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堵塞多级阀笼、非堵塞多级阀内件及流体流动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53458发布日期:2020-11-10 11:3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非堵塞多级阀笼、非堵塞多级阀内件及流体流动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内容总体涉及流体减压设备,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体式非堵塞的多级阀内件和采用该阀内件的流体流动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过程控制系统(诸如通常在化学、石油、发电、或其它工业过程中发现的分布式或可扩展的过程控制系统)中,通常需要降低流体的压力。然而,压力降低通常引起不希望的噪声和/或振动的水平增加,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气蚀,这不仅会产生不希望的噪声和/或振动,而且在非部件故障的情况下也会导致严重的侵蚀。因此,过程控制系统可以采用流量降低设备,其旨在以不产生这些不期望的效果的方式降低流体压力。

多级阀内件是可以在高压降低应用中使用的流量降低设备以便防止气蚀的示例。多级阀内件通常以阀笼和阀塞为特征,它们一起限定了长的流体流动路径或者曲折或迷宫式构造,这种构造具有限定流体必须通过其中(从而降低流体压力)的多个减压级的、小的流动通路和紧密的间隙。当流过其中的流体清洁(例如,不包括颗粒)时,这些多级阀内件常常工作地非常好。然而,当流体变脏(例如,包括颗粒)时,必须使用具有较大流动通路的多级阀内件,否则由流体携带的颗粒可能堵塞小的流动通路,从而降低流动能力并可能损坏阀内件。

目前,用于脏的服务应用(dirtyserviceapplication)(即,涉及其中流体是脏的严苛流动条件的应用,例如,炼油厂中的催化剂细粉、发电厂中的磁铁矿、石油生产中的砂砾)的多级阀内件使用机加工的棒料部件构造。这是因为对节流控制所需的复杂几何形状的机加工需要将阀笼分成多个不同的部件,然后将这些部件与一个或多个密封元件组装在一起以防止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适于被设置在流体流动控制设备的阀体中的非堵塞的多级阀笼。阀笼包括整体式阀笼本体,整体式阀笼本体沿纵向轴线延伸并包括被布置为接合阀体的外壁以及与外壁径向向内间隔开的内壁。阀笼还包括形成在整体式阀笼本体中的阀笼入口、形成在外壁中的阀笼出口、以及形成在整体式阀笼本体内并在阀笼入口与阀笼出口之间延伸的多级减压流体流动通道。多级减压流体流动通道由第一环形凹部、第二环形凹部、以及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限定,第一环形凹部由外壁的第一部分限定,第二环形凹部由外壁的第二部分限定,并且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形成在内壁中并且沿着垂直于纵向轴线的第一轴线延伸,其中,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连接第一环形凹部和第二环形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方面,所述第一环形凹部限定第一体积,并且所述第二环形凹部限定小于所述第一体积的第二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方面,所述整体式阀笼本体还包括形成在所述阀笼入口附近的阀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方面,所述阀笼入口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延伸,并且,所述阀笼出口沿着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的第二轴线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方面,所述多级减压流体流动通道还由第三环形凹部限定,所述第三环形凹部由所述内壁限定,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凹部和所述第三环形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适于被设置在流体流动控制设备的阀体中的非堵塞的多级阀内件。阀内件包括沿纵向轴线延伸的整体式阀笼本体、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整体式阀笼本体内以控制通过整体式阀笼本体的流体流动的阀塞。整体式阀笼本体包括被布置为接合阀体的外壁以及与外壁径向向内间隔开的内壁。阀笼还包括形成在整体式阀笼本体中的阀笼入口、形成在外壁中的阀笼出口、以及形成在整体式阀笼本体内并在阀笼入口与阀笼出口之间延伸的多级减压流体流动通道。多级减压流体流动通道由第一环形凹部、第二环形凹部、和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限定,第一环形凹部由外壁的第一部分限定,第二环形凹部由外壁的第二部分限定,并且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形成在内壁中并且沿着垂直于纵向轴线的第一轴线延伸,其中,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连接第一环形凹部和第二环形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方面,所述第二体积小于所述第一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方面,所述整体式阀笼本体还包括形成在所述阀笼入口附近的阀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方面,所述阀笼入口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延伸,并且所述阀笼出口沿着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的第二轴线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方面,所述多级减压流体流动通道还由第三环形凹部限定,所述第三环形凹部由所述内壁限定,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凹部和所述第三环形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方面,所述阀塞完全设置在所述阀笼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方面,所述阀塞是整体式阀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流体流动控制设备。流体流动控制设备包括阀体和设置在流体流动控制设备的阀体中的非堵塞的多级阀内件。阀体包括阀体入口、阀体出口、和在阀体入口与阀体出口之间延伸的通道。阀内件包括沿纵向轴线延伸的整体式阀笼本体、以及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整体式阀笼本体内以控制通过整体式阀笼本体的流体流动的阀塞。整体式阀笼本体包括被布置为接合阀体的外壁以及与外壁径向向内间隔开的内壁。阀笼还包括阀笼入口、阀笼出口、以及多级减压流体流动通道,阀笼入口形成在整体式阀笼本体中并与阀体入口流体连通,阀笼出口形成在外壁中并与阀体出口流体连通,多级减压流体流动通道形成在整体式阀笼本体内并在阀笼入口与阀笼出口之间延伸。多级减压流体流动通道由第一环形凹部、第二环形凹部、以及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限定,第一环形凹部由外壁的第一部分限定,第二环形凹部由外壁的第二部分限定,并且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形成在外壁中并沿着垂直于纵向轴线的第一轴线延伸,其中,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连接第一环形凹部和第二环形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示例性方面,所述整体式阀笼本体还包括形成在所述阀笼入口附近的阀座,所述阀塞包括座表面,所述座表面能够相对于所述阀座移动,以控制通过所述多级减压流体流动通道的流体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示例性方面,所述阀笼入口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延伸,并且所述阀笼出口沿着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的第二轴线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示例性方面,所述阀塞完全设置在所述阀笼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示例性方面,所述阀塞是整体式阀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示例性方面,还包括阀盖,所述阀盖耦接到所述阀体,并且其尺寸被设计成接收所述非堵塞的多级阀内件的部分,其中,所述阀盖具有直接接合所述阀体的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方法。方法包括: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创建适于被设置在流体流动控制设备的阀体中的非堵塞的多级阀笼,其中,非堵塞的多级阀笼包括整体式阀笼本体、阀笼入口、阀笼出口、以及减压流体流动通道,整体式阀笼本体沿着纵向轴线延伸并包括布置为接合阀体的外壁以及与外壁径向向内间隔开的内壁,阀笼入口形成在整体式阀笼本体中,阀笼出口形成在外壁中,减压流体流动通道形成在整体式阀笼本体内并在阀笼入口与阀笼出口之间延伸,减压流体流动通道由第一环形凹部、第二环形凹部、以及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限定,第一环形凹部由外壁的第一部分限定并限定第一体积;第二环形凹部由外壁的第二部分限定,并且第二环形凹部限定第二体积;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形成在内壁中并沿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横向轴线延伸,其中,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连接第一体积和第二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示例性方面,所述增材制造技术包括3d打印。

附图说明

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具体阐述了被认为是新颖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通过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若干附图中的相同元件,其中:

图1是设置在流体流动控制设备中的传统多级阀内件的剖面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教导构造的示例性多级阀内件的剖面视图;以及

图3是利用图2的多级阀内件的示例性流体流动控制设备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例示了适于被设置在流体流动控制设备104中以用于脏的服务应用的传统多级阀内件100的一个示例。多级阀内件100包括阀笼108和可移动地设置在阀笼108中的阀塞112。如上简述,对减压所需的复杂几何形状的机加工需要阀笼108由被单独地制造然后彼此耦接的多个部件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阀笼108由堆叠在一起的四个单独制造的部件(上部阀笼116、第一中间阀笼118、第二中间阀笼120和下部阀笼124)来形成,以便产生多级减压。为了防止这些不同部件之间的泄漏,在上部阀笼116与第一中间阀笼118之间、在第一中间阀笼118与第二中间阀笼120之间、以及在第二中间阀笼120与下部阀笼124之间布置密封元件128(例如,o形环)。

虽然阀笼108可以有效地降低流体流动控制设备104中的流体压力,但是多个阀笼部件116、120和124以及密封元件128的使用有助于显著增加多级阀内件100的高度。这样,必须修改流体流动控制设备104以便容纳多级阀内件100。在这种情况下,流体流动控制设备104被修改为包括流体流动控制设备104的阀体136与阀盖140之间的阀盖间隔件132。在其它情况下,流体流动控制设备104可以以不同或附加的方式进行修改,以便容纳多级阀内件100。然而,在其它情况下,例如,当流体流动控制设备104采用小于阀体140的阀体时,可能无法修改现有的流体流动控制设备104以便容纳多级阀内件100。

本公开内容因此涉及一种多级阀内件,其解决了多级阀内件100和其它传统的多级阀内件所伴随的这些问题。本文公开的多级阀内件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因此,多级阀内件可以被制造为整个内部通道被包含在单个整体式阀笼中的。单个整体式阀笼降低了存在于类似阀笼108的多部件阀笼中的泄漏风险,以及消除了对另外将需要的密封元件(诸如上述密封元件128)的需求。单个整体式阀笼的使用和密封元件的消除允许降低阀笼的总高度,以使得所公开的阀笼比传统的多级阀内件中的阀笼108和其它阀笼更短。这不仅消除了对阀盖间隔件(例如,阀盖间隔件132)的需要或对其中采用所公开的多级阀内件的流体流动控制设备的其它修改,而且还允许阀笼的更多部分被定位在流体流动控制设备的廊道内。因此,更多的减压级被定位在廊道内,从而为流体膨胀(和减压)提供了足够的体积。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多级阀内件比多级阀内件100和其它传统多级阀内件更容易制造且制造成本更低。

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增材制造技术是指通过将连续的材料层添加在材料上来构建三维对象的任何增材制造技术或工艺。增材制造技术可以通过任何适合的机器或机器的组合来执行。增材制造技术通常可以涉及或使用计算机三维建模软件(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或cad软件)、机器装备、和分层材料。一旦生成cad模型,机器装备可以从cad文件和层中读取数据,或者以层叠的方式添加(例如)连续的液体、粉末、片材层来制造三维对象。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包括若干技术或工艺(诸如,举例来说,立体光刻(“sla”)工艺、熔融沉积建模(“fdm”)工艺、多喷射建模(“mjm”)工艺、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工艺、电子束增材制造工艺、和电弧焊增材制造工艺)中的任何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增材制造工艺可以包括定向能量激光沉积工艺。这种定向能量激光沉积工艺可以由具有定向能量激光沉积能力的多轴计算机数控(“cnc”)车床执行。

图2例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教导构造的多级阀内件200的一个示例。多级阀内件200被配置为提供脏的服务应用中的多级流体压力降低(并且在没有堵塞的情况下这样做),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多级阀内件200也可以用于在清洁应用中降低流体压力。如上所述,多级阀内件200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因此,多级阀内件200包括阀笼208和能够移动地设置在阀笼208内的阀塞212,并且阀笼208包括单个整体式本体216和完全包含在单个整体式本体216内的内部通道220。可以理解的是,内部通道220足够大,以便在多级阀内件200用于脏的服务应用时防止堵塞。如下面将更详细讨论的,内部通道220限定了多个流体减压级,其有助于所需的多级流体压力降低。

整体式本体216可以由一种或多种适合的材料(诸如,不锈钢、铝、和各种合金)制成。这种形式的整体式本体216通常沿纵向轴线224从第一端228延伸到第二端232。如图2所示,整体式本体216包括外壁236、与外壁236一体形成的内壁240、与外壁236一体形成的凸缘244、以及与外壁236一体形成的阀座248。然而,在其它示例中,整体式本体216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和/或不同的部件。作为示例,整体式本体216可以不包括阀座248,替代地,阀座248例如可以可移除地耦接到整体式本体216。

当多级阀内件200设置在流体流动控制设备中时,外壁236通常被布置为接合流体流动控制设备的阀体。在该示例中的外壁236由多个不同尺寸的壁部分形成,即第一壁部分252、第二壁部分256、第三壁部分260、和第四壁部分264。第一壁部分252沿着纵向轴线224在第一端228与凸缘244之间延伸。第二壁部分256从凸缘244向下(至少在图2中)并且向外朝向第二端232(即,相对于纵向轴线224成角度)延伸,到终止于被布置为接合阀体的一部分的肩部268为止。因此,在肩部268处,第二壁部分256的直径大于第一壁部分252的直径。第三壁部分260沿着纵向轴线224从第二壁部分256的从肩部268径向向内定位的部分并朝第二端232向下延伸,以使得在肩部268处,第二壁部分256的直径也大于第三壁部分260的直径。第四壁部分264沿着纵向轴线224从第三壁部分260向下延伸到第二端部232。第四壁部分264的直径小于第三壁部分260的直径。然而,在其它示例中,外壁236可以由更多或更少的、或不同尺寸的壁部分形成,以便容纳和接合不同尺寸的阀体。

如图2所示,内壁240与外壁236径向向内间隔开。更具体地,内壁240在靠近第三壁部分260的位置处与外壁236径向向内间隔开。在该示例中,内壁240沿着纵向轴线224延伸,以使得内壁240基本上平行于外壁236。然而,在其它示例中,内壁240可以相对于纵向轴线224弯曲,以使得内壁240相对于外壁236成角度。

另外如图2所示,凸缘244从外壁236向外延伸。在该示例中,凸缘244在靠近第一端228的位置处从外壁236向外延伸。然而,在其它示例中,凸缘244可以在更靠近或远离第一端228的位置处从外壁236向外延伸。因此,凸缘244被布置为在多级阀内件200设置在流体流动控制设备中时接合流体流动控制设备的阀体和阀盖两者。另一方面,阀座248从外壁236向内延伸。在该示例中,阀座248在整体式本体216的第二端232处从外壁236向内延伸。然而,在其它示例中,阀座248可以在与整体式本体216的第二端232间隔开的位置处从外壁236向内延伸。在任何情况下,阀座248被定位成选择性地接收阀塞212的一部分,以打开或关闭内部通道220,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

继续参考图2,阀笼208还包括阀笼入口270和阀笼出口274。在该示例中,阀笼入口270在整体式本体216的第二端232处形成在整体式本体216中,以使得阀笼入口270沿着纵向轴线224延伸。然而,在其它示例中,阀笼入口270可以形成在不同的位置和/或可以沿着与纵向轴线224不同的轴线延伸(例如,可以沿着横向于纵向轴线224的轴线延伸)。在该示例中,阀笼出口274在靠近整体式本体216的第一端228的位置处形成在整体式本体216的外壁236中。更具体地,阀笼出口274形成在整体式本体216的外壁236的第二壁部分256中。因此,阀笼出口274沿着横向于纵向轴线224的轴线276延伸。然而,在其它示例中,阀笼出口274可以形成在不同的位置和/或可以沿着与轴线276不同的轴线(例如,沿着纵向轴线224)延伸。

阀笼208还包括由整体式本体216限定并在阀笼入口270与阀笼出口274之间延伸的多个环形凹部。在该示例中,阀笼208包括由整体式本体216的不同部分限定的四个环形凹部278a、278b、278c和278d。更具体地,第一环形凹部278a由第四壁部分264限定,第二环形凹部278b由内壁240限定,第三环形凹部278c由第二壁部分256和第三壁部分260限定,并且第四环形凹部278d由第一壁部分252和第二壁部分256限定。因此,第一环形凹部278a紧邻整体式本体216内的阀笼入口270,第二环形凹部278b紧邻整体式本体216内的第一环形凹部278a,第三环形凹部278c紧邻整体式本体216内的第二环形凹部278b,并且第四环形凹部278d紧邻整体式本体216内的第三环形凹部278c和阀笼出口274两者。如图所示,第一环形凹部278a具有第一直径并限定第一体积,第二环形凹部278b具有小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并且限定小于第一体积的第二体积,第三环形凹部278c具有大于第二直径的第三直径并且限定可以小于或大于第二体积的第三体积,并且,第四环形凹部278d具有小于第一直径和第三直径(并且小于或大于第二直径)的第四直径并且限定小于第一体积(并且可以小于或大于第二体积和第三体积)的第四体积。然而,在其它示例中,阀笼208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环形凹部,环形凹部278a-d可以由阀笼208的不同部分限定,和/或凹部278a-d的尺寸可以被设计得不同。

如上所述,内部通道220完全包含在整体式本体216内。内部通道220在阀笼入口270与阀笼出口274之间延伸。在该示例中,内部通道220由第一环形凹部278a、第二环形凹部278b、形成在内壁236中的一个或多个流动限制通路282、第三环形凹部278c、和第四环形凹部278d限定或形成。流动限制通路282中的每一个的尺寸都被设计成实现期望的流体压力降低量。如图2所示,流动限制通路282沿着垂直于纵向轴线224并平行于轴线276的横向轴线285延伸。因此,流动限制通路282用于将第二环形凹部278b与第三环形凹部278c连接(反之亦然)。然而,在其它示例中,内部通道220可以由更多的、更少的或不同的部件(举例来说,诸如,不同数量的环形凹部或者沿着非垂直于纵向轴线224的轴线延伸的流动限制通路282)限定或形成。

继续参考图2,现在将描述阀塞212的细节。可以由一种或多种适合的材料(举例来说,诸如,不锈钢、铝、和各种合金)制成的阀塞212通常包括细长的塞杆286和多个密封表面,这些密封表面从细长的塞杆286径向向外延伸。细长的塞杆286和多个密封表面可以彼此一体地形成(例如,使用增材制造技术),或者可以单独形成并且彼此耦接。在该示例中,阀塞212包括细长的塞杆286以及与细长的塞杆286一体形成的三个密封表面290a、290b、290c。当阀塞212可移动地设置在阀笼208内时,细长的塞杆286沿与纵向轴线224同轴的纵向轴线294延伸。第一密封表面290a在塞杆286的第一端296附近的位置处从塞杆286径向向外延伸,以使得第一密封表面290a被布置为选择性地接合整体式本体216的外壁236的内表面,从而打开或密封地关闭阀笼出口274。第三密封表面290c在位于塞杆286的第二端298的位置处从塞杆286径向向外延伸,以使得第三密封表面290c被布置为选择性地接合阀笼208的阀座248,从而打开或密封地关闭阀笼入口270。第二密封表面290b在第一密封表面290a与第三密封表面290c之间的位置处从塞杆286径向向外延伸。更具体地,第二密封表面290b在第一端296与第二端298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处从塞杆286径向向外延伸,以使得第二密封表面290b被布置为选择性地接合整体式本体216的内壁240,从而打开或密封地关闭流动限制通路282。然而,在其它示例中,塞杆286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和/或形状,和/或阀塞212可以包括多于或少于三个密封表面。此外,尽管本文未示出,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个或多个减压通路可以形成在阀塞212中。在某些情况下,减压通路可以形成在阀塞212中,以便将多个减压级也限定在阀塞212内。

图3例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教导构造的设置在流体流动控制设备300的一个示例中的多级阀内件200。简而言之,流体流动控制设备300包括阀体304、耦接到阀体304的阀盖308、以及设置在阀体304和阀盖308中的阀杆312。阀体304限定入口316、出口320、以及包括在入口316与出口320之间的流体流动通道324。在该示例中,入口316沿入口轴线328(如果入口轴线328与轴线224、294不同轴,则反过来该入口轴线328平行于轴线224、294)延伸,并且出口320沿着垂直于入口轴线328的出口轴线332延伸,但是在其它示例中,出口轴线332可以与入口轴线328不垂直(例如,平行)。阀杆312的一端耦接到致动器(未示出),另一端耦接到阀塞212,以使得致动器可操作地耦接到阀塞212,从而控制阀塞212在阀笼208内的位置,这又控制通过内部通道220(更具体地,流体流动通道324)的流体流动。

如图3所示,当多级阀内件200被设置在流体流动控制设备300中时,阀笼208接合阀体304和阀盖308的不同部分,并且阀塞212可移动地设置在阀笼208内。更具体地,阀笼208的外壁236接合阀体304的不同部分,并且,阀笼208的凸缘244接合阀体304的一部分和阀盖308的一部分两者。在该示例中,第一壁部分252接合阀盖308的一部分336,肩部268接合阀体304的第一部分340,第三壁部分260接合比第一部分340更靠近阀笼入口270的阀体304的第二部分344,并且第四壁部分264接合比第二部分344更靠近阀笼入口270的阀体304的第三部分348。然而,在其它示例中,外壁236的不同部分可以接合阀体304和/或阀盖308的这些或其它部分。在任何情况下,在如此设置阀笼208的情况下,阀笼208的大部分设置在流体流动通道324内,从而为流体膨胀(和减压)提供足够的体积。另外,因为阀笼208的大部分被设置在流体流动通道324内(特别是流体流动通道324的廊道内),所以阀盖308仅需要容纳阀笼208的小部分。在该示例中的阀盖308能够这样做,以使得不需要类似于上述阀盖间隔件132的阀盖间隔件。反过来,阀盖308直接接合阀体304,如图3所示。因此,应当理解的是,流体流动控制设备300不需要以任何方式进行修改以容纳多级阀内件200。

当流体流动控制设备300(利用设置在其中的多级阀内件200)处于操作中时,阀塞212能够(经由阀杆312和耦接到其上的致动器)在完全关闭位置(如图3所示)与完全打开位置(未示出)之间移动,以关闭或打开内部通道220(并更一般地,流体流动通道324)。当阀塞212处于图3所示的完全关闭位置时,第一密封表面290a密封地接合并关闭阀笼出口274,第二密封表面290b密封地接合整体式主体216的内壁236,从而关闭流动限制通路282,并且第三密封表面290c密封地接合阀笼208的阀座248,从而关闭阀笼入口270。进而,防止流体流过内部通道220,从而防止流体从入口316经由流体流动通道324流到出口320。然而,当阀塞212从该完全关闭位置移动到其完全打开位置时,阀塞212远离阀笼入口270并朝向整体式主体216的第一端228移动。这使第一密封表面290a远离阀笼出口274移动,从而打开阀笼出口274,使第二密封表面290b沿内壁236并远离流动限制通路282移动,并使第三密封表面290c远离阀座248移动,从而打开阀笼入口270。进而,允许流体流过内部通道220,从而允许流体从入口316经由流体流动通道324流到出口320。

当阀塞212处于其完全打开位置时,已经经由入口316进入阀体304的流体经由阀笼入口270流入阀笼208。在许多情况下,尽管不总是如此,流体进入阀笼入口270将具有高压力。在通过阀笼入口270之后,流体被迫进入第一环形凹部278a,这迫使流体径向向外流向阀笼208的外壁232,从而降低流体的压力(即,第一减压级)。流体接着被迫进入第二环形凹部278b,这迫使流体径向向内远离阀笼208的外壁232流动,从而进一步降低流体的压力(即,第二减压级)。然后,流体被迫流过流动限制通路282,这迫使流体径向向外流动,再次朝向阀笼208的外壁232流动,从而进一步降低流体的压力(即,第三减压级)。在通过流动限制通路282之后,流体被迫流入第三环形凹部278c,这允许流体膨胀,从而进一步降低流体的压力(即,第四减压级)。然后,流体被迫进入第四环形凹部278d,这迫使流体径向向内流动,从而进一步降低流体的压力(即,第五减压级)。此时,流体被迫进入并通过阀笼出口274,以使得流体离开阀笼208并流向阀体304的出口320。以这种方式,离开阀笼208的流体的压力低于流体进入阀笼208时的压力。

最后,尽管在该示例中的多级阀内件200是向上流动阀内件(因为流体轴向向上流过内部通道220),但是在其它示例中,多级阀内件200可以是向下流动阀内件(其中流体将轴向向下流过内部通道220)。在一个这样的示例中,多级阀内件200可以被配置为使得阀笼入口270位于第一端部228处或附近,并且阀笼出口274位于第二端部228处或附近。此外,阀座248可以被定位在阀笼208中的其它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阀塞212的密封表面290可以移动以选择性地密封地接合重新定位的阀座248。

本文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面,包括实用新型人已知的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最佳模式。虽然本文示出并描述了许多示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是,各个方面的细节不需要相互排斥。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文的教导时应当能够将一个方面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与其余方面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组合。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所示方面仅是示例性的,不应当被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除非本文另有说明或上下文明显矛盾,否则本文所述的所有方法均可以以任何适合的顺序进行。本文提供的任何和所有示例或示例性语言(例如,“诸如”)的使用仅旨在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制。说明书中没有语言应当被解释为表示任何未请求保护的元素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是必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