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7870发布日期:2020-06-26 21:1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枢转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箱包、航空箱、音箱、灯光箱、吸塑箱和滚塑箱在组装或开合的过程中常用到枢转结构,但是,传统的枢转结构牢固性差,易于松动。因此,需要一种结构上巧妙设计,稳定性好,操作方便的枢转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该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具有结构稳定,易于角度调节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基座、第二定位基座、第一主枢转臂、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第一主枢转轴、第二主枢转轴、第三主枢转轴,所述第一定位基座与所述第一主枢转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主枢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枢转臂的另一端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二主枢转臂一端之间,并与所述第二主枢转臂通过所述第二主枢转轴转动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二主枢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基座通过所述第三主枢转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副枢转臂、成对的第二副枢转臂、第一副枢转轴、第二副枢转轴和第三副枢转轴,所述第一定位基座与所述第一副枢转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副枢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副枢转臂的另一端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二副枢转臂一端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副枢转臂通过所述第二副枢转轴转动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二副枢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基座通过所述第三副枢转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副枢转臂伸出成对的所述第二主枢转臂之间,且所述第一主枢转臂和所述第一副枢转臂平行设置,成对的所述第二主枢转臂与成对的所述第二副枢转臂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副枢转臂与所述第二主枢转臂通过第四枢转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枢转臂、成对的所述第二主枢转臂、所述第一副枢转臂和成对的所述第二副枢转臂均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基座和所述第二定位基座具有多个用于安装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向内转动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第一主枢转臂和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在转动的过程中夹角逐渐减小,进而实现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向外转动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第一主枢转臂和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在转动的过程中夹角逐渐增大,进而实现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的夹角逐渐增大,具有结构稳定,易于调节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之间角度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的上侧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的下侧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定位基座;2-第二定位基座;3-第一主枢转臂;4-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5-第一主枢转轴;6-第二主枢转轴;7-第三主枢转轴;8-第一副枢转臂;9-成对的第二副枢转臂;10-第一副枢转轴;11-第二副枢转轴;12-第三副枢转轴;14-第四枢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基座1、第二定位基座2、第一主枢转臂3、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4、第一主枢转轴5、第二主枢转轴6、第三主枢转轴7,第一定位基座1与第一主枢转臂3的一端通过第一主枢转轴5转动连接,第一主枢转臂3的另一端设置在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4一端之间,并与第二主枢转臂4通过第二主枢转轴6转动连接,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4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基座2通过第三主枢转轴7转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种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基座1、第二定位基座2、第一主枢转臂3、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4、第一主枢转轴5、第二主枢转轴6、第三主枢转轴7,第一定位基座1和第二定位基座2分别安装于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图中未表示),向内转动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第一主枢转臂3和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4在转动的过程中夹角逐渐减小,进而实现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向外转动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第一主枢转臂3和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4在转动的过程中夹角逐渐增大,进而实现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的夹角逐渐增大,具有结构稳定,易于调节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之间角度的特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副枢转臂8、成对的第二副枢转臂9、第一副枢转轴10、第二副枢转轴11和第三副枢转轴12,第一定位基座1与第一副枢转臂8的一端通过第一副枢转轴10转动连接,第一副枢转臂8的另一端设置在成对的第二副枢转臂9一端之间,并与第二副枢转臂9通过第二副枢转轴11转动连接,成对的第二副枢转臂9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基座2通过第三副枢转轴12转动连接,向内转动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第一副枢转臂8和成对的第二副枢转臂9在转动的过程中夹角逐渐减小,进而实现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向外转动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第一副枢转臂8和成对的第二副枢转臂9在转动的过程中夹角逐渐增大,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降低损坏的概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第一副枢转臂伸8出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9之间,且第一主枢转臂3和第一副枢转臂8平行设置,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4与成对的第二副枢转臂9平行设置,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第二副枢转臂9与第二主枢转臂4通过第四枢转轴13转动连接,保证枢转过程中扭矩的稳定传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第一主枢转臂3、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4、第一副枢转臂8和成对的第二副枢转臂9均为弧形结构,结构稳定,避免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第一定位基座1和第二定位基座2具有多个用于安装的定位孔,安装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定位基座、第二定位基座、第一主枢转臂、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第一主枢转轴、第二主枢转轴、第三主枢转轴,所述第一定位基座与所述第一主枢转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主枢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枢转臂的另一端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二主枢转臂一端之间,并与所述第二主枢转臂通过所述第二主枢转轴转动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二主枢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基座通过所述第三主枢转轴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副枢转臂、成对的第二副枢转臂、第一副枢转轴、第二副枢转轴和第三副枢转轴,所述第一定位基座与所述第一副枢转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副枢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副枢转臂的另一端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二副枢转臂一端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副枢转臂通过所述第二副枢转轴转动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二副枢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基座通过所述第三副枢转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副枢转臂伸出成对的所述第二主枢转臂之间,且所述第一主枢转臂和所述第一副枢转臂平行设置,成对的所述第二主枢转臂与成对的所述第二副枢转臂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枢转臂与所述第二主枢转臂通过第四枢转轴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枢转臂、成对的所述第二主枢转臂、所述第一副枢转臂和成对的所述第二副枢转臂均为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基座和所述第二定位基座具有多个用于安装的定位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角度位置调整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基座、第二定位基座、第一主枢转臂、成对的第二主枢转臂、第一主枢转轴、第二主枢转轴、第三主枢转轴,所述第一定位基座与所述第一主枢转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主枢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枢转臂的另一端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二主枢转臂一端之间,并与所述第二主枢转臂通过所述第二主枢转轴转动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二主枢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基座通过所述第三主枢转轴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定,易于角度调节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钱玲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安威士智能安防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5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