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磁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1574发布日期:2019-09-24 23:4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磁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支撑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磁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辆导航仪等诸多移动终端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生活辅助工具和娱乐工具。但是如果长时间将手机等产品拿在手中,将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方便。为了避免长期手持此类电子产品,或者为便于对电子产品进行放置操作,市场上出现了以手机支架为主的用于将手机固定于某处,来解放使用者双手的一些支撑固定装置。

以目前被普遍使用的车载手机支架为例,其结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用于承载固定手机的手机托盘,二是用于支撑托盘的支撑座。根据支撑座的安装方式的不同又分为两类,卡夹式和粘附式。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手机支架的托盘大多采用三种方式来支撑固定手机,即机械夹持式、磁吸式、吸盘式,机械夹持式的手机托盘的内部一般设置有比较复杂的机械结构,例如齿轮、齿条、弹簧之类的,使用时可能会发生“吱吱”的声音,影响用户体验,长期使用后,里面的机械结构配合松动,对手机的夹持力减小,手机容易掉落;磁吸的手机托盘的内部安装有磁铁,配合安装在手机背面的引磁片使用,磁铁产生的强磁场会对手机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会干扰无线充电手机的充电功能;现有的吸盘式的手机托盘通常是在托盘表面设置1个以上的吸盘,通过下压手机进行固定,这种方式对手机的固定不牢靠,尤其是在颠簸时容易掉落。

因此,需要一种对手机固定牢靠、稳定,又不会干扰手机内部元件或功能的用于支撑固定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的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磁移动终端支架,通过螺纹柱下移使圆盘内凹部下陷形成吸盘结构的方式对移动终端产品进行吸附固定,固定稳固不易掉落,避免了内置磁铁对终端产品造成的干扰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包括手机托盘和支撑座,所述手机托盘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所述手机托盘包括外壳和抽真空组件,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盖合在壳体上的面盖,所述面盖中心部位开设有通孔,所述抽真空组件包括能够与光滑板面吸附的圆盘、齿轮和驱动齿轮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圆盘安装在面盖上,所述圆盘由软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圆盘于通孔对应位置成型有内凹部,所述圆盘上安装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齿轮螺纹连接,所述齿轮正反旋转带动螺纹柱下上移动对应实现内凹部下陷、上抬。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移动终端支架,将移动终端产品放置在手机托盘上时,移动终端产品背面与圆盘贴合,驱动机构驱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将促使螺纹柱向下移动,螺纹柱向下移动拉动圆盘中心的内凹部下陷形成吸盘结构,将移动终端产品紧紧吸附住,实现移动终端产品在支架上的固定;需要取下手机时,驱动机构驱动齿轮反转,此时螺纹柱上移,将内凹部上抬使内凹部平整,便可取下手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通过螺纹柱的下移、上移,实现圆盘内凹部的下陷、上抬,从而实现对移动终端产品的吸附固定和解吸拿取,避免了机械夹持式手机托盘内部繁琐复杂的机械结构,采用无磁的结构设置避免对手机内部元件产生干扰,使用时对移动终端产品吸附固定稳固,不易掉落。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壳体底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安装在电机转轴上的蜗杆,所述蜗杆与齿轮啮合。

进一步,所述壳体底部中心位置一体成型有套筒,所述齿轮的下端一体成型有空心圆柱,所述空心圆柱插接在套筒中,且空心圆柱与套筒间隙配合。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齿轮的旋转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面盖上安装有用于感应移动终端产品靠近的红外感应窗,所述壳体侧面安装有用于触摸取下移动终端产品的触摸按键,所述壳体侧面还安装有充电接口。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无线充电功能电路、接口电路和电机驱动功能电路,所述接口电路与无线充电功能电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功能电路与电机驱动功能电路,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接口电路上。

所述无线充电功能电路包括无线充电控制芯片、无线充电发射盘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控制芯片与无线充电发射盘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控制芯片还与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无线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流值。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盘安装在面盖下方,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盘与控制板之间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穿设有螺钉,所述壳体底部一体成型有螺钉连接柱,螺钉与螺钉连接柱螺纹连接。

所述安装板的中间位置一体成型有贯穿安装板的圆管,所述齿轮上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圆管的底端与环形凹槽间隙配合,所述螺纹柱穿设在圆管内。

所述电机驱动功能电路包括主控芯片、红外检测模块、触摸感应检测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主控芯片与无线充电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触摸感应检测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均与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安装在红外感应窗内,所述红外检测模块设置有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所述触摸感应检测模块与触摸按键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安装座、固定在安装座上的连接球和安装在连接球上的锥形盘,所述连接球穿过锥形盘的底端面且于锥形盘内套设有硅胶套,所述锥形盘内于硅胶套外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壳体的底板上穿设有平头螺钉,所述平头螺钉的自由端固定在环形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通过螺纹柱下移使得圆盘形成吸盘结构实现对移动终端产品的吸附固定,固定方式稳固牢靠,且移动终端产品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横放、竖放等,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采用内部无磁设计,避免了内置磁铁对移动终端产品内部元件造成干扰,使用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还设置无线充电功能电路和电机驱动功能电路,电机驱动功能电路能够实现对移动终端产品的感应固定,使用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调整手机托盘倾斜角度,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磁移动终端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磁移动终端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磁移动终端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安装座1、3M胶垫2、壳体31、面盖32、连接部4、通孔5、圆盘61、齿轮62、螺纹柱63、电机64、蜗杆65、套筒7、空心圆柱8、红外感应窗9、触摸按键10、环形缺口11、内凹部12、充电接口13、控制板14、无线充电发射盘15、安装板16、螺钉连接柱17、卡扣18、圆管19、环形凹槽20、连接球21、锥形盘22、硅胶套23、环形槽2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磁移动终端支架,包括手机托盘和支撑座,手机托盘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手机托盘包括外壳和抽真空组件,外壳包括壳体31和盖合在壳体31上的面盖32,面盖32底端面的四周一体成型有连接部4,连接部4嵌入在壳体31内,从而将面盖32安装在壳体31上,面盖32中心部位开设有通孔5。

抽真空组件包括能够与光滑板面吸附的圆盘61、齿轮62和驱动齿轮62旋转的驱动机构,圆盘61由软弹性材料制成,软弹性材料可以是硅胶、橡胶、软质PVC、热塑性弹性体等。面盖32于通孔5外侧成型有环形缺口11,圆盘61安装在面盖32的环形缺口11上,圆盘61于通孔5对应位置成型有内凹部12,当有光滑板放置在圆盘61上时,向下拉动内凹部12的中心位置,内凹部12能够下陷形成吸盘结构。圆盘61上安装有螺纹柱63,齿轮6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柱63与齿轮62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齿轮62正反旋转带动螺纹柱63上下移动对应实现内凹部12上抬、下陷。

具体地,驱动机构安装在壳体31底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64和安装在电机64转轴上的蜗杆65,蜗杆65与齿轮62啮合。电机64运转使得蜗杆65旋转从而带动齿轮62旋转,此时螺纹柱63在齿轮62内上移或下移,实现对内凹部12的上抬或下陷。壳体31底部中心位置一体成型有套筒7,齿轮62的下端一体成型有空心圆柱8,空心圆柱8插接在套筒7中,且空心圆柱8与套筒7间隙配合,齿轮62旋转时,空心圆柱8的下端在套筒7内转动,使得齿轮62的旋转更加稳定。

面盖32上安装有用于感应移动终端产品靠近的红外感应窗9,壳体31侧面安装有用于触摸取下移动终端产品的触摸按键10,壳体侧面还安装有充电接口13。壳体31内安装有控制板14,控制板14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壳体31的内底部,控制板14上设置有无线充电功能电路、接口电路和电机驱动功能电路。

具体地,无线充电功能电路包括无线充电控制芯片、无线充电发射盘15和电流检测模块,无线充电控制芯片与无线充电发射盘15连接,无线充电控制芯片还与电流检测模块连接,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无线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流值。接口电路与无线充电功能电路的无线充电控制芯片,用于供电,充电接口13设置在接口电路上,充电接口13的一端采用数据线连接至车充头输出的数据接口。

无线充电发射盘15安装在面盖32下方,无线充电发射盘15与控制板14之间安装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上穿设有螺钉,壳体31底部一体成型有螺钉连接柱17,螺钉与螺钉连接柱17螺纹连接。连接部4上一体成型有卡扣18,安装板16搁置在卡扣18上。安装板16的中间位置一体成型有贯穿安装板16的圆管19,齿轮62上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20,圆管19的底端与环形凹槽20间隙配合,螺纹柱63穿设在圆管19内。

电机驱动功能电路包括主控芯片、红外检测模块、触摸感应检测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主控芯片优选SC92F7321,主控芯片与无线充电控制芯片连接,红外检测模块、触摸感应检测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均与主控芯片连接,红外检测模块安装在红外感应窗9内,红外检测模块设置有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不断地向外发出红外线,当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靠近红外感应窗口时,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红外线,当手机与红外感应窗口距离小于10mm时,红外检测模块向主控芯片发送检测到手机的信号,此时主控芯片发送信号至电机驱动模块,由电机驱动模块驱动电机运转。触摸感应检测模块与触摸按键10连接,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机64连接,需要取下手机时,用手触摸触摸按键10,触摸感应检测模块发出信号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发送信号至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反转,使得齿轮反转将螺纹柱上移,将内凹部上抬,便可取下手机。

支撑底座包括安装座1、固定在安装座1上的连接球21和安装在连接球21上的锥形盘22,连接球21穿过锥形盘22的底端面且于锥形盘22内套设有硅胶套23,锥形盘22内于硅胶套23外开设有环形槽24,壳体31的底板上穿设有平头螺钉,平头螺钉的自由端固定在环形槽24内。连接球21和安装座1通过长螺钉固定连接,安装座1的底部粘贴有3M胶垫2,以方便该移动终端支架的固定。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在使用时,通过数据线将充电接口13车充头输出的数据接口连接,接通电源为支架供电,将手机放置在手机托盘上,当手机与红外感应窗口9距离小于10mm时,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红外线,红外检测模块向主控芯片发送检测到手机靠近的信号,主控芯片发送信号至无线充电控制芯片,无线充电控制芯片以Qi协议与带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进行通信,通信成功后,按Qi协议调整发射电能及数据内容,保持连接状态,进行无线充电;同时,主控芯片发送信号至电机驱动模块,由电机驱动模块驱动电机64运转一小段时间,在蜗杆65的作用下,齿轮62旋转使得螺纹柱63下移,将圆盘61的内凹部12下拉形成吸盘结构,将手机吸附固定住,电机64停止运转。需要取下手机时,用手触摸触摸按键10,触摸感应检测模块发出信号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发送信号至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64反转,使得齿轮62反转将螺纹柱63上移,将内凹部12上抬形成平整面,取下手机,电机64停止运转。本实施例的无磁移动终端支架采用红外线感应自动启动电机64运转,将圆盘形成吸盘结构用于固定手机,使用方便,对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的固定稳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