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快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1553发布日期:2020-05-12 18:18阅读:821来源:国知局
管接头快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快速接头设备,特别是有关一种用于快速接头的管接头快拆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所示,表示习知管接头拆装结构的部分剖视示意图;习知管接头拆装结构300’与快拆接头200’之间的接合方式,系在盖体1’与上盖2’上设置有破槽3’,在欲将快速接头200’从管接头拆装结构300’拆卸下来时,需要使用工具400’由箍环4’底部往上撬起,让环片5’上的紧迫凸块6’脱离紧迫斜面7’,而紧迫凸块6’移动到未受限制的管内空间后,咬合片8’即无法咬紧(固定)盖体1’上的外接管9’的外侧壁(或外侧表面),即让快速接头200’脱离习知管接头拆装结构300’。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管接头快拆结构,通过垫体的设置,即可以无须使用工具,即可让快速接头快速地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管接头快拆结构,达到快拆的功效。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接头快拆结构,包括一盖体,具有一本体、一第一容置槽体以及一外接管,该本体朝下开放,该第一容置槽体从该本体的顶部朝上延伸设置,且朝上开放,并设一第一容置室,该第一容置槽体的外侧壁具有一外螺纹,该外接管穿经该本体及该第一容置槽体,该外接管的内部形成轴向的一流孔,该流孔连通该本体;以及一上盖,具有一结合座、一第二容置槽体以及一驱动转环,该结合座从邻近该驱动转环的外周圆处朝下延伸设置,且该结合座的内侧壁系具有一内螺纹,该内螺纹与该第一容置槽体的该外螺纹相互对应设置,该第二容置槽体从该驱动转环的内周圆朝下延伸设置,使得该结合座与该第二容置槽体之间相互间隔设置,以容纳该第一容置槽体设置,该第二容置槽体设一第二容置室,而第二容置槽体的底部设置有一通孔,供该外接管穿经,而该第二容置槽体邻近该通孔的周圆朝上延伸形成有一垫块。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驱动转环的外周圆朝外延伸形成有至少一止滑槽。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容置槽体可容置在该第一容置室内。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驱动转环可以手动方式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通过垫体的设置,即可以无须使用工具,更无须以通过破坏习知管接头拆装结构,来完成拆卸动作,意即,可以仅以手动方式转动上盖,即可利用设置在上盖的垫体推动快速接头的紧迫凸块逐渐脱离紧迫斜面,进而使咬合片即无法咬紧(固定)盖体的外接管的外侧壁(或外侧表面),借此,即可让快速接头快速地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管接头快拆结构,达到快拆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习知管接头拆装结构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快拆结构的剖视分解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快拆结构的剖视组合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快拆结构结合快速接头的剖视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快拆结构结合快速接头且开始进行快拆作动的剖视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快拆结构结合快速接头且进行快拆作动中的剖视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快拆结构结合快速接头且完成快拆作动后的剖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管接头快拆结构1盖体

11本体12第一容置槽体

13外接管14第一容置室

15外螺纹16流孔

2上盖21结合座

22第二容置槽体23驱动转环

24内螺纹25第二容置室

26通孔27垫块

28止滑槽200快速接头

210箍环220环片

230咬合片240紧迫凸块

250紧迫斜面

[习知]

200’快拆接头300’管接头拆装结构

400’工具1’盖体

2’上盖3’破槽

4’箍环5’环片

6’紧迫凸块7’紧迫斜面

8’咬合片9’外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用新型借以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兹以下列实施型态配合图标于下文作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快拆结构100包括一盖体1及一上盖2。

盖体1具有一本体11、一第一容置槽体12以及一外接管13,本体11的纵向截面大致呈倒u型,横向截面大致呈环形,朝下开放,第一容置槽体12的纵向截面大致呈u型,横向截面大致呈环形,系从本体11的顶部朝上延伸设置,且朝上开放,并设一第一容置室14,第一容置槽体12的外侧壁具有一外螺纹15,外接管13穿经本体11及第一容置槽体12,外接管13的内部形成轴向的一流孔16,流孔16连通本体11。

上盖2具有一结合座21、一第二容置槽体22以及一驱动转环23,结合座21呈环状,从邻近驱动转环23的外周圆处朝下延伸设置,且结合座21的内侧壁具有一内螺纹24,内螺纹24与第一容置槽体12的外螺纹15相互对应设置,第二容置槽体22的纵向截面大致呈u型,横向截面大致呈环形,从驱动转环23的内周圆朝下延伸设置,使得结合座21与第二容置槽体22之间相互间隔设置,以容纳第一容置槽体12设置,第二容置槽体22设一第二容置室25,且第二容置槽体22可容置在第一容置室14内,而第二容置槽体22的底部设置有一通孔26,供外接管13穿经,而第二容置槽体22邻近通孔26的周圆朝上延伸形成有一垫块27。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中,驱动转环23的外周圆朝外延伸形成有至少一止滑槽28,驱动转环23可以手动方式转动,意即,通过止滑槽28的设置,可令使用者在通过手动方式转动驱动转环23时,可以利用止滑槽28的设置,以增加接触时的摩擦力,更加便于施力转动。

请参考图4所示,表示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快拆结构结合快速接头的剖视示意图。目前所常使用的快速接头200,在从箍环210朝上延伸形成的环片220上设置有咬合片230,而环片220远离箍环210的一端朝外延伸有一紧迫凸块240;意即,在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快拆结构100结合快速接头200时,快速接头200插入第二容置室25内,且套设在外接管13外,使盖体1的本体11通过外接管13的流孔16连通快速接头200,此时,快速接头200朝上施力拉出而要脱离外接管13时,紧迫斜面250限制第二容置室25内的空间朝下并往内缩(受限管内空间),而紧迫凸块240经迫紧斜面250而往第二容置室25内的空间(受限管内空间)推抵,形成咬合片230咬紧(固定)盖体1的外接管123的外侧壁(或外侧表面),借以将快速接头200快速地接合在本实用新型的管接头快拆结构100。

请在同时参考图5至图7所示,其中,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快拆结构100结合快速接头200且开始进行快拆作动的剖视示意图,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快拆结构100结合快速接头200且进行快拆作动中的剖视示意图,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快拆结构100结合快速接头200且完成快拆作动后的剖视示意图。

在欲从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快拆结构100拆卸快速接头200时,即可由转动驱动转环23,通过外螺纹15与内螺纹24之间的螺接,使上盖2相对该盖体1朝上移动,借此,以垫体27对箍环21的底端往上推,使紧迫凸块240朝上移动以逐渐脱离紧迫斜面250,而紧迫凸块240移动到第二容置室25内的未受限制的管内空间后,咬合片230即无法咬紧(固定)盖体1的外接管13的外侧壁(或外侧表面),借此,即可让快速接头200快速地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管接头快拆结构100,达到快拆的功效。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快拆结构100的垫体27的设置,即可以无须使用工具更无须以通过破坏习知管接头拆装结构,来完成拆卸动作,意即,可以仅以手动方式转动上盖2,即可利用设置在上盖2的垫体27推动快速接头200的紧迫凸块240逐渐脱离紧迫斜面250,进而使咬合片230即无法咬紧(固定)盖体1的外接管13之外侧壁(或外侧表面),借此,即可让快速接头200快速地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管接头快拆结构100,达到快拆的功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