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拉机双行星传动组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3966发布日期:2020-01-24 11:2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拉机双行星传动组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拖拉机,具体是指一种拖拉机双行星传动组件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的拖拉机的动力系统来源于发动机,经过变速箱的变速,最后经过动力分配箱进行动力输出,在变速箱的变速过程中,首先利用若干个齿轮组的配合,最后经过行星轮的传动。

拖拉机是一种特殊运载工具,拖拉机的使用地形是全地形,随着拖拉机的应用范围不断变化,拖拉机生产商在制造过程中,尽可能的增加挡位数,以不同的挡位对应不同的使用地形,从而使得拖拉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但是在制造成本与使用地形的综合考量上,目前的拖拉机挡位数量已经无法进一步拓展,也是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思维限制,从市场调研看,无论哪种拖拉机,型号、品牌等拖拉机的传动系统,生产商在设计制造挡位变速时,都是从变速箱入手,然而设计都是在不断改变齿轮之间的配合,从而增加一些挡位,最后动力输出还是经过一个行星轮传动,将动力传递给动力分配箱,从而导致一些特殊地形在使用拖拉机过程中,挡位传动效率最大化与地形之间并不能形成对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拖拉机双行星传动组件系统,本传动系统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在确保变速箱前置齿轮配合不便的情况箱,连续设置两组相互连接的行星轮传动系统,每个行星轮传动带有两个档位变化,从而增加了2倍以上的挡位,使得挡位数量倍增,一方面可以应对更多的地形,保证拖拉机功率最大化,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节能减排,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拖拉机双行星传动组件系统,包括两组传动比不同的行星轮传动组件,分别为第一行星轮传动组件和第二行星轮传动组件,发动机动力经过变速箱内的齿轮组传动变化后,与第一行星轮传动组件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一行星轮传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行星轮传动组件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行星轮传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动力分配箱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行星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动力传递轴,第一动力传递轴右端接有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架与第一动力传递轴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轴右端还设有第一划线齿。

作为优选,第二行星轮传动组件包括第二动力传递轴,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轴与第一动力传递轴同轴设置,且第二动力传递轴与第一动力传递轴右端设有公称直径、齿数、模数相同的第二划线齿,第二划线齿上套装有可以沿着第一划线齿和第二划线齿轴向移动的第一套筒。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行星架右侧端面设有安装第一套筒和第二动力传递轴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环形设置的第一内齿,所述第一套筒上设有与第一内齿配合的第一外齿,所述第一外齿在第一套筒轴向移动过程中,能够实现第一内齿和第一外齿的啮合与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轴右端接有第二行星架,所第二行星与第一动力传递轴之间通过齿轮你啮合递,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轴右端还设有第三划线齿。

作为优选,动力分配箱的动力输入轴与第二动力传递轴同轴设置,且动力分配箱的动力输入轴与第二动力传递轴右端设有公称直径、齿数、模数相同的第四划线齿,第四划线齿上套装有可以沿着第三划线齿和第四划线齿轴向移动的第二套筒。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行星架右侧端面设有安装第二套筒和动力分配箱的动力输入轴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环形设置的第二内齿,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与第二内齿配合的第二外齿,所述第二外齿在第二套筒轴向移动过程中,能够实现第二内齿和第二外齿的啮合与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外部均设有配合拨叉将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往复拨动的拨叉槽。

作为优选,第一行星轮传动组件和第二行星轮传动组件通过轴承和安装固定板安装设置在箱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套筒内部设有与第一划线齿、第二划线齿配合的驱动齿,第二套筒内部设有与第三划线齿、第四划线齿配合的驱动齿。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传动系统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在确保变速箱前置齿轮配合不便的情况箱,连续设置两组相互连接的行星轮传动系统,每个行星轮传动带有两个档位变化,从而增加了2倍以上的挡位,使得挡位数量倍增,一方面可以应对更多的地形,保证拖拉机功率最大化,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节能减排,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拖拉机双行星传动组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的截面图。

图4为图3中行星轮传动组件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套筒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拖拉机双行星传动组件系统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中所示,一种拖拉机双行星传动组件系统,包括两组传动比不同的行星轮传动组件,分别为第一行星轮传动组件1和第二行星轮传动组件2,发动机动力经过变速箱3内的齿轮组4传动变化后,与第一行星轮传动组件1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一行星轮传动组件1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行星轮传动组件2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行星轮传动组件2的动力输出端与动力分配箱5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传动组件1包括第一动力传递轴1.1,第一动力传递轴1.1右端接有第一行星架1.2,所述第一行星架1.2与第一动力传递轴1.1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轴1.1右端还设有第一划线齿1.3;第二行星轮传动组件2包括第二动力传递轴2.1,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轴2.1与第一动力传递轴1.1同轴设置,且第二动力传递轴2.1与第一动力传递轴1.1右端设有公称直径、齿数、模数相同的第二划线齿2.2,第二划线齿2.2上套装有可以沿着第一划线齿1.3和第二划线齿2.2轴向移动的第一套筒6;所述第一行星架1.2右侧端面设有安装第一套筒6和第二动力传递轴2.1的第一安装孔1.5,所述第一安装孔1.5内设有环形设置的第一内齿1.6,所述第一套筒6上设有与第一内齿1.6配合的第一外齿6.1,所述第一外齿6.1在第一套筒6轴向移动过程中,能够实现第一内齿1.6和第一外齿6.1的啮合与分离;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轴2.1右端接有第二行星架2.3,所第二行星与第一动力传递轴1.1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递,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轴2.1右端还设有第三划线齿2.4;动力分配箱5的动力输入轴5.1与第二动力传递轴2.1同轴设置,且动力分配箱5的动力输入轴5.1与第二动力传递轴2.1右端设有公称直径、齿数、模数相同的第四划线齿5.2,第四划线齿5.2上套装有可以沿着第三划线齿2.4和第四划线齿5.2轴向移动的第二套筒7;所述第二行星架2.3右侧端面设有安装第二套筒7和动力分配箱5的动力输入轴5.1的第二安装孔2.6,所述第二安装孔2.6内设有环形设置的第二内齿2.7,所述第二套筒7上设有与第二内齿2.7配合的第二外齿7.1,所述第二外齿7.1在第二套筒7轴向移动过程中,能够实现第二内齿2.7和第二外齿7.1的啮合与分离;所述第一套筒6和第二套筒7外部均设有配合拨叉将第一套筒6和第二套筒7往复拨动的拨叉槽7.3;第一行星轮传动组件1和第二行星轮传动组件2通过轴承8和安装固定板9安装设置在变速箱3的箱体内;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设有与第一划线齿1.3、第二划线齿2.2配合的第一驱动齿6.2,第二套筒7内部设有与第三划线齿2.4、第四划线齿5.2配合的第二驱动齿7.2。

使用时,利用拨叉分别拨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当第一套筒位于右侧,第一内齿和第一外齿分离状态,利用第一套筒的第一驱动齿与第一划线齿和第二划线齿的啮合,齿轮组的动力直接传递给第二行星轮传动组件,此时第一行星轮组件空转,利用第二套筒的第二外齿和第二行星架的第二内齿配合,行星架传动动力,实现变速,并将变速后的动力传递给后面的动力分配箱。同理,利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左右配合,可以实现增加2倍的挡位数,使得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能够实现更多的变速,以满足更多的拖拉机工作环境。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在此,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