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缝机电伴热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4206发布日期:2019-11-12 23:54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缝机电伴热软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流体物料的软管技术,特别是一种灌缝机电伴热软管。



背景技术:

通常的建筑施工(包括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港口码头、采矿等工程)采用沥青作防漏流材料,通过加热沥青,喷涂或者灌缝到漏流隐患处,从加热釜到施工处通过伴热软管来输送沥青,目前市场上输送沥青的伴热软管由于内管是塑料管,在输送的过程中,施工环境一般较为复杂,软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折弯,折弯就会出现死角,导致输送不通畅甚至不通,影响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温、不易产生折弯死角的灌缝机电伴热软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灌缝机电伴热软管,包括软管主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软管主体两端的接头结构,所述软管主体包括由外至内套接的防水保护套层、保温棉固定层、保温层、恒温加热编织层、绝缘层、钢丝编织层、铁氟龙管和内胆管层,所述内胆管层为不锈钢双扣管。

所述恒温加热编织层包括发热丝、控制线、温度传感器线和耐高温纤维线,所述发热丝、控制线、温度传感器线和耐高温纤维线通过编织机编织在所述绝缘层上。

所述绝缘层为硅胶制成。

所述接头结构内轴向设置有连通外界与所述内胆管层的物料输送道,所述接头结构内还设置有供所述发热丝、控制线和温度传感器线通过的走线腔,所述走线腔的上侧设置有外接转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灌缝机电伴热软管通过在最内侧设置不锈钢双扣管,使产品在施工过程中不论怎么折弯,都不会产生折弯死角,保证物料顺利输送;另外,发热丝通过编织机编织,使加热时温度更加均匀,恒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局部轴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径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2,一种灌缝机电伴热软管,包括软管主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软管主体两端的接头结构1,所述接头结构1通过焊接或者扣压在所述软管主体的两端,所述接头结构1的另一端连接分别连接用于施工的喷枪或承载沥青的加热釜,所述软管主体包括由外至内套接的防水保护套层2、保温棉固定层3、保温层4、恒温加热编织层5、绝缘层6、钢丝编织层7、铁氟龙管8和内胆管层9,所述内胆管层9为不锈钢双扣管,所述铁氟龙管8套接在所述内胆管层9上,所述铁氟龙管8具有耐腐蚀、气密性好、耐高温的作用,所述钢丝编织层7通过编织机编织到所述铁氟龙管8上,提高软管的耐压等级,所述绝缘层6为硅胶制成,所述绝缘层6隔离所述恒温加热编织层5和钢丝编织层7,起到绝缘和导热作用,所述恒温加热编织层5包括发热丝、控制线、温度传感器线和耐高温纤维线,所述发热丝、控制线、温度传感器线和耐高温纤维线通过编织机编织在所述绝缘层6上,均匀的机械编织,保证发热丝的均匀度,使加热时温度更加均匀,恒温,所述保温层4主要由阻燃、保温材料制成(如保温棉),防止温度流失和起火,所述保温棉固定层3为一层胶带,起到固定所述保温层4的作用,所述防水保护套层2能够起到防水耐磨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灌缝机电伴热软管通过在最内侧设置不锈钢双扣管,使产品在施工过程中不论怎么折弯,都不会产生折弯死角,保证物料顺利输送。

所述接头结构1内轴向设置有连通外界与所述内胆管层9的物料输送道10,所述接头结构1内还设置有供所述发热丝、控制线和温度传感器线通过的走线腔11,所述走线腔11的上侧设置有外接转接头12。

以上的实施方式不能限定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专业技术领域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整体构思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修饰与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创造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