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缆线输送带的紧固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1268发布日期:2021-07-30 18:12阅读:59来源:国知局
用于缆线输送带的紧固件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0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744,458号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本公开涉及用于输送带的紧固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包含缆线的输送带的紧固件。



背景技术:

钢缆线输送带包含橡胶和嵌入在橡胶中的缆线,这些缆线在输送带的长度上延伸。钢缆线往往有在3毫米至13毫米的范围内的直径。当输送带装载有被输送的物料并沿着输送带的路径在滑轮上以及绕滑轮行走时,缆线为输送带提供了拉伸强度。每根缆线中的张力通过在缆线之间延伸的橡胶与附近的缆线共享,并且在缆线处于张力状态时该橡胶处于剪切状态。

钢缆线输送带通常用于重型应用,其涉及以吨测量的在输送带上输送的物料,输送带可以延伸半英里或更长,并且输送带的宽度为四英尺或更大。钢缆线输送带必须具有高强度以经受住这些应用,并且具有从800磅/英寸宽度(piw)至8,500piw的工作载荷范围。考虑到钢缆线输送带的尺寸和构造,当带损坏时,往往很难修理钢缆线带。掉落在输送带上的很重的物体或撕裂该带的物体可能会损坏钢缆线输送带。

连接新的钢缆线输送带的端部,或修理严重损坏的钢缆线输送带是复杂的过程,其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专用的工具和大量的时间。常规的安装和修理协议涉及设施关闭输送带并要求专门团队访问该设施以安装或修理输送带。利用钢缆线输送带的设施往往在偏远地区,以致于团队可能需要几天才能到达该设施。

为了修理,当修理队到达设施时,竖立临时遮蔽物以保护输送带的损坏部分不受环境的影响。识别出带的损坏部分,然后通常通过完全切掉该部分来去除整个损坏部分。这使得输送带的端部通过单个拼接头连结在一起,或者通过新长度的带(有时称为“鞍部(saddle)”)连结在一起。当使用鞍部来连结端部时,修理操作涉及创建两个拼接头,即,在一个带端部和鞍部之间的一个拼接头,以及在另一带端部和鞍部之间的另一带拼接头。

为了准备输送带以待拼接,团队首先在剩余的未损坏输送带的新切割的端部中的一个处拉下带的上覆盖层,在该一个端部处将缆线与输送带的下覆盖层的橡胶分开,然后在该一个端部处拉下该下覆盖层。用手修剪掉缆线上残留的所有橡胶。然后根据来自该缆线带制造商的拼接说明将缆线切割成一定长度。在输送带的另一个端部处重复该准备过程。

团队将硫化压机的下压板定位在输送带端部下方。用于钢缆线输送带的硫化压机往往非常大,需要起重机将硫化压机提升到位。清洁输送带端部的缆线,并对缆线施加专用接合剂,以准备将缆线与拼接头的橡胶粘合。接下来,将拼接头的下覆盖层定位于缆线下方,并根据来自该输送带制造商的拼接说明以一定的方式布置缆线。未固化的橡胶条(rubbernoodles)和填隙料用于填充缆线之间的区域。然后将拼接头的上覆盖层定位在缆线上。

使用起重机,将硫化压机的上压板定位在上覆盖层上,以将上覆盖层、钢缆线和下覆盖层夹在压机的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操作硫化压机以将拼接头的温度升高至预定温度,并以预定压力压迫接头。硫化过程完成后,团队使用起重机移除上压板。拼接头从下压板上提起,以便拼接头可以冷却。随后将下压板从输送带移除,即可使用该输送带。对于更高的张力,拼接头长度可能超过15英尺或更长,并且需要多次硫化循环,因为压机的长度不足以给整个拼接头长度加热,因此必须沿拼接头长度纵向移动压机。

正如将理解的是,用于修理钢缆线输送带的常规方法是劳动和时间密集的,并且可能需要用几天的时间来使输送带重新启动并运行。停机时间会对设施的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依赖于输送带每小时运送数吨集料或其他物料的大规模操作而言。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紧固件,该紧固件用于固定到具有缆线的输送带的端部。紧固件包括构造成固定至输送带缆线的压合件和具有一体的一件式紧固件主体的连接器。紧固件主体具有邻近输送带端部的上表面设置的上部部分和邻近输送带端部的下表面设置的下部部分。紧固件主体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间隔开,以在其间接收压合件,并允许输送带缆线在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之间沿向外方向延伸。连接器包括连接器的止动件,该止动件布置成阻挡压合件和固定到其的输送带缆线的向内运动。以这种方式,紧固件可以用于连结具有缆线的输送带的端部。紧固件因此可以通过允许在不使用硫化压机的情况下对输送带进行临时修理来减少设施的停机时间。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输送带端部的紧固件,该输送带端部具有嵌入在带材料中的纵向缆线。紧固件包括构造成固定到缆线的压合件和具有紧固件主体的连接器。紧固件主体具有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该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具有端部用于邻近带材料定位。紧固件主体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在其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允许缆线在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之间纵向延伸并与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间隔开。连接器包括止动件,其布置成阻挡压合件和固定到其的缆线在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之间在间隙中朝向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的端部的运动。紧固件主体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的尺寸确定为在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的端部与压合件之间提供纵向间隔。纵向间隔允许缆线在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的端部与压合件之间具有应力消除长度。在缆线的应力消除长度中,缆线的线可能会相对彼此移位,以减轻当缆线弯曲时(诸如,当紧固件和输送带端部绕着滑轮行进时)的应力。缆线的线能移位和减轻应力,或移动到较低应力状态的位置,该能力增加了在紧固件和缆线之间的连接的耐用性,保护了带中的缆线,并提高了使用紧固件的拼接头的强度。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紧固件,用于固定到具有缆线的输送带端部。紧固件包括构造成固定至缆线的压合件和紧固件主体。紧固件主体具有纵向延伸的上部板部分、纵向延伸的下部板部分以及连接上部板部分和下部板部分的环圈部分。紧固件包括止动件主体,其构造成装配在紧固件主体的上部板部分和下部板部分之间,并且抵靠压合件,其中压合件在纵向上位于止动件主体和环圈部分的中间。该紧固件还包括附接构件,其构造成延伸穿过紧固件主体的上部板部分和下部板部分的孔洞,并将上部板部分和下部板部分夹持到止动件主体,使得上部板部分和下部板部分抵抗止动件主体的运动。止动件主体抵靠压合件以吸收来自缆线的张力,并且附接构件将止动件主体以夹持接合的方式保持在紧固件主体中。通过将紧固件主体连接到缆线,可以推进铰链销穿过环圈。以这种方式,紧固件提供了用于附接到输送带缆线的耐用结构,该耐用结构可用于在输送带端部之间形成机械的拼接头。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将紧固件固定到具有缆线的输送带的端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缆线中的一个施加压合件,并且在该缆线上定位止动件主体邻近压合件。该方法还包括将压合件和止动件主体装配在紧固件主体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之间,并将紧固件主体固定到止动件主体。紧固件主体具有连接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的环圈,用于接收铰链销。该方法允许将机械的紧固件固定到输送带端部的缆线,并将其用于与另一个输送带端部形成拼接头,而不必利用大型硫化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拼接头的立体图,该拼接头包括连结到输送带端部的紧固件和延伸穿过紧固件的交织的环圈的铰链销;

图2是图1的紧固件之一的立体图,示出了紧固件主体、套接管、套接管支撑件和螺栓;

图3是图2的紧固件主体的立体图,示出了上部板、下部板以及接收螺栓的上部板和下部板的对齐的开口;

图4是图3的紧固件主体的侧视立视图,示出上部板和下部板的每一个的其间的一对埋头锥孔和脊状部,该埋头锥孔和脊状部延伸到上部板和下部板的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中;

图5是图3的紧固件主体的端视立视图,示出了连接上部板和下部板的环圈;

图6是图3的紧固件主体的仰视图,示出了在下部板的埋头锥孔中在直径上相对的凹部,该凹部用于接收与螺栓接合的螺母的凸出部;

图7是图2的紧固件的立体图,其中紧固件主体被去除以示出螺栓中的一个延伸穿过套接管支撑件的开口;

图8是套接管中的一个、螺栓中的一个、套接管支撑件和螺母中的一个的侧视立视图,其示出了该套接管抵靠该套接管支撑件;

图9是图8的组件的端视立视图,示出了套接管支撑件的贯通开口,其与套接管的通孔对齐,以容许带缆线从带延伸出来,穿过套接管支撑件的贯通开口,然后进入套接管;

图10是图9的套接管支撑件的俯视图,示出了接收螺栓中的一个的套接管支撑件的贯通开口;

图11是图10的套接管支撑件的仰视图,示出了接收缆线的套接管支撑件的底座;

图12是图1的拼接头的一部分和输送带端部的俯视图,示出了围绕铰链销交织的紧固件的环圈;

图13是沿图12的线13-13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固定在输送带端部上的紧固件以及延伸穿过套接管支撑件到紧固件的套接管中的输送带端部的缆线;

图14是用于连结输送带端部的另一个拼接头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拼接头的紧固件之一的立体图,示出了用于接收输送带端部之一的缆线的纵向孔以及用于将缆线固定在紧固件内的紧定螺钉;

图16是图15的紧固件的紧固件主体的俯视图,示出了用于接收紧定螺钉的两排孔洞;

图17是沿图16的线17-17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开向紧固件主体的孔的第一排孔洞;

图18是沿图16的线18-18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二排孔洞的孔洞的取向,该第二排孔洞通向紧固件主体的孔,并允许孔洞中的紧定螺钉将缆线压靠于紧固件主体的下壁,该下壁在该孔洞的横跨该孔的对面;

图19是沿图16的线19-19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一排孔洞的孔洞的取向,该第一排孔洞允许其中的紧定螺钉进入孔中并且将缆线压靠于在紧固件主体的下壁,该下壁在该孔洞的横跨该孔的对面;

图20是图15的紧固件的紧定螺钉之一的立视图,示出了紧定螺钉的下鼻部;

图21是图14的拼接头的一部分的俯视图,示出了围绕铰链销交织的紧固件的环圈;

图22是沿图21中的线22-22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被拧紧成与输送带端部的缆线接合的紧固件的紧定螺钉;

图23是沿图22中的线23-23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紧固件之一的紧定螺钉,其在横向交替的位置处接触接收在紧固件中的缆线的外表面,使得每个紧定螺钉与相邻的紧定螺钉在横向和纵向上间隔开;

图24是固定到输送带端部的一部分的紧固件的立体图,该紧固件具有压合到输送带端部的缆线的套接管;

图25是图24的紧固件的立体图,示出了套接管之一、紧固件主体、套接管支撑件和紧固件的间隔件;

图26是类似于图25的立体图,其中去除紧固件主体以示出紧固件的螺栓,该螺栓延伸穿过套接管支撑件和间隔件;

图27是图25的紧固件的分解图,示出了紧固件主体的上部板和下部板的埋头锥孔;

图28是沿图24中的线28-28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输送带端部的缆线,该缆线在紧固件主体的上部板和下部板之间延伸,穿过套接管支撑件,并进入套接管中的一个;

图29是沿图24中的线29-29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延伸穿过紧固件主体的上部板和下部板的开口以及穿过间隔件和套接管支撑件的开口的螺栓;

图30、图31和图32示出了将套接管支撑件、间隔件和紧固件主体连接到图24的输送带端部的缆线的过程;

图33是可与图24的紧固件主体一起利用的具有间隔部分和套接管支撑部分的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34是沿图33中的线34-34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支撑件的上壁的凹部,该凹部构造成与从紧固件主体的上部板向下突出的埋头锥孔配合;

图35是图33的支撑件的端视立视图,示出了在支撑件的面向内侧的壁处的支撑件的贯通开口的放大部分;

图36是图33的支撑件的仰视图,示出了具有下倒角表面的支撑件的侧壁,该下倒角表面用于与从紧固件主体的下部板向上突出的埋头锥孔配合;

图37是具有间隔部分和套接管支撑部分的另一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38是图37的支撑件的侧视立视图,示出了连结间隔部分和套接管支撑部分的狭窄的连接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示出了用于连结输送带16的端部12、14的拼接头10。拼接头10包括紧固件20,其每一个固定到输送带端部12、14中的一个,以在相对的输送带端部12、14上形成多个紧固件20。紧固件20均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圈22,其与和该环圈22在纵向上对齐的紧固件20的环圈22交织。交织的环圈22限定了通道,铰链销24可插入穿过该通道以铰链式地连接带端部。为了说明的目的,示出了铰链销24的端部从输送带端部12、14的横向侧面凸出,但是在操作中,通常将该铰链销24的端部与输送带端部12、14的横向侧面齐平。当拼接头10沿向下游的纵向方向行进时,紧固件20可以绕铰链销24枢转,这为拼接头10提供了柔性。

输送带16由一层或多层诸如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的弹性体材料制成,并且包括纵向延伸的缆线30(参见图13)以为带16提供拉伸强度。缆线30可以由钢制成并且被嵌入在输送带16的橡胶中。输送带16具有在800piw至8500piw的范围内的额定工作负荷极限。每个紧固件20被固定到两个缆线30上,这允许紧固件20具有窄的横向宽度,使得紧固件20容易地容纳输送带16的槽。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紧固件20可以根据需要固定到一个、三个、四个或另一数量的缆线30上。紧固件20和铰链销24的部件由金属材料制成,并在输送带16的缆线30之间提供高强度的机械连接。此外,紧固件20可以快速地连接到缆线30,并且可以用于连结输送带16的端部,而不必利用硫化压机,这减少了输送带16的停机时间。例如,可以使用紧固件20在几个小时(诸如四到八个小时)内,使用普通工具并且无需特殊训练(不像硫化过程),来形成带20的铰接的拼接头。在一些应用中,紧固件20可以仅被临时(诸如几天或几周)使用,以保持输送带16运行,直到修理队可以到达并使用硫化压机拼接输送带16。在其他应用中,可以采用紧固件20更长的时间段,诸如几个月。

关于图2,紧固件20包括外侧部分36和内侧部分38。紧固件20包括紧固件主体40,该紧固件主体40具有诸如上部板42的上部部分、诸如下部板44的下部部分以及连接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一个或多个环圈22。紧固件主体40包括在横向上邻近环圈22的凹部46,用于接收在铰链销24的相对侧上的纵向对齐的紧固件20的环圈22。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之间限定了间隙50,该间隙50接收一个或多个压合件,诸如套接管52,并且紧固件20具有止动件51,该止动件51限制套接管52和固定到其的缆线30的向内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止动件51包括与紧固件主体40分开的止动件主体,诸如套接管支撑件5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例如,紧固件20的止动件51可以是紧固件主体40的一部分。

套接管52压合到缆线30的端部部分31(参见图13)上,并且缆线30从带材料露出的部分在套接管支撑件54的容纳部(例如贯穿开口72(见图9))中延伸。紧固件2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附接构件,诸如铆钉、螺钉或螺栓,以延伸穿过上部板42的开口64、66并穿过下部板44的开口78、80并连接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在一个实施例中,附接构件包括螺栓60、62,螺栓60、62与接收在下部板44的贯穿开口78、80中的螺母74、76(参见图7)接合。拧紧螺栓60、62使得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将套接管支撑件54夹持在其间。当对缆线30施加张力时,套接管52抵靠套接管支撑件54,并且套接管支撑件54阻止套接管52和固定在其中的缆线端部部分31沿方向82(参见图2)从紧固件主体40中拉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套接管52均具有初始的、未变形的构造,其中套接管52是管状的。未变形的套接管52可具有具有圆形横截面的侧壁,使得套接管52具有圆柱形构造,该圆柱形构造具有光滑的圆柱形外表面。未变形的套接管52的内径大于相关联的缆线30的端部部分31的外径,以允许将处于其未变形的构造中的套接管52滑动到缆线端部部分31上。套接管52还具有压合的、变形的构造,其中套接管52具有的内径小于当套接管52处于初始的、未变形的构造中时套接管52的内径。在变形的构造中,每个套接管52具有被凸缘(诸如,如图7所示的环形肋152)分开的被压紧部分150。肋152由在压合过程中从变形的被压紧部分150流出的材料形成。套接管52的变形的构造通常由用于使套接管52变形的工具的压模限定,并且对于不同的应用可以是不同的。

参考图8,压合过程有利地在套接管52的内侧端部部分153处形成肋152a之一。肋152具有扩大的环形表面156,用于抵靠套接管支撑件54的表面158,并抵抗套接管52和固定在其中的缆线30的拉出,其中板42、44的杯状部或埋头锥孔92、94和脊状部120、122抵抗套接管支撑件54的向内运动,以便将螺栓60上的载荷保持在最低水平。因此,套接管52在缆线端部部分31上提供大体上刚性的结构,该结构相对于套接管支撑件54的开口72是扩大的。以此方式,在输送带操作期间,拼接头中的张力从缆线30转移到套接管支撑件54以及夹持套接管支撑件54的紧固件主体40,这转而将该载荷转移到铰链销24。

在将紧固件20安装在两条缆线30上的期间,首先通过将每个缆线30的端部部分31沿方向70(参见图2)推进到其中一个套接管52的通孔170(参见图9)中,来将套接管52固定到缆线30的端部部分31。通过使套接管52的材料变形,来将套接管52压合到缆线30的端部部分31上。在已将套接管52施加到缆线30的端部部分31之后,将套接管支撑件54定位在缆线30上,以使得缆线30延伸穿过套接管支撑件54的两个贯通开口72。在一个替代方法中,在已将套接管52施加到缆线30之前,将套接管支撑件54定位在缆线30上。在任一方法中,一旦已将套接管52和套接管支撑件54施加到缆线30的端部部分31,就将其上具有套接管52和套接管支撑件54的缆线端部部分31定位在紧固件主体40的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之间的间隙50中。

在一种方法中,通过沿纵向方向82(参见图2)推进紧固件主体40,将紧固件主体40连接到套接管支撑件54、套接管52和缆线端部部分31的组件。沿纵向方向82推进紧固件主体40将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脊状部120、122与套接管支撑件54的外侧端部啮合,并使套接管支撑件54以凸轮方式分开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继续沿纵向方向82推进紧固件主体40到套接管支撑件54上,直到脊状部120、122在套接管支撑件54的内侧,并且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外侧埋头锥孔92、94(参见图4)与套接管支撑件54的开口104、106(参见图7和图11)对齐。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然后向后卡合在一起,并且埋头锥孔92、94安置在套接管支撑件54的开口104、106(参见图7和图11)中。

接下来,推进螺栓60的杆部部分144(参见图7)穿过上部板42的开口64,穿过套接管支撑件54的贯通开口104,并与螺母74螺纹接合,该螺母74被固定以对抗在下部板44的开口78(参见图6)中的旋转。然后,推进螺栓62的杆部部分144穿过上部板42的开口66,进入带16的橡胶中,在缆线30之间,并与接收在下部板44的贯通开口80中的螺母76螺纹接合。为了允许推进螺栓62的杆部部分144穿过带16的橡胶,安装人员可以在带16的橡胶中预钻孔,以容纳螺栓62。替代地,螺栓62可以设置有可拆卸地安装到杆部部分144的端部的尖头导向杆部以刺穿橡胶。作为又一个示例,如果螺栓62具有适当构造的前端部,则螺栓62可以引导自己穿过橡胶。然后拧紧螺栓60、62,这使得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将套接管支撑件54夹持在其间,并且使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端部部分86、88(参见图2)将输送带16的舌部或削薄部分246(参见图13)压紧在其间。

在将套接管支撑件54夹持在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之间的情况下,套接管支撑件54被牢固地保持在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之间,并且,板42、44的脊状部120、122和埋头锥孔92、94抵抗套接管支撑件54和套接管52沿如图2所示的拉出方向82的运动。此外,当输送带16在滑轮上行进时,螺栓62和螺母76阻止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端部部分86、88分开。螺栓62和螺母76之间的接合还维持对输送带16的削薄部分246的压紧,使得被压紧的削薄部分246用作应力消除,其保护缆线30免受弯曲中的过早疲劳损伤。

参考图3和图4,紧固件主体40包括用于限制套接管支撑件54在拉出方向82上的运动的套接管支撑件止动件90。在一个实施例中,套接管支撑件止动件90包括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埋头锥孔92、94,埋头锥孔92、94从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内表面98、100向内延伸距离96、97。埋头锥孔92、94在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外表面99、101处具有较宽的内径,并且在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内表面98、100处具有较窄的内径。埋头锥孔92、94可通过下述形成:使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材料凹陷,以形成向内渐缩到间隙50中的环形壁或壁部分92a、94a。当已将套接管支撑件54定位在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之间的间隙50中时,埋头锥孔92、94延伸到套接管支撑件54的开口104、106(参见图7和图11)中,以便埋头锥孔92、94和开口104、106合作以形成套接管支撑件止动件90的至少一部分。埋头锥孔壁部分92a、94b具有外表面110、112(参见图4),该外表面110、112与套接管支撑件54的倒角表面114、116(参见图7和图11)配合。一旦螺栓60已被拧紧,套接管支撑件72与埋头锥孔92、94之间的配合装配就将套接管支撑件54牢固地连接到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此外,套接管支撑件54与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埋头锥孔92、94之间的配合装配以及套接管支撑件54抵靠脊状部120、122的接合将拉伸载荷从缆线30转移到紧固件主体40。螺栓60、62承受低得多的应力,因为螺栓60、62仅承载夹持力而不直接承载拉伸载荷。这有助于限制螺栓60、62的旋出或损坏。

参考图3和图4,套接管支撑件止动件9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凸出部,诸如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脊状部120、122。脊状部120、122从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内表面98、100向内延伸距离126、128。距离126、128可以大于距离96、97。当将套接管支撑件54通过螺栓60夹持在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之间时,套接管支撑件54具有面向内侧的壁130(参见图8),壁130抵靠脊状部120、122并抵抗套接管支撑件54在方向82上的拉出。在输送带操作期间,当张力被施加到紧固件20时,脊状部120、122有效地将间隙50的垂直尺寸减小到小于套接管支撑件54的壁130的区域,以阻挡套接管支撑件54从紧固件主体40的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之间沿方向82移出。

参考图3至图6,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包括具有锥形环形壁或壁部分134a、136a的埋头锥孔134、136,锥形环形壁或壁部分134a、136a围绕开口66、80延伸,并且埋头锥孔134、136接收螺栓62。上部板42的埋头锥孔92、134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几何形状,并且下部板44的埋头锥孔94、136同样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几何形状。此外,垂直对齐的埋头锥孔92、94和134、136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几何形状。例如,埋头锥孔136可以比埋头锥孔134宽,以容纳螺母76,如图5所示。

参考图3,上部板42的埋头锥孔92、134包括围绕开口64、66延伸的倒角表面145、146,螺栓60、62的头部部分148(参见图7)可紧靠其安置。下部板44的埋头锥孔94、136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凹部138,该凹部138的尺寸设计成接收一个或多个突出部,例如螺母74、76的突起140(见图7)。如图6所示,埋头锥孔94、136的凹部138可以沿径向相对并且沿着紧固件主体40的纵向轴线151取向。当螺母74、76定位于埋头锥孔94、136中并且突起140在其凹部138中延伸时,随着螺栓60、62的旋转和穿行到螺母74、76内,螺母74、76被阻止相对于下部板44旋转。在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主体40设置有预组装在下部板44中的螺母74、76。例如,螺母74、76可以焊接到下部板44。在另一种方式中,螺栓60、62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出部,这些突起与埋头锥孔92、134的一个或多个凹部接合,以在螺母74、76被拧紧在螺栓60、62的杆部部分144上时,限制螺栓60、62相对于上部板42的旋转。

参考图7,使用压合工具将套接管52压紧到缆线3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工具具有压模,当工具将套接管52压合到缆线30上时,该压模形成四个被压紧部分150a、150b、150c、150d。压模可以被配置为一次将两个套接管52压合到两个缆线30上。该工具将套接管52的侧壁的材料压紧到缆线30的外部线股中。工具的压模具有凹部,该凹部允许侧壁的被压紧的材料径向向外流动并形成肋152。压合之后,每个套接管52具有侧壁53,其中形成有肋152和被压紧部分150。在其他实施例中,工具压模可以不具有凹部,使得变形的套接管52不具有肋152。压合工具的压模可包括表面,该表面抵靠缆线30的端部定位并沿缆线30定位压模。这使得安装人员更容易将套接管52定位在缆线30的端部上的均匀位置处。

参考图8,套接管52的肋152a包括表面156,并且套接管支撑件54包括其上具有表面158的面对套接管的壁154。当输送带16置于张紧状态时,缆线30沿方向82拉动套接管52,铰链销24沿方向70拉动紧固件主体40。套接管支撑件54经由接合表面110、114和112、116固定到紧固件主体40,套接管支撑件54抵接脊状部120、122,并且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将套接管支撑件54夹持在其间。当沿方向82拉动套接管52紧靠套接管支撑件54的壁154时,套接管支撑件54在方向70上施加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抵抗套接管52沿方向82的运动。

参考图7和图9,套接管52包括通孔170,其接收缆线30,并且套接管支撑件54包括贯通开口72,贯通开口72与套接管52的通孔170对齐并通向该通孔170。套接管支撑件54的贯通开口72构造成当套接管支撑件54最初定位在缆线30上时与缆线30形成松的滑动配合。一旦紧固件20已经固定到缆线70,贯通开口72就足够大,以使得套接管支撑件54与缆线30在缆线30的外径上间隔开。套接管支撑件54和缆线30之间的间隙允许缆线30在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之间在缆线30和套接管52间的连接处的内侧移动。如图7所示,套接管52和套接管支撑件54具有延伸穿过贯通开口72和通孔170的轴线172、174,当将紧固件20固定到缆线30时,缆线30将沿着轴线172、174延伸。

参考图9,套接管支撑件54包括鞍部部分182,当套接管支撑件54最初定位在缆线30上时,鞍部部分182用于与缆线30接触。套接管支撑件54包括上壁180和弯曲表面184、186,弯曲表面184、186围绕贯通开口72延伸,该弯曲表面184、186的轮廓被成形为当紧固件20固定至缆线30时与缆线30的外表面互补并提供与缆线30的外表面的间隙。套接管支撑件54包括侧壁190、192,其从上壁180悬垂,并且包括围绕缆线30的底侧延伸的凸出部分194、196。套接管支撑件54具有限定在凸出部分194、196之间的下部开口230。在已将套接管52施加到缆线30之前或之后,通过将套接管支撑件54沿方向200向下推进到缆线30上,可以将套接管支撑件54连接到一对缆线30。可以在方向200上推进套接管支撑件54,使得两个缆线30同时进入下部开口230,或者可以推进套接管支撑件54,使得第一缆线30在第二缆线30之前进入下部开口230。当一次安装一个缆线30时,套接管支撑件54在方向200上移位到第一缆线30上,以使第一缆线30进入下部开口230,并且表面184、186中的一个紧靠第一缆线30安置。钢缆线30在输送带16中具有设定的取向或间距。术语“间距”通常用于描述一个缆线30的中心线到下一个缆线30的距离。套接管支撑件54构造成使得第一缆线30和第二缆线30具有横跨缆线30的横向宽度,该横向宽度大于开口230的宽度231(参见图11)。因此,为了将套接管支撑件54定位在第二缆线30上,第二缆线30的端部部分31向第一缆线30横向偏转,以暂时减少第一缆线30和第二缆线30的端部部分31之间的间隔,并允许第二缆线30在横向上足够接近第一缆线30以进入套接管支撑件54的下部开口230。然后将套接管支撑件54推进到第二缆线30上,并且由安装人员释放第二缆线30。第二缆线30从第一缆线30在横向上弹性地移位以恢复缆线30的原始间距。要返回到其原始间距的缆线30的弹性偏置将套接管支撑件54保持在缆线30上的适当位置。在另一种方式中,在通过将缆线30的端部部分31推进到套接管支撑件54的贯通开口72中来连接套接管52之前,可以将套接管支撑件54纵向滑动到缆线30上,直到套接管支撑件54处于沿缆线30的期望纵向位置。

参考图10,套接管支撑件54的竖直取向的埋头锥孔贯通开口104可具有非圆形构造。在一个实施例中,贯通开口104包括接收紧固件的中心部分210和横向侧面或凸角部分212、214。当缆线30延伸穿过套接管支撑件54时,凸角部分212、214为缆线30提供间隙。更具体地,如果贯通开口104不包括凸角部分212、214,则其上具有倒角表面114的套接管支撑件54的部分向下延伸,并且将与缆线30的外径相交。凸角部分212、214从而为缆线30提供了间隙,以安置在套接管支撑件54中,而不会受到倒角表面114的干扰。关于图10,套接管支撑件54在中心部分210的相对侧上具有表面211。当螺栓60延伸穿过贯通开口104时,表面211被构造成与螺栓60成间隙。

参考图11,套接管支撑件54的倒角表面116可包括在侧壁192上的第一部分232和在侧壁190上的部分234。以这种方式,倒角表面部分232、234可以接合下部板44的埋头锥孔94的相对侧。表面部分232、234与埋头锥孔94的外表面112配合并且限制套接管支撑件54相对于下部板44的纵向和横向运动。

在缆线30上有套接管52和套接管支撑件54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沿方向82(参见图3)推进紧固件主体40来将紧固件主体40连接到缆线30,以便套接管支撑件54接合脊状部120、122并使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以凸轮方式分开。一旦紧固件主体40的埋头锥孔134、136和脊状部120、122已经沿方向82向内推进超过套接管支撑件54,则脊状部120、122一起在套接管支撑件54的内侧移位,并且埋头锥孔92、94安置在套接管支撑件54的开口104、106中。

一旦紧固件主体40已经连接到套接管支撑件54、套接管52和缆线端部部分31的组件,则螺栓60、62可以被推进穿过开口64、78和66、80,直到头部部分紧靠上部板42安置。螺母74、76穿行到螺栓60、62的杆部部分144上并拧紧,这拉动螺母74、76紧靠下部板44。拧紧螺母74、76,这使与紧固件20成一体,并对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之间的带材料施加压力上。

参考图12和图13,示出紧固件20被固定到输送带端部12、14,其中固定到一个带端部12、14的每个紧固件20的环圈12被被接收在固定到另一带端部12、14的纵向对齐的紧固件20的凹部46中。拼接头10包括在固定到输送带端部12的每个紧固件20的每个环圈22和固定到另一个输送带端部14的紧固件20的纵向对齐的套接管52之间的纵向间隙235。固定到输送带端部14的紧固件20的环圈22类似地与固定到输送带端部12的紧固件20的纵向对齐的套接管52间隔开。

参考图13,每个输送带端部12、14包括上盖部分240,包括缆线30的中间部分242和下盖部分244。上盖部分240和下盖部分244的材料可以具有与中间部分242的橡胶不同的特性。例如,上盖240和下盖244可具有增强的对化学物质和/或紫外线的抵抗力。除了缆线30之外,输送带16还可包含增强结构,诸如织物或纺织品。

可以通过切割输送带16来形成端部12、14。输送带16和其中的缆线30可以例如使用角磨机切割。在将紧固件20施加到输送带端部12、14之前,执行削薄操作以去除上盖部分240和下盖部分244的一些部段。这留下了每个输送带端部12、14的削薄部分246。带端部12、14的削薄部分246包括包围缆线30的中间部分242的材料。

接下来,使用者从包括其端部部分31的缆线30清除中间部分242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具有摆动刀片的工具、具有钩状刀片的手刀和/或具有钢丝刷的研磨工具来执行该清洁。

套接管52被定位在缆线30的现在暴露的端部部分31上,套接管52被压合,套接管支撑件54被连接到缆线30,并且紧固件20的其余部件被组装到如上所述的缆线30上。通过拧紧螺栓60、62将每个带端部12、14的削薄部分246夹持在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内侧端部部分86、88之间。

每个缆线30包括多根细丝或线。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线以多线束的形式被分组在一起,其中每根线在该束中螺旋地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缆线30包括七束,每束七根线。七个束包括一个中心束和六个围绕中心束成螺旋布置的外围束。随着输送带弯曲(诸如围绕滑轮行走),缆线30的线可以滑过彼此并围绕彼此移动,以减小缆线30的束中的应力水平。

每个紧固件20提供缆线30的与套接管52接合的长度260。每个紧固件20进一步提供每个缆线30的从套接管52延伸到削薄部分246的长度262。由于使用者的错误,长度262可以从缆线30到缆线30而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是不期望的或不被预期的。长度260和262的和可以在两英寸到三英寸的范围内,诸如大约2.5英寸。此外,每个紧固件20在紧固件内侧部分38处提供缆线30的长度264,其为从削薄部分246的外侧边缘268到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内侧边缘270。长度264可以在0.5英寸至1.5英寸的范围内,诸如大约一英寸。

缆线30处于弯曲形状时(诸如当拼接头10围绕滑轮行走时)保持张力。缆线30的各根线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到较低应力的位置,该位置允许缆线30弯曲而缆线30中的应力不会超过安全限值。将套接管52压合到缆线30中的一个上的动作有效地将缆线30的所有的线的端部部段固定在套接管52内,以防止随着缆线30弯曲而移动和消除应力。

已经发现,输送带12在滑轮上的运动导致紧固件20大体在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内侧边缘270处弯曲缆线30。缆线30的弯曲导致在缆线30中的成下述形式的变形:缆线30的多根线滑过彼此或者以其他方式调节多根线的位置以减小其中的应力水平。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纵向尺寸设定为在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内侧边缘270与套接管52之间提供距离263。距离263提供了每个缆线30的应力消除长度265,其在内侧边缘270和套接管52之间纵向延伸。由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提供的应力消除长度265使缆线30中由于弯曲引起的变形更远离套接管52移动。这减少了缆线30的压合端部部分31的疲劳,因为变形更远离缆线30的压合端部部分31发生在缆线30的线可相对于彼此移动并减轻应力的位置处,这提高了紧固件20和缆线30之间的连接的耐用性。此外,带端部12、14的削薄部分246在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内侧端部部分86、88之间被压紧。削薄部分246的被压紧材料用作减震器,以在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围绕滑轮行进时适应被施加到上部板42和下部板44的载荷。

优选地,紧固件20的部件是金属材料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主体40由304不锈钢碳钢制成,套接管支撑件54由中碳钢制成,套接管52由铜或不锈钢制成,螺栓60、62由钢制成,以及螺母74、76由钢制成。可以采用用于这些部件的其他材料。螺栓60、62可以采取平头螺钉的形式。铰链销24可以是具有编织钢丝的尼龙覆盖的钢缆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主体40、套接管支撑件54和螺栓60、62由钢制成,并且套接管52由铜制成,该铜的刚性小于附近部件的钢或比附近部件的钢软。一旦已将紧固件20安装在一对缆线30上,很大的张力载荷就会施加到缆线30上,这使套接管52的端部部分153与套接管支撑件54牢固地接合。在一些情况下,紧固件20的一对套接管52由安装人员在沿着带16的不同的纵向位置处定位在一对缆线30上,使得一个套接管52相对于带16的橡胶在更外侧,而另一个套接管52相对于带16的橡胶在更内侧。例如,当缆线30中的一个被切割得比另一个缆线30更短时,或者安装人员在沿缆线30的不同纵向位置处压合套接管52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

在这些纵向未对齐的情况下,外侧套接管52与套接管支撑件54间隔开或未完全接合,使得外侧套接管52的缆线30承受的拉伸载荷明显小于内侧套接管52的缆线30。内侧套接管52将拉伸载荷从相关联的缆线30和围绕外侧套接管52的缆线30的带的材料转移到套接管支撑件54。内侧套接管52的缆线30中较高的拉伸载荷将内侧套接管52的端部部分153紧靠套接管支撑件54压紧。因此,由于与套接管支撑件54的接合,内侧套接管52的端部153所承受的压紧应力大于两个套接管52均与套接管支撑件54接合的情况。可以相信,套接管52的较软材料允许内侧套接管52的端部部分153纵向压紧,并有效地吸收套接管52沿带16的纵向位置上的差异。换句话说,赋予到内侧套接管52的高应力缩短了套接管52,直到外侧套接管52接合套接管支撑件54并且开始将拉伸载荷从外侧套接管52的缆线30转移到套接管支撑件54。以这种方式,较内侧套接管52的端部部分153的变形补偿了套接管52在缆线30上的纵向不对齐。这是有利的,因为一个缆线30中的张力太大而另一个缆线30中的张力太小会导致输送带16的错位。

参考图14,提供另一个拼接头300,用于连结输送带306的端部302、304。拼接头300包括紧固件308,其每一个连接到输送带端部302、304的缆线310(参见图22)中的一个。关于图15,每个紧固件308固定到相应的缆线310,并具有带有开口314的环圈312,该开口314接收拼接头300的铰链销316。每个紧固件308包括具有环圈312的铰链部分320和用于接收并固定到缆线310中的一个上的缆线接收部分322。紧固件308包括紧固件主体324,紧固件主体324可以是细长的,并且包括纵向开口(诸如盲孔326),其尺寸设置为当缆线端部328沿方向330被推进到盲孔中时接收缆线310的端部部分328。关于图15和图18,紧固件主体324具有大致矩形的块状形状,该块状形状在横向方向上窄于该紧固件主体324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紧固件主体324的狭窄构造允许拼接头300容纳输送带306的槽。

紧固件308包括第一缆线锁定组件332和第二缆线锁定组件334,第一缆线锁定组件332和第二缆线锁定组件334彼此横向并排操作以将缆线310固定在盲孔326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缆线锁定组件332和第二缆线锁定组件334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锁定构件(诸如紧定螺钉340),其被接收在紧固件主体324的上壁部分372中的孔洞342中。紧定螺钉340具有旋转驱动结构343以及前端部部分344(参见图20),该旋转驱动结构343用于接收螺丝刀,诸如动力工具的allen螺丝刀头,该前端部部分344用于将缆线310紧靠孔326的表面351的部分350(参见图17)压紧,并将缆线310留存在盲孔326内。

参考图15、图16和图18,紧固件主体324的上壁包括横切地向彼此延伸的上表面354、356。随着上表面354、356的横切取向,表面中的孔洞342将倾斜地向彼此延伸,使得其中的紧定螺钉340紧靠缆线310施加稍微呈之字形的接触模式,如下面更详细地讨论的。

参考图16和图17,紧固件主体324包括凹部370,使得在紧固件308固定到一个带端部的情况下,紧固件凹部370可以接收固定到另一个带端部的纵向对齐的紧固件308的环圈312。紧固件主体324包括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孔洞342的上壁部分372和下壁374,该下壁374包括孔表面部分350,缆线310被紧定螺钉340紧靠该孔表面部分350压紧。上壁部分372和下壁部分374合作以形成孔326,其中每个壁部分372、374具有孔326的表面351的一部分。紧固件324包括形成盲孔326的封闭端部378的端部壁部分376。紧固件主体324的端部壁部分376将封闭端部378与孔洞342c间隔开距离380。距离380允许孔洞342c中的紧定螺钉340接合与缆线310的线的端部间隔开的缆线310的线(其在被压紧时趋于张开),以增加孔洞342c中的紧定螺钉340与缆线310之间的连接的强度。

参考图17,紧固件主体324还包括间隔部分382,该间隔部分382在孔洞342a和紧固件主体324的内侧端部386之间延伸距离384。已经观察到,缆线310在紧固件308的内侧端部386附近弯曲。间隔部分382提供的距离384使由于弯曲而引起的应力集中远离孔洞342a、342b和其中与缆线310接合的紧定螺钉340。通过将缆线310的弯曲点移离缆线310的牢固固定的线束,距离384提供了弯曲或应力消除。

参考图18和图19,孔洞342相对于紧固件主体324的垂直轴线402具有交替的取向。更具体地,参考图18,孔洞342a具有入口开口392、出口开口394以及在入口开口392和出口开口394之间延伸的中心孔洞轴线396。紧固件主体324包括孔洞表面398,其围绕孔洞342a延伸并且包括用于接合紧定螺钉340的螺纹。盲孔326具有垂直于紧固件主体324的垂直轴线402延伸的中心纵向轴线400。孔洞中心轴线396相对于垂直轴线402以角度404延伸。因此,当紧定螺钉340沿着孔洞中心轴线396在方向325上被驱动时,紧定螺钉340将缆线310紧靠孔表面部分350压紧。

参考图19,孔洞342b同样具有孔洞中心轴线410,该孔洞中心轴线410相对于紧固件主体324的垂直轴线402以角度412取向。角度412可以与角度404相同或不同。如图19所示,紧定螺钉340沿着孔洞中心轴线310在方向327上被驱动,以接合缆线310并且将缆线310紧靠孔表面部分350压紧。

参考图20,每个紧定螺钉340包括后端部部分410,该后端部部分包括旋转驱动结构343和具有螺纹414的主体412。紧定螺钉340的前端部部分344包括用于与缆线310接触的鼻部420。鼻部420可具有截头圆锥形表面421,截头圆锥形表面421楔入缆线的线束之间,并有助于将紧定螺钉340固定到缆线310。鼻部420还可包括平坦表面422,该平坦表面422在缆线310上施加集中的压缩力。

参考图21,示出紧固件308被固定到缆线310,并且紧固件308的环圈312交织地布置在铰链销316上。参照图22,每个缆线310在紧固件308之一的盲孔326中延伸。输送带端部302、304每个皆包括上盖430、包括缆线310和周围橡胶的中间部分432以及下盖434。在将紧固件308安装在输送带端部302、304上的期间,从缆线310上清除输送带端部302、304的材料以露出缆线310。紧固件308被滑动到缆线310上,并且紧定螺钉340被拧紧以将缆线310固定在紧固件308中。

参照图23,紧定螺钉342以之字形的或交替的模式接触缆线310,当如图23所示观察时,每个紧定螺钉342大体在盲孔326的中心纵向轴线400的相对侧上接触缆线310。每个紧定螺钉342在纵向和横向上与相邻的紧定螺钉342间隔开,并且这些相邻的紧定螺钉342向下推缆线310,但是沿与相邻的紧定螺钉342相对于垂直轴线402的倾斜方向大致相反的倾斜方向向下推缆线310。

紧定螺钉340紧靠缆线310的接触的交错模式将多对的紧定螺钉340c、340d、340e和340f沿横切轴线450、452定位。横切轴线450、452可以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400倾斜。紧定螺钉340的交替定位允许紧定螺钉340接触缆线310的不同线束。换言之,当缆线310的线束围绕缆线310的中心束螺旋延伸时,不同的束将沿着盲孔326的长度呈现给不同的紧定螺钉340。紧定螺钉340与缆线310的不同线束的接合在每个线束上提供了机械锁定。除了紧定螺钉342将缆线310紧靠紧固件下壁315压紧并阻止缆线310沿方向470拉出之外,这还提供了对在盲孔326内的缆线310的转动的阻力。在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主体324和紧定螺钉340由一种或多种金属材料(诸如钢)制成。

关于图24,提供了紧固件500,该紧固件500在许多方面与上述紧固件20相似,从而突出了差异。示出紧固件500被固定到输送带端部502的一部分,其具有嵌入在带材料508(诸如一层或多层橡胶)中的缆线504、506(参见图30)。在图24中,紧固件500包括具有紧固件主体510和止动件503的连接器501。在一个实施例中,止动部503包括止动件主体,诸如套接管支撑件512。紧固件500包括间隔件518(参见图25)和一个或多个压合件,诸如固定到缆线504、506的套接管514、516。紧固件主体510包括诸如内侧上部板530的上部构件、诸如内侧下部板532的下部构件以及外侧环圈部分524。紧固件主体510从上部板530的上内侧端部部分520延伸,穿过外侧环圈部分524的一个或多个环圈534,并延伸到下部板532的下内侧端部部分522。

关于图25和图26,套接管支撑件512具有面对套接管的壁542,以抵抗套接管514、516在拉出方向546上的运动。紧固件主体510还包括套接管支撑件止动件531,以限制套接管支撑件512的运动。套接管支撑件止动件531可包括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的脊状部548、550,该脊状部548、550局部地减少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之间的间隙591的高度,以小于套接管支撑件512的高度。套接管支撑件止动件531还可以包括埋头锥孔586、594(参见图27),埋头锥孔586、594与套接管支撑件512的凹部584、585接合。关于图25,当紧固件510被固定到输送带端部502并通过铰链销链接到相对的输送带端部上的紧固件时,缆线504、506中的张力将套接管514、516推靠在套接管支撑件512的面对套接管的壁542上。套接管514、516紧靠套接管支撑件512的压紧将套接管支撑件512的面向内侧的壁554沿方向546推靠在脊状部548、550上,并使套接管支撑件512与紧固件主体510的埋头锥孔586、594紧密接合。套接管514、516、套接管支撑件512和紧固件主体510的组件由此提供了刚性构造,以将缆线504、506中的张力转移到拼接头的铰链销和相对的输送带端部的相关联的紧固件。

参考图27,紧固件500包括一个或多个附接构件,诸如螺栓560、562,其伸出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的孔洞或贯穿开口564、566和568、570。紧固件500还包括螺母574、576,螺母574、576与螺栓560、562的螺纹部分578接合并且使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保持与套接管支撑件512和间隔件518的夹持接合。在其他实施例中,代替或附加于螺栓560、562和螺母574、576,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铆钉或螺钉。

在图27中,示出套接管514、516处于变形的构造,并且具有中心通孔580和脊状部582,该中心通孔580接收缆线504、506,该脊状部582抵靠套接管支撑件512的面对套接管的壁542。套接管支撑件512类似于上面讨论的套接管支撑件54,并且包括与上部板530的埋头锥孔586配合的上凹部584。套接管支撑件512具有一对间隔开的侧壁590、592,在其上具有倒角表面,该倒角表面形成了凹部585,该凹部585与下部板532的埋头锥孔594配合。埋头锥孔586从上部板530的内表面596向下延伸,而埋头锥孔594从下部板532的内表面598向上延伸。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还包括也从内表面596、598向内延伸的埋头锥孔600和埋头锥孔602。

螺栓560、562每一个皆包括头部部分608和杆部部分612,该头部部分608安置在埋头锥孔594、602之一中,该杆部部分612延伸入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0之间的间隙591中。头部部分608可以具有下表面,该下表面具有例如截头圆锥形的形状,该下表面紧靠埋头锥孔594、602的内表面安置。头部部分608同样具有平坦的上表面,该平坦的上表面与下部板532(参见图28)的下表面齐平或低于下部板532的下表面,以减小下部板532上的螺栓560、562的轮廓,并限制碎屑进入埋头锥孔594、602的开口566、570中。

埋头锥孔594、602包括防旋转构件,诸如凸出部604,其延伸到螺栓560、562的头部部分608的凹部606中。凸出部604和凹部606之间的接合固定螺栓560、562以防止其在开口566、570中旋转。此外,螺栓560、562的头部部分608包括锥形部分610,其逐渐变细到螺纹部分578并增加螺栓560、562的耐用性。

关于图27,间隔件518可以由诸如钢的刚性材料制成,以在输送带操作的期间抵抗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朝向彼此的运动。通过将间隔件518描述为刚性的,旨在使间隔件518在输送带的操作的期间抵抗压紧并且为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提供硬止动。间隔件518抵抗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0朝向彼此的运动,并且螺栓560和螺母574抵抗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远离彼此的运动。以此方式,间隔件518、螺栓560和螺母574使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相对于彼此刚性地固定,这在螺栓560、562中维持了更恒定的张力并且延长了螺栓560、562的寿命。

间隔件518包括上部部分612、下部部分614以及上部部分612和下部部分614的凹部616、618。凹部616、618接收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的埋头锥孔600、602。间隔件518还包括配合部分(诸如上接触表面620和下接触表面622),其逐渐变窄以接合埋头锥孔600、602的壁部分628、630。间隔件518包括通孔632,通孔632接收螺栓560的杆部部分612。间隔件518是狗骨形的,并且凹部616、618允许紧固件主体510及其埋头锥孔600、602横向滑动到间隔件518上,如下面参考图30至图32所讨论的。

关于图28,紧固件500被固定到输送带端部502。示出缆线504在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之间延伸,其中缆线504的缆线端部部分650被接收在套接管514中。套接管514的肋582接触套接管支撑件512的面对套接管的壁542的止动表面652。缆线504包括多根线,缆线端部部分650包括缆线504的线的端部部段。由于套接管514的压紧,缆线端部部分650的线的端部部段被相对于彼此有效地固定,并且可能不会围绕彼此以及沿着彼此移位,从而有利于缆线504的弯曲。

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包括纵向间隔部分654、656,该纵向间隔部分将套接管514及其中的缆线端部部分650与上部板530及下部板532的端部660、662分隔开一距离658。关于缆线504,距离658提供了缆线504在紧固件500内的预定长度670。此外,距离658提供了缆线504的应力消除长度671,其在紧固件主体510的上部板530的端部660和下部板532的端部662之间纵向延伸到套接管514。缆线504的线的沿着应力消除长度671的部段可以随着缆线504的弯曲而围绕彼此并且沿着彼此移位以减轻应力,这增加了紧固件500和缆线504之间的连接的耐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500内的每个缆线504、506的应力消除长度671的一部分嵌入有带材料508。

关于图29,示出了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通过螺栓560、562和螺母574、576被夹持在间隔件518上。埋头锥孔600、602与间隔件518的上部部分612和下部部分614接合。具体地,壁部分628、630抵靠间隔件518的上接触表面620和下接触表面622。螺母574和螺栓560的组件抵抗上部板部分530和下部板部分532在方向700、702上分开,而间隔件518的存在抵抗上部板部分530和下部板部分532在方向704、706上朝向彼此的运动。以这种方式,上部板部分530和下部板部分532在上内侧端部部分520和下内侧端部部分522处在内表面596、598(参见图27)之间具有固定的距离708。间隔件518的存在为上部板部分530和下部板部分532提供了刚性止动,其限制了板部分530、532朝向彼此运动继而反弹分开,这可能在螺栓560、562的张力中产生尖峰。间隔件518维持上部板部分530和下部板部分532之间的距离,以在螺栓560、562上提供更恒定的拉伸载荷,这可以提高螺栓560、562的寿命。

关于图30至图32,公开了一种将紧固件500的多个部分连接到输送带端部502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准备输送带端部502使其具有舌状或削薄部分800,以及修剪带材料508以露出缆线504、506。削薄部分800包括输送带端部502的上表面807和下表面809。修剪还包括在带材料508中形成间隙802,该间隙802将带材料508的部分804、806分隔开。如上所述,套接管514、516被施加到缆线504、506的端部部分650。套接管支撑件512在方向810上被向下推进到缆线506上,而间隔件518在方向810上装配到间隙802中。在图31中,间隔件518被保持在嵌入缆线504、506的输送带材料508的部分804、806之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间隔件518的每一侧上完全去除带材料508。

关于图26和图31,缆线504、506沿着间隔件518的相对侧延伸,穿过套接管支撑件512的贯通开口820、822,并进入套接管514、516的通孔580。在将间隔件518、套接管支撑件512和套接管514、516定位在缆线504、506上的情况下,则可以沿方向824横向地推进紧固件主体510,使得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将间隔件518和套接管支撑件512夹在其间。

关于图27和图32,紧固件主体510的埋头锥孔586、594与套接管支撑件512的相应凹部584、585配合,并且埋头锥孔600、602与间隔件518的凹部616、618配合。在这种构造中,开口568、570与间隔件518的通孔632对齐,并且开口564、566与套接管支撑件512的贯通开口633对齐。螺栓560、562可被推进穿过紧固件主体510、间隔件518和套接管支撑件512的对齐的开口以及拧紧到螺栓560、562的螺纹杆部部分612上的螺母574、576。紧固件500由此固定到输送带端部502。在一个实施例中,螺栓560、562具有大于紧固件主体510的高度的长度。一旦螺母574、576已经被拧紧到螺栓560、562上,则使用螺栓破碎机去除螺栓560、562的突出超过上部板530的多余长度。这将螺栓杆部部分578的端部定位成与上部板530的上表面齐平或低于上部板530的上表面。

关于图33,提供了支撑件900,其包括具有套接管支撑部分902和间隔部分904的主体901。主体901具有一体的一件式构造,并且可以由诸如钢的金属材料制成。套接管支撑部分902和间隔部分904提供与上述的套接管支撑件512和间隔件518相似的可操作性,使得支撑件900可以代替套接管支撑件512和间隔件518用在紧固件500中。因为支撑件900具有一件式构造,所以即使带材料508已被修剪成使得在缆线504、506上不存在带材料部分804、806,支撑件900也可以容易地定位在缆线504、506上并由缆线504、506支撑。

支撑件900包括贯通开口906、908以及下部开口910,贯通开口906、908用于接收缆线504、506,下部开口910允许支撑件900被向下推进到缆线504、506上。支撑件900包括面对套接管的壁912和面向外侧的壁914,套接管514、516可抵靠所述面对套接管的壁912。支撑件900包括上壁916和悬垂的侧壁918、920。上壁916包括用于分别接收紧固件主体510的上部板530的埋头锥孔586、600的上凹部922、924。侧壁918、920包括下倒角表面954、956(参见图36),该下倒角表面954、956构造成与埋头锥孔598、602的外表面形成配合接合。上壁916还包括贯通开口925、927,贯通开口925、927允许螺栓560、562穿过其中延伸并连接紧固件主体510的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为了将支撑件900固定在紧固件主体510内,支撑件900包括与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的脊状部548、550配合的凹槽930、932。

关于图35和图36,侧壁918、920包括其上具有倒角表面954、956的凸出部分950、952。支撑件900包括鞍部部分960,该鞍部部分在接收在贯通开口906、908中的缆线之间延伸。在将紧固件500安装在缆线504、506上的期间,鞍部部分960和侧壁918、920合作以在支撑件900与缆线504、506之间形成松的滑动装配。一旦紧固件500已经固定到缆线504、506上,则鞍部部分960和侧壁918、920被构造为与缆线504、506间隔开。为了给缆线504、506提供间隙并容纳缆线的弯曲,支撑件900包括向外展开的表面962,该表面962在面对外侧的壁914附近围绕贯通开口906、908延伸。向外展开的表面962为缆线504、506提供了间隙,以限制缆线504、506和支撑件900之间在面对外侧的表面914附近的接触。关于图36,当鞍部部分960靠近面对外侧的壁914时,鞍部部分960也可以变窄。鞍部部分960的变窄为缆线504、506的运动提供了进一步的间隙。

参考图37,提供了支撑件1000,其包括具有间隔部分1002和套接管支撑部分1004的主体1001。主体1001具有一体的一件式构造,并且可以由诸如钢的金属材料制成。间隔部分1002类似于以上讨论的间隔件518地操作,并且套接管支撑部分1004类似于以上讨论的套接管支撑件512地操作。支撑件1000具有连接部分1006,该连接部分1006连结间隔部分1002和套接管支撑部分1004。间隔部分1002包括用于接收螺栓560的通孔1008,并且套接管支撑部分1004包括贯通开口1010以接收螺栓562。

关于图38,间隔部分1002包括凹部1012、1014以及接触表面1016、1018,凹部1012、1014接收埋头锥孔600、602,接触表面1016、1018接合埋头锥孔600、602并且为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提供刚性止动。在支撑件1000的另一端部处,套接管支撑部分1004包括用于抵靠套接管514、516的面对套接管的壁1020和用于接触上部板530和下部板532的脊状部548、550的面对内侧的壁1022。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分1006包括接收脊状部548的凹部1024和接收脊状部550的凹部1026。

尽管已经有阐明的和描述的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是将领会到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想到许多改变和修改,并且本发明旨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那些改变和修改。例如,可以选择紧固件20、308的部件的材料和尺寸以应对特定的带张力要求。意图是,在析取的意义上解释本文所使用的短语“……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短语“a和b中的至少一个”旨在包含仅a、仅b或a和b两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