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以及照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4983发布日期:2020-06-02 19:1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连接件以及照明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连接件以及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连接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以将不同的部件相互连接。例如,在包括led板的照明设备中,可以利用连接件将led板固定在基板上。典型的连接件包括螺钉、螺栓、铆钉等。为了利用上述类型的连接件,通常需要专用的操作工具以实现连接件的紧固。此外,在需要对部件进行维修、拆卸或更换时,同样需要使用专用的操作工具来移除这些连接件。



技术实现要素:

如上所述,需要一种改进的连接件来使得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能够以方便且可靠的方式实现。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件以及照明设备,旨在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和/或其他潜在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件。连接件包括:主体,包括适于被安装至第一被连接物体的第一侧以及与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主体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端部;以及成对的夹持部,每个夹持部被设置在端部之一处。每个夹持部包括:第一臂,包括:在第一侧从主体突出的第一段,以及与第一段呈角度设置的第二段,其中角度为锐角,第二段适于朝向第一段被按压,以使得第一臂能够穿过第一被连接物体上的定位孔;以及第二臂,在第二侧从主体突出并且在其内侧壁邻近主体的位置处设置有凹口,凹口适于容纳第二被连接物体的对应边缘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方面,连接件自身能够通过第一臂而被方便且可靠地固定在诸如基座、基板之类的部件上(在本文中也被称作“第一被连接物体”);另一方面,连接件通过第二臂能够将待安装的其他的部件(在本文中也被称作“第二被连接物体”,例如,led照明设备中的led板)夹持在连接件的成对的第二臂之间。以此方式,通过该连接件,不同的部件能够被方便且可靠地连接在一起,由此提高了设备组装和安装的效率。此外,在需要拆卸或更换部件时,只需要将部件从连接件的第二臂之间取出。这样的拆卸或更换方式也更为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还可以包括第三臂。第三臂从第二臂、在第一方向上背离主体突出。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第一臂和第三臂可以相互配合,将诸如基座、基板之类的部件的一部分夹持在第一臂和第三臂之间。以此方式,连接件能够更为可靠和稳定地被固定在基座或基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臂的第二段可以包括折弯部,折弯部朝向主体延伸。总体上,连接件的第一臂的第二段是相对于主体向外侧张开设置的。通过该朝向主体延伸的折弯部,第一臂的第二段能够可靠地抵顶在诸如基座、基板之类的部件的一侧,从而将连接件更为可靠和稳定地固定在基座或基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臂的内侧壁相对于第二臂的外侧壁可以倾斜地设置,使得成对的第二臂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沿背离第二侧的第二方向逐渐增大。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二臂的远离主体的开口处的尺寸较大,从而便于第二被连接物体进入成对的第二臂之间,进而被容纳在第二臂的凹口内。此外,倾斜的内侧壁也便于第二被连接物体的边缘在其上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可以由弹性材料一体成型。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易于变形。因此,连接件的第一臂可以被方便地插入第一被连接物体(例如,基座或基板)上的定位孔,进而被卡接在定位孔内;第二臂易于向两侧张开,从而便于将第二被连接物体(例如,led板)夹持在成对的第二臂之间。

在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设备。照明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根据上述方面的连接件;基板,包括至少一个定位部;以及发光元件板,其上承载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并且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边缘。每个定位部包括:成对的定位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地设置,连接件的成对的夹持部的第一臂被卡接在对应定位孔内;以及凹部,被设置在成对的定位孔之间,连接件的主体被容纳在凹部内。替代地,每个定位部包括:开口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开口部边缘,连接件的成对的夹持部的第一臂被卡接在对应的开口部边缘。发光元件板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被容纳在连接件的成对的夹持部的第二臂的对应凹口内,使得发光元件板被连接件夹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连接件发光元件板能够被方便且可靠地固定在基板上,使得这样的照明设备安装和拆卸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的主体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基板的凹部的深度,使得发光元件板与基板接触。发光元件板与基板紧密地接触,有利于发光元件板的热量传导到基板,并且进而通过基板散失。因此,这样的尺寸设置有助于提高照明设备的散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连接件的成对的夹持部的第一臂的尺寸可以大于每个定位孔的宽度。以此方式,连接件可以借助于第一臂的变形(即,第二段朝向第一段靠近,使得其间的角度变小)而被插入并且穿过基板上的定位孔。在第一臂完全从定位孔穿过后,第一臂恢复其原始形状(即,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角度恢复其原始角度)。在此状态下,第二段能够抵顶在基板上,从而防止第一臂从定位孔中脱出,导致连接件与基板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一臂与第三臂之间。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基板的一部分可以被夹持在第一臂和第三臂之间。以此方式,连接件能够更为可靠和稳定地被固定在基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元件可以为led。

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旨在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绘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件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局部a的放大视图;

图4示出了适于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件配合使用的基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基板的正视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基板沿vi-vi线的截面图;

图7示出了适于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件配合使用的基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几个示例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由此实现本公开,而不是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提出任何限制的目的来描述。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将被解读为意指“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将被解读为“至少基于部分”。术语“一个实施例”和“实施例”应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应理解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指代不同或相同的对象。在下面可能包含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术语的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是一致的。

如在上文中所述,传统的连接件,例如,螺钉、螺栓、铆钉等,通常需要专用的操作工具以实现紧固和移除。在后续的维护、拆卸或更换中,一些连接件甚至必须由专业人员来移除。例如,在传统的led照明设备中,诸如螺钉或铆钉之类的连接件被用来将led板固定在照明设备的基板上。在照明设备的组装期间,操作人员利用专用的工具操作连接件,实现led板和基板的连接与固定。当需要拆除或更换led板时,还需要由专业人员首先利用专用的工具移除连接件,之后才能拆下led板。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基板的厚度较小(例如,约1mm),导致难以将诸如螺钉或螺栓之类的连接件稳固地固定在基板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件以及包括该连接件的照明设备。总体而言,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件被构造成弹性“卡子”的形式。连接件的一部分用于将自身固定在第一被连接物体上,而另一部分用于保持第二被连接物体。上述的连接与固定均是通过连接件相应部分的变形来实现,从而无需专用的工具也能实现设备的组装与拆卸。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8来具体描述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

图1至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件10的示例。总体上,连接件10包括主体110以及位于主体110两端的、成对的夹持部130。

如图1所示,主体110可以被形成为平坦的板状,并且位于x-y平面中。主体110包括第一侧112以及与第一侧112相背的第二侧114。在连接件10的应用中,第一侧112朝向诸如基座或基板之类的第一被连接物体,并且可以被安装至该第一被连接物体;第二侧114朝向待安装的第二被连接物体。

主体110在x-y平面中延伸。尽管图1中所示的主体110在x方向(在本文中也被称作“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其在y方向上的尺寸,但是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是其他关系,例如,相等或y方向上的尺寸大于x方向上的尺寸。

在x方向上,主体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端部116和118。成对的夹持部130中的每一个夹持部130分别被设置在端部116和118之一处。成对的夹持部130基本上被形成为对称的结构。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仅针对其中一个夹持部130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2和图3,夹持部13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臂140和第二臂160。在连接件10的应用中,连接件10借助于第一臂140而被安装至第一被连接物体,并且借助于第二臂160来保持第二被连接物体。下面介绍第一臂140和第二臂16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

第一臂140总体上被形成为“v”字型结构,并且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142和第二段144。第一段142在主体110的第一侧112大体上沿z方向(在本文中也被称作“第二方向”)从主体110突出。虽然图2和图3中示出了第一段142基本上沿垂直于主体110所在的x-y平面的方向延伸,但是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段142与主体110所在的x-y平面之间也可以呈其他的角度,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在第一段142的末端连接有第二段144。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段144与第一段142呈角度α设置,其中α为锐角。以此方式,考虑连接件10的整体结构,分别位于主体110的端部116和118处的第一臂140由于第二段144的存在而在x方向上呈现向两侧张开的形状。应当理解,角度α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例如,角度α可以为约30°、32°或35°等。

根据本公开的构思,第一段142与第二段144之间的角度α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第二段144受到朝向第一段142的按压力的情况下(例如,在将第一臂140插入定位孔的过程中,第二段144会受到定位孔的孔壁施加的压力),第二段144会靠近第一段142,即角度α减小,从而使得第一臂140能够穿过定位孔。在第一臂140完全从定位孔穿过后,第一臂140能够恢复其原始形状(即,第一段142和第二段144之间的角度α恢复其原始角度),并且第二段144的末端146能够抵顶在第一被连接物体的位于定位孔周围的侧面上。以此方式,连接件10能够借助于第一臂140而被卡接在定位孔中,从而将连接件10自身固定在第一被连接物体上。

参见图2和图3,第二臂160在主体110的第二侧114大体上沿z方向从主体110突出。第二臂160具有朝向主体110的内侧壁162,以及背离主体110的外侧壁164。第二臂160从主体110的第二侧114延伸至其末端166。在第二臂160的内侧壁162邻近主体110的位置处设置有凹口168。如图2所示,成对的第二臂160的凹口168相对设置,并且适于容纳第二被连接物体的对应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以此方式,第二被连接物体能够被夹持在成对的第二臂160之间,从而实现将第二被连接物体固定至第一被连接物体。

可见,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件10借助于成对的夹持部130的第一臂140将连接件10自身固定至第一被连接物体,并且借助于成对的夹持部130的第二臂160来夹持第二被连接物体。

具体地,在应用连接件10期间,用户仅需要用手朝向第一被连接物体按压连接件10。第一臂140能够被压迫变形而穿过第一被连接物体上的定位孔。在完全从定位孔穿过后,第一臂140的末端146能够顶在第一被连接物体的位于定位孔周围的侧面上,使得连接件10被卡接在定位孔内。之后,用户可以将第二被连接物体从成对的夹持部130的第二臂160之间压向主体110,并且最终将第二被连接物体的边缘卡合在对应的凹口168内。由此上述的连接过程无需借助于专用的工具。类似的,在需要进行拆卸或更换时,只需要将第二被连接物体从连接件10的第二臂160之间取出。这样的拆卸或更换方式也更为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0可以由弹性材料一体成型。作为示例,弹性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例如,abs、聚碳酸酯)等。在由弹性材料形成的连接件10中,第一臂140和第二臂160均易于变形,由此提高了连接件10使用的便利性。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0还可以包括第三臂180。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三臂180从第二臂160,具体地,第二臂160的外侧壁164,在x方向上背离主体110突出。考虑连接件10的整体结构,分别位于成对的夹持部130的第二臂160的外侧的第三臂180在x方向上呈现向两侧伸展的形状。第三臂180具有朝向第一臂140的侧壁182,以及与侧壁182相背的侧壁184。第三臂180在x方向上延伸至末端186。

以此方式,在连接件10被固定在第一被连接物体上的状态下,第一被连接物体的一部分可以被夹持在第一臂140和第三臂180(具体地,侧壁182)之间,使得连接件10能够更为可靠和稳定地被固定在第一被连接物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臂140的第二段144可以包括折弯部148。折弯部148可以位于第二段144的远离第一段142的一端,并且大体上朝向主体110延伸。在这样的结构中,考虑连接件10的整体结构,与在x方向上向两侧张开的、第二段144的靠近第一段142的一端不同,折弯部148呈现朝向主体110而向内收缩的形状。通过该朝向主体110延伸的折弯部148,第一臂140的第二段144能够可靠地抵顶在第一被连接物体上,从而将连接件10更为可靠和稳定地固定在第一被连接物体上。

如前所述,第二臂160用于夹持第二被连接物体。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2和图3,为了便于将第二被连接物体夹持在成对的第二臂160之间,第二臂160的内侧壁162相对于外侧壁164可以倾斜地设置,使得成对的第二臂160的内侧壁162之间在末端166处的距离l1大于其在凹口168处的距离l2。

以此方式,成对的第二臂160的末端166之间的距离较大,从而便于第二被连接物体进入成对的第二臂160之间。此外,倾斜的内侧壁162也便于第二被连接物体的边缘在其上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作为上述第一被连接物体的示例,图4至图6示出了适于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件10配合使用的基板20的一个示例。在各种实施例中,基板20可以由各种材料制成,并且被应用在各种场合中。在基板20被用于照明设备的实施例中,基板20可以充当照明设备的散热板。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基板20可以由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材料制成。例如,基板20可以为铝合金基板。

基板20上设置有用于定位连接件10的定位部21。尽管图4和图5仅示出了一个定位部21,但是应当理解,基板20上可以设置有多于一个定位部,本公开对于定位部21的数量不做出限制。

定位部21包括成对的定位孔22和23。定位孔22和23在x方向上间隔地设置。定位孔22和23之间的距离与连接件10的成对的夹持部130的第一臂140之间的距离相匹配,使得连接件10的成对的夹持部130的第一臂140能够被卡接在对应的定位孔22和23内。

在定位孔22和23之间设置有凹部24。例如,凹部24可以由定位孔22和23之间的基板20的一部分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在连接件10被固定在基板20上的状态下,连接件10的主体110可以被容纳在凹部24内。

结合参见图3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0的主体110的厚度w(图3中所示)可以小于或等于基板20的凹部24的深度d(图6中所示)。由于这样的尺寸关系,在第二被连接物体(例如,照明设备中的led板)通过连接件10而被安装在基板20上的状态下,第二被连接物体能够与基板20以紧密接合的方式接触,从而有利于第二被连接物体至基板20的热传导。

此外,结合参见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臂140在x方向上的尺寸l3(即,如图3中所示,第一段142的内侧和第二段144的最外侧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对应定位孔22和23的宽度l4(图5中所示)。

以此方式,在将第一臂140插入对应定位孔22和23的过程中,第二段144会受到定位孔的孔壁施加的压力而向第一段142靠近。在第一臂140完全从对应定位孔22和23穿过后,第一臂140能够恢复其原始形状,并且第二段144的末端146能够抵顶在对应定位孔22和23周围的基板20上。在这样的状态中,连接件10的主体110被容纳并且支撑在基板20的凹部24中,同时第一臂140被卡接在对应定位孔22和23内,使得连接件10被可靠地固定在基板20的定位部21。

如前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连接件10包括第三臂180的情况下,基板20的一部分(具体地,基板20位于定位孔22和23周围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一臂140和第三臂180之间,使得连接件10能够更为可靠和稳定地被固定在基板20上。

图7示出了适于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件10配合使用的基板20的另一个示例。在该示例中,定位部21包括开口部40。开口部40例如可以被成形为正方形、矩形或者其他形状。在x方向上,开口部40具有间隔设置的开口部边缘42和44。开口部边缘42和44之间的距离与连接件10的成对的夹持部130的第一臂140之间的距离相匹配,使得第一臂140能够被卡接在对应的开口部边缘42和44。

与前述的实施例类似,在连接件10包括第三臂180的情况下,开口部边缘42和44可以分别位于第一臂140和第三臂180之间,使得连接件10能够更为可靠和稳定地被固定在基板20上。

图8示出了沿y方向观察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照明设备1的示意图。照明设备1包括基板20和发光元件板30。基板20可以作为安装基础和散热板。发光元件板30上承载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31(例如,led),并且通过连接件10而被固定在基板20上。

作为示例,图8中的照明设备1的基板20的定位部21采用了图4至图6中所示的形式。备选地或附加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板20的定位部21也可以采用如图7中所示的开口部40的形式。

如图8所示,发光元件板30具有相对设置的边缘32和33。在安装过程中,用户将发光元件板30从连接件10的成对的夹持部130的第二臂160之间压向主体110。在安装完成后,发光元件板30的边缘32和33被卡合在连接件10的对应凹口168内,使得发光元件板30被连接件10夹持。可见,上述的安装过程用户只需用手进行操作,而无需专用的工具。

在需要将发光元件板30从基板20上拆下时,用户可以用手将连接件10的成对的夹持部130的第二臂160向两侧分开,之后将发光元件板30从凹口168内取出,从而完成拆卸。可见,这样的拆卸过程也无需专用的工具。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知,在使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件的过程中,用户无需专用的工具。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件具有操作方便,安装和拆卸便捷的优点。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以上详细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或解释本公开的原理,而不是限制本公开。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同时,本公开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和边界或范围和边界的等同物内的所有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