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展式放料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2571发布日期:2019-11-25 21:1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展式放料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下展式放料阀。



背景技术:

下展式放料阀一般适用于反应釜,用于反应釜的进、出料使用,而传统的下展式放料阀中阀芯与阀圈之间的密封为线密封,其中,阀芯与阀圈接触的密封面为圆锥面,当物料为液体和固体混合溶液时,部分固体颗粒积聚在阀芯和阀圈之间,当转动阀柄时,阀杆推动阀芯向上运动,由于固体颗粒卡在阀芯和阀圈之间,导致阀芯和阀圈的密封面不能完全接触,产生缝隙,导致密封不严,产生泄漏。由于阀芯和阀圈中卡有固体颗粒,导致阀芯和阀圈的密封面被压出凹坑,即使清理掉固体颗粒后,阀芯阀圈关到位后,也会产生泄漏。

同时由于在阀芯下降时,由于阀芯与阀圈均为橡胶制品,摩擦力较大,通过旋转的方式下降会加快阀芯和阀圈的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密封效果差而且磨损严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密封性好,可以自动清理残余颗粒物且磨损较小的下展式放料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展式放料阀,包括阀体和电源模块,还包括:进料段以及与所述进料段下端倾斜连接的出料段,在所述出料段的下侧壁处设置有与所述阀体内部连通且向下延伸的通孔;上压块,为阶梯状,与阀体固定连接;螺丝,穿过阀体与上压块固定连接;阀圈,设置于所述进料段的入料口处,与上压块和阀体固定连接;电机,安装在阀体外,与电源模块电连接;阀芯,位于所述进料段内,所述阀芯的外周面与所述阀圈配合密封;阀杆,穿过所述通孔与电机固定连接,与阀芯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芯为半球形,且在且底部开有盲孔;所述的盲孔装有金属螺纹;所述的盲孔与阀杆转动连接;所述的阀芯还包括限位卡槽,安装于阀芯底部,与阀芯固定连接;所述的限位卡板中心开有孔洞,用于阀杆穿过。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杆包括:上杆,为圆柱形实心杆,与阀芯转动连接,顶端设有螺纹,与盲孔内的螺纹相配合,在其底部设有螺纹;限位片,位于上杆的顶端的螺纹下方;外杆,为空心杆,插在孔洞内,与阀体固定连接;下杆,其高度与外杆相同,为圆柱形空心杆,安装在外杆内,与外杆转动连接,与上杆转动连接,在其上部内侧设有螺纹,与上杆的底部的螺纹相配合,其底部为实心;传动杆,一端与下杆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阀体与电机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圈的内侧为去掉顶盖的半球形;所述的阀圈的外侧设有向中心倾斜的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卡板围绕中心的孔洞开有直径与限位片相同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设有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杆的顶部位于进料段下端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进料速度的调控;(2)通过螺纹的结构,可以使得阀芯被电机带动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颗粒物甩离阀芯表面,而实现了自动清理残余的效果,也提高密封性;(3)限位卡槽和限位片以及螺纹的配合使用,使得在摩擦力较大时,上杆先从盲孔中退出,然后限位片与限位卡槽的底部接触,使得阀芯受到的压力减小,同时受到向下的力,从而使得阀芯与阀圈更加容易分离,从而减少了磨损,提高了阀芯和阀圈的使用寿命;(4)阀圈的倒角设计,可以使得散落在阀圈上的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阀内;(5)外杆的高度使得,不会有物料顺着外杆的缝隙发生泄漏,大大提高了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一种下展式放料阀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中:1、进料段,2、出料段,3、电机,4、下杆,5、外杆,6、上杆,7、限位片,8、凹槽,9、限位卡槽,10、盲孔,11、螺丝,12、阀体,13、上压块,14、阀圈,15、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下展式放料阀,包括阀体12和电源模块,还包括:进料段1以及与所述进料段1下端倾斜连接的出料段2,在所述出料段2的下侧壁处设置有与所述阀体12内部连通且向下延伸的通孔;上压块13,为阶梯状,与阀体12固定连接;螺丝11,穿过阀体12与上压块13固定连接;阀圈14,设置于所述进料段1的入料口处,与上压块13和阀体12固定连接;电机3,安装在阀体12外,与电源模块电连接;阀芯15,位于所述进料段1内,所述阀芯15的外周面与所述阀圈14配合密封;阀杆,穿过所述通孔与电机3固定连接,与阀芯15转动连接。

所述的阀芯15为半球形,且在且底部开有盲孔10;所述的盲孔10装有金属螺纹;所述的盲孔10与阀杆转动连接;所述的阀芯15还包括限位卡槽9,安装于阀芯15底部,与阀芯15固定连接;所述的限位卡板中心开有孔洞,用于阀杆穿过。

所述的阀杆包括:上杆6,为圆柱形实心杆,与阀芯15转动连接,顶端设有螺纹,与盲孔10内的螺纹相配合,在其底部设有螺纹;限位片7,位于上杆6的顶端的螺纹下方;外杆5,为空心杆,插在孔洞内,与阀体12固定连接;下杆4,其高度与外杆5相同,为圆柱形空心杆,安装在外杆5内,与外杆5转动连接,与上杆6转动连接,在其上部内侧设有螺纹,与上杆6的底部的螺纹相配合,其底部为实心;传动杆,一端与下杆4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阀体12与电机3固定连接。

所述的阀圈14的内侧为去掉顶盖的半球形;所述的阀圈14的外侧设有向中心倾斜的倒角。

所述的限位卡板围绕中心的孔洞开有直径与限位片7相同的凹槽8;所述的凹槽8内设有螺纹。所述的外杆5的顶部位于进料段1下端上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进料速度的调控;通过螺纹的结构,可以使得阀芯15被电机3带动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颗粒物甩离阀芯15表面,而实现了自动清理残余的效果,也提高密封性;限位卡槽9和限位片7以及螺纹的配合使用,使得在摩擦力较大时,上杆6先从盲孔10中退出,然后限位片7与限位卡槽9的底部接触,使得阀芯15受到的压力减小,同时受到向下的力,从而使得阀芯15与阀圈14更加容易分离,从而减少了磨损,提高了阀芯15和阀圈14的使用寿命;阀圈14的倒角设计,可以使得散落在阀圈14上的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阀内;外杆5的高度使得,不会有物料顺着外杆5的缝隙发生泄漏,大大提高了密封性。

在使用中,当打开时,电机3带动下杆4转动,使得上杆6受力向下移动,而阀芯15与阀圈14之间摩擦力较大,所以只有上杆6带动限位片7向下转动,当限位片7接触到限位卡槽9的底部时,阀芯15受到一个较小的旋转的力和一个较大的向下的拉力,使得阀芯15与阀圈14分离,这时可以通过控制电机3旋转的圈数来控制开口的大小,在关闭时,电机3带动下杆4和上杆6,最终带动阀芯15向上旋转,在旋转的时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附着在阀芯15表面的物料被甩到了进料段1内,达到了清理阀芯15的效果,当阀芯15接触到阀圈14时,阀芯15最终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停止转动,但上杆6继续转动,最终将阀芯15与阀圈14顶紧,提升了密封性;在这里,上杆6底部的螺纹以及下杆4的螺纹的螺纹升角很小,所以自锁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易发生螺纹滑落,且由于阀芯15与阀圈14之间的摩擦力的关系,也不会因为螺纹的滑落而导致阀芯15打开;设计中外杆5与阀体12使用焊接的形式进行连接,又因为外杆5的顶部位于进料段1底端的上方,所以不会有物料进入到外杆5,防止了物料泄露的发生,也提升了密封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