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制循环供油轴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6855发布日期:2020-01-03 11:2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制循环供油轴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机械轴组润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制循环供油轴组。



背景技术:

在煤矿工作面内,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皮带自移机尾等在工作过程中,通常要用到轴组,轴组是驱动链条运转的轴类部件,轴组在运转过程中需要用到润滑油润滑,目前,轴组润滑方式通常采用将轴组预先装满润滑油,油箱悬挂在远处,利用重力向轴组供油,轴组上部设置透气孔,如图1所示。通常采用的润滑油牌号为n320,粘度高,流动性差,目前的技术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油箱较小,加油频繁;由于安装位置限制,油箱与轴组落差不大,油箱补液不及时,极端情况下影响供液;轴组只能靠自身散热,效果差;长时间运转后,轴组内的杂质无法排除,降低了轴组使用寿命;进油口设置滤芯,由于油液过滤慢,导致注油时油液溢出,必须缓慢注油,影响工作效率;滤芯与油箱盖安装在一起,开盖时容易取出造成油液污染;轴组进油孔与透气孔位置固定,倾斜工况下,轴组将缺油或油液过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强制循环供油轴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制循环供油轴组,包括轴组和油箱,所述油箱顶部安装有液压泵,轴组与油箱之间连接有进油管和回油管,油箱上设置有减压阀、节流阀和换向阀,液压泵将油箱中的润滑油泵出,经过换向阀、减压阀和节流阀,由进油管通过轴组进油口进入轴组,润滑油在轴组内到达一定高度后,由轴组回油口经回油管返回油箱。

所述油箱内部通过滤网分为两侧,其中一侧为注油区,另一侧为净油区,液压泵安装在净油区上方,回油管的润滑油返回油箱注油区。

所述油箱的净油区外部设置有液位计。

液压泵内布置有溢流阀。

所述进油口设置在轴组的下部,轴组上设置有多个回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液压泵,采用强制供液润滑,供液可靠,主动循环供油润滑,润滑效果好,散热快;油箱由滤网分隔为两部分,一侧为注油区,一侧为净油区,可快速向油箱注油,不必担心溢出,净油区和注油区相对独立避免相互污染,滤网面积大,能够提高过滤能力,过滤效率高,轴组内润滑油清洁度高,使用可靠,寿命更长;油箱上设置液位计方便观察,液压泵内布置溢流阀,避免系统过载,设置减压阀和节流阀,调整供液压力、流量,可适应不同工况;设置换向阀,正向可正常供液,反向可对轴组进行冲洗,轴组进油口设置在底部,方便反冲洗时清除杂物,轴组设置多个回油口,适合倾斜的工况;本装置布置方便,对安装位置没有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轴组润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箱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轴组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轴组在水平状态下的进油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轴组在向上倾斜状态下的进油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轴组在向下倾斜状态下的进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制循环供油轴组,包括轴组1和油箱10,油箱10顶部安装有液压泵7,轴组1与油箱10之间连接有进油管11和回油管2,进油管11与轴组1的进油口12相连接,回油管2与轴组1的回油口13相连接,油箱10上设置有减压阀3、节流阀4和换向阀5,液压泵7将油箱10中净油区102的润滑油泵出,经过换向阀5、减压阀3和节流阀4,由进油管11通过轴组进油口12进入轴组1,润滑油在轴组1内到达一定高度后,由轴组回油口13经回油管2,返回油箱注油区101。

如图3所示,油箱10内部通过滤网9分为两侧,其中一侧为注油区101,另一侧为净油区102,液压泵7安装在净油区102上方,进油管11连接油箱净油区102,回油管2连接油箱注油区101。

油箱的净油区102外部设置有液位计8,液压泵7内布置有溢流阀6。

液压泵7与轴组进油口12之间布置有减压阀3和节流阀4,用于调定合适的压力和流量,还布置有换向阀5,换向阀5正向为正常供液,反向可对轴组1进行冲洗。

如图4-7所示,进油口12设置在轴组1的下部,轴组1上设置有多个回油口13。进油口12设置在轴组的下部,方便反向冲洗时清除杂物,轴组上设置多个回油口13,在不同的倾斜角度下使用相对应的回油口13,能够保证轴组1内充满油液,适应倾斜工况。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使用液压泵将油箱净油区的润滑油泵出,调节换向阀,换向阀正向时正常供液,经过减压阀和调节阀调节合适的供液压力和流量,通过进液管导入轴组底部,油液在轴组内到达一定高度后,通过回油管流入油箱的注油区,然后经过滤网进入净油区。润滑油循环运转,能够大大提高轴组的散热效率。反向时可对轴组进行冲洗,换向阀反向供液使润滑油由位置高的原回油口进入,由位置低的原进油口流出,同时带出轴组内部的杂质灰尘等。因为灰尘和杂质密度较大,由位置低一些的油口较容易流出。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