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混凝土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7908发布日期:2020-05-26 17:4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再生混凝土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混凝土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管道。



背景技术:

再生混凝土管道是采用再生混凝土制作的管道,用于输送水、油、气等流体,但现有的再生混凝土管道,其结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管道,旨在解决再生混凝土管道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土管道,所述再生混凝土管道包括外混凝管、防震垫、钢丝网、内混凝管和支架杆,其中所述防震垫与所述外混凝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混凝管的内侧,所述钢丝网与所述防震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防震垫的内部,且远离所述外混凝管,所述内混凝管与所述钢丝网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钢丝网的内侧,且远离所述防震垫,所述支架杆与所述内混凝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内混凝管的内侧,且远离所述钢丝网,所述支架杆在所述内混凝管的内侧,成相交状。

其中,所述钢丝网包括钢丝和缓冲垫,所述钢丝与所述防震垫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外混凝管道的一侧,所述缓冲垫与所述钢丝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外混凝管道的一侧。

其中,所述再生混凝管还包括钢条和钢扣,所述钢条贯穿所述外混凝管、所述防震垫和所述钢丝网,并与所述内混凝管固定连接,所述钢扣与所述钢条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钢条与所述外混凝管的贯穿口处。

其中,所述外混凝管具有凹形端口和凸形端口,所述凹形端口位于所述外混凝管的端面,所述凸形端口位于所述外混凝管的另一侧端面,并远离所述凹形端口,且所述凸形端口和所述凹形端口沿所述再生混凝土管道的轴向线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凹形端口具有卡槽,所述卡槽镶嵌于所述凹形端口的表面,所述凸形端口具有卡钩,所述卡钩镶嵌于所述凸形端口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所述防震垫与所述外混凝管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网与所述防震垫固定连接,所述内混凝管与所述钢丝网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杆与所述内混凝管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杆在所述内混凝管的内侧,成相交状,所述防震垫能够在所述再生混凝土管道受到冲击时,能够有效地分散冲击力,使内部结构不发生变形,所述钢丝网使所述再生混凝土管道具有更好的稳固性,所述支架杆在所述内混凝管的内侧,成相交十字状,达到解决结构不稳定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再生混凝土管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再生混凝土管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再生混凝土管道的钢丝网结构示意图。

100-再生混凝土管道、90-外混凝管、80-防震垫、70-钢丝网、60-内混凝管、50-支架杆、40-钢丝、30-缓冲垫、20-钢条、10-凹形端口、9-凸形端口、8-卡槽、7-卡钩、6-钢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再生混凝土管道100包括外混凝管90、防震垫80、钢丝网70、内混凝管60和支架杆50,其中所述防震垫80与所述外混凝管9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混凝管90的内侧,所述钢丝网70与所述防震垫8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防震垫80的内部,且远离所述外混凝管90,所述内混凝管60与所述钢丝网7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钢丝网70的内侧,且远离所述防震垫80,所述支架杆50与所述内混凝管6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内混凝管60的内侧,且远离所述钢丝网70,所述支架杆50在所述内混凝管60的内侧,成相交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防震垫80与所述外混凝管90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网70与所述防震垫80固定连接,所述内混凝管60与所述钢丝网70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杆50与所述内混凝管60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杆50在所述内混凝管60的内侧,成相交状,所述防震垫80能够在所述再生混凝土管道100受到冲击时,能够有效地分散冲击力,使内部结构不发生变形,所述钢丝网70使所述再生混凝土管道100具有更好的稳固性,所述支架杆50在所述内混凝管60的内侧,成相交十字状,达到解决结构不稳定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网70包括钢丝40和缓冲垫30,所述钢丝40与所述防震垫80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外混凝管90道的一侧,所述缓冲垫30与所述钢丝40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外混凝管90道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以钢丝40形成钢丝网70,其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缓冲垫30填充三角形的空白处,能够为所述再生混凝土管道100提高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混凝管还包括钢条20和钢扣6,所述钢条20贯穿所述外混凝管90、所述防震垫80和所述钢丝网70,并与所述内混凝管60固定连接,所述钢扣6与所述钢条20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钢条20与所述外混凝管90的贯穿口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条20能够吧所述外混凝管90、所述防震垫80、所述钢丝网70和所述内混凝管60贯穿成一个整体,其结构会更加稳定,所述钢扣6与所述钢条20的螺纹连接,可使所述钢条20不会脱落,增加其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外混凝管90具有凹形端口10和凸形端口9,所述凹形端口10位于所述外混凝管90的端面,所述凸形端口9位于所述外混凝管90的另一侧端面,并远离所述凹形端口10,且所述凸形端口9和所述凹形端口10沿所述再生混凝土管道90的轴向线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多个所述再生混凝土管道100连接时,所述凹形端口10能够和所述凸形端口9连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凹形端口10具有卡槽8,所述卡槽8镶嵌于所述凹形端口10的表面,所述凸形端口9具有卡钩7,所述卡钩镶嵌于所述凸形端口9的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钩7能够与所述卡槽8卡勾连接,使连接更加牢固,提高其内部结构稳定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