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减速箱的集油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7546发布日期:2019-12-27 16:04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减速箱的集油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减速箱的集油盒。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辆增多,石油资源日益匮乏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各国政府以及各大汽车厂商逐渐增大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及研究,在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车辆领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对于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减速箱,内部轴齿、轴承以及油封的润滑一般依赖于回转件旋转时的飞溅,以及壳体上的导油结构实现润滑。如专利号为“cn203098814u”的名为“一种车用减速箱润滑油循环结构”,包括套设在轴承外侧的箱体,箱体内设有轴承室和挡油板,轴承室由轴承配合部和支撑台阶部构成,轴承室的支撑台阶部上设有油槽,油槽包括径向上油槽和径向下油槽,径向上油槽和径向下油槽可对称布置也可非对称布置。使用时,减速箱内的润滑油在高速旋转的齿轮带动下受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抛向档油板和箱体内壁上,经箱体内壁从径向上油槽流入轴承室的支撑台阶部,从径向下油槽流入箱体内,形成了一个循环,确保轴承的润滑充分、散热良好,以确保或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但这种结构需要设置一个完整密封的箱体结构,且箱体下部分的拦截结构并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作用,另外,对于润滑油的分配也会出现问题,相较于左侧的回转件来说,润滑油经过挡板和箱体内壁的阻挡,更容易进入到轴承内部,但是其他结构的回转件并没有相应的挡板配合。这种结构的循环结构较为复杂,加工困难,而且在低速时由于转速较低,飞溅油量较少,不足以保证润滑效果,而高速的时候润滑油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减速箱下部,搅油损失偏大,影响整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减速箱的集油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减速箱的集油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为上端敞口的中空腔体结构,箱体内设置有竖向挡板将箱体分割为多个存储润滑油的腔室;所述的腔室上端敞口用于承接飞溅或是滴落的润滑油,底部开设有出油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腔室包括进油腔室;所述的进油腔室一侧为圆弧形板状结构,进油腔室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油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腔室还包括位于进油腔室相对于进油腔室圆弧形侧部一侧的第一腔室;所述的第一腔室通过第一挡板与进油腔室分割,第一腔室底部开设有第二出油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油腔室与第一腔室通过第一挡板与箱体内壁之间的间隙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腔室还包括位于第一腔室远离进油腔室一侧的第二腔室;所述的第二腔室通过第二挡板与第一腔室分割,第二腔室底部开设有第三出油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通过第二挡板与箱体内壁之间的间隙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油腔室上设置有避免润滑油飞溅至减速箱侧壁上的拦截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拦截结构包括设置于进油腔室紧邻进油腔室的圆弧形侧部的承接腔室;所述的承接腔室为敞口腔室,承接腔室与进油腔室连通其底部为便于油液流动的倾斜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拦截结构还包括固定在承接腔室外侧壁上的侧板;所述的侧板为圆弧形挡板结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箱体侧壁设置有多个其固定定位作用的弹片。

本实用新型的集油盒有一定容积,减速箱在高速旋转时,进入集油盒的油量比流出集油盒的油量大,集油盒能够容纳多出的油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

1、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简单,通过承接从差速器齿轮上飞溅和减速箱壳体上滴落的油滴,然后将这些油滴进行分配,在低速时尽管进入集油盒油量有限,但仍能保证差速箱内的重要部件能够充分分配到适量的润滑油,保证润滑效果,高速的时候,大部分润滑油聚集于集油盒内,减速箱下部润滑油较少,可以降低搅油损失,提高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相邻腔室之间设置挡板,挡板与箱体侧壁之间留有连通间隙,保证腔室之间具有独立性,可以保证在不同整车姿态下每个区域仍有足够的油液量;

3、本实用新型在箱体上设置拦截结构,避免飞溅的油滴滴落在减速箱侧壁上,通过拦截结构将润滑油约束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提高了润滑油循环效率,避免了润滑油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将润滑油均匀分配到减速箱内的重要零部件上,润滑油周转效率高,润滑效果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集油盒与差速器齿轮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集油盒俯视图;

其中:1—差速器齿轮;2—进油腔室;3—驱动电机输入轴;4—第一出油口;5—第一腔室;6—第一挡板;7—驱动电机输入轴靠近电机侧轴承;8—第二出油口;9—第二腔室;10—第二挡板;11—中间轴齿轮;12—第三出油口;13—承接腔室;14—侧板;15—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本实施例的集油盒用于减速箱,通过收集差速器齿轮飞溅的油滴和从减速箱壳体上滴落的油滴,然后对其进行二次分配,将润滑油分配到减速箱内重要零部件上,保证减速箱内重要零部件均能够分配到润滑油。本实施例的集油盒有一定容积,减速箱在高速旋转时,进入集油盒的油量比流出集油盒的油量大,集油盒能够容纳多出的油量。

本实施例的集油盒位于减速箱壳体顶部的正下方,位于差速器齿轮1的旋转方向的前方,箱体为上端敞口的中空腔体结构,箱体内设置有竖向挡板将箱体分割为多个存储润滑油的腔室,包括若干个位于减速箱内齿轮、轴承或是油封上方的腔室,腔室上端敞口用于承接飞溅或是滴落的润滑油,底部开设有对应下方齿轮、轴承或是油封的出油口。

如图1~2所示,腔室包括位于差速器齿轮1顶端旋转方向前方的进油腔室2,进油腔室2面向差速器齿轮1的一侧为圆弧形板状结构,进油腔室2的上端不高于差速器齿轮1顶端,进油腔室2的底部开设有对应中间轴齿轮11的第一出油口4。差速器齿轮1旋转带起的油滴在惯性作用下从差速器齿轮1的顶点处甩出,飞溅的油滴进入到进油腔室2内,通过第一出油口4进入到中间轴齿轮11对其进行润滑。

如图1~2所示,腔室还包括位于进油腔室2远离差速器齿轮1一侧的第一腔室5,第一腔室5通过第一挡板6与进油腔室2分割,第一腔室5为处于驱动电机输入轴靠近电机侧轴承7正上方的敞口腔室,第一腔室5底部开设有正对中间轴齿轮11的第二出油口8。进油腔室2与第一腔室5通过第一挡板6与箱体内壁之间的间隙连通。第一腔室5内的润滑油有三个来源,一是承接差速器齿轮1甩出的油滴,二是从减速箱顶部滴落的油滴,三是通过第一挡板6与箱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从进油腔室2进入到第一腔室5内。第一腔室5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二出油口8进入到中间轴齿轮11对其进行润滑,中间轴齿轮11与驱动电机输入轴3啮合传动连接,滴落在中间轴齿轮11上的润滑油通过啮合齿轮部分传递到驱动电机输入轴3对其进行润滑。

如图1~2所示,腔室还包括位于第一腔室5远离进油腔室2一侧的第二腔室9,第二腔室9通过第二挡板10与第一腔室5分割,第二腔室9为处于中间轴齿轮11正上方的敞口腔室,第二腔室9底部开设有正对驱动电机输入轴靠近电机侧轴承7的第三出油口12。同样的第二腔室9内的润滑油也有三个来源,一是承接差速器齿轮1甩出的油滴,二是从减速箱顶部滴落的油滴,三是通过第二挡板10与箱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从第一腔室5进入到第二腔室9内。第二腔室9与第一腔室5通过第二挡板10与箱体内壁之间的间隙连通。第二腔室9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三出油口12对驱动电机输入轴靠近电机侧轴承7进行润滑,。

为了避免飞溅的油滴喷溅到减速箱壳体侧壁上,本实施例在进油腔室2面向差速器齿轮1一侧设置有避免差速器齿轮1上润滑油飞溅至减速箱侧壁上的拦截结构。如图1~2所示,拦截结构包括设置于进油腔室2面向差速器齿轮1一侧的承接腔室13,承接腔室13处于差速器齿轮1轴向侧部与减速箱侧壁之间的敞口腔室,承接腔室13与进油腔室2连通,其底部为便于油液流动的倾斜底面。

另外,拦截结构还包括位于差速器齿轮1轴向侧部与减速箱侧壁之间的侧板14,侧板14为边缘与差速器齿轮1上半部分边缘齐平的圆弧形结构。本实施例在侧板14上开设有螺孔结构,通过螺栓将侧板14固定在减速箱壳体侧壁上,为了保证稳定性,本实施例在箱体侧壁设置有多个与减速箱侧壁固定的弹片1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