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机压射单向阀及应用其的压铸机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4620发布日期:2020-08-05 01:15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铸机压射单向阀及应用其的压铸机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向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机压射单向阀及应用其的压铸机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压铸机在压射增压的时候要求把快速油路迅速关闭从而达到快速建压的目的,而把快速油路迅速关闭就需要一个单向阀,此单向阀需要通流量大,反应迅速。而目前国内压铸机所设计的单向阀存在以下不足:当快速油液通过时需要油液将单向阀顶开存在一定压力损失;单向阀的关闭是靠弹簧压力,弹簧压力小单向阀关闭时间比较长,弹簧力大,则会造成快速进油时,油液流经单向阀时压力损失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实现主动开启、迅速关闭的压铸机压射单向阀及应用其的压铸机液压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压铸机压射单向阀,该单向阀包括阀体、安装腔、进油孔、出油孔、主控制油孔、副控制油孔、油槽、阀芯和弹性复位机构;所述安装腔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阀芯沿轴向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进油孔沿所述阀芯的轴向设置且导通连接所述安装腔与外部的供油装置;所述出油孔导通连接所述安装腔与外部压铸装置的压射后腔;所述阀芯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孔相对,所述弹性复位机构连接于所述阀芯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腔之间;关闭状态时,所述阀芯的一端与所述阀体接触密封,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出油孔隔绝;开启状态时,所述阀芯的一端与所述阀体脱离,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出油孔导通;所述油槽沿周向设置在所述阀芯的外壁,所述主控制油孔导通连接所述油槽与外部的供油装置;所述副控制油孔设置在所述阀体的远离所述进油孔的一端,所述副控制油孔导通连接所述安装腔和外部压铸装置的压射后腔。

优选的,所述阀体包括油路块、安装槽、阀套和压盖,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油路块内,所述阀套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压盖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端且与所述油路块配合固定所述阀套;所述安装腔由所述压盖的内端面和所述阀套的内端面配合形成;所述阀套设有第一过油孔、第二过油孔和第三过油孔,所述第一过油孔导通连接所述阀套的内部与所述进油孔;所述第二过油孔导通连接所述阀套的内部与所述出油孔,所述第三过油孔导通连接所述油槽与所述主控制油孔;所述第二过油孔与所述阀套的靠近所述进油孔的一端的间距为3-8mm。

优选的,所述阀套包括连接套和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和所述连接套沿轴向依序连接且所述连接套的内径小于所述连接环的内径;所述连接套的内径与所述阀芯的外径相适应,所述阀芯的远离所述进油孔的一端成型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外径与所述连接环的内径相适应;所述油槽由所述连接套、所述连接环、所述阀套、所述定位环和所述阀芯配合形成;所述第一过油孔沿轴向成型在所述连接套,所述第二过油孔沿周向设置在所述连接套的侧壁;所述油路块设有与所述第三过油孔导通连接的环形的第一布油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油孔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过油孔沿所述阀套的周向设置,所述油路块的内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过油孔导通连接的环形的第二布油槽。

优选的,所述阀芯的靠近所述进油孔的一端外边缘沿周向成型有第一连接斜面,所述连接套的内端面成型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斜面相适应的第二连接斜面。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沿周向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过油孔的两侧;所述油路块的内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套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连接套与所述连接槽之间;所述连接环沿周向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第三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过油孔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压盖的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一端沿周向设有第四密封圈;所述压盖的靠近所述进油孔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副控制油孔导通连接的过油缺口。

优选的,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为连接于所述安装腔与所述阀芯之间的伸缩弹簧。

一种压铸机液压系统,该系统包括快速储能器、单向控制阀、快速阀、压射油缸、增压油缸、增压阀、增压储能器和上述的压铸机压射单向阀;所述快速储能器通过管路与单向控制阀和所述快速阀导通连接,所述快速阀通过管路与所述压铸机压射单向阀的进油孔导通连接,所述单向控制阀通过管路与所述压铸机压射单向阀的主控制油孔导通连接;所述压铸机压射单向阀的出油孔通过管路与所述压射油缸的压射后腔导通连接,所述压铸机压射单向阀的副控制油孔通过管路与所述压射油缸的压射后腔导通连接;所述增压储能器通过管路与所述增压阀导通连接,所述增压阀通过管路与所述增压油缸连接,所述增压油缸的输出端与设在所述压射油缸的压射后腔内的推动活塞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在主控制油孔和油槽内加入或泄出液压油,达到控制单向阀开启或闭合的目的,通流量大,控制简单,开启阀芯时不会产生压力损失;副控制油孔和出油孔与外部的压射装置的压射后腔导通连接,当压射后腔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副控制油孔产生一个反馈,阀芯两端的压力差使阀芯能够快速关闭,反应迅速,关闭时间短。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阀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压铸机液压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阀体1、安装腔2、进油孔3、出油孔4、主控制油孔5、副控制油孔6、油槽7、阀芯8、定位环8a、弹性复位机构9、油路块10、阀套11、第一过油孔11a、第二过油孔11b、第三过油孔11c、连接套11d、连接环11e、压盖12、过油缺口12a、第一密封圈13、第二密封圈14、第三密封圈15、第四密封圈16、快速储能器17、单向控制阀18、快速阀19、压射油缸20、增压油缸21、增压阀22、增压储能器23、第一布油槽24、第二布油槽25、压铸机压射单向阀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压铸机压射单向阀,该单向阀包括阀体1、安装腔2、进油孔3、出油孔4、主控制油孔5、副控制油孔6、油槽7、阀芯8和弹性复位机构9。

所述安装腔2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所述阀芯8沿轴向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2内。

所述进油孔3沿所述阀芯8的轴向设置且导通连接所述安装腔2与外部的供油装置;所述出油孔4导通连接所述安装腔2与外部压铸装置的压射后腔。

所述阀芯8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孔3相对,所述弹性复位机构9连接于所述阀芯8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腔2之间。

关闭状态时,所述阀芯8的一端与所述阀体1接触密封,所述进油孔3与所述出油孔4隔绝;开启状态时,所述阀芯8的一端与所述阀体1脱离,所述进油孔3与所述出油孔4导通。

所述油槽7沿周向设置在所述阀芯8的外壁,所述主控制油孔5导通连接所述油槽7与外部的供油装置。

所述副控制油孔6设置在所述阀体1的远离所述进油孔3的一端,所述副控制油孔6导通连接所述安装腔2和外部压铸装置的压射后腔。

采用这种结构,为方便描述,将安装腔2的进油孔3与出油孔4的导通区域,即图示中阀芯8的右侧部分命名为进油腔,将油槽7与主控制油孔5导通区域命名为主控制腔,将安装腔2和副控制油孔6导通区域,即图示中阀芯8的左侧部分命名为副控制腔。

单向阀开启过程,外部的供油装置将液压油沿主控制油孔5加入到油槽7内,液压油推动阀芯8移动,阀芯8的一端与阀体1脱离,完成预开启,进油孔3与出油孔4导通,外部的供油装置由进油孔3进入后从出油孔4输出。液压油通过油槽7推动阀芯,达到开启单向阀的作用,由进油孔3进入的主油路液压油不需要对阀芯8进行推动,不会产生压力损失,输出过程稳定。

单向阀关闭过程,压射装置的锤头到达限位,压射装置的压射后腔的压力逐渐升高,由于副控制腔与压射装置的压射后腔导通连接,当压射装置的压射后腔的压力接近进油腔的进油压力时,副控制腔的压力也接近进油腔的进油压力,此时,外部的控制阀控制主控制腔内的液压油泄出,液压油沿主控制油孔5返回到外部的供油装置,阀芯8在弹性复位机构9和主控制腔的卸油压力差的作用下,被迅速推动至进油孔3的一侧,使阀芯8的一端与阀体1接触密封。

采用这种结构,在主控制腔内预先通入液压油,由液压油顶开阀芯8,则进油时,主油路的液压油无需推动阀芯8,避免产生压力损失,减小了外部压射装置的建压时间,提高了外部压射装置的压射速度;在外部压射装置达到限制值时,将主控制腔的压力泄去,副控制腔的压力大于进油腔的压力,从而达到快速关系阀芯8的效果,关闭时间短,反应迅速。本实用新型具有主动开启、迅速关闭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阀体1包括油路块10、安装槽、阀套11和压盖12,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油路块10内,所述阀套11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压盖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端且与所述油路块10配合固定所述阀套11。

所述安装腔2由所述压盖12的内端面和所述阀套11的内端面配合形成。

所述阀套11设有第一过油孔11a、第二过油孔11b和第三过油孔11c,所述第一过油孔11a导通连接所述阀套11的内部与所述进油孔3;所述第二过油孔11b导通连接所述阀套11的内部与所述出油孔4,所述第三过油孔11c导通连接所述油槽7与所述主控制油孔5。

所述第二过油孔11b与所述阀套11的靠近所述进油孔3的一端的间距为3-8mm。

采用这种结构,阀芯8安装在阀套11与压盖12配合形成的安装腔2内并沿轴向在阀套11内滑动,阀芯8的一端、第一过油孔11a和第二过油孔11b配合完成单向阀的开启或闭合,阀体1与阀套11之间保持紧密接触,为单向阀提供了良好的密闭性,保证各腔体的液压油不会发生互相渗漏。第二过油孔11b与阀套11的一端的间距为3-8mm,使阀芯8在一定的移动行程下,具有较大的导通流量。

优选的,所述阀套11包括连接套11d和连接环11e,所述连接环11e和所述连接套11d沿轴向依序连接且所述连接套11d的内径小于所述连接环11e的内径。

所述连接套11d的内径与所述阀芯8的外径相适应,所述阀芯8的远离所述进油孔3的一端成型有定位环8a,所述定位环8a的外径与所述连接环11e的内径相适应。

所述油槽7由所述连接套11d、所述连接环11e、所述阀套11、所述定位环8a和所述阀芯8配合形成。

所述第一过油孔11a沿轴向成型在所述连接套11d,所述第二过油孔11b沿周向设置在所述连接套11d的侧壁。

所述油路块10设有与所述第三过油孔11c导通连接的环形的第一布油槽24。

采用这种结构,连接套11d和阀芯8的外壁紧密贴合,连接环11e和定位环8a之间保持紧密贴合,保证油槽7的两侧均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具有良好密封性,液压油在油槽7内能够有效地推动阀芯8,从而打开阀芯8使进油孔3和出油孔导通。

在连接套11d的外壁和连接环11e的外壁沿周向设有若干环形凹槽,能够在阀芯8的外围产生油垫,起到支撑作用,减小阀芯8的滑动摩擦,防止阀芯8卡死。

第一布油槽24能够起到导流和引流的作用,防止液压油产生紊流现象。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油孔11b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过油孔11b沿所述阀套11的周向设置,所述油路块10的内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过油孔11b导通连接的环形的第二布油槽25。

采用这种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油孔11b设置有四个,每两个所述过油孔沿所述阀套11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第二过油孔11b沿周向分布并与第二布油槽25配合,能够导入大流量的液压油,同时能够保持进入的主路的液压油保持稳定,避免产生紊流现象。

优选的,所述阀芯8的靠近所述进油孔3的一端外边缘沿周向成型有第一连接斜面,所述连接套11d的内端面成型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斜面相适应的第二连接斜面。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第一连接斜面第二连接斜面配合固定阀芯8,对阀芯8的端部起到密封作用,提高阀芯8与阀套11之间的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11d沿周向设有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4,所述第一密封圈13和所述第二密封圈14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过油孔11b的两侧。

所述油路块10的内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套11d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13设置在所述连接套11d与所述连接槽之间。

所述连接环11e沿周向设有第三密封圈15,所述第二密封圈14和所述第三密封圈15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过油孔11c的两侧。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4和第三密封圈15配合,保证阀套11与油路块10之间保持紧密接触,保证主进油腔、主控制腔和副控制腔之间保持密封,液压油不会在各腔体之间发生渗流,提高阀芯8的密封效果,提高阀芯8的移动精确性。

优选的,所述压盖12的位于所述安装腔2内的一端沿周向设有第四密封圈16;所述压盖12的靠近所述进油孔3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副控制油孔6导通连接的过油缺口12a。

采用这种结构,压盖12通过第四密封圈16与油路块10之间保持密封连接,保证副控制腔的密封性;液压油通过副控制油孔6和过油缺口12a配合进入或流出副控制腔,液压油进入时增大副控制腔内的压力,推动阀芯8移动关闭单向阀,液压油流出时减小副控制腔内的压力,阀芯8在主控制腔内的液压油的驱动下移动开启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弹性复位机构9为连接于所述安装腔2与所述阀芯8之间的伸缩弹簧。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伸缩弹簧和副控制腔内的液压油压力配合,实现快速将阀芯8推动复位的作用,提高单向阀的反应速度,降低阀芯8锁紧时需要的时间,达到快速关闭单向阀的作用。

一种压铸机液压系统,该系统包括快速储能器17、单向控制阀18、快速阀19、压射油缸20、增压油缸21、增压阀22、增压储能器23和上述的压铸机压射单向阀26。

所述快速储能器17通过管路与单向控制阀18和所述快速阀19导通连接,所述快速阀19通过管路与所述压铸机压射单向阀26的进油孔3导通连接,所述单向控制阀18通过管路与所述压铸机压射单向阀26的主控制油孔5导通连接。

所述压铸机压射单向阀26的出油孔4通过管路与所述压射油缸20的压射后腔导通连接,所述压铸机压射单向阀18的副控制油孔6通过管路与所述压射油缸20的压射后腔导通连接。

所述增压储能器23通过管路与所述增压阀22导通连接,所述增压阀22通过管路与所述增压油缸21连接,所述增压油缸21的输出端与设在所述压射油缸20的压射后腔内的推动活塞连接。

采用这种结构,当液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单向控制阀18开启,快速阀19关闭,液压油从快速储能器17经过单向控制阀18进入主控制油孔5并推动阀芯8开启。

当液压系统处于压射状态时,单向控制阀18保持开启状态,快速阀19打开,液压油从快速储能器17经过快速阀19流向进油孔3,接着液压油从出油口流出后进入压射油缸20的压射后腔并推动压射油缸20的活塞。

当液压系统处于增压状态时,液压油从增压储能器23经过增压阀22进入增压油缸21,增压油缸21的输出端推动活塞,压射油缸20的压射后腔的压力增大。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