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段构成的垫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7763发布日期:2020-05-12 17:5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段构成的垫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领域的连接构件的垫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螺栓上的四段结构的垫片。



背景技术:

连接紧固体是使用十分广泛的连接件,使用量也十分巨大,而垫片是紧固件的配件,通常的垫片的结构是中心具有通孔的环状结构,螺栓通过上述的通孔后,旋紧螺栓上的螺母夹持上述的垫片并将待紧固件连接。但在待紧固件为箱式件或中空筒形如钢管或大型件时,上述的紧固件的安装使用就十分不便,特别是垫片就很难通过待紧固件上的通孔而装配。为解决上述困难,设计出了可变形的分段式垫片,如四段弧形垫片构成一个圆形垫片,在圆形垫片外设有一橡胶圈以约束上述的四段弧形垫片构成一体的圆形垫片,使用时在上述圆形垫片的一个对称的连接缝外施加一个相对的外力,上述的垫片则会变形压扁的枣核形状,意味着有一短轴,则可通过前述的待紧固件上的通孔,一旦上述变形后的圆形垫片通过通孔,在上述的橡胶圈施加的周向外力的作用下恢复原有的状态,则可旋紧螺母,实现单向螺栓的使用。上述的分段式垫片存在一些缺陷,如变形后在橡胶圈的作用力下无法恢复原状,即相邻的两段垫片会错位,甚至有崩脱,而使垫片的摩擦作用大幅降低或失效,也有可能在使用前某一段垫片会脱离而造成损失。故如何改进设计而克服上述的缺陷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用于单向螺栓上的使用方便、不会相互脱离的四段构成的垫片。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关键是由四段弧形垫片构成圆形垫片,弧形垫片的一端有内缘凹部和外缘凹部,另一端有内缘凸部和外缘凸部,相邻的弧形垫片的内外缘凹部与内外缘凸部相配合,内外缘凹部和内外缘凸部之间均有一剖切斜面,剖切斜面与中轴线切面之间的夹角α大于或等于3°并小于5°,圆形垫片的外表面设有一橡胶圈。

所述的内缘凹部由两段不同曲率半径的曲面构成。

所述的外缘凹部由两段不同曲率半径的曲面构成。

所述的内缘凹部与弧形垫片的内圆表面之间形成一个曲面过渡的第一限制端,外缘凹部与弧形垫片的外圆表面之间形成一个曲面过渡的第二限制端。

所述的内缘凹部的gh曲面段的曲率半径r1≥20%r1,r1为弧形垫片的内表面半径,hi曲面段的曲率半径r2≤50%r1。

所述的外缘凹部的cd曲面段的曲率半径r3≥10%r2,r2为弧形垫片的外表面半径,bc曲面段的曲率半径r4≤50%r3。

所述的剖切斜面与内缘凹部之间的fg过渡曲面段的曲率半径r5≥20%r1,第一限制端的曲率半径r6≤1/3r2。

所述的剖切斜面与外缘凹部之间的de过渡曲面段的曲率半径r7≥20%r3,第二限制端的曲率半径r8≤1/3r4。

所述的圆形垫片的四分之一分割的中轴线与剖切斜面之间的夹角α大于或等于3°。

所述的弧形垫片的外表面有一沟槽,橡胶圈嵌入沟槽。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分段式垫片在施加外力时具有很好的顺利变形过程,且相邻的两段弧形垫片之间还具有极佳的防止错位和防脱出橡胶圈的性能,在解除外力时,具有非常顺利的恢复变状的能力,甚至整个圆形垫片在高空坠落时仍能保持弧形垫片不脱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极大地提高单向螺栓的使用效果和减少垫片的损失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垫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弧形垫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四段结构垫片受到外力时的变形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是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的全面理解,而不应视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由四段弧形垫片1构成圆形垫片,上述的每一段弧形垫片1与相邻的弧形垫片1首尾相接,弧形垫片1的一端有内缘凹部2和外缘凹部3,另一端有内缘凸部4和外缘凸部5,相邻的弧形垫片1的内外缘凹部(2、3)与内外缘凸部(4、5)相配合,即内缘凸部4嵌入内缘凹部2和外缘凸部5嵌入外缘凹部3,并且凹凸部基本重合地配合,内外缘凹部(2、3)和内外缘凸部(4、5)之间均有一剖切斜面9,相邻的弧形垫片1的剖切斜面9相互接触性重合,剖切斜面9与中轴线切面(如图4中剖切斜面9一侧的虚线)夹角α大于或等于3°并小于5°,这会使弧形垫片1的内外缘凹部(2、3)和内外缘凸部(4、5)形成一个错位设置;圆形垫片的外圆面设有一橡胶圈(图中未示出),该橡胶圈的收缩弹力将四段弧形垫片1形成首尾相连接状态保持形成圆形垫片,使四段弧形垫片1相互之间不会散开和彼此之间紧密接触连接。在对上述的圆形垫片施加一个作用于连接缝处的相对的外力时,圆形垫片会变形(图5所示),受力的两个相对的连接缝处的内缘端张开,外缘端的相互有一错位的外缘凸凹部之间保持嵌入状态,外缘凹部3和外缘凸部5的表面存在一个相互的滑动运动,变形后,连接缝处的内外径变小,也就是说使圆形垫片扁平化,则变形后的圆形垫片可通过单向螺栓待连接件上的通孔,变形后的圆形垫片通过上述的待连接件的通孔后,施加的外力自然解除,前述的橡胶圈的收缩弹力将使变形的圆形垫片恢复原状,通过工具旋紧螺母并压紧上述的圆形垫片,上述的凹凸部的错位设置使作用的外力与内外缘凹部(2、3)或与内外缘凸部(4、5)之间的连线不会重合或有一微小偏差,这使弧形垫片1之间不易脱离。

前面已描述了内外缘凹部(2、3)分别与内外缘凸部(4、5)相配合,并四段弧形垫片1构成一个圆形垫片,在圆形垫片受到外力作用而压成扁状的变形过程中,凹部和凸部的表面之间有滑动运动,且凹部和凸部之间在受力的偏向等因素的影响或作用下,两者之间存在脱离的问题,为提高凹部和凸部之间的滑动的顺畅和相互制约,所述的内缘凹部2由两段不同曲率半径的曲面构成,两段曲面圆滑过渡,相应的内缘凸部4的表面与上述的内缘凹部2的表面配合,由于内缘凹部2的上述构成,使内缘凸部4不仅在内缘凹部2内可顺畅平滑的运动,且两者之间还具有相互约束的作用。同样,外缘凹部3由两段不同曲率半径的曲面构成,两段曲面圆滑过渡,以便外缘凸部5的表面与外缘凹部3良好重合配合并且相互滑动运动流畅。

为进一步提高内外缘凹部(2、3)对内外缘凸部(4、5)的约束作用和防止圆形垫片变形时相互脱离,所述的内缘凹部2与弧形垫片1的内圆表面之间形成一个曲面过渡的第一限制端6,外缘凹部3与弧形垫片1的外圆表面之间形成一个曲面过渡的第二限制端7;当圆形垫片变形时(图5所示),内外缘凸部(4、5)在内外缘凹部(2、3)内旋转并滑动运动,上述的第一、二限制端(6、7)则限制内外缘凸部(4、5)在施加的外力不完全对称或两方向受力有偏差时不会从内外缘凹部(2、3)内脱出。

为进一步提高内外缘凹部(2、3)与内外缘凸部(4、5)之间的相互滑动运动的顺畅性,避免凹部与凸部之间在运动过程中的相互干涉,所述的内缘凹部2的gh曲面段的曲率半径r1≥20%r1,r1为弧形垫片1的内表面半径,hi曲面段的曲率半径r2≤50%r1,其中曲率半径r1不大于40%r1和曲率半径r2不小于35%r1,这样两段不同曲率半径的曲面段形成了不同的局部凹部,对脱离有一定的约束,且两段曲面段之间也容易实现圆滑的过渡而保证滑动运动的顺畅;为进一步提高防止内缘凸部4脱出内缘凹部2,上述的gh曲面段的圆心位于弧形垫片1的内表面延长线和四分之一分割中轴线的交点上,这可进一步保证圆形垫片变形时内缘凹部2和内缘凸部4不会彼此脱离。所述的外缘凹部3的cd曲面段的曲率半径r3≥10%r2,r2为弧形垫片1的外表面半径,bc曲面段的曲率半径r4≤50%r3,其中曲率半径r3不大于30%r2和曲率半径r4不小于40%r3,这使外缘凹部3对外缘凸部5既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又使两个曲面段之间容易实现圆滑的过渡而保证滑动运动的顺畅,并且上述的cd曲面段的圆心位于弧形垫片1的外表面延长线和四分之一分割中轴线的交点上,这进一步保证外缘凹部3和外缘凹部5之间的相互啮合而不会彼此脱离。

为使圆形垫片在变形过程中相邻的弧形垫片1之间的配合的相互约束和运动的顺畅,所述的剖切斜面9与内缘凹部2之间的fg过渡曲面段的曲率半径r5≥20%r1,第一限制端6的曲率半径r6≤1/3r2,其中r5不大于35%r1和第一限制端6的曲率半径r6不小于1/4r2;同时,所述的剖切斜面9与外缘凹部3之间的de过渡曲面段的曲率半径r7≥20%r3,第二限制端7的曲率半径r8≤1/3r4,其中r7不大于35%r3和第二限制端7的曲率半径r8不小于1/4r4,上述的技术要求可以保证凹部与凸部之间的运动轨迹或变形中的圆形垫片的弧形垫片1的运动轨迹不会相互干涉,确保运动过程的顺畅。

为进一步防止圆形垫片变形时的弧形垫片1的脱离,所述的圆形垫片的四分之一分割的中轴线与剖切斜面9之间的夹角α大于或等于3°,上述的圆形垫片的四分之一分割的中轴线是完整的圆形垫片的四分之一的虚拟的分割线,四段弧形垫片1还要构成一个圆形垫片,由于存在上述的夹角α,使内外缘凸部(4、5)的位置有一个错位和凸部高点的不一致,可以防止弧形垫片1的相互滑脱,上述的夹角α不大于8°;为进一步保护前述的橡胶圈,弧形垫片1的外表面有一沟槽8,橡胶圈嵌入沟槽8,则橡胶圈不会脱离,且不易出现制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划伤破坏。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四段构成的垫片,使用极为方便,在实际安装使用中,变形顺畅,不会产生变形的错位、无法恢复原状等情况,为一种效率高的安全的分段式垫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