包含背景技术压缩阀系的减振器R,加速度更小,说明振动更小,声音更小。

将减振器L在低温环境舱中保温-40℃六小时,将其取出装车路试(车辆路试时减振器内部温度低于-30℃),在不整路面上没有异响噪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