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引入装置和燃气管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9285发布日期:2020-04-07 21:0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燃气引入装置和燃气管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抢险维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引入装置和燃气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燃气供应原理,通常是将预定区域内的所有住宅划分成多个子区,预定区域内的所有住宅的燃气均来自于位于户外的燃气总管,其中,位于户外的燃气总管内的燃气经由燃气引入管输送至室内的燃气支管,每个子区对应一组燃气支管,再通过燃气支管将燃气输送至每个子区内的每户住宅。

对于某个子区的某户住宅发生燃气泄漏或者燃气引入管发生泄漏的问题,一般需要向燃气总管进行氮气吹扫,进而会影响到预定区域内的所有住宅的燃气供应。因而在检修时往往会造成大范围停气,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影响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

因而,亟待提出一种新的燃气引入装置,以简化检修操作,减小因检修造成的停气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引入装置,以简化检修操作,减小因检修造成的停气范围,具体地,在需要进行维修时,通过阻隔件使燃气支管与燃气总管阻断连通,并使第一管部与第三管部连通,以通过第一管部向燃气支管内通入氮气来冲淡燃气支管内的燃气,便于对燃气支管进行进一步的维修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管道系统,以简化检修操作,减小因检修造成的停气范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引入装置,用于连通燃气主管和燃气支管,包括三通管件和阻隔件,所述三通管件包括能够彼此相连通的第一管部、第二管部和第三管部;

所述第三管部用于连通所述燃气支管;所述第二管部用于连通所述燃气主管;

在燃气通气状态下,所述阻隔件位于所述第一管部中,且所述第三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连通,使得所述燃气主管与所述燃气支管连通;

在燃气阻断状态下,所述阻隔件位于所述第二管部中,且所述第三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阻断连通,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三管部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燃气引入装置还包括盖体,所述第一管部的远离所述第二管部的管口为第一管口,所述盖体能够拆卸地封盖在所述第一管口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盖体包括相连接的盖体本体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管部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盖体本体封盖所述第一管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管部的内壁通过螺纹的方式能够拆卸地连接;

所述盖体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筒的一端,所述盖体本体与所述第一管口紧密贴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盖体本体上设置有防滑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沿所述盖体本体的周向设置有顺次围接的多个平面部,所述多个平面部形成所述防滑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阻隔件的面向所述第一管口的一端设置有手持部;

所述手持部呈钩状或呈环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在燃气通气状态下,所述阻隔件与所述第一管部的内壁形成密封;

在燃气阻断状态下,所述阻隔件与所述第二管部的内壁形成密封。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管道系统,包括燃气总管、燃气支管和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燃气引入装置;

所述燃气引入装置的第二管部连通所述燃气总管,所述燃气引入装置的第三管部连通所述燃气支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燃气支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燃气引入装置的数量与所述燃气支管的数量相一致;

所述燃气支管沿竖直方向延伸,用于向沿竖直方向顺次布置的多个住户供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引入装置,包括三通管件和阻隔件。可以改变阻隔件位于三通管件的第一管部内或第二管部内。当阻隔件位于第一管部内,可使该燃气引入装置位于燃气通气状态下。当阻隔件位于第二管部内,可使该燃气引入装置位于燃气阻断状态下,不仅能够停止向该燃气支管沿线的住宅供给燃气,且能够实现对该燃气支管的定向的、独立的氮气吹扫,进而便于检测并检修,不会对燃气总管的供气造成影响,可有效减小因检修工作造成的停气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管道系统,包括该燃气引入装置,能够实现该燃气引入装置能够实现的上述的所有有益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燃气引入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燃气引入装置的三通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燃气引入装置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燃气引入装置的阻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燃气引入装置;10-三通管件;100-第一管部;101-第二管部;102-第三管部;104-第一管口;11-阻隔件;110-手持部;12-盖体;120-盖体本体;121-连接部;122-防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引入装置;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引入装置的爆炸图,图中简单示出了燃气引入装置的结构;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引入装置的三通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通过虚线示出了三通管件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的分界线;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引入装置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引入装置的阻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引入装置,用于连通燃气主管和燃气支管。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引入装置1,包括三通管件10和阻隔件11,三通管件10包括能够彼此相连通的第一管部100、第二管部101和第三管部102。

第三管部102用于连通燃气支管(图中未示出),第二管部101用于连通燃气主管(图中未示出)。当第三管部102与第二管部101相连通时,燃气主管与燃气支管相连通,即可向该燃气支管沿线的住宅供给燃气,也即处于燃气通气状态。当第三管部102与第二管部101之间被阻断连通的时候,燃气主管与燃气支管之间也被阻断连通,即可停止向该燃气支管沿线的住宅供给燃气,也即处于燃气阻断状态。

在燃气通气状态下,阻隔件11位于第一管部100中,且第三管部102与第二管部101连通,使得燃气主管与燃气支管连通,从而能够向该燃气支管沿线的住宅供给燃气。其中,由于将阻隔件11设置在第一管部100中以阻断第一管部100与外界连通,从而避免燃气从第一管部100的位置泄漏出去。

在燃气阻断状态下,阻隔件11位于第二管部101中,且第三管部102与第二管部101阻断连通,第一管部100与第三管部102连通,使得燃气主管与燃气支管阻断连通,从而能够停止向该燃气支管沿线的住宅供给燃气。其中,由于阻隔件11位于第二管部101内,因而阻隔件11可以将第一管部100与第三管部102相连通,并使第一管部100与第二管部101阻断连通。那么向第一管部100内通入氮气,氮气就会经过第三管部102进入到该燃气支管中,而不会进入经过第二管部101进入到燃气总管中,从而能够实现对该燃气支管的定向的、独立的氮气吹扫,进而便于检测并找到漏气位置,不会对燃气总管的供气造成影响,可有效减小因检修工作造成的停气范围。

可选地,阻隔件11为橡胶塞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的阻隔件。

具体地,在燃气管道系统正常工作没有泄漏的情况下,即处于燃气通气状态下,阻隔件11位于第一管部100中;在燃气管道系统所供应的预定区域内的某户住宅发生燃气泄漏情况时,需要将阻隔件11从第一管部100中转移到第二管部101中,以进入到燃气阻隔状态,以便于检修。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燃气引入装置1,包括三通管件10和阻隔件11。可以改变阻隔件11位于三通管件10的第一管部100内或第二管部101内。当阻隔件11位于第一管部100内,可使该燃气引入装置1位于燃气通气状态下。当阻隔件11位于第二管部101内,可使该燃气引入装置1位于燃气阻断状态下,不仅能够停止向该燃气支管沿线的住宅供给燃气,且能够实现对该燃气支管的定向的、独立的氮气吹扫,进而便于检测并找到漏气位置,不会对燃气总管的供气造成影响,可有效减小因检修工作造成的停气范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燃气引入装置1还包括盖体12,第一管部100的远离第二管部101的管口为第一管口104,盖体12能够拆卸地封盖在第一管口104上。

在燃气通气状态下,一方面通过盖体12封堵第一管口104,另一方面阻隔件11位于第一管部100中,从而通过盖体12与阻隔件11的共同作用,有效保证第一管口104处的密封性,不仅可以避免燃气从第一管口104处向外界泄漏,还可以避免在阴雨天气通过第一管口104向该燃气引入装置1内倒灌雨水,进而提高了该燃气引入装置1的使用安全性。

在燃气阻隔状态下,由于盖体12与第一管口104能够拆卸地连接,将盖体12拆卸下来后,可以对阻隔件11进行操作,将阻隔件11转移到第二管部101内,以将燃气支管和燃气总管阻断连通。具体地,在第一管口104处连接氮气瓶组进行吹扫,待到泄漏处燃气浓度低于预定值后可进行拆装管道或焊接等作业,以保证检修工作的操作安全性。

可选地,还可以通过在盖体12与第一管口104之间设置锁定件,以对阻隔件11进行保护,避免非工作人员对阻隔件11进行误操作。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3所示,盖体12包括相连接的盖体本体120和连接部121;连接部121与第一管部100能够拆卸地连接,盖体本体120封盖第一管口104。

通过设置连接部121,能够提高盖体12与第一管部100之间的拆装便利性。通过设置盖体本体120,能够提高对于第一管口104的封盖效果。

可选地,盖体本体120与第一管口104之间的接触面设置有密封垫圈,以提高盖体本体120与第一管口104之间的密封性能。

可选地,连接部通过螺纹或者通过扣合结构等与第一管部相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连接部121为连接筒,连接筒的外壁与第一管部100的内壁通过螺纹的方式能够拆卸地连接。一方面,连接筒与第一管部100通过螺纹连接,有利于提高拆装的便利性;另一方面,连接筒与第一管部100之间的螺纹连接处便于通过生料带密封,从而有利于提高燃气通气状态下的用气安全性。

盖体本体120固定连接在连接筒的一端,盖体本体120与第一管口104紧密贴合。

可选地,盖体本体120的面向第一管口104的端面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管口104相适配的环状凹槽,在盖体本体120封盖在第一管口104上时,第一管口104嵌入环状凹槽内。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盖体本体120上设置有防滑部122。

通过人工手动旋转盖体本体120,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将盖体12装配在第一管部100上或将盖体12从第一管部100上拆卸下来的方法。进一步地,通过在盖体本体120上设置防滑部122,可以有效提高盖体本体120与操作人员的手部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盖体12的拆装效率。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沿盖体本体120的周向设置有顺次围接的多个平面部,多个平面部形成防滑部122。多个平面部便于手持防滑,且易于加工。

可选地,防滑部122的径向截面为正五边形或正六边形等。

或者,沿盖体本体的周向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防滑凸起,多个防滑凸起形成防滑部;或者,沿盖体本体的周向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防滑凹槽,多个防滑凹槽形成防滑部;或者,盖体本体的周向设置有由防滑材料成型的防滑层,防滑层形成防滑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4所示,阻隔件11的面向第一管口104的一端设置有手持部110。通过设置手持部110,为工作人员在第一管部100和第二管部101之间转移阻隔件11时,提高了持握阻隔件11的便利性。

可选地,手持部110与阻隔部一体成型。

手持部110呈钩状或呈环状,钩状或环状的手持部110便于工作人员持握。

可选地,手持部11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以保证足够的力学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在燃气通气状态下,阻隔件11与第一管部100的内壁形成密封。在燃气阻断状态下,阻隔件11与第二管部101的内壁第三管部102形成密封。

可选地,通过阻隔件11与第二管部101的内壁过盈配合以形成密封;通过阻隔件11与第一管部100的内壁过盈配合以形成密封。

可选地,为进一步提高阻隔件11与第二管部101的内壁或与第一管部100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能,可以在第一管部100的内壁的第一预定位置涂覆防滑涂料,或者在第二管部101的内壁的第二预定位置涂覆防滑涂料。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燃气管道系统,该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的燃气引入装置,实施例一所公开的燃气引入装置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燃气引入装置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管道系统,包括燃气总管、燃气支管和如实施例一的燃气引入装置1;燃气引入装置1的第二管部101连通燃气总管,燃气引入装置1的第三管部102连通燃气支管。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管道系统,通过设置该燃气引入装置1可以使该燃气管道系统在燃气通气状态和燃气阻断状态之间高效切换。当阻隔件11位于第一管部100内,可使该燃气引入装置1位于燃气通气状态下。当阻隔件11位于第二管部101内,可使该燃气引入装置1位于燃气阻断状态下,不仅能够停止向该燃气支管沿线的住宅供给燃气,且能够实现对该燃气支管的定向的、独立的氮气吹扫,进而便于检测并找到漏气位置,不会对燃气总管的供气造成影响,可有效减小因检修工作造成的停气范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燃气支管的数量为多个,燃气引入装置1的数量与燃气支管的数量相一致;燃气支管沿竖直方向延伸,用于向沿竖直方向顺次布置的多个住户供气。

具体地,燃气支管与燃气引入管一一对应地连接,通常是将预定区域内的所有住宅划分成多个子区,预定区域内的所有住宅的燃气均来自于位于户外的同一个燃气总管。在燃气通气状态下,燃气总管内的燃气分别顺次经过每个燃气引入管的第二管部101和第三管部102输送至对应的燃气支管内,再经过燃气支管向其沿线的沿竖直方向顺次布置的多个住户供气。在燃气阻断状态下,只需要先确定某个发生燃气泄漏的用户对应的燃气支管,再确定该燃气支管对应的燃气引入管,再将该燃气引入管的阻隔件11由第一管部100中转移到第二管部101内,即可通过第一管部100对该燃气支管进行氮气吹扫等其他检修工作。

因而,当某户住宅发生燃气泄漏,只需要将该户住宅对应的燃气支管进行停气检修,可以避免影响燃气总管和其他燃气支管的正常工作,有效减小了因检修而造成的停气范围,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推广性。

本实施例中的燃气管道系统具有实施例一中的燃气引入装置的优点,实施例一所公开的燃气引入装置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