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高速自动化装配的硬软管快插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1126发布日期:2020-04-14 20:13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高速自动化装配的硬软管快插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插接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可高速自动化装配的硬软管快插接头。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常需要将硬管与软管连接在一起,目前传统的连接方式是将硬管插入软管中,再使用卡箍或者带螺牙的快拧接头等工具锁固软管,但是这种连接方式需要使用多种连接工具,并且这类接头产品在生产时,零件安装速度较慢且不适合大批量自动化装配。

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申请号为200920118631.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软管与硬管连接接头,包括接头、锁紧螺母、橡胶密封圈,接头中间设有螺纹,一端设有软管接口端,另一端设有硬管接口端,软管接口端上设有防滑凸齿,硬管接口端内设螺纹,外表设有紧固六方,锁紧螺母一端内表设有与接头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外表有紧固六方,另一端内表设有锥面,橡胶密封圈衬在硬管接口端腔内端。上述连接接头在接头处设有两处螺纹,接头与锁紧螺母相互装配时只能人工旋紧装配,无法大批量自动化生产,且零件加工过程较为困难,大大降低了接头的生产效率。除此之外,接头虽然能够连接硬管与软管,但是硬管与接头采用螺纹连接,安装硬管时需要将硬管旋转拧进接头,操作复杂,若一端已连接好软管,在旋紧硬管时软管会随着旋转,导致软管扭结。另外,若硬管与接头螺纹连接发生松动,就无法使硬管压紧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发生松动容易影响接头的密封效果。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速自动化装配的硬软管快插接头,可自动化装配,实现高效大批量生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高速自动化装配的硬软管快插接头,其中,包括本体以及夹紧套,本体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夹紧套与第一管部卡扣连接,软管被夹固在夹紧套和第一管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套设有若干个第一卡扣孔,本体设有与第一卡扣孔相卡的第一卡扣凸台。

进一步的,第一卡扣凸台包括第一卡扣面和第一引导斜面,第一卡扣面与第一卡扣孔上孔壁抵顶,夹紧套上端口设有与第一引导斜面配合的第二引导斜面。

进一步的,本体外表面设有第一圆弧凸台,夹紧套内表面设有第二圆弧凸台,第一圆弧凸台和第二圆弧凸台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夹紧硬管的夹紧头,所述夹紧头与第二管部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头设有供硬管穿过的通孔,通孔内壁设有若干个夹紧凸条,夹紧凸条上方设有引导弧面,夹紧头下方对应夹紧凸条开设有让位槽并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头设有若干个第二卡扣凸台,本体设有与第二卡扣凸台相卡的第二卡扣孔。

进一步的,第二卡扣凸台包括第二卡扣面和第三引导斜面,第二卡扣面与第二卡扣孔上孔壁抵顶,第二管部管口设有与第三引导斜面配合的第四引导斜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密封圈,本体内壁设有第一圆弧台阶,密封圈被固定于夹紧头下端和第一圆弧台阶之间。

进一步的,第一圆弧台阶内壁下部设有供硬管抵顶的第二圆弧台阶。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新型涉及一种可高速自动化装配的硬软管快插接头,本新型接头包括本体、夹紧套以及夹紧头,本体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夹紧套和夹紧头分别与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卡扣连接,夹紧头夹紧硬管,软管被加固在夹紧套和第一管部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新型接头的外形结构简单,零件易加工成型,有利于本新型接头的大批量生产。并且夹紧头与夹紧套分别与本体卡扣连接,在装配接头时只需将夹紧套和夹紧头分别插入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装配过程非常便捷,可用机械自动化装配代替人工装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安装硬软管时,只需将硬管与软管分别插入夹紧头与夹紧套即可完成安装,无需借助其他连接工具,即插即用,操作方便快捷且不会损坏硬管与软管。除此之外,本新型接头可选用不同尺寸的本体与夹紧套相互配合,以适用于不同管径的软管插接,使接头的适用性更广。

第三,本新型接头采用密封圈包裹硬管,防止流体泄漏,密封圈安装于第一圆弧台阶中,夹紧头下端抵顶固定密封圈,从而使密封圈固定于第一圆弧台阶中且不易发生偏移,进一步增强接头的密封性,并且密封圈的安装结构也更加适用于机械自动化装配,进一步提高接头的装配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体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图5为夹紧头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图6为夹紧套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图中:

本体-1;第一管部-11;第一圆弧凸台-111;第二管部-12;

第二卡扣孔-121;第四引导面-122;第一卡扣凸台-13;

第一卡扣面-131;第一引导斜面-132;缩口-14;

第一圆弧台阶-15;第二圆弧台阶-16;夹紧套-2;第一卡扣孔-21;

第二引导斜面-22;第二圆弧凸台-23;定位面-24;

夹紧头-3;通孔-31;夹紧凸条-311;引导弧面-3111;让位槽-32;

第二卡扣凸台-33;第二卡扣面-331;第三引导斜面-332;

软管-4;硬管-5;密封圈-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6所示,一种可高速自动化装配的硬软管快插接头,其中,包括本体1以及夹紧套2,本体1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管部11和第二管部12,夹紧套2与第一管部11卡扣连接,使得夹紧套2与本体1之间的拆装非常迅速方便,连接软管4时,第一管部11插入软管4内,使得软管4被夹固在夹紧套2和第一管部11之间。

优选的,所述夹紧套2的侧壁环设有若干个第一卡扣孔21,本体1在第一管部11外表面设有与第一卡扣孔21相卡的第一卡扣凸台13,装配夹紧套2时,只需将第一管部11插入夹紧套2使第一卡扣凸台13嵌入第一卡扣孔21卡合即可完成装配,零件结构简单且装配方便,适合大批量自动化生产。

优选的,第一卡扣凸台13包括第一卡扣面131和第一引导斜面132,夹紧套2上端口设有第二引导斜面22,装配夹紧套2时,第一引导斜面132先与第二引导斜面22相配合,使得第一管部11更容易插入夹紧套2,避免发生卡塞现象,之后第一卡扣凸台13嵌入第一卡扣孔21,第一卡扣面131与第一卡扣孔21上孔壁抵顶完成卡扣。

优选的,本体1于第一管部11外表面环设有若干个第一圆弧凸台111,夹紧套2内表面环设有第二圆弧凸台23,所述第一圆弧凸台111与第二圆弧凸台23相对设置并且夹固软管4,所述第一圆弧凸台111与第二圆弧凸台23配合夹固软管4,使得软管4受力压缩变形,进一步加强接头对软管4的夹紧力,使得软管4连接更加牢固,同时软管4压缩变形也起到了密封效果,防止软管4处流体渗漏,除此之外,第一圆弧凸台111下方还设有缩口14,方便第一管部11插入软管内部。

优选的,本新型接头还包括用于夹紧硬管5的夹紧头3,所述夹紧头3与第二管部12卡扣连接并且连通,使得夹紧头3拆装便捷,连接硬管5时,只需将硬管5插入夹紧头3即可快速固定硬管5,操作非常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夹紧头3设有供硬管5穿过的通孔31,通孔31内壁等间隔环设有若干个夹紧凸条311,夹紧凸条311上方设有引导弧面3111,方便硬管5插入,夹紧头3下方对应夹紧凸条311开设有让位槽32。连接硬管5时,根据硬管5的管径选用尺寸合适的夹紧头3,将硬管5从通孔31插入,硬管5与夹紧凸条311相互挤压,使得夹紧凸条311向让位槽32方向轻微变形而产生充足的夹紧力,从而进一步夹固硬管5,此外,夹紧凸条311等间隔设置,使得硬管5管壁受到的夹紧力更加的均匀,防止硬管5发生变形损坏,有效延长了硬管5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夹紧头3外表面设有若干个第二卡扣凸台33,本体1于第二管部12侧壁设有与第二卡扣凸台33相卡的第二卡扣孔121,采用上述结构后,只需将夹紧头3插入第二管部12,使第二卡扣凸台33嵌入第二卡扣孔121即可完成装配,零件结构简单且装配方便,适合大批量自动化生产。

优选的,第二卡扣凸台33包括第二卡扣面331和第三引导斜面332,第二管部12管口设有与第三引导斜面332配合的第四引导斜面122,装配夹紧头3时,第三引导面332先与第四引导面122相配合,使得夹紧头3更容易插入第二管部12,避免发生卡塞现象,之后第二卡扣凸台33嵌入第二卡扣孔121,第三引导斜面332与第二卡扣孔121的上孔壁抵顶完成卡扣。

优选的,本新型接头还包括有密封圈6,本体1内壁设有第一圆弧台阶15,密封圈6被固定于夹紧头3下端和第一圆弧台阶15之间。所述密封圈6包住硬管5管壁,防止硬管5处发生流体泄漏,进一步增强接头的密封性能。

优选的,第一圆弧台阶15内壁下部设有供硬管5抵顶的第二圆弧台阶16。所述第二圆弧台阶16对硬管5起到限位作用,硬管5端部从夹紧头3插入穿过密封圈6并且最后抵顶至第二圆弧台阶16。

更具体的,本新型接头于夹紧套2外表面还设有若干个供振动盘判定的定位面24,接头自动化装配时,所述定位面24对夹紧套2起到定位功能。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新型接头的外形结构简单,零件易加工成型,有利于本新型接头的大批量生产。并且夹紧头3与夹紧套2分别与本体1卡扣连接,在装配接头时只需将夹紧套2和夹紧头3分别插入第一管部11和第二管部12,装配非常便捷,可适用于机械自动化装配,从而代替人工装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安装硬软管时,只需将硬管5与软管4分别插入夹紧头3与夹紧套2即可完成安装,无需借助其他连接工具,即插即用,操作方便快捷且不会损坏硬管5与软管4。除此之外,本新型接头可选用不同尺寸的本体1与夹紧套2相互配合,以适用于不同管径的软管4插接,使接头的适用性更广。

第三,本新型接头采用密封圈6包裹硬管4,防止硬管4处发生流体泄漏,密封圈6安装于第一圆弧台阶15中并且夹紧头3下端抵顶固定密封圈6,从而使密封圈6固定于第一圆弧台阶15中且不易发生偏移,进一步增强接头的密封性,并且密封圈6的安装结构也更加适用于机械自动化装配,进一步提高接头的装配及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