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8006发布日期:2020-04-17 17:43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将支撑臂夹持于一板件上的夹具。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专利号m369599公开了一种公知的支撑臂架,该支撑臂架具有一夹具,夹持于桌缘,用于支撑一显示器,该夹具具有一u型扣座、一螺杆及一夹持片,该螺杆连接该夹持片的一端穿设于该u型扣座。当该夹具夹设于该桌缘时,该夹持片接触桌缘下表面,而该螺杆突出于该桌缘下方,通过旋转该螺杆可以调整夹具对桌缘的夹紧力。

然而,公知夹具于桌缘下裸露突出的螺杆,不仅外观上不美观,更因其位处桌缘下方,使用时容易由于视线不及而碰撞受伤而有安全上的隐患,且必须在桌缘下方操作调整,使用者在操作上也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主要目的在于,将支撑臂架中夹具的螺纹行程隐藏在夹具本身中,本实用新型的夹具为可拆卸式,可先行针对各不同厚度的工作平面调整两夹钳间的初始间距,缩短夹紧过程所需的螺纹行程。而使用者操作的螺杆设于夹具上方,操作及施力较为方便,且螺纹行程可以隐藏于夹具的本体中,整体体积较小且同时兼顾视觉上的美观及使用上的安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具,供支撑一显示装置的一支撑臂设置,用于设置于一板件上,该板件包括一上表面。该夹具包括一本体、一移动模块以及一螺杆。该本体包含彼此固接的一壳体及一压板,该壳体与该压板共同界定出一移动空间,该压板具有一轴孔,可分离地覆盖于该上表面。该移动模块具有一第一板、一第二板及一夹持件,其中,该第一板与该压板平行地设置于该移动空间中并具有一螺孔,该第二板连接该第一板且自该本体向外延伸,该夹持件可选择地锁固于该第二板上。该螺杆可转动且不移动地穿设于该壳体及该压板,并部分地出露于该壳体外,且具有一螺纹以螺接于该第一板上的该螺孔。其中,当旋转该螺杆,该第一板在该移动空间中于一最高位置及一最低位置间移动,并同步带动该第二板及该夹持件移动,以调整该夹持件与该压板的一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当该第一板于该最低位置时,该夹持件与该压板的该距离定义为一初始距离,该初始距离通过选择性地将该夹持件连接至该第二板的不同位置而调整,使该初始距离大于该板件的一厚度。

该最高位置与该最低位置的距离定义一行程,当该第一板于该最低位置且该板件置于该压板及该夹持件之间时,该板件与该夹持件相距一夹持距离,该夹持距离小于该行程。

该螺杆更具有一扣环,该压板更具有一主板,该扣环扣持于该小径杆体上并邻设于该主板外,使该小径杆体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压板的该轴孔中。

该移动模块具有一补偿角度,当该第一板处于该最低位置时,该第一板及该第二板的一夹角为该补偿角度的余角,当该夹具夹持该板件,该第一板及该第二板的该夹角实质上为90度,其中该补偿角度介于1至10度之间。

该第二板上具有至少一限位孔,该夹持件具有一锁附板及至少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贯穿该锁附板后选择性地连接至所述限位孔,用于将该夹持件锁固于该第二板上。

该夹持件更具有至少一穿孔,所述穿孔形成于该锁附板上,而所述固定件贯穿所述穿孔。

夹持件的所述穿孔为狭长孔,当所述固定件锁固于所述穿孔中,可改变该夹持件相对该第二板的位置,以微调该夹持件与该压板的间的该初始距离。

该夹持件更具有一抵靠板,该抵靠板及该锁附板一体成形,共同构成一l型截面。

该压板更具有一第一垫片,该夹持件更具有一第二垫片,当该夹具夹持该板件时,该第一垫片及该第二垫片与该板件相接触。

该本体更具有一支撑柱,固接于该压板且贯穿该壳体,供该支撑臂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夹具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具一实施例的实际应用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具一实施例的立体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具一实施例的立体局部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具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局部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夹具一实施例于最低位置的作动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具一实施例的另一作动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夹具一实施例于最高位置的作动剖面图。

上图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000夹具

2000板件

3000支撑臂

4000显示装置

1本体

11壳体

12压板

121主板

122轴孔

123第一垫片

13支撑柱

14螺丝

15移动空间

2移动模块

21第一板

211螺孔

22第二板

221限位孔

23夹持件

231穿孔

232固定件

233抵靠板

234锁附板

235第二垫片

3螺杆

31头部

32大径杆体

321螺纹

33小径杆体

331凹槽

34扣环

2001上表面

2002下表面

a行程

b夹持距离

l初始距离

θ夹角

α补偿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2、图3及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夹具1000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实际应用的立体图、爆炸图及剖面图。夹具1000用于夹持于一例如是桌板的板件2000上,供支撑一显示装置4000的一支撑臂3000设置,该板件2000包括一上表面2001及一下表面2002。夹具1000具有一本体1、一移动模块2及一螺杆3,当夹具1000夹设于板件2000上时,本体1及螺杆3位于上表面2001上方,而移动模块2则可相对板件2000移动。

本体1包含一壳体11、一压板12、一支撑柱13及四螺丝14。壳体11为一中空的壳盖,通过螺丝14与压板12锁固,壳体11与压板12于内部共同界定出一移动空间15。压板12具有一主板121及一轴孔122,轴孔122形成于主板121上。支撑柱13固接于压板12上,朝远离板件2000上表面2001的方向延伸通过移动空间15并贯穿壳体11,供支撑臂3000装设其上。

移动模块2具有一第一板21、一第二板22及一夹持件23。第一板21及第二板22彼此以接近垂直的方式连接,且本实施例中第一板21及第二板22为一体成形。第一板21与压板12平行地设置于移动空间15中,第二板22自本体1的移动空间15向外延伸,而夹持件23则可选择地锁固于第二板22上。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第二板22上具有多个限位孔221,夹持件23具有二穿孔231、二固定件232、一抵靠板233及一锁附板234,抵靠板233及锁附板234一体成形,共同构成一l型截面,抵靠板233概略平行板件2000的下表面2002,并可选择性地抵靠下表面2002,锁附板234贴靠第二板22,所述穿孔231形成于锁附板234上,而所述固定件232贯穿所述穿孔231后,参考板件2000的实际厚度选择性地连接至所述限位孔221,以将该夹持件23锁固于该第二板22上,于其他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二板22分别对应于各穿孔231处具有一限位孔221,而限位孔221为长型孔。有关如何参考板件2000的实际厚度来进行选择,详细的阐述见于后文。

夹持件23的所述穿孔231为狭长孔,当所述固定件232锁固于所述穿孔231中,可通过改变固定件232与抵靠板233之间相对位置再微调抵靠板233与压板12之间的距离。

螺杆3依序穿设壳体11、第一板21及压板12,并具有一头部31、自头部31延伸的一大径杆体32、连接大径杆体32且远离头部31的小径杆体33以及一扣环34。头部31邻设于壳体11外,大径杆体32贯穿壳体11且具有一螺纹321以螺接第一板21的一螺孔211,小径杆体33不具有螺纹且可转动地穿设于压板12上的一轴孔122。扣环34邻设于压板12的主板121外且扣持于小径杆体33的一凹槽331,以确保螺杆3在转动时,不会相对于壳体11位移,换言之,螺杆3可转动且不移动地穿设于壳体11及压板12。于本实施例中,扣环34为一e型扣。

当螺杆3被旋转,由于螺杆3与壳体11间及螺杆3与压板12间皆无配合的螺纹,因此不会产生相对位移(往上或往下),然而大径杆体32上的螺纹321与第一板21的螺孔211彼此有螺接关系,所以第一板21会在移动空间15中平行压板12于一最低位置及一最高位置之间移动,同步带动夹持件23移动,以此调整夹持件23与压板12的一距离。

请进一步参图6及图8,其分别为移动模块2位于最低位置及最高位置的夹具剖面图,该最低位置与该最高位置的距离定义一行程a。行程a取决于压板12的厚度、第一板21的厚度以及压板12与壳体11的间距。

图6是第一板21在最低位置,且夹持件23锁固于第二板22,板件2000置于压板12及夹持件23之间,定义抵靠板233与压板12之间最小的距离为一初始距离l,且定义板件2000与抵靠板233之间最大的距离为一夹持距离b。其中,初始距离l通过选择性地将固定件232连接至第二板22上不同高度限位孔221而调整,或可通过改变夹持件23的狭长穿孔231与固定件232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微调。

当使用者欲将夹具1000扣于板件2000上时,可先将该第一板21回归至最低位置,并更换固定件232所连接的限位孔221,使初始距离l大于板件2000的厚度,以便夹具1000可容纳板件2000于压板12及夹持件23之间。

应注意的是,更换固定件232连接的限位孔221时,不仅需将初始距离l调整至大于板件2000厚度,还需使板件2000与夹持件23间的夹持距离b小于行程a,再转动螺杆3,使夹持件23的抵靠板233移动至完全贴附于板件2000的下方,使夹具1000稳固地夹持板件2000。

如图3所示,本体1的压板12还具有一第一垫片123,移动模块2的夹持件23还具有一第二垫片235,当夹具1000夹持板件2000时,第一垫片123及第二垫片235与板件2000相接触,以增加夹持的稳定性并避免伤害板件2000的表面。

除此之外,为了再进一步提升夹具1000夹持于板件2000时的稳定度,优选地可将移动模块2设计为具有一补偿角度α。如图6所示,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并非完全垂直,当该第一板21处于该最低位置时,该第一板21及该第二板22的夹角θ略小于直角且为该补偿角度α的余角,当夹具1000夹持板件2000时,参考图7,第一板21及第二板22受力变形,此时第一板21及第二板22间的夹角θ实质上为90度,因第一板21及第二板22变形所产生的回复力,更有助于压板12与夹持件23能稳固地夹持板件2000。其中,补偿角度α介于1至10度之间,优选为2至5度。

综上所述,不同于公知夹具,为了降低使用者使用上的安全顾虑,本实用新型的夹具将螺杆设置于板件上方,且可通过螺杆的转动使移动模块移动,又通过外壳隐藏螺杆,避免螺杆裸露外显,较为美观且使用者能更方便地使用夹具。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以及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