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调节的和对干扰不敏感的力元件的轴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8043发布日期:2020-09-18 14:0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具有自调节的和对干扰不敏感的力元件的轴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装置,其具有第一轴承环和相对于第一轴承环可旋转地支承的第二轴承环,其中,在第一轴承环处布置多个静液压地支撑的滑动轴承段,其中,每个滑动轴承段与布置在第二轴承环处的第一滑动面共同作用。



背景技术:

这种轴承装置以多种形式由现有技术公知。滑动轴承段在此在两个轴承环之间传递力,其中,力传递或者可以仅通过滑动元件进行或者在混合的结构形式的情况下部分地通过附加的滚动体提供。为了实现低摩擦的、尽可能无磨损的运动,在此必须避免相互滑动的面之间的直接机械接触。为此目的,在两个滑动面之间的空间用流体介质填充,该流体介质在接触配对件(kontaktpartner)之间传递力。流体介质通常是液态润滑剂或者在很少情况下是气体、例如空气。

为了在负载下实现接触配对件的分离,介质必须具有足够大的静液压压力。为此,液体或气体在压力下被泵送到滑动面之间。为此由泵施加的功率基本上通过体积流量和压力的乘积给出,从而在预给定的泵功率的情况下在高的流量率的情况下在此维持的压力相应地变小。体积流量又通过介质挤压通过的间隙的大小来确定。在此,间隙宽度以三次幂相关,从而在间隙宽度较大时维持压力需要非常高的泵功率。因此,将滑动面之间的间隙宽度保持得尽可能小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特别是在大型轴承的情况下,由负载引起的变形和倾斜位置已经导致接触配对件的间距,所述间距在毫米范围内并且由此以数量级超过间隙宽度,所述间距在技术上可以借助于静液压的作用原理实现。

由现有技术已知不同的可能性来相对于由负载引起的位置变化灵活地设计滑动轴承元件。这样的轴承例如由文献de2039720b2公知。在此,该滑动架相对于机架可移动地支承,其中在滑动架与机架之间设置有支承体,所述支承体通过液体的输送建立与机架的滑动接触。在此,在一部分实施形式中,支承体附加地被冲头压到滑动面上。冲头与支承体机械接触,并具有凸形侧,冲头可以利用该凸形侧在支承体上进行滚动运动,通过该滚动运动可以补偿滑动架相对于机架的倾斜。这种实施方式的缺点在于,一方面在滚动时在接触部位处产生摩擦,另一方面必须利用密封元件在该部位上密封液体引导部。这两种情况都导致磨损现象并且使得密封环需要定期更换。

在文献us3407012a中提出了一种滑动轴承,利用该滑动轴承例如可以支承机床的工作主轴。在此,在壳体与轴承套之间以及在轴承套与待支承的物体之间保持多个压力流体垫,这些压力流体垫通过管路这样地相互连接,使得在待支承的物体的倾斜位置中,通过管路促成的、在流体垫之间的压力差导致轴承套的弹性变形并且因此防止在构件之间的机械接触。在这种意义上,通过垫之间的压力平衡实现了一种用于轴承的自校正的机构,然而对于该机构来说附加地需要所述的管路系统。

例如由文献us3708215a已知一种具有静液压支撑的滑动面的混合式轴承形式。在此,轴承环之间的力通过滚动轴承传递,其中,在特定的运行条件下,力传递通过附加的滑动轴承支持。所述滑动轴承由环形的冲头构成,该冲头被压靠在外轴承环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环形冲头由两个部件组成,这两个部件通过流体层彼此联接,使得这两个部件的相对移动能够平衡轴承环的一定的位置偏差。然而,由于冲头的两个环形部件仅作为整体相对于彼此可移动,因此这种平衡的可能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所有运行条件下,尤其是在环处于倾斜位置并径向变形和运动下无磨损地并且在接触配对件无接触的情况下确保在两个轴承环之间的力传递。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针对无法衡量性的可靠性以及实现解决方案的高可用性和耐久性,此外在没有轴承更换的情况下应当能够在轴承检查的范围内尽可能简单地更换可能的磨损元件。

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第一轴承环和相对于第一轴承环可旋转地支承的第二轴承环的轴承装置来解决,其中,在第一轴承环处布置有多个静液压地支撑的滑动轴承段,其中,每个滑动轴承段与布置在第二轴承环处的第一滑动面共同作用,其中,每个滑动轴承段具有第一部分元件和第二部分元件,其中,第一部分元件这样容纳在第一轴承环的容纳袋中,使得在第一轴承环与第一部分元件之间形成第一压力室,其中,第一部分元件和第二部分元件这样构造,使得在第一部分元件与第二部分元件之间形成第二压力室,其中,第二部分元件和第二轴承环这样构造,使得在第二部分元件与第二轴承环之间形成第三压力室,其中,第一部分元件的第一表面与第二部分元件的第二表面共同作用,其中,第一表面凸形或凹形地弯曲,且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互补地成形。

根据本发明,在第一轴承环处设置有多个静液压地支撑的第一滑动轴承段,所述第一滑动轴承段在第一轴承环的周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与布置在第二轴承环处的第一滑动面共同作用。通过多个沿着周向彼此间隔地布置的滑动轴承段,能够在滑动轴承段处单独地设定分开轴承环的润滑剂间隙。因此可能的是,抵抗由于非对称负载产生的、润滑间隙在周向上的不同宽度,从而获得在周向上尽可能均匀的、具有降低的润滑剂通过量的润滑剂间隙。优选地,所有滑动轴承段都相同地构成。替代地,这些第一滑动轴承段可以不同地构成。例如,这些第一滑动轴承段可以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和/或不同大小的、相对于滑动面起作用的表面。

滑动轴承段的根据本发明的两件式的实施方式相对于一件式的结构形式,允许在运行引起的倾斜位置和变形方面平衡扩大的运动间隙。轴承环之间的一件式冲头原则上可以执行两种平衡运动。一方面,如果例如在径向轴承的情况下,两个轴承环由负荷决定地占据具有相对偏心率的位置,该冲头通过对旋转的轴承环施加压力而被挤压,因此,随之而来的是轴承环的相对移动,并且以这种方式实现平衡。另一方面,该冲头可以通过倾斜而在一定程度上匹配轴承环的倾斜位置。由于冲头作为整体移动,所以不能在所有情况下确保冲头和轴承环之间的间隙宽度在所有位置保持同样小。因此,在一个部位上在冲头和轴承环之间的间距的减小通常与在另一部位上的间距的增大相关联。在根据本发明的两件式冲头的情况下,由于两个部分元件也可相对于彼此移动,因此滑动轴承段获得额外的自由度,通过该额外的自由度可以更好地适应轴承环的相应位置和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滑动轴承段为此在两个部分元件之间具有以静液压的方式被支撑的中间空间,从而与滑动轴承段和轴承环之间的两个中间空间一起得到具有总共三个中间空间的结构,所述中间空间对应于上述压力空间。首先,第一部分元件容纳在第一轴承环的容纳袋中,使得对容纳袋的压力施加将第一部分元件沿可转动的轴承环的方向挤压,其中,容纳袋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压力与第一部分元件完全分离。在第一部分元件的表面和第二部分元件的表面之间存在另一中间空间,该中间空间优选在压力下引起两个限定中间空间的表面的完全分离。最后,在第二部分元件和第二轴承环之间存在另一中间空间,该中间空间在压力下实现了第二部分元件和轴承环之间的无接触的滑动。以这种方式,通过第一和第二部分元件促成,在第一和第二轴承环之间传递力,而各个部件对此没有机械接触。相反,压力室中的力以纯静液压的方式通过相应的压力垫传递,由此有利地避免任何机械摩擦。

在径向轴承的情况下,第二部分元件根据本发明优选在上侧上具有弯曲的表面,该表面实现了在第二轴承环的同样弯曲的第一滑动面上的密切(schmiegung)。另一方面,如果涉及轴向轴承,那么第二部分元件的上侧根据本发明优选地能够平坦地构成并且与第二轴承环的相应平坦的滑动面共同作用。

在所有三个压力室中,出于上述原因必须避免在限定压力室的元件之间的过大的间距。因此,技术挑战在于,这样设计部分元件的形状,使得一方面部分元件彼此间的可动性允许尽可能灵活地匹配于轴承环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的变化,并且另一方面将三个压力室保持均匀地小,而不会在不同的部件之间产生机械接触。因此,下面描述以一定方式和方法实施根据本发明的设计的不同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所述方式和方法以有利的方式满足这些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在滑动轴承段的两个部分元件之间的第二压力室通过第一和第二部分元件的两个拱起的、互补的表面来限定。两个部分元件之一在此这样成形,使得面向另一部分元件的表面形成凹形壳,而另一部分元件的对置表面凸形地向凹形表面拱曲。由此,具有凸形表面的部分元件以有利的方式被具有凹形的表面的部分元件容纳,而不失去根据本发明设置的相对于容纳的配对件的可运动性。根据本发明,优选地,两个表面具有恒定的曲率,即具有球冠的形状。优选地,两个曲率半径应当是类似的或基本上相同的,以实现两个弯曲表面之间的大的密切。通过两个表面的互补的形状,在压力施加和负载下产生力,所述力可以迫使两个部分元件的确定的相对位置。原则上,通过凹形和凸形的表面的共同作用引起不同的力的联接,所述力在两个面之间传递。如果例如凸形的表面通过外部负荷垂直地压入到凹形的表面的碗形中,则产生垂直于法向力作用的力,该力引起两个表面相互定心并且使它们相互中心定位。在曲率半径较小时这些起定心作用的力较大,而在曲率半径较大时则这些起定心作用的力较小。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第一表面球形凹地成形并且第二表面球形凸地成形。由此,第二部分元件可以有利地更可靠地实施,承受更高的弯曲力矩并且由于更大的体积而容纳额外的元件。优选地,这两个表面在此具有球形罩的形状。

根据一种替代的优选的设计方案,第一表面球形地凸形地成形,并且第二表面球形地凹形地成形。由此,第二部分元件可以有利地更窄地实施,这在安装情况下使可更换性变得容易。此外,第一部分元件以这种方式具有较大的体积并且由此又可以容纳额外的元件。在此实施方式中,两个表面也优选具有球形罩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第一表面这样与第二表面共同作用,使得第二部分元件相对于第一部分元件可转动地支承。为了在空间上描述旋转轴,第一和第二部分元件之间的连接线被选为参考轴。该连接线在不存在错误位置和变形的情况下基本上与如下方向重合,在该方向上滑动轴承段抵压第二轴承环。同时,它代表主要传递方向,力在两个部分元件之间在该主要传递方向上传递。第二部分元件现在如此支承,使得其一方面能够围绕该参考轴旋转,并且另一方面能够占据相对于该参考轴倾斜的位置,即,能够在两个另外的独立方向上旋转。后两个转动方向开辟了一个附加的运动余地空间(bewegungsspielraum),通过该运动余地空间,第二部分元件能够通过相应的倾斜灵活地匹配于轴承环的可能的错误位置。根据本发明,这优选地通过部分元件之间的相应设计的表面来实现。例如,上述凸形表面和凹形表面(它们一起限定了两个部分元件之间的第二压力空间)可以形成为,它们在压力施加下相对于彼此滑动运动。第二部分元件同样通过静液压滑动面与第二轴承环共同作用,从而第二部分元件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部分元件和第二轴承环之间。通过第二部分元件的可旋转的布置,引起以下两个运动和平衡可能性的分离:在两个轴承环的间距变化时(例如由于两个环的偏心位置),则根据本发明的滑动轴承段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平衡间距变化,即第一部分元件从其容纳袋中移出一段并且因此沿参考轴的方向调整到变化的间距上。相反,第二部分元件的可转动的支承用于以如下方式应付轴承环的可能的倾斜位置,其中在第二部分元件和第二轴承环之间的静液压地支撑的中间空间尽可能均匀地保持得很小并且确保在第二部分元件和第二轴承环之间的良好的力传递。当第二部分元件压向第二轴承环并且由此将力传递到其上时,发生这种传递。为了实现在这种设计方案中获得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元件的功能之间的分离并且在此确保全部中间空间在所有运行条件下都具有足够小的间隙宽度,有利的是,以大的密切制造在第一和第二部分元件之间以及在第二部分元件和第二轴承环之间的面。最佳地,该密切应为100%,但至少为50%。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设计方案,第二压力室这样构造,使得在第二压力室的压力施加时静液压力作用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所述静液压力引起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完全分开。在这方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机械接触可以完全被消除。在压力施加时填充第二压力室的静液压介质可以在限定第二压力室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的所有点上引起沿相应表面的法向方向的力。这些单个力可如此总和而形成第一表面上的第一总力和第二表面上的第二总力,使得第一和第二总力指向相反的方向且分别从第二压力室指离。以这种方式可以将两个表面相互压开并且取消这两个部分元件之间的实体接触。由此可以有利地实现,在负载下在滑动轴承段的两个部分元件之间传递力,而不需要为此在两个部分元件之间的机械接触。在此,力通过部分元件之间的静液压介质来传递,从而尤其避免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任何机械摩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第一压力室具有静液压地起作用的第一投影面,第二压力室具有静液压地起作用的第二投影面并且第三压力室具有静液压地起作用的第三投影面,其中,第三投影面大于或等于第二投影面并且第二投影面大于或等于第一投影面。三个压力室的这种几何造型以下述方式作用于在各压力室中形成的静液压力:如果例如第二压力室的第一表面完全贴靠在第二压力室的第二表面处,也就是说如果在两个部分元件之间存在完全闭合的接触,而压力介质不会通过间隙向外流出,那么压力介质用于将第二部分元件从第一部分元件推开并且朝向第二轴承环的方向压的力基本上通过朝向第二轴承环的方向的静液压地起作用的第二投影面来确定。如果不存在错误位置或变形,则此方向相应于上面引入的主传递方向。对于静液压介质在主传递方向的方向上施加到压力室的内表面的一个点上的力作用,仅垂直于主传递方向的面部分是决定性的。相反,平行的表面部分仅导致垂直于主传递方向的额外的力分量。因此,在主传递方向的方向上的力作用与相应的垂直的投影面成比例。如果现在在所有三个压力室中都存在完全闭合的接触,那么在所有三个室中随之出现的静液压的压力是相同的并且静液压的力通过三个投影的面积来确定。如果第三投影面、第二投影面和第一投影面形成递减的顺序,则第三压力室中的静液压的力大于第二压力室中的静液压的力,并且该静液压的力又大于第一压力室中的静液压的力。在负荷下,因此在第三压力室中产生打开第二部分元件与第二轴承环之间间隙的最强趋势,并且在第二压力室中的趋势比在第一压力室中更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第一压力室和第二压力室通过延伸穿过第一部分元件的通道连接,并且第二压力室和第三压力室通过延伸穿过第二部分元件的通道连接。如果在此设计方案中第一轴承环的容纳袋中的第一压力室通过润滑剂供给装置被加载压力,则不仅第二压力室而且还有第三压力室通过两个通道同样被填充润滑剂。由此,有利地为所有三个压力室同样供给润滑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延伸穿过第二部分元件的通道和/或延伸穿过第一部分元件的通道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节流元件。润滑剂在三个压力室上的分配一方面通过所属的间隙的形状和大小确定,润滑剂通过所述间隙向外流出,另一方面通过向压力室供给润滑剂的通道的流动阻力确定。通过附加地加入到通道中的节流元件可以有利地附加地影响润滑剂的分布并且由此实现通过三个压力室的最佳分布。可选地,润滑剂可以通过具有节流元件的附加的通道释放到两个轴承环之间的中间空间中,从而以这种方式产生用于润滑剂分布的附加的调节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节流器通过集成在部分元件中的油管路导向装置实现,它例如可以通过3d打印制造。在此,管路能够以螺旋的形式引入到承载的横截面中(例如具有旋拧螺纹的柱体)。在此,节流长度可通过确定通道中的螺旋螺距来确定。这使得与中心的、直的孔相比实现更大的管路长度和更大的节流作用。由此有利地可能的是,将管路横截面设计得足够大(优选1mm)并且尽管如此仍实现足够的节流作用。根据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节流实施为旋入式节流。由此,能够有利地单独地进行节流器的制造。此外,在安装的情况下,节流器的更换变得容易。对于这种对油流产生阻力的节流元件的必要性在必须分配到不同的压力室上的高压油量有限时产生。相反,如果提供足够大量的高压油或油管路本身的阻力已经足够用于均匀分布,则必要时可以省去额外的阻抗元件。节流器的制造就这点而言是耗费的且困难的,因为输油的通道的横截面应具有尽可能小的直径和长的管路长度,以便具有足够大的节流作用。在此,节流孔的直径优选构造为0.3至2mm,特别优选为1mm,以防止可能由污物封闭管路,并且仍实现足够的节流作用。所有其它的通道优选地实施成具有至少2mm的通道直径,以可靠地避免通道的封闭并且以可接受的成本制造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第二部分元件具有与第一滑动面共同作用的第二滑动面,其中,第二滑动面具有至少两个静液压的袋,所述袋分别通过延伸穿过第二部分元件的通道与第二压力室连接。由此,袋分别单独地被供给润滑剂。如果由于错误位置在第一和第二滑动面之间产生大的间隙,则压力由于溢出的润滑剂而显著下降并且在面上产生不均匀的压力分布。通过静液压的袋实现了润滑膜在这种泄漏时不会破裂。取而代之的是,在遭遇间隙的袋中产生压力减小,从而面的该部分更强烈地接近相对置的面,由此间隙宽度又减小。

影响不同元件之间的静液压联接的其它可能性在于参与相应设计的表面。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具有用于静液压介质的导向槽。通过导向槽可以有利地附加地影响第二压力室中的润滑剂分配。

根据一种结构设计方案,导向槽螺旋形地或环形地或星形地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设计,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包括至少两个静液压袋。当由于错误位置从第二压力室中排出过多润滑剂时,这些静液压袋以与第二部分元件的上述静液压袋类似的方式稳定第二压力室中的压力分布。根据另一优选的设计方案,第一部分元件的朝向容纳袋的面同样具有两个、特别优选四个或更多个袋。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第一部分元件和/或第二部分元件具有扭转止动部,该扭转止动部在与第一轴承环固定连接的凹槽中被引导。如果第一与第二部分元件之间的表面的形状不阻止第二部分元件围绕参考方向的扭转,则可以以这种方式有利地避免这种扭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在第一轴承环的容纳袋和第一部分元件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优选两个密封元件。由此有利地防止了润滑剂的泄漏并且避免了与此相关的压力下降。附加地,通过活塞环确保第一部分元件的引导。活塞环是例如用于密封液压缸的标准组件。对密封圈的要求是良好的密封性、小的封闭倾向(verschlieβneigung)和在小的运动和低的相对速度时的摩擦。第一部分元件优选被硬化,以使磨损最小化。替选地,第一部分元件也能够构造为圆柱形的并且以小的配合公差在衬套中引导。

根据本发明的滑动轴承段的所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在混合轴承中,其中,轴承环之间的力传递部分地通过滑动轴承并且部分地通过滚动体来提供。根据本发明的优选设计方案,轴承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滚动体列,该滚动体列具有多个滚动体,这些滚动体以能滚动的方式布置在第一轴承环的第一滚道处和第二轴承环的第二滚道处。由此,两个支承形式的技术优点组合在单个装置中。

本发明的其它细节、特征和优点从附图以及从下面借助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得出。附图在此仅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其不限制本发明的构思。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轴承装置的不同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轴承装置的两个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轴承装置的不同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承装置的俯视图和两个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第二轴承环

2容纳袋

3第一部分元件

4第二部分元件

5第一表面

6第二表面

7通道

7’袋通道

7”通道

8节流器

9静液压袋

10密封环

11扭转止动部

12润滑剂导向槽

17通道

17袋通道

19静液压袋

20第一轴承环

21沟槽

27通道

30滑动轴承段

r剖面平面

a-a剖面平面

b-b剖面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始终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因此通常也分别仅命名或提及一次。

根据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轴承装置具有滑动轴承段30的根据本发明的两件式的形状。如在左上方的侧视图中可看到的那样,滑动轴承段30由下方的第一部分元件3构成,第二部分元件4以静液压支承的方式安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元件上并且向上、同样以静液压支承的方式压在旋转的轴承环1处。下方部分元件3在此能够竖直地运动并且能够以这种方式平衡在下方的、固定的轴承环20和上方的、旋转的环1之间的间距变化。以下,竖直也被称为调节方向并且第一部分元件3相应地被称为调节冲头3。第二部分元件4与旋转的轴承环1建立静液压接触,其方式是,将第二部分元件4的上侧上的滑动面压到旋转的轴承环1的滑动面处。第二部分元件4因此在下文中也被称为压力冲头4。

压力冲头4的滑动面具有相对于第二轴承环1的滑动面的大的密切部。为此,压力冲头4的滑动面在周向上弯曲,与轴承环1的滑动面的相应的弯曲互补。如果轴承环1的滑动面横向于环绕方向同样具有弯曲部,那么压力冲头4的滑动面可以相应地双重弯曲地构造。如果压力冲头4和轴承环1的滑动面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则在中间空间中的压力分布产生两个表面5、6的自动定心作用,相应的曲率半径越小,所述自动定心作用越大。在执行调节冲头和压力冲头3、4的外表面上可以看到多个孔,通过所述孔可以排出润滑剂,所述润滑剂在两个冲头3、4的内部被引导至静液压表面。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压力冲头4的侧面上安置有附加的扭转止动部11,所述扭转止动部在(未示出的)凹部中引导,所述凹部与下方轴承环20固定连接。

从左下方可看到在压力冲头4的上侧上的滑动面的俯视图。滑动面具有四个静液压的袋19,所述袋分别经由在调节冲头3中的袋通道7’供给润滑剂。如果由于错误位置由润滑剂施加的压力不均匀地分布在静液压的接触面上,则压力冲头4通过静液压的袋19能够自主校正,其中具有最强压力损失的袋19靠近对置的轴承环1的滑动面,由此设置压力冲头4的自动定心。

图1中右上方的图示示出了滑动轴承段30沿着在左下方俯视图中绘出的剖面平面r的剖面。如在该剖面图中可看到的那样,调节冲头3位于下方的轴承环20的容纳袋2中。在调节冲头3与容纳袋2之间存在一个第一压力室,它通过两个活塞环10密封。润滑剂通过第一轴承环20中的孔压入第一压力室中,在那里润滑剂完全抵消了在调节冲头3和容纳袋2之间的机械接触。附加地,润滑剂被挤压到通道7中,所述通道在调节冲头3的内部中通向在调节冲头3和压力冲头4之间的第二压力室。在调节冲头3的表面5与压力冲头4的表面6之间形成的第二压力室由此也被加载压力,从而两个表面5、6同样彼此抬起。两个表面5、6的形状不仅在水平方向上而且垂直于附图平面地弯曲,从而使得所述调节冲头4的上侧5具有壳的凹形的形状,所述压力冲头4的凸形的表面6嵌入到所述凹形中。通过在两个表面5、6之间的润滑剂膜,压力冲头4原则上一方面可以围绕垂直轴转动,并且另外围绕两个于垂直方向垂直的轴转动。为了防止围绕垂直轴的转动,在第二部分元件4的侧面安装有扭转止动部11,该扭转止动部在第一轴承环20的凹槽(未示出)中引导。根据本发明的对轴承环1、20的移动和变形的灵活匹配因此通过在调节冲头3的竖直可移动性与压力冲头4的可转动性之间的交替配合来实现。此外,在凸形的和凹形的面5、6之间的中间空间中起作用的静液压力通过两个面5、6的弯曲还起到调节冲头和压力冲头3、4的自动定心作用。

在压力冲头4的内部中的另一通道17从第二压力室引出到在压力冲头4的上侧上的滑动面与对置的旋转轴承环1滑动面之间的第三压力室。由此,第三压力室也被供应润滑剂并且引起两个滑动面的静液压的分离。压力冲头4的上侧同样是弯曲的并且具有四个静液压的袋19,从而类似于在调节冲头和压力冲头3、4之间的中间空间中那样产生自动定心的作用。四个袋19中的每个袋通过袋通道17’被供给润滑剂,其中,每个袋通道17’从压力冲头4的中央通道17分支。中央通道17本身同样通到压力冲头4的上侧处。附加地,通道17和袋通道17’配备有节流元件8,通过节流元件8能够最佳地设计在三个压力室之间的润滑剂分布。

在图2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上面的图示示出了穿过滑动轴承段30的截面,而下面的图示示出了滑动轴承段30的第二部分元件4的仰视图。如在仰视图中可见,第二表面6具有用于润滑剂的螺旋形的导向槽12。通过导向槽12将润滑剂均匀地输送到整个面6上。如在上面的剖视图中所示,螺旋形的导向槽12通过两个在第一部分元件3中延伸的通道7、7”被供给润滑剂。第一通道7在第一部分元件3的中心居中地延伸,而第二通道7”径向向外错开地延伸并且通入螺旋形的导向槽12的外端部中。

在图3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与图1相比,在此,压力冲头4中的中央通道7不是直接通到压力冲头4的上侧面上,而是在内部分支成四个袋通道17,所述袋通道通到在压力冲头4的上侧面处的静液压的袋19。

在图4中左下方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轴承段30的俯视图。在俯视图中,标出了两条截面线a-a和b-b,并且在俯视图旁边的上方(a-a)和右侧(b-b)示出了所属的截面图。如在俯视图中可以看出的那样,滑动轴承段30的第二部分元件4在面向运动的轴承环1的上侧处具有四个静液压的袋19,所述袋经由袋通道17’供给润滑剂,所述袋通道在第二部分元件4的内部中延伸(在剖面图中不可见)。此外,第二部分元件4的中央通道17通到第二部分元件4的上侧。如在剖面a-a中可看到的那样,滑动轴承段30由与第一轴承环20固定连接的导向部围住,该导向部在下部形成用于第一部分元件3的容纳袋2并且在上部具有用于引导扭转止动部11的凹槽21。扭转止动部11以导向销的形式构成并且位于凹槽21中,从而防止第二部分元件4扭转。在容纳袋2中,在第一部分元件3的下侧上形成第一压力室,通过第一轴承环20中的通道27为该第一压力室供给润滑剂,并且通过两个密封环10密封以防润滑剂溢出。第一压力室通过在第一部分元件3的内部延伸的通道7与在第一部分元件3和第二部分元件4之间的第二压力室连接。该通道7具有节流元件8,通过该节流元件8可以影响第一和第二压力室之间的润滑剂的分布。第二压力室在第一和第二部分元件3、4之间形成,在那里第一部分元件3的凹形拱曲的上侧5接收第二部分元件4的相应凸形拱曲的下侧6。第二压力室又通过在第二部分元件4内部延伸的通道17与第三压力室连接,所述第三压力室形成在第二部分元件4的上侧和第二轴承环1的滑动面(未示出)之间。通道17同样具有节流元件8。现在通过三个压力室的互相配合实现滑动轴承段的两种平衡运动。一方面,第一部分元件3能够在容纳袋2中沿竖直方向移动并且平衡第一和第二轴承环1之间的间距变化。另一方面,第二部分元件4能够在第一部分元件3的凹形的拱曲部中滑动进而在第一部分元件3和第二轴承环1之间占据倾斜的位置从而例如平衡第一和第二轴承环1之间的可能的倾斜。

上述轴承装置具有第一轴承环20和相对于第一轴承环20可旋转地支承的第二轴承环1,其中,在第一轴承环20处布置有多个静液压地支撑的滑动轴承段30,其中,每个滑动轴承段30与布置在第二轴承环1上的第一滑动面共同作用,其中,每个滑动轴承段30具有第一部分元件3和第二部分元件4,其中,第一部分元件3如此地容纳在第一轴承环20的容纳袋2中,使得在第一轴承环20和第一部分元件3之间形成第一压力室,其中,第一部分元件3和第二部分元件4构造成,使得在第一部分元件3和第二部分元件4之间形成第二压力室,其中,第二部分元件3和第二轴承环1构造成,使得在第二部分元件4和第二轴承环1之间形成第三压力室,其中,第一部分元件3的第一表面5与第二部分元件4的第二表面6共同作用,其中第一表面5凸形地或凹形地弯曲,且第二表面6与第一表面5互补地成形。

在轴承装置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压力室具有静液压地起作用的第一投影面,第二压力室具有静液压地起作用的第二投影面并且第三压力室具有静液压地起作用的第三投影面,其中,第三投影面大于或等于第二投影面并且第二投影面大于或等于第一投影面。由此可以确保,在第一部分元件3和第二部分元件4之间总设有间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