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防水呼吸阀总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0773发布日期:2020-05-06 23:02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电机防水呼吸阀总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防水呼吸阀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是一种功能性要求很高的设备,容易受外部粉尘、水侵害,影响使用寿命,特别是环境严苛的工况下,密封性要求更高。特别是防水性要求,所以电机的内腔理想结构应为封闭结构,然而,电机在持续工作状态下会出现发热情况,内腔在密封状态下会导致内部气体膨胀,内压升高造成机体破裂,甚至在极端状态下高温发热造成电机烧毁。

因此,完全密封结构存在弊端,除了需要考虑机体防水性,还要考虑到膨胀排气能力以及防火功能。故最优的设计是,当保证了密封性后,再设置额外的调压装置配合使用,以达到调节内腔气压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存在在机壳上设置电控阀门的设计,通过配合传感器对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控,一旦检测值异常,即控制阀门开启,达到泄压的目的,当检测值正常时,再控制阀门复位关闭。此种结构控制系统较为复杂,成本高,对传感器灵敏性要求较高,故障率大,防浸水能力差,且对电机结构改造程度大,适配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防水呼吸阀总成结构,通过在电机机体上增设防水呼吸阀,达到自动调节电机内腔压力的效果,解决完全密封结构存在的弊端,以提高电机防水性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防水呼吸阀总成结构,用于壳体内腔为封闭式空间的电机,且壳体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呼吸阀,呼吸阀为单向逆止结构,两个呼吸阀以流道方向相反地方式布置于壳体上。

其中,呼吸阀包括阀体、弹簧座和钢球,阀体上沿轴向开设有单开口内腔,其端面壁上开设有延伸至外端面的第一透气孔,弹簧座上沿轴向开设有单开口内腔,其端面壁上开设有延伸至外端面的第二透气孔,钢球设置于弹簧座的内腔中,且弹簧座的内腔中还设置有作用于钢球并将其外推的压力弹簧,钢球的直径大于第一透气孔的孔径,弹簧座开口朝向第一透气孔地过盈压装于阀体的内腔中,钢球受压力弹簧作用对第一透气孔形成球面密封。

其中,钢球与阀体的内壁之间夹设有密封圈。

其中,阀体上对应密封圈开设有限位槽。

其中,两个呼吸阀安装于壳体的内壁上,壳体上开设有两个安装腔,两个呼吸阀安装于对应安装腔中,且一个呼吸阀的第二透气孔贴靠壳体,另一个呼吸阀的第二透气孔背对壳体。

其中,两个呼吸阀的阀体过盈压装于对应安装腔中。

或者,第二透气孔贴靠壳体的呼吸阀的阀体过盈压装于一个安装腔中,第二透气孔背对壳体的呼吸阀无阀体而将其弹簧座直接过盈压装于另一个安装腔中。

其中,壳体上开设有两个与对应安装腔中呼吸阀的流道连通的气腔,两个气腔由对应气道延伸至壳体的外表面形成一个自然吸气口和一个排气口。

或者,壳体上开设有两个与对应安装腔中呼吸阀的流道连通的气腔,两个气腔由一个气道连通,且气道延伸至壳体的外表面形成一个通气口。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电机防水呼吸阀总成结构作用于全密封结构的电机机体上,可有效调节内腔气压,充分保证了防水性能,当内部高压膨胀时能够自动排气,当内部燃烧起火时瞬间缺氧自动灭明火,从而实现防水、防火、调节内压的功能,实现电机功能性突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机防水呼吸阀总成结构设置于电机后盖上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内端面正视图;

图4是图3中a-a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机防水呼吸阀总成结构设置于电机后盖上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结构爆炸图;

图7是图5的内端面正视图;

图8是图7中b-b处剖面图。

图中:

1-阀体;2-弹簧座;3-钢球;4-压力弹簧;5-密封圈;6-第一透气孔;7-第二透气孔;8-限位槽;9-壳体;10-安装腔;11-气腔;12-自然吸气口;13-排气口;14-气道;15-通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防水呼吸阀总成结构,适用于各种电机,用于有效调节机体内腔气压,解决电机全密封结构存在的弊端,以提高电机防水性能。该总成结构可以安装在电机机体上任意部位,本实施例以电机后盖为例进行详述。

该防水呼吸阀总成结构,用于壳体内腔为封闭式空间的电机,且壳体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呼吸阀,呼吸阀为单向逆止结构,两个呼吸阀以流道方向相反地方式布置于壳体上,从而一个呼气、一个吸气地自动调节内压。

此处的呼吸阀包括阀体1、弹簧座2和钢球3。

阀体1上沿轴向开设有单开口内腔,其端面壁上开设有延伸至外端面的第一透气孔6。

弹簧座2上沿轴向开设有单开口内腔,其端面壁上开设有延伸至外端面的第二透气孔7。

钢球3设置于弹簧座2的内腔中,且弹簧座2的内腔中还设置有作用于钢球3并将其外推的压力弹簧4,钢球3的直径大于第一透气孔6的孔径,弹簧座2开口朝向第一透气孔7地过盈压装于阀体1的内腔中,钢球3受压力弹簧4作用对第一透气孔6形成球面密封。

为了保证密封效果,钢球3与阀体1的内壁之间夹设有密封圈5,阀体1上对应密封圈5开设有限位槽8,以保证结构稳定。

两个呼吸阀安装于壳体9的内壁上,壳体9上开设有两个安装腔10,两个呼吸阀安装于对应安装腔10中,且一个呼吸阀的第二透气孔7贴靠壳体9,另一个呼吸阀的第二透气孔7背对壳体9。

两个呼吸阀的阀体1过盈压装于对应安装腔10中。安装时,将呼吸阀的阀体1固定于壳体9上即可。

壳体9上开设有两个与对应安装腔10中呼吸阀的流道连通的气腔11,两个气腔11由对应气道延伸至壳体9的外表面形成一个自然吸气口12和一个排气口13。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至8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考虑到呼吸阀的结构,可以将其集成于壳体9上,主要是针对第二透气孔7背对壳体9的呼吸阀,该呼吸阀无需阀体1,可以将其弹簧座2直接过盈压装于一个安装腔10中;而第二透气孔7贴靠壳体9的呼吸阀仍为原来设计,将其阀体1过盈压装于另一个安装腔10中。

安装时,将第二透气孔7贴靠壳体9的呼吸阀的阀体1固定于壳体9上,而将第二透气孔7背对壳体9的呼吸阀的弹簧座2装配好钢球3后直接固定于壳体9上即可,安装简单,集成体积小,对电机原本结构几乎无影响。

此外,还可以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变形的是,两个气腔11可以由一个气道14连通,且气道延伸至壳体9的外表面形成一个通气口15。

通气口15或者自然吸气口12、排气口13的位置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综上,上述电机防水呼吸阀总成结构作用于全密封结构的电机机体上,可有效调节内腔气压,充分保证了防水性能,当内部高压膨胀时能够自动排气,当内部燃烧起火时瞬间缺氧自动灭明火,从而实现防水、防火、调节内压的功能,实现电机功能性突破。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