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12102发布日期:2021-06-04 15:5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旋转式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在四轮或两轮的自行式车辆或工业用机械器具的转动机构中作为动能的衰减装置而使用的旋转式阻尼器。


背景技术:

2.以往,在四轮或两轮的自行式车辆或工业用机械器具中,在转动机构中作为动能的衰减装置而使用旋转式阻尼器。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旋转式阻尼器,其在筒状体的内周部具有一对壁状的固定叶片(分隔块)的壳体内,将具备一对翼状的可动叶片(叶片)的轴状的转子(转子轴)以能够往复转动的状态进行支承。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82593号公报
4.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旋转式阻尼器中,由于是转子仅能转动到叶片到达在筒体(bore)开口而成的油路的位置的结构,因此存在在使旋转式阻尼器小型化的情况下,转子的转动范围变窄,从而能够安装的转动机构的范围变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是为了应对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进行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转子的转动范围并安装于形态宽泛的转动机构的旋转式阻尼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阻尼器,其具备:壳体,其具有液密地收容流体的圆筒状的内室,并且具有形成为朝向该内室的中心部突出的壁状并阻碍流体的周向的流动的固定叶片;以及转子,其在相对于固定叶片的前端部滑动的轴体的外周部具有可动叶片,上述可动叶片在内室的内周面上滑动并将该内室内分隔成多个单室,且一边推动流体一边进行转动,上述旋转式阻尼器具有在固定叶片中的在轴体上滑动的前端部向厚度方向的内侧进入而成的固定叶片避让部以及在可动叶片的相对于轴体的根部向厚度方向的内侧进入而成的可动叶片避让部中的至少一方,转子能够转动到可动叶片中的根部的一部分进入固定叶片避让部内以及/或者固定叶片中的上述前端部的一部分进入可动叶片避让部内。
7.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特征,对于旋转式阻尼器而言,固定叶片以及可动叶片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向厚度方向的内侧进入而成的固定叶片避让部以及/或者可动叶片避让部,由此转子能转动到可动叶片中的根部的一部分进入固定叶片避让部内以及/或者固定叶片中的前端部的一部分进入可动叶片避让部内。由此,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式阻尼器即便在进行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转子的转动范围并安装于形态宽泛的转动机构。
8.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式阻尼器中,分别具备固定叶片避让部以及可动叶片避让部。
9.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旋转式阻尼器分别具备固定叶片避让部以及可动叶片避让部,因此能够防止固定叶片或可动叶片的厚度形成为一方较薄,并且能够确保转子的转动范围。
10.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式阻尼器中,可动叶片避让部以及固定叶片避让部形成为在可动叶片最接近固定叶片时,可动叶片避让部中的可动叶片的前端部侧的端部与固定叶片避让部接触,或者固定叶片避让部中的与固定叶片的前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与可动叶片避让部接触。
11.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旋转式阻尼器形成为在可动叶片最接近固定叶片时,可动叶片避让部中的可动叶片的前端部侧的端部与固定叶片避让部接触,或者固定叶片避让部中的与固定叶片的前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与可动叶片避让部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可动叶片以及固定叶片的损伤。即,旋转式阻尼器在可动叶片最接近固定叶片且可动叶片避让部中的可动叶片的前端部侧的端部与固定叶片避让部已接触的情况下,不使固定叶片与可动叶片避让部中的比上述端部(接触部分)靠可动叶片的根部侧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厚度变薄的根部的损伤。另外,旋转式阻尼器在可动叶片最接近固定叶片且固定叶片避让部中的与固定叶片的前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与可动叶片避让部已接触的情况下,不使可动叶片与固定叶片避让部中的比上述端部(接触部分)靠前端部侧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厚度变薄的前端部的损伤。
12.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式阻尼器中,可动叶片避让部以及固定叶片避让部由相互面接触的倾斜面分别形成。
13.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对于旋转式阻尼器而言,可动叶片避让部以及固定叶片避让部由相互面接触的倾斜面分别形成,因此能够防止相互接触时的相互的损伤。
14.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式阻尼器中,可动叶片避让部仅形成于根部。
15.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对于旋转式阻尼器而言,可动叶片避让部仅形成于可动叶片与轴体相连的部分即根部,因此容易设置单向阀以及调节阀,从而能够使旋转式阻尼器的结构容易小型化。
16.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式阻尼器中,固定叶片避让部仅形成于在轴体上滑动的前端部。
17.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对于旋转式阻尼器而言,固定叶片避让部仅形成于在轴体上滑动的固定叶片的前端部,因此容易确保固定叶片中的从根部到前端部的范围的刚性,并且容易设置单向阀以及调节阀,从而能够使旋转式阻尼器的结构容易小型化。
18.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式阻尼器中,进一步具备在内室中的多个单室之间允许流体的双向或单向的流动的连通路,连通路不设置于轴体,而仅设置于壳体、固定叶片以及可动叶片中的至少一个。
19.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对于旋转式阻尼器而言,在内室中的多个单室之间允许流体的双向或单向的流动的连通路不设置于轴体,而仅设置于壳体、固定叶片以及可动叶片中的至少一个,因此能够使轴体的直径较细(例如,8mm以下),从而使旋转式阻尼器的结构容易小型化。
20.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式阻尼器中,进一步分别具备在内室中的多个单室之间允许流体的双向的流动的双向连通路以及允许流体的单向的流动的单向
连通路,双向连通路至少设置于轴体,单向连通路不设置于轴体,而仅设置于壳体、固定叶片以及可动叶片中的至少一个。
21.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对于旋转式阻尼器而言,在内室中的多个单室之间允许流体的双向的流动的双向连通路至少设置于轴体,并且允许流体的单向的流动的单向连通路不设置于轴体,而仅设置于壳体、固定叶片以及可动叶片中的至少一个,因此能够使轴体的直径较细(例如,8mm以下),从而使旋转式阻尼器的结构容易小型化。
附图说明
22.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式阻尼器的外观结构的概要的立体图。
23.图2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2

2线观察的旋转式阻尼器的内部结构的概要的剖视图。
24.图3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3

3线观察的旋转式阻尼器的内部结构的概要的剖视图。
25.图4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4

4线观察的旋转式阻尼器的内部结构的概要的剖视图。
26.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旋转式阻尼器的转子向图示右侧转动而使可动叶片最接近固定叶片并与之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
27.图6是将图5所示的虚线圆6内的结构放大而得的局部放大图。
28.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旋转式阻尼器的转子向图示左侧转动而使可动叶片最接近固定叶片并与之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
29.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式阻尼器中的转子的可动叶片与固定叶片接触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30.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式阻尼器中的转子的可动叶片与固定叶片接触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31.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式阻尼器中的转子的可动叶片与固定叶片接触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32.图1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式阻尼器中的转子的可动叶片形成的可动叶片避让部的局部放大图。
33.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式阻尼器中的转子的内部结构的概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式阻尼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式阻尼器100的外观结构的概要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2

2线观察的旋转式阻尼器100的内部构造的概要的剖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3

3线观察的旋转式阻尼器100的内部构造的概要的剖视图。另外,图4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4

4线观察的旋转式阻尼器100的内部构造的概要的剖视图。
35.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参照的各图具有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将一部分的构成要素夸大地表示等示意性地表示的部分。因此,有时各构成要素间的尺寸、比率等不同。该旋转式阻尼器100是直接安装于汽车中的座椅的倾斜机构、后备箱门、手套箱的开闭机构、将两轮的自行式车辆(摩托车)的后轮支承为能够上下移动的摆臂的基端部、家具中的开关门的合页部分或者升降架的升降机构等具有可动部分的安装对象物(未图示),或者安装于上述
安装对象物的试制品而使可动部分可动时的动能衰减的衰减装置。
36.(旋转式阻尼器100的结构)
37.旋转式阻尼器100具备壳体101。壳体101是将转子110保持为转动自如并构成旋转式阻尼器100的框体的部件,通过将铝材、铁材、锌材或聚酰胺树脂等各种树脂材料形成为中空形状而构成。更具体而言,壳体101形成为外形形状沿转子110的轴向延伸的长方体状。在该情况下,从转子110的轴向侧观察,壳体101形成为正方形形状。该壳体101主要由壳体主体102与盖体108构成。
38.壳体主体102是收容转子110的可动叶片115、116及流体120并且将转子110的轴体111的一个端部支承为转动自如的部件,且形成为筒体的一端开口较大并且另一端开口较小的有底圆筒状。更具体而言,壳体主体102在上述筒体的一端开口较大的开口部侧形成圆筒状的内室103,并且在该内室103的底部开口的状态下形成有圆筒状的转子支承部107。
39.内室103是与转子110的可动叶片115、116一起液密地收容流体120的空间,由隔着在壳体主体102内的中央部配置的转子110而相互对置的两个半圆筒的空间构成。即,内室103由壳体主体102的内周面与转子110的外周面形成。在该内室103内的上述两个半圆筒的空间内,与壳体主体102一体地分别形成有固定叶片104、105。
40.固定叶片104、105是与转子110一起将内室103内分隔成多个空间的壁状的部分,沿着壳体主体102的轴线方向从内室103的内壁面朝向内侧呈凸状突出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叶片104、105通过使与转子110的径向平行的板状体相对于转子110相互对置配置而构成,通过这两个固定叶片104、105将内室103内分隔成四个单室r1~r4。这些各固定叶片104、105在与转子110的轴体111及盖体108分别对置的外缘部分别形成有槽部104a、105a,并且在作为该外缘部的一部分的与轴体111对置的前端部分别形成有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
41.槽部104a、105a是保持密封材料106的部分,形成为在固定叶片104、105的与转子110对置的前端部的端面沿着壳体主体102的轴线方向呈凹状凹陷的槽状。密封材料106是用于确保在内室103内形成的单室r1~r4的液密性的部件,通过将橡胶材料等弹性材料在侧视时形成为l字状而构成,并分别嵌入槽部104a、105a内。即,固定叶片104、105的各前端部经由密封材料106在转子110的轴体111的外周面上滑动。
42.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是用于确保转子110的转动范围的部分,形成于固定叶片104、105的前端部中的槽部104a、105a的两侧的各外周面。更具体而言,各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由固定叶片104、105的前端部的两侧壁朝向前端部向厚度方向的内侧进入的倾斜面构成。由此,固定叶片104、105分别形成为厚度朝向前端部侧变薄。
43.构成该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的倾斜面以供后述的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的端部115b、116b抵碰的角度及长度形成。换言之,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由固定叶片104、105的与前端部相反侧的端部104c、105c位于比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的端部115b、116b靠壳体主体102的径向外侧的位置的倾斜面构成。
44.转子支承部107是将转子110的轴体111的一个端部以旋转自如的状态支承的圆筒状的部分。在该情况下,转子支承部107的内周部经由轴承及垫片等密封材料而液密地支承转子110的轴体111。
45.盖体108是用于液密地封闭形成于壳体主体102的内室103,并且支承转子110的部
件,构成为从壳体101的轴向观察时在正方形的板体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
46.转子110是用于配置于壳体101的内室103内而与上述固定叶片104、105一起将内室103内分别分隔成由四个空间构成的四个单室r1~r4,并且在该内室103内转动而使这四个单室r1~r4的容积分别增减的部件。该转子110主要由轴体111与可动叶片115、116构成。
47.轴体111是支承可动叶片115、116的圆棒状的部分,由铝材、铁材、锌材或者聚酰胺树脂等各种树脂材料构成。该轴体111以一端部侧贯通转子支承部107的状态被支承,并且贯通该转子支承部107的前端部向壳体主体102的外部露出而形成连结部111a。连结部111a是与供旋转式阻尼器100安装的安装对象物连接的部分,在圆棒体的外周面沿着轴向形成键槽而构成。
48.另一方面,轴体111的另一端部形成为中空状而收容蓄能器112,并以旋转自如的状态支承于盖体108。蓄能器112是用于补偿由于基于内室103内的流体120的温度变化的膨胀或收缩而引起的体积变化的器具,以与内室103连通的状态设置。该蓄能器112以在轴体111内与第二双向连通路114连通的状态设置。
49.另外,在该轴体111分别形成有第一双向连通路113以及第二双向连通路114。第一双向连通路113是在单室r1与单室r3之间形成的贯通孔,在两者之间使流体120相互流通。另外,第二双向连通路114是在单室r2与单室r4之间形成的贯通孔,在两者之间使流体120相互流通。该第二双向连通路114也与上述蓄能器112连通。此外,该轴体111中的分别形成有第一双向连通路113及第二双向连通路114的部分,换言之,可动叶片115与可动叶片116之间的部分的直径能够形成为8mm以下。此外,在图4中,用虚线表示第一双向连通路113以及第二双向连通路114。
50.可动叶片115、116是用于将内室103内分隔成多个空间并使这些各空间的容积分别液密地增减的部件,由沿轴体111(内室103)的径向延伸的板状体分别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叶片115、116形成为与转子110的径向平行的板状体在轴体111的外周面上相互沿相反的方向(换言之,在假想的同一平面上)延伸。在该情况下,可动叶片115、116在与轴体111的连接部分经由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延伸而形成。
51.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是用于确保转子110的转动范围的部分,分别形成于可动叶片115、116中的与轴体111的边界部分即根部。更具体而言,各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由可动叶片115、116的根部的两侧壁朝向轴体111向厚度方向的内侧进入的倾斜面构成。由此,可动叶片115、116分别形成为厚度朝向轴体111侧变薄。
52.构成该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的倾斜面以与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的各端部104c、105c分别抵碰的角度及长度形成。换言之,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由与轴体111相反侧的端部115b、116b位于比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的端部104c、105c靠壳体主体102的径向内侧的位置的倾斜面构成。
53.另外,在可动叶片115、116中,与壳体主体102的内侧面及盖体108的内侧面分别对置的c字状(或者
“コ”
字状)的外缘部形成为凹状地凹陷的槽状,在该槽内嵌入有由橡胶材料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117。密封材料117与密封材料106同样地,是用于确保在内室103内形成的单室r1~r4的液密性的部件,通过将与密封材料106相同的橡胶材料等弹性材料在侧视时形成为c字状(或者
“コ”
字状)而构成。此外,这两个可动叶片115、116当然也可以形成于隔着轴体111而从相互相反的方向(换言之,假想的同一平面上)错开的位置。
54.在这些可动叶片115、116分别设置有在由各可动叶片115、116分隔开的相互邻接的两个单室之间使流体120受限制地流通的单向阀118。另外,在可动叶片116设置有在由可动叶片116分隔开的相互邻接的两个单室之间使流体120受限制地流通的调节阀119。
55.单向阀118由在被可动叶片115、116分别分隔开的单室r1与单室r2之间以及单室r3与单室r4之间,使流体120从一方朝向另一方流通并且阻止流体120从另一方朝向一方流动的阀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118由使流体120从单室r2、r4侧朝向单室r1、r3侧流通并且阻止流体120从单室r1、r3侧朝向单室r2、r4侧流动的阀构成。
56.调节阀119由能够在被可动叶片116分别分隔开的单室r3与单室r4之间,限制流体120的流动并且使其双向流通的阀构成。在该情况下,调节阀119中的限制流体120的流动是指相对于单向阀118中的流体120的流动难易度在相同条件(例如,压力以及流体的粘度等)下使流体120难以流动。由此,转子110一边克服流体120在被可动叶片116隔开的两个单室之间流通调节阀119时产生的阻力,一边绕轴体111的轴向转动。
57.流体120是用于通过对在内室103转动的可动叶片115、116赋予阻力而使阻尼功能作用于旋转式阻尼器100的物质,并被填满于内室103内。该流体120由具有拥有与旋转式阻尼器100的规格相对应的粘性的流动性的液状、胶状或半固体状的物质构成。在该情况下,流体120的粘度根据旋转式阻尼器100的规格而适当选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120由油,例如矿物油或硅油等构成。此外,在图4中,用虚线圆内的阴影线表示流体120(在后述的图5、图7以及图12中也同样)。
58.(旋转式阻尼器100的动作)
59.接下来,对这样构成的旋转式阻尼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该旋转式阻尼器100设置于相互可动地连结的两个部件之间。例如,旋转式阻尼器100将壳体101安装于汽车中的座椅的倾斜机构、后备箱门、手套箱的开闭机构、将两轮的自行式车辆(摩托车)的后轮支承为能够上下移动的摆臂的基端部、家具中的开关门的合页部分,或者升降架的升降机构等具有可动部分的安装对象物或者这些安装对象物的试制品中的相对旋转的一个部件,并且将转子110安装于另一个部件。
60.该旋转式阻尼器100在转子110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的任一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发明的效果都相同,因此首先对转子110在图4中右旋的情况进行说明。对于旋转式阻尼器100而言,如图5所示,在转子110如图示进行右旋的情况下,可动叶片115、116以使单室r1、r3的各容积缩小并且使单室r2、r4的各容积扩大的方式如图示右旋而分别转动。
61.在该情况下,单室r1内的流体120被设置于可动叶片115的单向阀118阻止向单室r2侧的流动,并且通过第一双向连通路113向单室r3流动。另外,单室r3内的流体120被设置于可动叶片116的单向阀118阻止向单室r4侧的流动,但经由调节阀119向单室r4流动。另外,单室r4内的流体120经由第二双向连通路114向单室r2流动。
62.即,第一双向连通路113、第二双向连通路114、单向阀118以及调节阀119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连通路。由此,旋转式阻尼器100在转子110如图示进行右旋的情况下,通过流体120在调节阀119流动而产生衰减力。此外,在图5中,分别用虚线表示第一双向连通路113以及第二双向连通路114。
63.而且,如图6所示,在可动叶片115最接近固定叶片104并且可动叶片116最接近固定叶片105的情况下,转子110能转动到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的端部115b、116b与固定
叶片避让部104b、105b抵碰。即,转子110能转动到可动叶片115、116的根部即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的一部分进入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的被切成凹状的区域内。由此,旋转式阻尼器100使单室r1、r3的各容积最小化,并且使单室r2、r4的各容积最大化。此外,在图6中,用虚线表示第一双向连通路113。
64.接下来,对于旋转式阻尼器100而言,如图7所示,在转子110如图示进行左旋的情况下,可动叶片115、116以使单室r1、r3的各容积扩大并且使单室r2、r4的各容积缩小的方式如图示左旋而分别转动。此外,在图7中,分别用虚线表示第一双向连通路113以及第二双向连通路114。
65.在该情况下,单室r2内的流体120经由设置于可动叶片115的单向阀118向单室r1侧流动。另外,单室r4内的流体120经由设置于可动叶片116的单向阀118向单室r3侧流动。由此,旋转式阻尼器100在转子110如图示进行左旋的情况下,流体120不在调节阀119流动而经由两个单向阀118分别流动,因此不会产生衰减力。
66.而且,在可动叶片115最接近固定叶片105并且可动叶片116最接近固定叶片104的情况下,转子110能转动到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的端部115b、116b与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抵碰。即,转子110能转动到可动叶片115、116的根部即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的一部分进入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的被切成凹状的区域内。由此,旋转式阻尼器100使单室r1、r3的各容积最大化并且使单室r2、r4的各容积最小化。
67.如根据上述动作方法的说明能够理解的那样,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旋转式阻尼器100而言,固定叶片104、105以及可动叶片115、116分别具备向厚度方向的内侧进入而成的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以及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由此转子110能转动到可动叶片115、116的根部的一部分进入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内。由此,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式阻尼器100即便在进行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转子110的转动范围并安装于形态宽泛的转动机构。
68.另外,在实施本发明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则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此外,在各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69.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式阻尼器100构成为在固定叶片104、105分别形成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并且在可动叶片115、116分别设置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由此,与在固定叶片104、105以及可动叶片115、116中的一方设置避让部的情况相比,旋转式阻尼器100能够防止固定叶片104、105或者可动叶片115、116的厚度形成为一方较薄,并且能够确保转子110的转动范围。
70.但是,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以及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只要形成为能够在必要的角度范围内确保转子110的转动范围即可。因此,旋转式阻尼器100能够构成为仅具备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以及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中的一方。另外,旋转式阻尼器100可以仅在固定叶片104以及固定叶片105中的一方设置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也可以仅在可动叶片115以及可动叶片116中的一方设置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另外,旋转式阻尼器100可以仅在固定叶片104、105的厚度方向的两侧面中的一方设置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也可以仅在可动叶片115、116的厚度方向的两侧面中的一方设置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
7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式阻尼器100构成为在可动叶片115、116最接近固定叶片104、105的情况下使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的端部115b、116b与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接触并抵碰。换言之,旋转式阻尼器100构成为可动叶片115、116的根部的一部分进入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内。由此,对于旋转式阻尼器100而言,固定叶片104、105不会与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中的比端部115b、116b靠可动叶片115、116的根部侧(轴体111侧)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可动叶片115、116中的厚度变薄的根部的损伤。
72.但是,如图8所示,旋转式阻尼器100也能够构成为在可动叶片115、116最接近固定叶片104、105的情况下使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的端部104c、105c与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接触并抵碰。换言之,旋转式阻尼器100也能够构成为固定叶片104、105的前端部的一部分进入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内。由此,对于旋转式阻尼器100而言,可动叶片115、116不会与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中的比端部104c、105c靠前端部侧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固定叶片104、105中的厚度变薄的前端部的损伤。
73.另外,如图9所示,旋转式阻尼器100也能够以在可动叶片115、116最接近固定叶片104、105的情况下使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与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面接触的方式分别由倾斜面构成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以及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在该情况下,对于旋转式阻尼器100而言,各个固定叶片104、105的前端部的一部分以及可动叶片115、116的根部的一部分分别进入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内以及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内。对于旋转式阻尼器100而言,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以及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由相互面接触的倾斜面分别形成,因此能够防止相互接触后的相互的损伤。
74.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分别构成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的端部115b、116b的角度以及分别构成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的端部104c、105c的角度分别形成为钝角。但是,分别构成端部115b、116b的角度能够形成为钝角以外的角度,例如图10所示的直角。另外,端部115b、116b以及端部104c、105c除了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构成为尖的形状以外,也能够构成为带有圆角的曲面。另外,在图8~图10中,分别用虚线表示第一双向连通路113。
75.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式阻尼器100构成为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与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接触。但是,旋转式阻尼器100也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构成为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与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不接触。由此,旋转式阻尼器100能够防止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及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相互接触而引起的损伤。
76.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以及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由相对于固定叶片104、105以及可动叶片115、116的各侧壁向厚度方向的内侧倾斜并延伸的一个平面状的倾斜面构成。但是,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以及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能够由相对于固定叶片104、105以及可动叶片115、116的各侧壁朝向厚度方向的内侧延伸的一个以上的平面或曲面构成。因此,例如,如图11所示,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能够由相对于固定叶片104、105的侧壁向厚度方向的内侧倾斜并延伸的一个平面状的倾斜面部115c、116c和与转子110的径向平行地延伸的平面状的平行面部115d、116d构成。此外,在图11中,将相对于可动叶片115对称形成的可动叶片116的倾斜面部116c及平行面部116d的附图标记一并记入倾斜面部115c及平行面部115d。
77.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式阻尼器100构成为仅在固定叶片104、105的各前
端部设置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并且仅在可动叶片115、116的根部设置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但是,如图12所示,旋转式阻尼器100也能够构成为在固定叶片104、105的整个侧壁设置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并且在可动叶片115、116的整个侧壁设置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即,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由使构成固定叶片104、105的两侧面以厚度朝向固定叶片104、105的前端部变薄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构成。另外,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由使构成可动叶片115、116的两侧面以厚度朝向可动叶片115、116的根部变薄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构成。此外,在图12中,省略了第一双向连通路113、第二双向连通路114、单向阀118以及调节阀119的各图示。
7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式阻尼器100构成为在轴体111形成第一双向连通路113以及第二双向连通路114。由此,对于旋转式阻尼器100而言,与在轴体111设置结构复杂的单向阀118及调节阀119的结构相比,能够使轴体111的直径较细(例如,8mm以下),从而能够容易使旋转式阻尼器100的结构小型化。
79.但是,旋转式阻尼器100也能够构成为如单向阀118及调节阀119那样,仅在轴体111以外的部件,具体而言仅在壳体101(包含盖体108)、固定叶片104、105以及可动叶片115、116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第一双向连通路113及第二双向连通路114。由此,对于旋转式阻尼器100而言,使轴体111的直径较细(例如,8mm以下)而使旋转式阻尼器100的结构小型化变得更加容易。
8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式阻尼器100构成为第一双向连通路113及第二双向连通路114的各一部分在轴体111的表面开口,并且另一部分经由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在可动叶片115、116开口。由此,旋转式阻尼器100即使在可动叶片避让部115a、116a与固定叶片避让部104b、105b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使第一双向连通路113及第二双向连通路114与单室r1~r4始终连通的状态,从而能够使转子110的往复转动变得顺畅。但是,旋转式阻尼器100也能够使第一双向连通路113及第二双向连通路114仅在轴体111开口。
8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式阻尼器100构成为将壳体101的内室103内分隔成四个单室r1~r4。但是,旋转式阻尼器100的内室103只要被分隔成至少两个以上的单室即可。
8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式阻尼器100构成为在可动叶片115设置单向阀118并且在可动叶片116分别设置单向阀118及调节阀119,由此仅在可动叶片115向固定叶片104侧转动时产生衰减力。但是,旋转式阻尼器100产生衰减力的转子110的转动方向根据旋转式阻尼器100的规格而适当决定,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因此,旋转式阻尼器100例如也能够构成为在可动叶片115及可动叶片116分别设置单向阀118及调节阀119,由此在转子110顺时针及逆时针旋转后,转子110分别产生衰减力。
83.另外,旋转式阻尼器100能够安装于除汽车中的座椅的倾斜机构、后备箱门、手套箱的开闭机构、将两轮的自行式车辆(摩托车)的后轮支承为能够上下移动的摆臂的基端部、家具中的开关门的合页部分,或者升降架的升降机构等具有可动部分的安装对象物以外的机械装置、电机装置或器具来使用。
84.附图标记说明
85.r1~r4

单室;100

旋转式阻尼器;101

壳体;102

壳体主体;103

内室;104、105

固定叶片;104a、105a

槽部;104b、105b

固定叶片避让部;104c、105c

端部;106

密封材料;107

转子支承部;108

盖体;110

转子;111

轴体;111a

连结部;112

蓄能器;113

第一双向连通路;114

第二双向连通路;115、116

可动叶片;115a、116a

可动叶片避让部;115b、116b

端部;115c、116c

倾斜面部;115d、116d

平行面部;117

密封材料;118

单向阀;119

调节阀;120

流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