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换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5238发布日期:2020-05-08 13:2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换挡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设计技术,特别是一种电子换挡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手动挡汽车对驾驶员的要求比较高,且操作复杂,因此自动挡汽车越来越受到的人们的喜爱。

自动挡汽车由前段电子换挡器发出换挡指令,电子换挡执行器执行机械动作驱动变速箱改变挡位并反馈当时位置电信号来实现的换挡功能,电子换挡器通过手动控制换挡杆带动摇背摆动一定的角度,利用电板上的霍尔感应器感应摇背上的磁铁摆动的角度,实现换挡电信号的输出。现有技术中的电子换挡器通常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大,导致了在汽车狭小的空间内安装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新颖、外形美观、操作灵活,且体积小、安装方便的一种电子换挡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子换挡器,包括外壳体和安装在该外壳体中的换挡机构;换挡机构由上端延伸出外壳体的换挡杆以及挡位销、挡位销弹簧、曲面块、滑块、驱动电机、齿轮、凸轮轴、杆套、摇背总成和磁铁支架组成;换挡杆的顶端连接有方便前后左右推动换挡杆的电子换挡手球;曲面块安装在外壳体内的底部,换挡杆的底面轴向加工有挡位销孔,挡位销弹簧经挡位销轴向压装在挡位销孔中,挡位销的底端与曲面块弹性滑动相顶接实现换挡手感力的反馈;摇背总成上安装有摇背磁铁,磁铁支架上安装有支架磁铁;杆套定位套装在换挡杆上,该杆套上设有在前后推动换挡杆时拨动摇背总成前后摆动一定角度的拨叉,并且换挡杆上设有在左右推动换挡杆时带动磁铁支架左右移动的拨杆,外壳体内安装有pcba总板,该pcba总板上设有通过感应摇背磁铁的摆动角度来实现r挡、n挡和d挡间换挡电信号输出的第一霍尔感应器,以及感应支架磁铁的左右位移来实现d挡与m挡间功能切换电信号输出的第二霍尔感应器;齿轮固定安装在凸轮轴上,驱动电机与pcba总板控制电连接,该驱动电机旋转驱动齿轮带动凸轮轴推动滑块实现换挡杆从m挡到d挡的归位。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电子换挡手球包括与换挡杆固定相连的手球外壳,该手球外壳内固定安装有与pcba总板电路相连的手球电板,并且手球外壳上安装有用于显示换挡杆所处挡位的显示屏以及p挡按键和解锁键,显示屏、p挡按键和解锁键均与手球电板电连接;手球电板上设置有发光管,手球外壳内设置有引导发光管所发的光的导光条。

上述的手球外壳由骨架、本体、中盖和上盖相配组装构成;所述的本体固定在骨架中,中盖与骨架相盖装;本体上安装有线路板支架,手球电板固定在线路板支架上,上盖固定安装在中盖的顶部中心制有的安装口上,中盖顶部的左侧部位设有方便驾驶员观察的显示窗口,显示屏安装在该显示窗口上,p挡按键安装在中盖顶部左侧部位的后端,解锁键安装在骨架底面的前部。

上述的上盖上包覆有一层起美化作用的真皮,p挡按键的下方垫设有p挡硅胶垫,解锁键的下方垫设有解锁键硅胶垫,显示屏的下方垫设有显示屏胶垫,换挡杆的上端与骨架相连接。

上述的外壳体由主壳体、左盖、右盖和面板组成;左盖盖装在主壳体的左侧面,右盖盖装在主壳体的右侧面,面板盖装在主壳体的上端;换挡杆的上端纵向穿过面板制有的中心孔,中心孔中安装有与换挡杆套装配合用于防止灰尘和水进入外壳体内的防尘球碗;主壳体的前侧面设置有用于与外界插接相连的接线母排,该接线母排与pcba总板电信号相连接。

上述的凸轮轴经凸轮轴衬套转动地安装在主壳体中,曲面块固定安装有主壳体中的底部,滑块套装在换挡杆上并滑动地设置在曲面块的上端口中,该曲面块的上端口处成型有为滑块左右滑动提供导向的导向滑道;凸轮轴上设有呈渐开线状的凸块,滑块的右端面上加工有与凸轮轴的凸块接触配合的凸块承接槽。

上述的pcba总板纵向固定在主壳体中的左侧,驱动电机固定在主壳体制有的电机安装腔中,驱动电机连接有电机pcba板,pcba总板经电机pcba板与驱动电机控制电路相连接,换挡杆上位于中下部位处成型有销孔,杆套经销轴与销孔穿设定位安装在换挡杆上,该杆套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与主壳体中的弧形支撑槽转动支撑配合的端盖。

上述的杆套上设有与换挡杆套装配合的第二防尘罩,换挡杆上设有通过线路与pcba总板相连的接插件,手球电板连接有与接插件插接相连的接插头。

上述的换挡杆前后推动换挡共包含五个点位,五个所述的点位包括对应r挡的r点位、位于中间对应n挡的o点位、位于o点位和r点位之间过渡的or点位、对应d挡的d点位和位于o点位和d点位之间过渡的od点位;所述的换挡杆以每向前或向后的点位移动一次,发送一次挡位变换请求的方式,依次按照“r-n-d”的顺序或按照“d-n-r”的顺序进行挡位切换。

上述的换挡杆处于o点位n挡时,换挡杆垂直于水平面,两相邻的点位间的换挡操作角度行程为5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换挡杆的挡位销孔中轴向设有能弹性伸缩的挡位销,挡位销弹簧经挡位销轴向压装在挡位销孔内,挡位销的底端与曲面块弹性滑动相顶接,从而能在手动换挡操作时通过弹簧力的反馈,实现换挡的手感。换挡杆的前推和后拉能通过杆套拨动摇背总成向前或向后摆动一定的角度,利用pcba总板上设有的第一霍尔感应器感应摇背总成上摇背磁铁摆动的角度,来实现r挡、n挡和d挡间换挡电信号输出。换挡杆在左右推动时能带动有磁铁支架左右移动,从而使磁铁支架上的支架磁铁能相对pcba总板上的第二霍尔感应器作远离或靠近运动,实现d挡与m挡间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外形美观、设计新颖、操作灵活,并且体积小,能满足车辆狭小空间的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图;

图3是图2的右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子换挡手球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壳体及换挡机构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换挡杆及杆套、曲面块、滑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曲面块和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凸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杆套和摇背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换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挡位销与曲面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挡位操作方式的点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1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挡位操作方式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导光条g、接线母排p、挡位销弹簧m、磁铁支架n、凸轮轴衬套t、销轴x、外壳体1、主壳体11、左盖12、右盖13、面板14、防尘球碗15、换挡杆21、挡位销孔21a、销孔21b、拨杆211、挡位销22、曲面块23、导向滑道23a、滑块24、凸块承接槽241、驱动电机25、电机pcba板251、齿轮26、凸轮轴27、凸块271、杆套28、拨叉281、端盖282、摇背总成29、推杆291、电子换挡手球3、骨架31、本体32、中盖33、上盖34、真皮35、线路板支架36、显示屏37、显示屏胶垫371、p挡按键38、p挡硅胶垫381、解锁键39、解锁键硅胶垫391、pcba总板4、手球电板5、第二防尘罩6、接插件71、接插头72。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换挡器,该电子换挡器包括由外壳体1和换挡机构构成的换挡器主体以及电子换挡手球3。换挡机构安装在外壳体1中,其由上端延伸出外壳体1的换挡杆21以及挡位销22、挡位销弹簧m、曲面块23、滑块24、驱动电机25、齿轮26、凸轮轴27、杆套28、摇背总成29和磁铁支架n组成。电子换挡手球3安装在换挡杆21的顶端,以方便驾驶员前后左右的推动换挡杆21发出机械换挡信号。曲面块23安装在外壳体1内的底部,曲面块内加工有换挡用的挡位滑道。换挡杆21的底面轴向加工有挡位销孔21a,挡位销弹簧m经挡位销22轴向压装在挡位销孔21a中。挡位销22的底端与曲面块23内的挡位滑道弹性滑动相顶接。挡位销22在挡位销弹簧m的弹力作用下始终与曲面块23保持一定压力的弹性接触,从而使在换挡操作时,挡位销22与曲面块23间的压力变化能通过弹簧力传递给换挡杆21,再经电子换挡手球3反馈给驾驶员,实现换挡手感。

29上和磁铁支架n上均固定安装有磁铁。为方便叙述,摇背总成29上的磁铁称为摇背磁铁,磁铁支架n上的磁铁称为支架磁铁。杆套28定位套装在换挡杆21上,换挡杆21能带动杆套28动作,杆套28上设有向下向左倾斜延伸的拨叉281,拨叉281下端的叉口又与摇背总成29的推杆291相连接,使驾驶员在向前或向后推动换挡杆21时能通过杆套28拨动摇背总成29向前或向后摆动一定角度。换挡杆21穿过磁铁支架n的开口框,换挡杆21上设有在左右推动换挡杆21时带动磁铁支架n左右移动的拨杆211。

外壳体1内安装有pcba总板4,该pcba总板4上设有用于感应磁铁的位置来判断挡位的霍尔感应器,霍尔感应器包括通过感应摇背磁铁的摆动角度来实现r挡、n挡和d挡间换挡电信号输出的第一霍尔感应器以及感应支架磁铁的左右位移来实现d挡与m挡间功能切换电信号输出的第二霍尔感应器。第一霍尔感应器将感应的摇背磁铁的位移信号转换成换挡电信号经pcba总板4向外输出,同理第二霍尔感应器将感应的支架磁铁的位移信号转换成d挡与m挡间的功能切换电信号向外输出。驱动电机25与pcba总板4控制电连接,驱动电机25的正反转由pcba总板4发出的功能切换电信号来决定。驱动电机25的输出轴前端的驱动齿轮与齿轮26相啮合,齿轮26固定安装在凸轮轴27上,驱动电机25在正向旋转时驱动齿轮26带动凸轮轴27推动滑块2实现换挡杆21从m挡到d挡的归位。

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子换挡手球3包括与换挡杆21固定相连的手球外壳,手球外壳内固定安装有手球电板5,手球电板5与pcba总板4电路相连。手球外壳上安装有用于显示换挡杆21所处挡位的显示屏37以及p挡按键38和解锁键39。显示屏37、p挡按键38和解锁键39均与手球电板5电连接。手球电板5上设置有发光管,手球外壳内设置有引导发光管所发的光的导光条g。p挡按键38用于驻车,当换挡杆21处于n挡时,才能按下p挡按键38发出驻车电信号给pcba总板4,完成由n挡到p挡的功能切换,当需要解锁驻车时,需要按下解锁键39解锁,完成由p挡到n挡的功能切换。本实用新型设置有p挡按键38和解锁键39,使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换挡器具有了p挡开关功能,避免了传统自动挡汽车在由p挡切换到n挡时,或由n挡切换到p挡时,都必须经过r挡的问题。显示屏37和导光条g则使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换挡手球3具有rnd字符背光与随挡显示的功能。

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手球外壳由骨架31、本体32、中盖33和上盖34相配组装构成。中盖33与骨架31相盖装,本体32固定在骨架31中并盖在骨架31与中盖33之间。本体32上安装有线路板支架36,手球电板5固定在线路板支架36上。上盖34固定安装在中盖33的顶部中心制有的安装口上,中盖33顶部的左侧部位设有方便驾驶员观察的显示窗口,显示屏37安装在该显示窗口上,p挡按键38安装在中盖33顶部左侧部位的后端,解锁键39安装在骨架31底面的前部。

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上盖34上包覆有一层起美化作用的真皮35,p挡按键38的下方垫设有p挡硅胶垫381,解锁键39的下方垫设有解锁键硅胶垫391,显示屏37的下方垫设有显示屏胶垫371,换挡杆21的上端与骨架31相连接。

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1由主壳体11、左盖12、右盖13和面板14组成。左盖12盖装在主壳体11的左侧面,右盖13盖装在主壳体11的右侧面,面板14盖装在主壳体11的上端;换挡杆21的上端纵向穿过面板14制有的中心孔,中心孔中安装有与换挡杆21套装配合用于防止灰尘和水进入外壳体1内的防尘球碗15;主壳体11的前侧面设置有用于与外界插接相连的接线母排p,该接线母排p与pcba总板4电信号相连接。各种电信号以及电力的输入和输出都是通过接线母排p与汽车总控制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凸轮轴27经凸轮轴衬套t转动地安装在主壳体11中,曲面块23固定安装有主壳体11中的底部,滑块24套装在换挡杆21上并滑动地设置在曲面块23的上端口中。由本实用新型的图6和图7所示,曲面块23的上端口处成型有为滑块24左右滑动提供导向的导向滑道23a;滑块24能在曲面块23上沿曲面块的导向滑道23a左右滑动。凸轮轴27上设有呈渐开线状的凸块271,滑块24的右端面上加工有与凸轮轴27的凸块271接触配合的凸块承接槽241。当凸轮轴27旋转一角度时,呈渐开线状的凸块271能推动滑块24移动。

为了减少装配体积,pcba总板4纵向固定在主壳体11中的左侧,驱动电机25固定在主壳体11制有的电机安装腔中,驱动电机25连接有电机pcba板251,pcba总板4经电机pcba板251与驱动电机25控制电路相连接。换挡杆21上位于中下部位处成型有销孔21b,杆套28经销轴x与销孔21b穿设定位安装在换挡杆21上,该杆套28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与主壳体11中的弧形支撑槽转动支撑配合的端盖282。换挡杆21经杆套28转动支撑安装在外壳体1中,使换挡杆21在向前推或向后拉时,换挡杆21的上端能依端盖282为旋转轴心转动一定的角度。

实施例中,杆套28上设有与换挡杆21套装配合的第二防尘罩6,第二防尘罩6能进一步防止灰尘进入。换挡杆21上设有通过线路与pcba总板4相连的接插件71,手球电板5连接有与接插件71插接相连的接插头72。pcba总板4发出的显示电信号能通过线路传递给手球电板5,手球电板5再驱动显示屏显示。

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换挡器为推杆式单稳态换挡器,电子换挡器通过霍尔感应器感应磁铁的位置来判断挡位。换挡杆21前后推动换挡共包含五个点位,五个点位包括对应r挡的r点位、位于中间对应n挡的o点位、位于o点位和r点位之间过渡的or点位、对应d挡的d点位和位于o点位和d点位之间过渡的od点位;换挡杆21处于o点位n挡时,换挡杆21垂直于水平面。由本实用新型的图3和图12可以看出,两相邻的点位间的换挡操作角度行程为5度,换挡杆21以每向前或向后的点位移动一次,发送一次挡位变换请求的方式,依次按照“r-n-d”的顺序或按照“d-n-r”的顺序进行挡位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换挡器具有p挡开关、rnd换挡和m挡侧拨功能,其结构新颖、操作灵活,能满足车辆狭小空间的安装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