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修复粘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2066发布日期:2020-02-08 00:2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修复粘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修复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管道修复粘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由于老旧管道的老化、年久失修,许多地下的排水管道及电力管道等市政管道都存在变形、错口、脱节等不同的损坏现象,需要将原有坍塌管道修复后再延伸铺设。通常,对于损坏的管道通过开挖道路的方式进行修复,但是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与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还存在工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而非开挖修复方式就可以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同时,实现快速修复管道坍塌位的目的。但是,目前非开挖式修复需要人工进入管道内进行修复作业,不仅存在施工安全隐患,而且这种修复方式只适用于大口径管道修复。对于小口径管道修复时,人工无法进入管道从而无法对管道进行修复。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修复粘合装置,在非开挖状态下可直接对管道进行修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修复粘合装置,包括与非开挖钻机连接的牵引头,所述牵引头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牵引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修复管移动的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牵引座和限制修复管位置的挡环,所述牵引座的一端与牵引头连接,所述牵引座另一端与挡环固定连接,且所述挡环可与修复管端面抵接,所述牵引座可插置于修复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修复使非开挖钻机的钻头从待修复的管道内穿过,之后将修复管套接于牵引座,之后将牵引头与非开挖钻机连接,利用非开挖钻机驱动修复管移动,通过钻头的移动距离确定修复管是否达到待修复处,之后钻头朝向相反方向移动,使牵引机构与钻头脱离,之后再将钻头从另一方向从管道内脱离,此时完成了管道的修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牵引座呈中空设置且其内腔连接有两组粘合机构,所述粘合机构包括用于储存胶水的储胶桶、滑动于储胶桶内的压力板和驱动压力板移动的电动推杆,所述储胶桶侧壁周向贯穿有若干出胶孔,所述出胶孔内均设置有朝向储胶桶外导通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牵引座内壁两端均周向开设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将挡环贯穿,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轴线分别与一个让位孔的轴线重合,所述电动推杆固定于牵引座内腔,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穿过储胶桶与压力板固定,所述电动推杆共同连接有控制其动作的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修复管移动至管道破损处时,利用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的推杆伸长,之后利用压力板使胶水克服第一单向阀的压力从储胶桶内流出,利用胶水将修复管与待修复的管道连接,使修复管与待修复的管道之间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牵引座靠近牵引头的端面连接有若干清洁块,且相邻所述清洁块之间抵接,所述清洁块远离牵引座轴线的端面与管道内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清洁块对待修复的管道内壁的污垢刮除,从而使胶水可与管道内壁连接,增加了修复管与管道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洁块与牵引座铰接,所述清洁块围绕牵引座的轴线设置,所述清洁块均连接有驱动其朝向挡环转动的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环限制胶水的流动,使胶水可与修复管和待修复的管道完全接触,从而使两者之间的间隙可完全被粘合,增加了修复管和待修复的管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修复管的修复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牵引座远离牵引头的一端同轴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外壁可与待修复的管道内壁抵接,所述限位环端面与挡环远离牵引头的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牵引座从修复管内抽出时,清洁块可朝向牵引座的轴线转动,从而不会对牵引座的移动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胶桶侧壁均贯穿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胶口,所述进胶口内设置有朝向储胶桶内导通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牵引座内壁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均贯穿有连接孔,所述进胶口的开口分别朝向一个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进胶口和连接孔可直接向储胶桶内注入胶水,从而不再需要将牵引座和储胶桶进行拆卸,从而向储胶桶可注入胶水的过程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滑移连接有驱动环,所述驱动环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分别与清洁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牵引座从修复管内穿过时,将驱动环朝向远离牵引座的方向移动,此时清洁块同时朝向牵引座轴线方向转动,从而使清洁块的移动过程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有驱动螺母,驱动螺母远离牵引座的一端可与驱动环靠近牵引座的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螺母限制驱动环的位置,从而在将牵引座从修复管内穿过时不再需要人工限定驱动环的位置,从而使管道的修复过程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牵引机构将修复管移动至待修复的管道内,使用修复管将待修复处封闭,从而在非开挖状态下就可对管道进行修复;

2、利用粘合机构将修复管和待修复的管道进行粘合,增加了修复管和管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修复的效果更好;

3、利用清洁块将管道内壁的污垢刮除,从而使胶水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好,使管道的修复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粘合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附图说明:1、牵引头;11、连接杆;12、驱动环;13、连接绳;14、驱动螺母;2、牵引机构;21、牵引座;211、安装孔;212、安装板;213、固定块;214、让位孔;215、连接孔;22、挡环;23、控制器;24、清洁块;25、扭簧;26、限位环;3、粘合机构;31、储胶桶;311、维修孔;312、维修板;313、出胶孔;314、进胶口;32、压力板;33、电动推杆;34、第一单向阀;35、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管道修复粘合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与非开挖钻机连接的牵引头1,牵引头1侧成子弹头状。牵引头1端面使用螺栓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远离牵引头1的一端连接有驱动修复管移动的牵引机构2,牵引机构2包括牵引座21和限制修复管位置的挡环22。牵引座21连接于连接杆11原理牵引头1的一端,挡环22焊接于牵引座21远离连接杆11的一端,其靠近连接杆11的一端可与修复管抵接,且其远离牵引座21轴线的端面与待修复的管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牵引座21可置于修复管内腔。在进行修复使非开挖钻机的钻头从待修复的管道内穿过,之后将修复管套接于牵引座21,之后将牵引头1与非开挖钻机连接,利用非开挖钻机驱动修复管移动,通过钻头的移动距离确定修复管是否达到待修复处,之后钻头朝向相反方向移动,使牵引机构2与钻头脱离,之后再将钻头从另一方向从管道内脱离,此时完成了管道的修复。

如图2所示,由于管道内会通过污水,此时流动的污水会对修复管施加沿其轴向的力,使修复管移动从而导致破损无法被填补。因此牵引座21连接有两组粘合机构3,粘合机构3包括储胶桶31、滑动于储胶桶31内的压力板32和驱动压力板32移动的电动推杆33。牵引座21呈中空设置,其两端均贯穿有安装孔211,安装口内使用螺栓连接有将其封闭的安装板212。牵引座21内腔中部焊接有固定块213,粘合机构3分别位于固定块213的两侧,电动推杆33使用螺栓固定于固定块213端面。储胶桶31使用螺栓固定于牵引座21内,其远离电动推杆33的端面贯穿有维修孔311,且螺纹连接有将维修孔311封闭的维修板312。压力板32置于储胶桶31内滑移,电动推杆33的推杆穿过储胶桶31使用螺栓与压力板32连接,胶水置于压力板32远离电动推杆33的一端。储胶桶31侧壁周向贯穿有八个与其内腔连通的出胶孔313,出胶孔313内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34,第一单向阀34朝向储胶桶31外导通。牵引座21内壁空间其两端面的位置周向贯穿有八个让位孔214,出胶孔313的轴线分别与一个让位孔214的轴线重合。电动推杆33共同使用导线连接有控制其电机正反转的控制器23,其还共同使用导线与蓄电池连接。在将修复管移动至管道破损处时,利用控制器23控制电动推杆33的推杆伸长,之后利用压力板32使胶水克服第一单向阀34的压力从储胶桶31内流出,利用胶水将修复管与待修复的管道连接,使修复管与待修复的管道之间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如图1所示,由于待修复的管道内壁附着有污垢,此时在利用胶水将修复管与待修复的管道连接时,胶水无法附着于待修复的管道表面,此时会降低待修复的管道与修复管之间的连接强度。因此牵引座21靠近牵引头1的端面铰接有若干清洁块24,清洁块24围绕牵引座21的轴线设置,且相邻清洁块24之间抵接,清洁块24为柔性材质。清洁块24远离其铰接点的端面可与待修复的管道内壁抵接,其分别连接有驱动其远离铰接点的一端朝向挡环22移动的扭簧25,扭簧25的轴线与清洁块24的铰接轴线重合,其一端与牵引座21焊接,其另一端与清洁块24焊接。利用清洁块24对待修复的管道内壁的污垢刮除,从而使胶水可与管道内壁连接,增加了修复管与管道的连接强度。

如图1所示,由于胶水从让位孔214内流出时,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此时会导致胶水无法将修复管与管道的连接处完全粘合。因此牵引座21远离牵引头1的一端同轴焊接有限位环26,限位环26外壁可与待修复的管道内壁抵接,其靠近挡环22的端面可与挡环22焊接。利用限位环26限制胶水的流动,使胶水可与修复管和待修复的管道完全接触,从而使两者之间的间隙可完全被粘合,增加了修复管和待修复的管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修复管的修复效果更好。

为了在向储胶桶31内添加胶水的过程更加方便,不再需要将牵引座21和储胶桶31进行拆卸。如图3所示,两个储胶桶31侧壁均贯穿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胶口314,进胶口314内设置有朝向储胶桶31内导通的第二单向阀35。牵引座21内壁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均贯穿有连接孔215,进胶口314与连接孔215连接。利用进胶口314和连接孔215可直接向储胶桶31内注入胶水,从而不再需要将牵引座21和储胶桶31进行拆卸,从而向储胶桶31可注入胶水的过程更加方便。

如图1所示,由于在将牵引座21从修复管内穿过时,需要使清洁块24朝向牵引座21的轴线方向转动,而清洁块24的数量较多,此时直接移动清洁块24较为麻烦。因此连接杆11滑移连接有驱动环12,驱动环12外壁黏连有若干连接绳13,连接绳13远离驱动环12的一端分别与一块清洁块24黏连。在将牵引座21从修复管内穿过时,将驱动环12朝向远离牵引座21的方向移动,此时清洁块24同时朝向牵引座21轴线方向转动,从而使清洁块24的移动过程更加方便。

由于在将驱动环12朝向远离牵引座21的方向移动时,仍需要人工限定驱动环12的位置。因此连接杆11螺纹连接有驱动螺母14,驱动螺母14远离牵引座21的一端可与驱动环12靠近牵引座21的端面抵接。利用驱动螺母14限制驱动环12的位置,从而在将牵引座21从修复管内穿过时不再需要人工限定驱动环12的位置,从而使管道的修复过程更加方便。

工作原理:

非开挖钻机的钻头先从待修复的管道另一端伸出,将驱动环12朝向远离牵引座21的方向移动,使清洁块24朝向牵引座21的轴线方向移动,之后将牵引座21从修复管内穿过,使其与牵引头1和钻头连接,之后将驱动环12朝向牵引座21移动,使清洁块24端面与牵引座21抵接。之后利用非开挖钻机将修复管移动至待修复处,利用钻头移动的距离判断是否到达待修复出,之后利用控制器23控制电动推杆33的推杆移动,使胶水进入管道内,利用限位环26和清洁块24限制胶水的流动,使胶水可将修复管与管道的连接处完全黏连。之后钻头驱动牵引座21和牵引头1从进入管道的开口移出,之后使牵引头1与钻头若离连接,使钻头从管道另一端离开,此时完成了管道的修复。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